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gdp能超2万亿吗(广东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局)
2023年广东gdp能超2万亿吗(广东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局)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1 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成效突出·成绩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各项事业取得重要进展过去五年,是我们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的五年。五年来,全面完成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党代会报告摘登
GDP年均增长7%左右,建设珠三角为核心的两小时经济圈,实行最严格食药监管,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
回顾
五年工作成绩与挑战
·成绩
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各项事业取得重要进展
过去五年,是我们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的五年。五年来,全面完成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1 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成效突出
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
全省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1.96%提高到2.52%,技术自给率达71%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5452家增加到19857家,跃居全国首位
全省专利授权量居全国首位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1.9%提高到27.6%
3 推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实现新跨越
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实现县县通高速,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673公里,跃居全国第一,其中新增里程2624公里,大部分位于粤东西北地区
产业共建成效初显,省级产业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9%
粤东西北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扎实推进,城市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珠三角地区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地区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4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
承接国家改革试点任务103项,数量居全国前列,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等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经贸联系,深化粤港澳合作,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取得积极成效
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五年超6万亿元,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56亿美元
5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成效
珠三角大气PM2.5浓度在国家三大重点防控区中率先整体达标
全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处于全国第二低位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98%
6 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丰硕成果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城镇新增就业累计794万人
多项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跃居全国前列
省贫困线以下14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7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上了大台阶
全省信访总量持续下降,群体性事件明显减少
刑事案件立案数量比2013年下降30.4%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8 从严管党治党开创新局面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腐败增量有效遏制、存量明显减少,党风政风明显好转,政治生态明显净化
风清气正完成市县镇换届,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进一步规范,“裸官”等干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巡视监督实现全覆盖,管党治党制度规范不断完善
·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前进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二是区域发展不协调仍是最突出问题
三是农村发展严重滞后
四是民生社会事业存在不少短板
五是社会矛盾纠纷仍然高发多发
六是营商环境优势相对弱化
七是基层治理问题较多
八是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
展望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引领,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局。
·指导思想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对广东提出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要求,是指导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广东工作的总纲。“四个坚持”是旗帜和方向,“三个支撑”是使命担当和发展路径,“两个走在前列”是总的奋斗目标。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方向。
——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需要始终遵循的战略指引。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一招。
——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是我们在新起点上肩负的重大使命,也是实现新的更高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
——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是我们总的奋斗目标。
·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整体进入创新型经济体行列,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建立。
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文化繁荣发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小康生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质量从局部改善转向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
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水平全面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3部署
今后五年重点工作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国际竞争力
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加快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在促进双向投资、推动贸易便利化、构建新型合作模式、搭建多元合作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完善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完善以备案制为主要方式的境外投资管理制度。深化贸易监管服务改革,促进通关便利化。探索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创新合作模式,依托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对外合作平台和支点,提高广东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加快外贸转型升级
进一步把外贸工作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到“稳份额、调结构、增效益”上,推动对外贸易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完善进出口促进体系,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调整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形成以一般贸易和民营企业为主导的外贸格局。
构建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巩固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的地位。要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交通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经贸产业、人文科技等领域务实合作。拓展与太平洋岛国的交流合作。瞄准欧美发达国家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吸引优质外商投资项目落户。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获取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
高标准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
统筹三个自贸片区建设,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把南沙建设成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把前海、横琴建设成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城市新中心。建设与自贸试验区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在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先行一步。
深化粤港澳合作
落实好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更紧密经济联系。携手港澳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畅通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湾区经济。共同建设更多国际合作平台。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提升粤台经贸合作水平。
创新驱动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这是国家赋予广东创新发展的总定位,要把创新落到发展上。要推动科技与产业、市场、资本高效对接,形成转化应用的快速通道。加大力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争五年内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5%。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广东创新发展最重要的平台载体,要加快建设进度。加快构建以深圳、广州为龙头,珠三角各市分工互补的“1 1 7”创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领先、带动力强的创新发展极。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打造穗莞深科技创新走廊,推动重大科技平台和基础设施共享。
大力加强科技创新
要壮大科技创新力量,持续推进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力争五年内全省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左右。大力推进面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创新,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努力在机器人、工作母机、超材料、基因测序、人工智能等领域核心技术和设备研发上取得突破。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要优化实施各类人才培养计划,面向创新发展需要,突出培养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力争五年内实现研发人员中博士数量翻番。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入户、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实际问题。加快建设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促进人才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间双向流动,直接投身发展一线创新创业。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等机制,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促进技术与资本深度融合。打造全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完善知识产权发现、评估、转化运营机制,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运营平台。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落后产能市场出清。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大规模应用机器人,建设智能工厂。加快培育新动能,深入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动共享经济等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再形成若干个万亿级产业新支柱。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打造沿海经济带,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完善制造业产业链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巩固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力争有更多企业进入中国500强、世界500强。支持“专精特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高度警惕和防止经济脱实向虚,发展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管道,加强金融监管。加大力度减轻实体经济负担,深入推进水油气电路等领域价格改革,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土地确权为突破口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生产服务业,以乡村旅游为重点发展全域旅游,培育壮大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
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基础设施
建设高速公路大通道,形成“十纵六横两环”高速公路骨干网,通车里程超过1万公里。打造“五纵两横”高速铁路网,实现市市通高快速铁路,加快发展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推进民用机场和通用航空项目建设,形成珠三角地区五大干线机场、粤东西北地区四大支线机场协同发展的世界级机场群。优化全省港口资源配置,打造两大世界级枢纽港区。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成国际信息网络枢纽中心。适应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量子通信等重大技术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加快构建新型基础设施。
重塑营商环境广东优势
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打造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推动强市放权,加强放权协同配套。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进行政审批、监管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减少和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
从严治党
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坚持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一全省党员干部思想。把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根基,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维护核心的要求,转化为思想自觉、党性观念、纪律要求和实际行动。
旗帜鲜明讲政治。要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把大局、看问题,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态度鲜明,对各种错误言行敢于亮剑,不能态度暧昧、“爱惜羽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正向激励机制,改进干部考察办法,建立干部业绩档案,注重选拔在基层一线做出突出业绩的干部 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对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大力整治为官不为,坚持暗访、查处、追责、曝光“四管齐下”,坚决整治干部庸懒散和乱作为。
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好基层党建“一线指挥部”作用。加强乡镇(街道)党组织建设,强化抓村(社区)的直接责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保障和监督机制。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持续开展基层腐败、涉农领域职务犯罪、农村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着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深化党务、村务、财务公开。
坚定不移推进正风反腐。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推动惩治腐败向基层延伸,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深入推进“廉洁示范区”建设。发挥好巡视“利剑”作用,以持之以恒的决心和韧劲继续推动巡视监督常态化、长效化。扎实推进市县巡察工作全覆盖。加强对一把手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坚持挺纪在前、抓早抓小,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依法治省
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建设法治社会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省的领导。健全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和统筹协调。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研究、协调解决法治建设重大问题,把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落到实处。
把党委政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各级党委政府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高标准建设法治政府。
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着力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加强司法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司法力量不足问题。强化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推动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法治乡镇(街道)、法治村(社区)“四级同创”活动,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提供更多优质便捷经济的公共法律服务,打造覆盖城乡的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
依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防控经济、网络、安全生产等各类风险。大力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推动信访积案化解。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深入推进全民禁毒工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以就业创业带动增收,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拓宽居民增收渠道,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水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
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健康广东建设,突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现每县至少有一家二甲以上综合医院。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行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打造全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推动广东高等教育水平迈入全国前列。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强人才公寓、保障性住房建设。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现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扩大社保覆盖面,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医养结合,全面建设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落实政府兜底保障责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建立健全复退军人管理服务保障体系。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一户多策、一人一策精准帮扶,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统筹推进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把贫困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欠发达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及合理利用。加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积极培育文化名家。促进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做强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建设更多居民身边的公共活动场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绿色发展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构建绿色发展空间格局。珠三角坚持环境优先优化发展,东西两翼坚持发展中保护,粤北生态区坚持保护中发展,推动形成适宜的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和生态安全格局。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强化自然岸线保护和修复,建设美丽海湾和贯通东西两翼的滨海旅游公路,建成富有魅力的蓝色海洋景观带。
坚决打好污染治理“三大战役”。突出抓好水污染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确保优良水体水质和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巩固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态势,全面开展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保持大气质量全国领先。实行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控。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环保基础设施。
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化发展。要坚决推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以绿色为标尺引领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强化节能减排和环保准入,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清洁能源发展工程,五年内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40%左右。实施新能源汽车培育工程,在全省公交领域全面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绿色消费。在珠三角地区城市城区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加强城市绿道等公共慢行系统建设,鼓励全民低碳出行。
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全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充分发挥珠三角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珠三角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地位。增强珠三角区域服务功能。坚持把对口帮扶作为全省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完善珠三角联通粤东西北的交通网络。推进高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形成以珠三角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全省2小时经济圈。落实珠三角交通一体化规划,推动城际交通公交化发展,构建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粤东西北地区要完善高速公路主干道与产业园区、城市新区的连接,加强县、镇与中心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
深化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共建。把粤东西北地区打造成为珠三角产业拓展首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伸区,打牢产业基础,做大经济总量。力争每年都有一批重大优质项目在粤东西北地区落户。未来五年,粤东西北地区每市都要新形成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粤东西北地区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确保综合营商成本不高于珠三角地区。
推进珠三角城市更新和粤东西北城市扩容提质。要以“三旧”改造为抓手推动城市更新,带动珠三角转型升级。制定实施珠三角全域规划,提升城市建设现代化水平,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做大做强一批县城和重点镇,培育一批特色小镇。
加快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县乡公路、村道巷道、污水垃圾处理、光纤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服务网络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公交、光纤、快递、自来水村村通。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岭南特色美丽乡村。
本版制图/李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