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成都慢节奏生活盖碗茶(成都人的巴适生活)

成都慢节奏生活盖碗茶(成都人的巴适生活)武侯融媒记者 郑嫄喝茶说到底,喝的就是一份闲适和心态。但要说悠闲,哪里也比不上成都。据说成都现有的茶楼茶馆,就有3000多家,正是印证了一句谚语所说的“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成都人爱喝茶,如同他们对火锅、美女和麻将一样执着,渊源而流长,持续而炙热。当然,除了蒙顶山和竹叶青,成都人民常喝的还有青城雪芽、文君绿茶、洪雅瓦屋山的“道泉有机茶”以及各路花茶、绿茶、红茶,通通来者不拒。其实,在喝茶这件小事上,只要材料齐全方便嘬饮,成都人民从来不过于挑剔,这一点,从盖碗茶的来源就能看出来。盖碗茶,又叫三炮台,盛行于清朝。它由三部分组成:茶盖、茶碗、茶船子。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女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

不知从何时起,成都的盖碗茶卖到十块一碗了。

成都慢节奏生活盖碗茶(成都人的巴适生活)(1)

在那个物价只是今天物价十分之一的年代,一两块一碗的盖碗茶,就可以让大部分人消磨掉一下午的时光,搓麻将喝茶摆龙门阵不亦乐乎。直到今天,走到成都望江公园、人民公园、武侯祠,人满为患的地方,依然是茶馆。

成都人民爱喝茶,得益于蜀地良好的产茶环境和上好的茶叶。其中最出名的,要数雅安产的蒙顶山茶和峨眉山的竹叶青了。

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妈妈总会专门托人从峨眉买好几大箱竹叶青,寄给远在他乡的阿姨,据说阿姨第一次来成都,嘬了一口竹叶青,便从此爱上,欲罢不能。虽然说现在物流发达,哪里都可以买到,但妈妈说,茶叶还是原产地的最正宗,过手的茶叶,心意是无法替代的。

当然,除了蒙顶山和竹叶青,成都人民常喝的还有青城雪芽、文君绿茶、洪雅瓦屋山的“道泉有机茶”以及各路花茶、绿茶、红茶,通通来者不拒。其实,在喝茶这件小事上,只要材料齐全方便嘬饮,成都人民从来不过于挑剔,这一点,从盖碗茶的来源就能看出来。

成都慢节奏生活盖碗茶(成都人的巴适生活)(2)

盖碗茶,又叫三炮台,盛行于清朝。它由三部分组成:茶盖、茶碗、茶船子。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女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

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再后来,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遍及于整个南方。

成都慢节奏生活盖碗茶(成都人的巴适生活)(3)

成都慢节奏生活盖碗茶(成都人的巴适生活)(4)

喝茶说到底,喝的就是一份闲适和心态。但要说悠闲,哪里也比不上成都。据说成都现有的茶楼茶馆,就有3000多家,正是印证了一句谚语所说的“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成都人爱喝茶,如同他们对火锅、美女和麻将一样执着,渊源而流长,持续而炙热。

武侯融媒记者 郑嫄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成都慢节奏生活盖碗茶(成都人的巴适生活)(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