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冷却会发生什么(如果地球再也不下雨)
如果地球冷却会发生什么(如果地球再也不下雨)好在,还有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源可以吸收,雨林出现小范围的破坏,生物圈出现一定的波动。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雨林地带,当中的植物所需的水量大部分来自降水的补给,动物们也依靠茂密的植物为生。雨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补给方式,当地球不下雨的时候,当中的一切动物也只有靠“吃老本”过日子了。地球第一年不下雨的时候,大家的生活基本没有变化,毕竟地球上的水资源还很丰富,不过一些根部短小的植物会受到影响,由于无法攫取地下水分,开始慢慢枯萎灭绝。地球上的水源丰富
人在不吃任何食物的情况下可以活7天,但是在没有水喝的情况下,只能活3天,可见水对人类的重要性。
水对人类很重要
同时,水对所有生命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试想一下,如果地球再也不下雨,世界真的会毁灭吗?
不一定,人类有很多应对办法!
假如地球不下雨雨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补给方式,当地球不下雨的时候,当中的一切动物也只有靠“吃老本”过日子了。
地球第一年不下雨的时候,大家的生活基本没有变化,毕竟地球上的水资源还很丰富,不过一些根部短小的植物会受到影响,由于无法攫取地下水分,开始慢慢枯萎灭绝。
地球上的水源丰富
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雨林地带,当中的植物所需的水量大部分来自降水的补给,动物们也依靠茂密的植物为生。
好在,还有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源可以吸收,雨林出现小范围的破坏,生物圈出现一定的波动。
地球不下雨的十年,地表的高温将大部分生存能力偏弱的植物淘汰,依靠这些植物为生的动物们,也逐渐走向灭绝。
植物会受到严重影响
位于食物链更高层的动物们因此受到影响,数量急剧减少,雨林的面积开始大范围缩减,当中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这个时候海平面高度以惊人的速度下滑,海水中的生态也因此受到影响。
地球100年不下雨,人类社会受到影响,在资源的争夺上,人类更偏向于水资源,而且水资源的价格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人类面临着水源危机,并且在争夺的过程当中可能会爆发国际冲突。
人类面临水源危机
自然界更是一片荒漠,地球上只存在一些荒漠植物可以生存,物种的种类也变得单一,地球不再像以前那样“热闹”。
人类在探索海洋的时候需要的是一架飞行的直升机,而不是潜水艇,当中的大部分鱼类也已经灭绝。
地球不下雨的第500年,地球也许就跟火星一样,地表到处都是荒漠沙丘,连城市都无法看见。
如果不采取措施,人类在这个时候很有可能已经灭亡了。
地球会变成荒漠沙丘
好在,聪明的人类有很多措施来应对地球不下雨的极端情况。
储存水地球上的水资源大部分由海洋占据,当中96%以上的水资源分布在海洋,在3%不到的淡水资源当中,70%是冰川。
这些冰川成了人类未来用水的“主力军”,即使不下雨,冰川也能供给人类使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当中,人类可以潜心钻研降雨技术,或者其他取水技术,来供给地球未来用水。
冰川可以供给人类
不过冰川资源大部分在两地地区,想要搬运这些地区的冰川,这一项巨大的工程。
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财力、物力来进行运作,在此之前人类可以通过各个国家的备用储水和地下水源维持生活。
当然,这只是最直接的水资源获取手段。
在大自然界,还有许许多多富含水分的植物,与其等待着枯死,不如让人类利用起来,成为人类储水的一部分。
可以储水的猴面包树
这些植物还能够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维生素,或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都要依靠这些植物过日子。
此外,外太空当中也存在许多的固态水源,比如火星当中,就被证实了大量固态水源。
尤其是火星的两极地区,被大量的冰原覆盖,厚重的冰层看上去比地球的固态水源还多。
可以说火星就是人类未来的储水星球之一。
火星的极地冰冠
不过这也需要相当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搬运水资源,毕竟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距离还是太远,以现有的飞船速度,至少都要飞上七个月。
如果人类有能力在宇宙当中开发水资源,那么人类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等到人类社会的水资源问题解决之后,人类就有空闲时间来让大自然界恢复如初。
海水淡化海水资源作为地球上的“老大哥”,肯定也得利用起来,而且人类的海水淡化技术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海水可以利用
发展至今,人类已经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海水淡化技术,比如蒸馏法、海水冻结法、碳酸铵离子交换法。
各项技术还在运用发展阶段,相信不久,所有的技术都会成熟,大批量投入到运用当中。
目前为止人类遇到的难题在于,海水淡水的技术成本太高,无法真正投入到大批量的运作当中。
在此方面,海水淡化技术本身已经有所改变,随着技术的深入发展,成本正在逐渐降低,而且海水淡化产业兴起之后形成的规模效益已经初步显现。
海水淡化厂
在没有降雨的未来,人类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高效地转化海水,毕竟海水再多,如果地球不下雨,它也终会有枯竭的一天。
高效的转化海水,能够让人类在不降雨的情况下走得更远,有更多的机会寻找到新的水源补给。
如果人类真正能够有效将海水转化为淡水资源,不管地球会不会下雨,这个项目都将是未来可期。
人工雨云既然自然界不下雨,那么人类可以创造一个下雨的条件,相比较海水淡化技术,人工制造雨云的条件要苛刻得多。
人工制造雨云
人工造云的原理实际上是混合了肥皂的泡沫,再结合空气当中的氦气,使得泡沫能够飘向空中。
当累积到一定数量之后,在天空上就形成了云层,这个时候只需要将水蒸气喷射到云雾当中,在一段时间之后即可形成降雨。
相比较海水淡化技术,人工造云的运用也并不广泛,这是因为人工造云技术可能会污染环境,在水资源并不缺乏的今天,这项技术并不合适。
乌云积累
而且空气中的氦气含量少,地球的氦气储存量也很低,同样是一项成本高,收益低的技术。
不过,如果地球不再降雨,哪还管得上这些问题,到时候,人工造云技术运用再配合人工增雨技术,一次降雨量就足够满足植物们十几天的水需求。
只要数量管够,还能维持地球水循环的稳定,必定是大有可为。
比起在太空当中探求水源,人工雨云的技术显得更现实一些。
人工降雨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氦气用完了该怎么办?氦气在地球当中的储存数量固然低。
但是它在整个宇宙当中的含量可是排在了第二的位置在,比如木星当中氦气的含量就占到了10%。
等到人类用尽地球氦气的那一天,相信人类的技术手段已经足以让飞船在木星当中采集气体,收回地球。
在地球停止降雨之后,人类还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用,世界毁灭固然是个不确定的问题,但是至少人类可以保全自身物种的延续。
世界可能会毁灭
俗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实在不行,人类可以移居火星。
早在21世纪初期的时候,美国的航天局就已经设计出人类移居火星的概念图,目前所需要的是对火星的调查研究以及航天飞船的进步。
停止降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人类有足够的水资源等待移民技术的实现。
所以与其担心未来地球停止降雨之后该怎么办,不如考虑当下,全球气候变暖,温室环境当中,冰川资源正在大幅度减少的问题。
人类移民火星
有数据显示,2022年夏季,格陵兰岛的冰川每天融化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60亿吨,60亿吨的淡水资源融入海水当中,想想都令人心痛。
只有人类齐心协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及时制止变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