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的人生的思考(人生总要有些追求和格局)
对农村的人生的思考(人生总要有些追求和格局)文字缓缓而过,画面跃然眼前。当母亲俊兰坐上黄叔叔的摩托车,即将私奔时,我看到了小高原倔强的坚强:“不要走,不要走,不要走”,面对母亲的将要离去,此处无声胜有声,那就是小高原的心声!然而他也确实没有喊出来,懂事的让人心酸;他知道,母亲做的没错,任何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都想逃离。这样的家庭是最容易遭受冷落和欺凌的。一般家庭,碰到这种情况,大概早就散了。高原的家庭却在支离破碎的边缘,坚强维持了下来。读毕,合上书,闭上眼,脑海里回映着的还是书中的一幕幕过往……《山河志》用不算太长的文字篇幅描绘了主人公高原拼搏进取的三十年。高原,一个比普通还普通的山村孩子,自小父亲痴呆,母亲独自抚养童年到少年时期的高原并照顾傻子丈夫。这样的家庭在艰难时期的乡村并不少见,却总能一下就勾起了人心最柔软的东西,这个东西或许是悲悯,也或许是共鸣。
#翻阅2021#
2021年,像往年一样,我读了很多本小说,也都有各自的感悟。
岁末将至,本以为书荒跨年的我却邂逅了这本书——《山河志》,又名《村里村外》,作者阿刀。三天四夜,几乎不眠不休的一口气读了下来,太诱人了。它处处透露着奋斗的美好和皇天不负苦心人的甜蜜,让我获益匪浅:
人,不一定要狠,却一定要善;生活,可以平庸,却一定不要迷失;人生,或许曲折,却一定不要忘了梦想……社会纷繁复杂,我们可以辗转腾挪;人活一世,收场不该是落寞,而应是安宁。
读毕,合上书,闭上眼,脑海里回映着的还是书中的一幕幕过往……
人任何时候不要放弃自己,要坚持努力《山河志》用不算太长的文字篇幅描绘了主人公高原拼搏进取的三十年。
高原,一个比普通还普通的山村孩子,自小父亲痴呆,母亲独自抚养童年到少年时期的高原并照顾傻子丈夫。这样的家庭在艰难时期的乡村并不少见,却总能一下就勾起了人心最柔软的东西,这个东西或许是悲悯,也或许是共鸣。
这样的家庭是最容易遭受冷落和欺凌的。一般家庭,碰到这种情况,大概早就散了。高原的家庭却在支离破碎的边缘,坚强维持了下来。
文字缓缓而过,画面跃然眼前。当母亲俊兰坐上黄叔叔的摩托车,即将私奔时,我看到了小高原倔强的坚强:“不要走,不要走,不要走”,面对母亲的将要离去,此处无声胜有声,那就是小高原的心声!然而他也确实没有喊出来,懂事的让人心酸;他知道,母亲做的没错,任何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都想逃离。
心底的善让俊兰从疾驰的摩托车后座跳了下来,忍着一身伤,她回来了,她没有放弃儿子和丈夫,选择了坚持和责任。自此之后,即使生活再苦,俊兰都在为这个破败的家庭努力。
说回主人公小高原,这是个没有仇恨的孩子。面对童年的不幸,他用自己的方式咀嚼生活的残酷。印象最深的是小高原的奔跑:为了不迟到的奔跑,为了给母亲治病的奔跑,即便碰上即将被顶替的人生,他也从没停下奔跑的脚步,一直跑到了滨城,跑到了北海……兜兜转转,最后回到黄龙,演绎出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
不止高原,小说里哪个人不是在奔跑呢?大江,建超,何月,金宝,斌斌,高帅,文东……他们成功了,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一个人,不管他做什么,都要心存一份伟大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应该是高原的初中班主任,新兴中学的江斌老师。
“要给自己的心,装点‘伟大’的东西进去。当平凡的我们,有了那么一丝‘伟大’的念头,生活就会焕然一新,生活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江斌老师践行了自己的伟大,他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他用自己的方式,润物细无声的把每一个孩子引上了正途。用江斌老师的话说:你们将来,也许只是普通的农民、工人,但只要心里埋下了伟大的种子,当别人像机器一样,乏味的工作、生活时,你们心里早就发了芽,甚至开出了娇艳的花朵。虽然同样平凡,但你们人生的意义,却与别人完全不同了。
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影响了以后的高原。作为学生的伟大,那便是努力学习;而步入社会的伟大,便是心怀感恩、回报社会。
当人成长到了一定层次,“伟大”是互通的。毋庸置疑,江斌老师是伟大的,高原也是伟大的,高原心里伟大的东西便是不让父母受苦,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他做到了,五年呀,看似不可思议,读下来却又合情合理。
等高原成长到了周正渊,老院长,唐建业,老董事长,黄国维,谭明康的层次,他们共同的目标便是,促进民族工业良性发展,崛起民族工业,使民族工业不再受制于人。虽然离做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们都在努力,所以他们都是伟大的人。
说话九分满,做人留一线这就是高原为人处事的风格。
从最初大江、建超的野蛮刁难,到大高原的苦心算计,及至回乡创业后,面对于家的报复,巩珺、陈飞、严朝等一系列的攻讦,高原始终保留着做人的底线和处事的余地。不争一时长短,看似吃亏,却赢得了以后的助力。
纵观高原的成长,由弱到强,和成长道路上与敌人强弱转换,只要没有突破底线的敌人,他都没有一棒子打死,反而是把曾经的敌人一个个的拉入了自己的阵营。从中可以看得出一个道理:
想要最大可能的壮大自己,不只是打败敌人后消灭敌人一条路,而是把敌人转化成自己人,成为自己的助力。这样的路走下去,才会越来越顺,越来越宽。
唯大格局者才能执掌大企业先来说说,为什么大格局者才能执掌大企业。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体量,它的职责便不单单是赚钱,更多的是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企业体量越大,责任越大;没有相应的格局,担不起相应的责任和使命,企业发展不起来;抑或借着时代顺风车发展起来了,也走不远。小说里的中海集团便是这样一家企业。从书中可以得知,中海是行业里巨无霸般的存在,其两大核心业务分别是精密机械和数控。
众所周知,这两个领域的话语权一直掌控在发达国家手中。而中海要做的便是打破这种垄断,发展民族工业,让国人都能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
如果只为赚钱,完全可以做资本主义的买办,从国外高价获取技术授权,只做最低端的生产组装。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财富外流,核心领域被卡脖子,民族工业的命脉被外部资本把控。富了资本主义,富了买办,而广大民众只能做资本的奴隶,做着最辛苦的劳作,挣着最微薄的收益;这是与我们国家共同富裕方针背道而驰的。
作为大企业的执掌者,看不到这个层次,没有相应大的格局,迟早会在时代洪流中折戟沉沙。在这一方面,中海的执掌者是好样的,从老董事长到唐建业、周正渊,他们对中海的把握和布局,都在为促进民族工业良性发展而努力。
当你眼界高出对手时,你就赢了中海集团自老董事长逝世后便陷入了十年停滞。以周正渊为代表的工大帮和以唐建业为首的唐家争权夺利、互不相让。
在我看来,唐建业和周正渊的较量是将与将之间的较量,老董事长相当于帅,一朝失帅,水平相当的两个将,自然谁也不服谁。而当其中一人的眼界和格局升华,具备了帅的资质,即便不争,这个人也赢了,这便是将与帅的区别。
周正渊率先从较量中抽身了,因为他发现不管他所谓工大帮的利益,还是唐建业的唐家利益,都是在集团利益的框架之下的,当他把目光着眼在集团利益上时,所有的争夺便也不复存在了。他的眼里不再有工大帮和唐家之分,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中海能更好的发展,有了这个目标,所有人自然紧紧团结他的周围,开启了中海集团的新征程。
商业行为中的降维打击读完这本书,不由感叹:经商后才知到商业的苦;不经商,却不知道商业的甜呀;商业,原来还可以这么艺术。
降维打击,顾名思义,就是自上而下的打击。山河志这本书里,至少提及不下五次的降维打击,其中两次最让人印象深刻。一次是高帅帮明康回击杨泉机械,一次是厦州联合围困明康、中海。
先来看这次高帅的操盘:阳泉机械死抓着明康老总的污点打击抹黑明康集团。高帅只用了一招:附能!给舆论附能,给明康集团附能,以达到降维打击的目标。明康集团无大错,只是不善外部宣传和个人污点;扬泉机械却是属于前文提到资本买办,本身没技术,却靠着国外的高价授权发家。高帅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把对人的攻击转化到民族大义、时代主旋律上,一举击垮了来自扬泉机械的威胁。高帅迎战前是这么说的:
“如果明康的发展方向,所作所为,是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是契合大众认知的、是迎合民族情绪的,那么明康的舆论势能将会非常强大;扬泉届时的面对的敌人,不仅仅再是明康,而是整个社会的舆论大潮。真到了那个时候,扬泉还怎么跟明康叫板!”
再来看厦州联合对明康、中海的围剿。因为外资把控的厦州联合拥有着科技领先优势,所以把自己的机械产品分成AB级,以不弱于国内机械的B级产品同价对飙国内机械,天然的把国产机械打出低端的行列。等大众产生了高低端的认知,再把更先进A级机械降价到B级的水准,试图以此来击垮民族工业的市场和信心。
这一通操作下来,处处透露着不见血的血腥,却又不得不感慨:资本主义好手段!够卑鄙!
整本书读下来,没有撕心裂肺的强烈感,却很让人安宁,一种奋斗后的安宁。在此感谢阿刀,感谢《山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