腹痈针灸穴位(腹针治疗隅案2则)
腹痈针灸穴位(腹针治疗隅案2则)开始行头针体针加脑超治疗30次,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1级,左侧肢体仍为0级,运动性失语,流质呛咳,开始行腹针治疗第1次后,左上肢肌力1级,左下肢肌力1级。5日后突发双侧脑栓塞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相继出现急性脑水肿、脑疝、深昏迷、四肢肌力0级,左侧肢体抽搐并中枢性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无尿,低钠血症,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心室心率190次/分循环哀竭,气管切开,呼吸机、心电监护30日,特别护理70日,血滤1次,经过全力抢救病人恢复至意识清楚,行鼻饲法,留置导尿。第1次针后右下肢抬高20cm,胸痛减轻,针3次后右下肢抬高90°,能翻身,针4次后能自行下床行走,共针9次痊愈出院。二、案例二尹某,女,51岁,本院职工。患者于1995年3月23日以右侧脑栓塞入院。
一、案例一
宋某,男,42岁,干部。患者自述12月12日因车祸致胸部及多处挤压伤收入我院。
入院时患者表情痛苦,右胸部及上腹部和四肢疼痛抬入病房,意识清楚,X光检查助骨及下肢骨未见有骨折现象,呼吸时胸部疼痛加重,右下肢不能动股四头肌处疼痛较明显,入院时生命体征均正常,临床以抗炎治疗为主。
腹针治疗,主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配以滑肉门(右)、外陵(右)、下风湿点(右)、气旁穴,针刺入穴,留针30分钟,神阙穴加艾灸。
第1次针后右下肢抬高20cm,胸痛减轻,针3次后右下肢抬高90°,能翻身,针4次后能自行下床行走,共针9次痊愈出院。
二、案例二
尹某,女,51岁,本院职工。患者于1995年3月23日以右侧脑栓塞入院。
5日后突发双侧脑栓塞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相继出现急性脑水肿、脑疝、深昏迷、四肢肌力0级,左侧肢体抽搐并中枢性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无尿,低钠血症,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心室心率190次/分循环哀竭,气管切开,呼吸机、心电监护30日,特别护理70日,血滤1次,经过全力抢救病人恢复至意识清楚,行鼻饲法,留置导尿。
开始行头针体针加脑超治疗30次,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1级,左侧肢体仍为0级,运动性失语,流质呛咳,开始行腹针治疗第1次后,左上肢肌力1级,左下肢肌力1级。
腹针治疗,取商曲(右)、滑肉门(左)、上风湿点(左)、外陵(左)、下风湿点、气旁穴、神阙加灸,留针30分钟。
每星期刺3次。继续治疗4个月,右上肢肌力正级,右下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3级,左上肢肌力2级,可吞咽流质饮食,搀扶行走10m左右。拔除导尿管。
三、讨论
腹针疗法是山西针灸研究院薄智云主任20多年来潜心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它是运用中医的理、法、方、穴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
腹针以神阙布气学说为核心,以上点为中脘,下点为关元,旁点为大横的弧形连线之内,使之大体形成一个圆形,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
病例1是因外伤所致的气凝血滞,故“痛则不通”,以引气归元,培肾固本,调脾胃,补肝肾,调气机,以滑肉门、外陵、下风湿点来调节四肢的气血运行,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病例2因患者病程长,多脏器损伤,故腹针以引气归元为主,以“后天养先天之本”,从治疗脾胃入手形成补肝、脾、肾,并有举清阳,降浊阴之妙,兼顾通脏腑,所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且在传统针灸疗效不明显时腹针却显出了独特疗效,这为我们今后开展对脑血管的后遗症治疗又提供了一条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请关注公众号 药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