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书法作品(王忠敏书法作品鉴赏和光同尘)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书法作品(王忠敏书法作品鉴赏和光同尘)图片来源于网络译文:“道”是虚而不见的,然而却用之不尽。它是那样渊深,好像是万物的宗主。不露锋芒,没有纷乱,神光内敛,纯朴如尘。精湛啊,却似存而非存。我不知道它如何产生,然显现在天地之先。道德经的第四章《和光同尘》:“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忠敏先生
字:云山闲人
号:万物兴书斎
作品:【和光同尘】
道德经的第四章《和光同尘》:“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译文:“道”是虚而不见的,然而却用之不尽。它是那样渊深,好像是万物的宗主。不露锋芒,没有纷乱,神光内敛,纯朴如尘。精湛啊,却似存而非存。我不知道它如何产生,然显现在天地之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章论述的是“道”的本质,它虚空无形,而实存在,先天地生,用之无尽。老子通过形容和比喻,给“道”进行了具体的描述。本来老子认为“道”是不可以名状的,实际上“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道”的一种写状,这里又接着描写“道”的形象。空虚无形的“道”所能发挥的作用却是无法限量的,是无穷无尽而且永远不会枯竭。它支配着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发展变化必须依赖的力量。在老子眼中,一切都是物质,而没有非物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子的伟大,在于他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老子的真知灼见,来自于实践。老子通过修炼,获得了“道”,达到了与“道”相合的境界,其智慧是圆融的。老子通过对道的描述,体现了他为人处世的基本观点,不露锋芒,纯朴如尘,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藏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藏锋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也是道的精髓的一种体现。藏锋的关键不是藏身而是做到藏心。屈是为了伸,藏心本是蓄志。不屈不以伸展,不藏心志从何来?历史上,曾国藩就是这样。曾国藩的“藏心”表现在他与君与僚属的共事上,这种藏心来自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认,来自一种儒释道文化的综合。
“万物兴书斋”平台书法作品均为王忠敏先生亲笔手稿。
作品:【和光同尘】
王忠敏先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