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钱学森及兄弟和子女(08年钱学森侄子获诺贝尔奖后)

钱学森及兄弟和子女(08年钱学森侄子获诺贝尔奖后)这对堂兄弟,先后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随后又一同去美国麻省理工深造。钱学森与钱学榘这对堂兄弟关系很好,再加上都是由钱均夫抚养长大的,彼此之间更是有很多相似之处。谈及钱永健的东方血统,得追溯到晚清时期的杭州。当时那里有一名著名的丝绸商人叫做钱承磁,而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做钱泽夫,一个叫做钱均夫。钱均夫就是钱学森的父亲,而钱泽夫也有一个儿子,叫做钱学榘。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2008年,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斩获诺贝尔化学奖时,国内一片欢呼。

钱学森及兄弟和子女(08年钱学森侄子获诺贝尔奖后)(1)

可紧随而来的采访会上,作为钱学森的侄子,钱永健居然公开说道:

“我不是中国人,我在美国长大,血统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身份。”

在这位华裔科学家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他在采访上的公开声明呢?

钱永健的东方血统

谈及钱永健的东方血统,得追溯到晚清时期的杭州。

当时那里有一名著名的丝绸商人叫做钱承磁,而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做钱泽夫,一个叫做钱均夫。

钱均夫就是钱学森的父亲,而钱泽夫也有一个儿子,叫做钱学榘。

钱学森与钱学榘这对堂兄弟关系很好,再加上都是由钱均夫抚养长大的,彼此之间更是有很多相似之处。

钱学森及兄弟和子女(08年钱学森侄子获诺贝尔奖后)(2)

这对堂兄弟,先后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随后又一同去美国麻省理工深造。

他俩同校同系,成绩都非常优异,都属于新中国刚建立时迫切需要的人才。可面对祖国的呼唤,兄弟俩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钱学森满心欢喜,想要回国建设祖国。钱学榘却觉得回国难以施展,不如留在美国更好的学术环境里。

其实,钱学榘早年也回过国,只不过当时还在抗日战争期间,而怀着满腔报国之心的他,在国民党那里却碰了壁。

他本来是想回国造飞机的,结果却发现政府拨给飞机场的资金,都被各级国民党官员给瓜分了,根本没有搞研究和造飞机的钱。

他一气之下,再度来到美国,这次却是不愿意再回去了。

钱学森及兄弟和子女(08年钱学森侄子获诺贝尔奖后)(3)

1955年,钱学森历尽艰辛终于回国,兄弟俩自此一别,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回国多年后,钱学森成为两弹一星的功勋之臣,更是中国诸多学科的奠基人。

钱学榘则在美国扎根,成为了美国工程院院士和美国波音公司高级工程顾问,此外他还和夫人育有三子。

其中最小的儿子,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

钱永健是1952年才出生于美国纽约,一直在美国长大上学,他会用筷子,但是用的并不多,对中文也不熟,不适应用中文来与人交流。

甚至就连自己鼎鼎大名的伯父钱学森,钱永健也没见过。

据说中美关系缓和后,钱永榘一家是回过国的,不过由于诸多原因,钱永健和钱学森未能相见,这可以说是两人距离最近的时刻。

钱学森及兄弟和子女(08年钱学森侄子获诺贝尔奖后)(4)

但这对伯侄最终还是擦肩而过了,属实令人感到惋惜,不过钱永健对于这个伯父还是有不少憧憬的。

就连他自己都说,自己之所以会从事科学研究,或多或少是受到了“家族影响”:

“家族血统可能注定了,我生来就是做这个的。”

那么,钱永健究竟在科学研究中,取得过怎样的成果呢?他又是如何获得诺贝尔奖的?

用荧光蛋白照亮科学

钱永健从小就对化学实验有点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当时又患有哮喘,很少出门,这使得他有大量的时间在地下室做实验。

凭借着努力与天赋,16岁的钱永健,就以“金属如何与硫氰酸盐结合”为课题,写出了斩获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的论文。

这个奖项,在当时被称作“少年诺贝尔奖”,可见其含金量之高。

钱学森及兄弟和子女(08年钱学森侄子获诺贝尔奖后)(5)

正是凭借这个奖项,钱永健敲开了美国哈佛大学的大门,之后又陆续在剑桥大学、加州大学深造,积累了深厚的学识底蕴。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钱永健逐渐在美国科学界,声名鹊起。

由于他发明出了检测钙离子浓度的染料分子,因此很多人邀请他去做生物以及化学方面的学术报告,甚至有人戏称:

“他可能是全世界范围内,被邀请做学术报告最多的科学家。”

这也归功于钱永健研究的领域,既涉及生物又涉及化学,甚至可以和生理挂钩,而他讲起课来也是生动形象,内容与趣味并存。

后来,钱永健又将研究方向转向了荧光蛋白领域,对于可以把荧光蛋白重组到大肠杆菌和线虫中,且使它们继续表达这一点,钱永健很感兴趣。

钱学森及兄弟和子女(08年钱学森侄子获诺贝尔奖后)(6)

不过当时针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因为荧光蛋白发出的光,其强度和稳定性都不够。

于是钱永健利用基因突变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改造,柔弱绿光的蛋白发光变得更明亮、更持续。

在此基础上,钱永健带领团队制出了多种蛋白,将荧光蛋白改造得能够稳定释放出各种色彩,有的呈现黄、蓝、红色,有的可激活、可变色。

如今,我们实验室中所用的“荧光蛋白标记”,就来自于这里。

实际上,钱永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很大程度源于他天生对颜色的兴趣。

他是喜欢画画的,也非常喜欢颜色的调和,就连他做的首个化学实验,都是用各种化学染剂来调色。

父母很支持他的兴趣,后来他又把兴趣拓展到了工作中,这才有了这一非凡成就。

钱学森及兄弟和子女(08年钱学森侄子获诺贝尔奖后)(7)

有人说,钱永健用自己的工作照亮了科学,因为他所研究出的荧光蛋白,被誉做当代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在过去乃至于现在,这都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们的“指路明灯”,在转基因、癌细胞治疗等等领域,起到了巨大影响。

当然,钱永健的研究成果,还远远不止如此。

他所研究出的活细胞染料,颠覆了细胞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领域;他开创的下一代测序(NGS)的关键技术,是NGS测序仪的核心之一。

不过他最为人所知的成就,还是改造了绿色荧光蛋白,他本人也借此和另外两位美国科学家,一同斩获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消息传回国内,一时间举国欢腾,很多人都为他而感到自豪。

钱学森及兄弟和子女(08年钱学森侄子获诺贝尔奖后)(8)

可在随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随着记者询问他是否会考虑回国发展,钱永健却直接说:

“我在美国出生长大,是美国科学家不是中国科学家,血统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身份。”

此话一说,会场就陷入到寂静之中,随后消息传回国内,更是有一些人觉得钱永健“忘本”。

那对于这一点,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呢?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其实,科学家是否“忘本”这件事,咱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盲目下定论。比如过去最典型的两个例子,清华才子林烨,以及少年班天才尹希。

先说林烨,他是当初赫赫有名的“庚款留学生”,与他同属一类的,还有梅贻琦、胡适以及邓稼先等人。

其中林烨在清华大学展露头角,留学时更是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钱学森及兄弟和子女(08年钱学森侄子获诺贝尔奖后)(9)

因此当他临近毕业的时候,美国人就想把他留下来,甚至不惜开出了30万美金的高额年薪。

面临相同选择的还有邓稼先等人,不过他们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转而回国效力。

可惜的是,林烨没能扛过金钱的诱惑,选择留在那里,最终甚至放弃中国国籍加入美国,帮助美国科研部门研究洲际导弹。

像美国著名的“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这也是人们对他口诛笔伐的地方:祖国培养了他,他却为美国研究出了指向中国的枪炮。

不过林烨自己是不管这些的,他只要功名利禄就可以了,凭借在民兵系统中的贡献,他更是一跃成为了波音首席工程师。

据说晚年时候,林烨还想过落叶归根,回归祖国,只不过最终遭到了拒绝。

钱学森及兄弟和子女(08年钱学森侄子获诺贝尔奖后)(10)

至于尹希,他更是在少年时期就尽显天资,12岁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完成5年本科学业后,获得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前去攻读物理学博士。

哈佛大学有规定,博士毕业后是不能在该校继续博士后研究的。可是为了他,哈佛大学最终打破了这个惯例,由此可见,对他是多么的重视。

而尹希本人,也确实在理论物理领域颇有钻研,尤其是在超弦理论方面很有心得。

原本大家是对他寄予厚望的,可后来却有消息传出,尹希要转美国国籍了。

这个消息一出,自然是引发了一番舆论风暴。

为什么?因为他所研究的超弦理论,属于纯理论研究,而且该领域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数学形式的理论阶段。

也就是说,这方面是不存在专利或者技术壁垒之类的,即使出成果也属于全世界。

钱学森及兄弟和子女(08年钱学森侄子获诺贝尔奖后)(11)

就像很多人所戏称的那样,原子弹和光刻机可能有国界,但超弦理论还真没有。

两相对比我们不能发现,林烨和尹希的“留美”,根本不是一个性质。

一个是帮美国人造导弹系统,威胁祖国安全;一个是单纯在美国研究纯理论,有了成果能造福全世界,这不能一概而论。

同样的,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原则,放在钱永健身上也适用。

他在美国出生、在美国长大,况且他所研究出来的成果,也是造福全人类的东西,属实没什么好指摘的。

实事求是,砥砺前行

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后,钱永健也没有被名利遮蔽双眼,反而始终十分清醒。他说:

“幕后的英雄,同样值得一枚奖章。”

钱学森及兄弟和子女(08年钱学森侄子获诺贝尔奖后)(12)

这里的幕后英雄,指的是一位叫做普雷社的科学家。

他是最早看到水母蛋白基因的人,也正是他研究出了发光蛋白的基因序列,其他人的研究都是在他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钱永健。

只可惜,这项研究耗时耗力,普雷舍在研究过程中把经费耗尽了,不得不停下。

后来,普雷社却在科学界找不到一份工作,没办法继续自己的研究,只能在阿拉巴马州一家车行开车了。

可即便如此,他对于科学探索的热情,仍旧没有熄灭。

当钱永健和其他科学家找到他,希望能继续这方面的研究时,他慷慨地送出了自己的成果,也就是我们上文所提到的发光蛋白基因序列。

对于过去的决定,普雷社并不后悔,只是风趣地说道:

“要是他们再来阿拉巴马州,应该请我去吃顿饭。”

钱学森及兄弟和子女(08年钱学森侄子获诺贝尔奖后)(13)

由此可见,在这群真正的科学家眼中,科学研究是要远远高于奖章荣誉的。

钱永健还说过:“美国学术界也有潜规则,拿诺奖来竞争,这并不好。”

虽然都说美国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充沛的学术土壤,可鲜为人知的是那里也有着激烈的竞争。

比如说,一个学者如果没有职称或者资历比较少,那么是很难获得财政资助的,想要开展研究也很困难。

所以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有些科学研究是分国界的,但有些为全人类做贡献的理论研究可以不分,不能一概而论。

拿奖之后,钱永健也没有一直深耕荧光蛋白领域,反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人体状况的研究上,比如如何利用荧光蛋白来攻克癌症以及中风等疾病。

钱学森及兄弟和子女(08年钱学森侄子获诺贝尔奖后)(14)

直到2016年8月24日,钱永健去世,享年64岁。

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投掷在了科学研究上。这样的人,是真正的科学家,值得我们钦佩与学习,哪怕不谈国界,只谈学术亦是如此。

像钱学森、邓稼先那样的爱国科学家,值得我们钦佩,因为他们品行与才学并重,为了建设祖国,真的是放弃良多。

可我们也不能就以他们为标准,来要求所有科学家,因为这注定是很难达到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