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艺术家窦凤琴个人资料年龄(从窦凤琴的表演艺术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
秦腔艺术家窦凤琴个人资料年龄(从窦凤琴的表演艺术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就秦腔的唱腔来说,无论什么行当,都是用的真嗓子,就是类似于民族唱法的那种吐字发声,或者是肖派的真字假腔都可以,但如果你完全是用小嗓,就是类似于京剧或美声的那种唱法,就会感觉很不好。创新本无错,但为什么现在的创新戏大家都不爱看?只因凡事有度,过了这个度就是乱。以秦腔的创新来说,这几个根本性的原则不能变:其一,不管怎么创新,你都要让大家觉得这是秦腔,如果离了这个根本,那就是乱。就比如唱腔,你可以创新,但是恐怕还是要符合秦腔的板式和唱法,因为戏曲表演就是程式性的表演,如果你的唱法完全不顾板式,那你唱的还是秦腔吗?回头再说窦凤琴老师,这次《斩秦英》一折唱红长安,是因为这本身是她的代表作品,而且大家也被她本人的专业素养所折服,其实就这个戏来说,除了她本人的演绎很好之外,还是因为这一折戏有很多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有很多独创的东西在里面,所以大家看起来才会有耳目一心的感觉。比如前面银屏公主的第一句唱“银
#秦腔#每年国庆唱大戏,都是戏迷的狂欢节。但今年国庆节看戏真有说不出来的感觉。不说吧,憋得慌,说吧,又有捧这个踩那个的非议。挺难的,姑且硬着头皮说几句吧!
先说这几天易俗大剧院唱的戏,梅花奖演员来了四五位吧!陕西,可谓戏窝子,却被一个甘肃人唱红了,陕西的几位平时名气很大,被吹出天际的梅花却成了背景板。
窦凤琴,今年大概63左右,据说她吃东西很清淡,极少吃肉,几十年来坚持练功不辍,63的年纪,身材一点也没走样。甘肃一个县剧团出身,也没有啥特别好的师傅,全凭自己勤学苦练创出自己的一片艺术天地。到现在还在不断拓展自己的戏路。
反观陕西一些秦腔演员,当唱之年,年纪轻轻不思进取,一个个膀大腰圆,不坚持练功。唱武小生的一个叉也劈不下去,腿抬不起来。整天出来就是那几句,一辈子唱不到三本戏,要么出来胡折腾,穿衣戴帽全凭自己喜好,道具随便乱拿,要么唱起来一味飙高音,要么唱的你都听不出来它是秦腔。装扮不走心,出来不是掉这就是掉那,堪称群魔乱舞。
回头再说窦凤琴老师,这次《斩秦英》一折唱红长安,是因为这本身是她的代表作品,而且大家也被她本人的专业素养所折服,其实就这个戏来说,除了她本人的演绎很好之外,还是因为这一折戏有很多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有很多独创的东西在里面,所以大家看起来才会有耳目一心的感觉。比如前面银屏公主的第一句唱“银屏女绑劣子泪如雨洒”,这句传统的唱法是尖板起,但窦是将滚白板融合到了里面,这样就更能表现出人物的一种挣扎和煎熬以及悲怆的感觉,每次看窦唱这出戏,第一句就会将人的心揪起来,氛围感营造的特别好,她的《窦娥冤·沙场》一折里,窦娥出场也用了一些,但现在算是有些简化。这样的唱腔完全是窦的独创。
当然这出戏里还有很多独创的一些动作,身段之类的。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窦的戏类似的还有一些,比如《火焰驹·打路》一折,她是借鉴了一些豫剧的东西在里面,所以她的这一折唱法也和别人的都不一样,看起来也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戏要唱得好,传承和创新都需要有,缺一不可,而且这两者需要去达到一个平衡。院团里来说,八九十年代的易俗社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它们的戏无一不新,看那些大师,每一个都是创新大师,但是给大家的感觉却是很传统。
创新本无错,但为什么现在的创新戏大家都不爱看?只因凡事有度,过了这个度就是乱。以秦腔的创新来说,这几个根本性的原则不能变:其一,不管怎么创新,你都要让大家觉得这是秦腔,如果离了这个根本,那就是乱。就比如唱腔,你可以创新,但是恐怕还是要符合秦腔的板式和唱法,因为戏曲表演就是程式性的表演,如果你的唱法完全不顾板式,那你唱的还是秦腔吗?
就秦腔的唱腔来说,无论什么行当,都是用的真嗓子,就是类似于民族唱法的那种吐字发声,或者是肖派的真字假腔都可以,但如果你完全是用小嗓,就是类似于京剧或美声的那种唱法,就会感觉很不好。
至于服化道,舞美,动作这些是可以没有那么严苛的。比如旦角的发饰,我肯定是觉得包大头的那种美,但是现在也有很多别的装扮,只要不离谱,其实也没什么不可以尝试的。
其二,就是不管怎么创新,我们都不能脱离人物。就拿《周仁回府》这本戏来说,有的花样特别多,尤其《哭墓》的那一折,各种花活,各种翻,这完全是可笑至极的事,试想一个腿几乎被打折又万念俱灰的人哪来的力气胡折腾?
所以,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现在中生代秦腔领军人物中,有几个演员真是一言难尽,第一个,李梅,没有师承,所以一直以创新人物自居,秦腔变歌剧的领军人物,以一己之力,将秦腔引上秦歌新潮流。
第二个,苏凤丽。自从《锁麟囊》后,彻底在假嗓的路上越走越远,其实看过她以前的戏,嗓子很不错,唱得很好,但是自从学了京剧的程派后,就完全摒弃了秦腔的真嗓发音,但又没有学好京剧的头腔共鸣,所以每次唱的都是有气无力的感觉。
第三位,齐爱云。唱腔不行动作来凑,将秦腔完全变成了欧洲那种戏剧的感觉,水袖越舞越长,表演时,满台飞奔,动作用力到变形,将自己完全陷入在那种夸张,肤浅的表演里出不来。感觉这三位就像那种练成邪门武功的人,都已经有些走火入魔了。其实这些人都是对艺术追求完美、本身有洁癖的艺术家,但很明显努力的方向完全走偏了。其实在很多时候,成佛成魔也就一念之差。
再说窦凤琴老师的这一折戏,前几天的表演其实和她年轻时的表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可还是完全压倒了很多正当年的一些名演,当然窦完全配得上这样的评价,可我还是感觉有些悲哀,很多正当年的一些秦腔演员,她们也不是不努力,但为什么就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原因无他,努力的方向错了,当然也有很多本身就不努力,或者仅仅是假装努力而已。
从窦凤琴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作为一个专业秦腔演员应该怎么去努力,怎么去坚守,怎么去传承,又该如何去创新,我想多一份纯粹与宁静,少一分世故与浮躁,多一份敬畏,少一分傲慢,秦腔就会有更好的当下与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