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蒲松龄聊斋故事全集讲解(夜话聊斋之蒲松龄)

蒲松龄聊斋故事全集讲解(夜话聊斋之蒲松龄)齐鲁大地,圣人孔子之故乡,人杰地灵。鲁文化源起东夷,富有淳朴开放之特性。在这里诞生过许多传奇的故事。蒲松龄出生的地方淄博,其县志就记载了一个“乞丐孝子”的故事。但他的奇异之才却确实和他出生的地方颇有关联。蒲松龄的名字,由此而来。蒲松龄曾说自己降生时,父亲梦见一老僧闯入屋内,那人袒露右肩,一块铜钱大小的膏药贴在胸旁。待到父亲梦醒,蒲松龄已然降生,在蒲松龄身上和那老僧同样的部位,也长了一块铜钱大小的黑痣。  因此,蒲松龄认为自己是那老僧转世。这让他的出生,多了几分传奇色彩。当然,鉴于中国古代文人喜欢把自己的出生“神化”的调性,蒲松龄说自己是“僧侣转世”的说法多半不可采信。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史学家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过一位文人。他生活在清朝初年,以金榜题名为毕生理想。一生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却成就了一部千古奇书。如果他活在当下,许多影视公司都得给他交版权费,每个拍惊恐电影的导演都会想找他“取经”。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这位文人,就是《聊斋志异》的作者“鬼狐居士”——蒲松龄。

01、

明崇祯十三年(1640)四月十六日夜,距离淄川城东七里之遥的满井庄商人蒲槃家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是蒲家的第三个孩子,按照“龄”字的命名规律,蒲槃给这个小儿子取名“松龄”。

蒲松龄的名字,由此而来。蒲松龄曾说自己降生时,父亲梦见一老僧闯入屋内,那人袒露右肩,一块铜钱大小的膏药贴在胸旁。待到父亲梦醒,蒲松龄已然降生,在蒲松龄身上和那老僧同样的部位,也长了一块铜钱大小的黑痣。

  

蒲松龄聊斋故事全集讲解(夜话聊斋之蒲松龄)(1)

因此,蒲松龄认为自己是那老僧转世。这让他的出生,多了几分传奇色彩。当然,鉴于中国古代文人喜欢把自己的出生“神化”的调性,蒲松龄说自己是“僧侣转世”的说法多半不可采信。

但他的奇异之才却确实和他出生的地方颇有关联。

齐鲁大地,圣人孔子之故乡,人杰地灵。鲁文化源起东夷,富有淳朴开放之特性。在这里诞生过许多传奇的故事。蒲松龄出生的地方淄博,其县志就记载了一个“乞丐孝子”的故事。

讲的是淄川城西住着一位跛脚的乞丐,对母亲至孝。有一回他出去乞食的时候偶遇雷雨天气,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很是吓人。乞丐既着急又无奈,只好把讨饭的篮子叼在自己的嘴巴里,一瘸一拐,踉跄前行。路过一座古庙时,乞丐忽听见庙里传来一个声音:

“雷声滚滚,大雨将至,你怎么不进庙休息一会儿再走!”

原来庙中有一个老翁,见乞丐浑身湿透,心有不忍。只见乞丐抹了抹脸上的雨水,喘着气说:“老娘在家里等着吃东西,我在这休息,她岂不饿坏。”结果老人答道:“快进庙,我为你医治脚,这样就快了。”

乞丐觉得不可思议,果真进了庙宇。一坐下,老人便为他掐足捏腰,未几,一股热气升腾。见状,老人一把把乞丐拉起来朝他喊道:

“快跑!不要回头!”

闻言,乞丐马上发了疯似地往前跑。

  

蒲松龄聊斋故事全集讲解(夜话聊斋之蒲松龄)(2)

10米,20米,30米……他忘了自己跑了多远,也忘了自己是个瘸子。待想起时回头,才发现老人早已不见踪影。这个有些荒诞不经的故事被原原本本地载入《淄川县志》。足可见这片土地本身就弥漫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所以这里能够孕育出蒲松龄这样一个谈狐说鬼的旷世奇才一点也不奇怪。

以前有句话说,凡天才诞生之前,必先有能孕育天才之土壤。没有足够的文化环境与氛围,纵使蒲松龄有足够天分,也无法成就《聊斋》这样一部奇书。

这可以给到当下许多父母一份启示:

若想要自己的孩子真正地出人头地,除了敦促他努力上进之外,更重要的是培育好孩子成长的“土壤”。

清华才女武亦姝,很多人只看到她天赋异禀,在《诗词大会》上光彩夺目,殊不知在武亦姝很小的时候,父母亲便培养起她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他们玩诗词接龙,一家无论大人小孩,不亦乐乎,谁输了谁做家务。久而久之,在家人熏陶之下,武亦姝有了深厚的诗词积淀。

所以,若想得蔷薇,需先植沃土,这是蒲松龄告诉我们的道理。

02、

蒲松龄的长子曾说:“先父性慧,经史皆过目能了,处士公(爷爷蒲槃)最钟爱之。”在蒲家,老幺蒲松龄就是最被寄予厚望的那个孩子。

从小父亲就让蒲松龄攻读四书五经,以期有一天他能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蒲松龄也不负父望,19岁那年应童生试,他县府道(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乡、县、市)三试第一,实打实地给蒲家长了脸。

  

蒲松龄聊斋故事全集讲解(夜话聊斋之蒲松龄)(3)

彼时的蒲松龄风华正茂,前途一片大好,文才之名轰动四邻。按照这个节奏,接下来,他就应该中解元,中会元,中进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剧情却不是这样,在19岁三试第一之后,蒲松龄在乡试中屡屡落榜:

  21岁应乡试,未中;

  24岁应乡试,未中;

  32岁应乡试,未中;

  35岁应乡试,未中;

  ……

一生75年岁月,他40余次考试落榜,直到71岁才补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岁贡”。几乎当了半个多世纪的秀才,始终没能“转正”。很多人觉得奇怪,这样一个大文豪,为何屡屡名落孙山呢?

其实原因出在蒲松龄自己身上。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形容自己“才非干宝,雅爱搜神。”(说自己就喜欢志怪故事)而喜欢志怪故事的蒲松龄写文章总有那么几分离经叛道。在童生试的考场上,当时本该写八股文的他,竟然写了一篇微型小说。按道理来说,这种文体是不入流的。但偏偏蒲松龄就是在考试里脱颖而出,被点为头名。

原因就是监考他的人,是他人生中的一个伯乐——施闰章。

清初诗坛有“南施北宋”两大诗人,“北宋”指的是山东莱城的宋琬,“南施”就是来自安徽宣城的施闰章。施闰章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浪漫情调的人,他的诗作雄奇壮丽想象力极其丰富。所以他对蒲松龄“叛逆”的文风抱着极为欣赏和包容的态度,毅然点了蒲松龄为第一名。

  

蒲松龄聊斋故事全集讲解(夜话聊斋之蒲松龄)(4)

可拿了三个第一之后,离了施闰章,当蒲松龄的文章到了那些一辈子浸泡在“八股文”里的朝廷命官手中时,很快就变成偏离正统的“歪道”,于是便频频落榜。

文风跑偏,调性不搭,使蒲松龄一辈子难以登科。

众所周知,蒲松龄在《聊斋》中对官场,对世道的讽喻鞭笞颇多,很多人世间的丑恶,被蒲松龄用“鬼狐笔法”写了出来,这背后其实是他对现实深深的愤懑和不满。古往今来,人们对蒲松龄这种讽喻现实的写法也颇为赞赏。

但换一个角度来想,其实很多时候,干一件事情,久久无法成功,我们更应该从自身上着手去找原因。

如果仅仅埋怨他人,归因于外在,发牢骚怨天尤人,或许可以成就一部奇书,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03、

在蒲家庄东边有一口井,井水甘甜,酿酒可得美酒,沏茶则清香扑鼻。同时井边有几株柳树环绕,郁郁葱葱,故曰“柳泉”(蒲松龄的别号也叫“柳泉”)。

  

蒲松龄聊斋故事全集讲解(夜话聊斋之蒲松龄)(5)

传说关于《聊斋志异》这本鸿篇巨作的创作,与这口井息息相关。民国邹弢的《三借庐笔谈》中说蒲松龄常常在柳泉边搭起亭子,带着苦茶和淡巴菰(一种烟草)。每每有行人路过,必留下行人要对方给自己讲鬼怪奇谈,渴了便倒上茶,困了便递上烟。就这样,收集了二十个春夏秋冬,终于把这本书写成。

那么这种传说可不可信呢?

当然是不可信的。事实是,当年屡屡落第的蒲松龄家境非常贫穷。他的两位嫂嫂又泼悍异常,分家时蒲松龄一家只分得三间破草庐,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后来仕途不顺的蒲松龄当了私塾先生,一年8两银子。按照清朝初年的消费水平,农村一个四五口指甲勉勉强强撑一年至少也要20两,蒲松龄不足一半,其拮据可想而知。

他曾写过一首《日中饭》:

黄沙迷眼骄风吹,六月奇热如笼炊。

午饭无米煮麦粥,沸汤灼人汗簌簌。

儿童不解燠与寒,蚁聚喧哗满堂屋:

大男挥勺鸣鼎铛,狼藉流饮声枨枨;

中男尚无力,携盘觅箸相叫争;

小男始学步,翻盆倒盏如饿鹰。

弱女踟躇望颜色,老夫感此心茕茕。

写的是午饭时分,自己的四个孩子争相抢食的画面,辛酸不已。所以,这样家境的蒲松龄奔波养家还来不及,怎么可能有闲情抽烟喝茶听故事呢?故而柳泉施茶收故事这一论断,可以说纯属无稽之谈。

  

蒲松龄聊斋故事全集讲解(夜话聊斋之蒲松龄)(6)

但有一点毋容置疑,那就是蒲松龄是一个非常勤于记录的人。

用他在《聊斋自志》中的话说:“闻则命笔,遂以成编。”

从别人那里听到的有趣的志怪故事,他总会第一时间记录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最终汇集500余篇故事。无论是内容抑或语言,《聊斋》都无愧“中国文言文小说之巅峰”这一称号。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做学问想成气候,得从点滴起步,一点点地吸纳,一点点地收藏,这是个耗时耗神又费力的做法,却是读书治学之正道。

千万不要怕困难,千万不要怕麻烦,坚持下去,等到时机到了,一切自然开花结果,绚丽无比。

  阿犬评述:

好友张笃庆曾批评蒲松龄:“谈空谈鬼,蹉跎平生”

但实际上,谁说浪漫主义比不上经世致用呢?

当年多少科场春风得意之人,如今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惟有蒲松龄随《聊斋》而千古留名。

当官只是一时荣,文章才是千古事。

悠悠历史,自有公断。

是落第秀才,也是千古文豪,这就是“鬼狐居士”蒲松龄。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是个loser。一个人在一种视角里是个失败者,但换一个视角,他可能就是站在巅顶之人。

很喜欢那幅评价蒲松龄的对联:

一世无缘附骥尾,三生有幸落孙山

  

蒲松龄聊斋故事全集讲解(夜话聊斋之蒲松龄)(7)

如果蒲松龄真的金榜题名,那我们还有机会看到他这500篇引人入胜的聊斋志异么?可以说,一生落榜是蒲松龄的不幸,却是后世人之幸事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