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陈诚打了多少败仗(陈诚如何四炮起家)

陈诚打了多少败仗(陈诚如何四炮起家)陈诚的炮兵连随何应钦教导第1团攻击和顺方向之敌。这时右路军已出师一个多月,攻击前进达400公里之遥,若后路被切断,则全军必陷入进退维谷的艰险境地。杨、刘在关键时刻不作为,心高气傲的蒋介石也不理睬他们,3月12日,下令粤军第2师留驻潮汕,自己率领两个教导团和粤军第7旅回师棉湖,迎战林虎大军。淡水一战的成功,使陈诚在革命军中崭露头角。攻克淡水后,教导团乘胜攻入潮州、汕头,至3月7日,右路军全部完成了预定作战任务。谁知中路和左路的杨希闵和刘震寰人鼠两端,迟迟没有进展。原来这哥俩儿参加“革命”,不过只是想为自己捞点好处,没别的大想法。这次东征,两人暗中取巧,学了当年的陈炯明,悄悄与陈手下大将林虎勾结,始终按兵不动。蒋介石这边大获全胜,他们还在原地踏步不说,还使得林虎从容集中2万主力从兴宁、五华一带前来抄袭右路军的后路。

陈诚打了多少败仗(陈诚如何四炮起家)(1)

在黄埔军校期间,蔡忠笏和陈诚、罗卓英私交都十分好,三人都是保定炮科毕业的,陈、罗同为保定第八期炮科,蔡忠笏比他们早,为三期炮科,是学长、大师兄。其中,蔡忠笏和陈诚两人关系尤为要好。为什么?两人个子都矮小,且是浙江同乡。而陈诚又与罗卓英十分要好,为什么?两人在保定时同科同班,就是形影不离的铁哥们儿,毕业后照样书信不断。无论是在黄埔军校,还是炮兵营,三人是知己,是朋友,陈诚和罗卓英非常敬重这位老学长,老学长也对俩学弟关爱有加。

1925年春,陈炯明趁孙中山在北京重病、北伐军在江西战败之际,自封“救粤军总司令”,卷土重来,兵分三路向广州进攻。1月底,广州革命政府决定进行东征,也分三路迎敌,其中,杨希闵滇军为左路,经河源取兴宁;刘震寰桂军为中路,攻袭惠州;许崇智粤军为右路,由淡水、平山、海陆丰直趋潮汕。黄埔军校组成由何应钦所率的教导第1团和由钱大钧所率的教导第2团,不列入东征联军正规序列,但以“校军”名义,随粤军在右翼作战,且担任联军先锋队。蔡忠笏的炮兵营编入校军序列,随两个团行动。

陈诚冷静沉着,指挥炮兵迅即以密集炮弹迫使敌火暂时中断。奋勇队员遂一拥而上,冲至城脚,并利用炮弹毁城的尺许缺口,以刺刀破穴入城,使校军旗帜飘扬于淡水城头。

这一仗,何应钦的教导1团缴获敌军步枪580余支、机关枪5挺、子弹数万发,俘虏700余人。因为陈诚指挥炮连的第一炮打得相当好,蒋介石、何应钦均亲见炮兵的效果,战后对陈诚大加赞赏。

淡水一战的成功,使陈诚在革命军中崭露头角。

攻克淡水后,教导团乘胜攻入潮州、汕头,至3月7日,右路军全部完成了预定作战任务。

谁知中路和左路的杨希闵和刘震寰人鼠两端,迟迟没有进展。原来这哥俩儿参加“革命”,不过只是想为自己捞点好处,没别的大想法。这次东征,两人暗中取巧,学了当年的陈炯明,悄悄与陈手下大将林虎勾结,始终按兵不动。蒋介石这边大获全胜,他们还在原地踏步不说,还使得林虎从容集中2万主力从兴宁、五华一带前来抄袭右路军的后路。

这时右路军已出师一个多月,攻击前进达400公里之遥,若后路被切断,则全军必陷入进退维谷的艰险境地。杨、刘在关键时刻不作为,心高气傲的蒋介石也不理睬他们,3月12日,下令粤军第2师留驻潮汕,自己率领两个教导团和粤军第7旅回师棉湖,迎战林虎大军。

陈诚的炮兵连随何应钦教导第1团攻击和顺方向之敌。

第二日凌晨,各部开始行动。早晨7时30分,教导第1团前卫第1营在曾塘村与一支数百人的队伍遭遇,开始营长还以为是教导第2团,走近一看才发现系敌军。此乃林虎向棉湖进击的前卫。随即,两军前锋开始交火。陈诚的炮兵奉命占领曾塘村东北方小高地,向对面山地敌军密集处开炮。

陈诚和官兵立即推炮前去。当发现敌军在4000米之外的山头上时,陈诚大喊:“打,给我狠狠地打。”

“咣当!咣当!”大炮拼命发射起来,谁知打得太急太快,把撞针都射得发软,终于不能发射了。炮击没取得满意效果。无奈,陈诚只好命大家:“将炮拆下,抬至团部所在地去。”

大炮一停,敌军大举围困过来。形势急剧直下。前锋第1营第2连不少官兵被冲上来的敌兵开始缴枪了,第1连、第3连不得不后退,敌兵占领了曾塘村,黑压压的一片,直向教导第1团阵地中央冲来,成堆成堆地向前运动。

眼见敌军已前进至曾塘村东端田地中,前锋距教导第1团团部指挥所只剩下二三百米的距离。在前沿指挥作战的蒋介石、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和苏联顾问加伦将军都非常着急。蒋介石一个劲地下令何应钦:“你必须坚决顶住,决不能后退!”

“敌军成堆,步兵如何抵抗得住啊!”何应钦苦着脸喊。

蒋介石突然醒悟过来了,转身命令进入团部的炮兵连长陈诚:“把炮架起来,你要亲自发射。”

这亲自发射,就是当场要考试自己啊!陈诚哪有把握?可大炮撞针都坏了,怎么办啊?他不敢违抗命令,只好硬着头皮下令士兵:“将大炮竖立起来!”

6门旧式七五大炮都架起来,陈诚“亲自发射”了。他眯着眼睛瞄准,然后,拉火打了第一炮。出乎意料的是,大概因为停歇了一段时间,撞针经过冷却又恢复了原有的硬度,“轰!”一炮飞出去,不仅打响了,而且命了中一堆正在向团指挥所进攻的敌军散兵,炸得他们死的死,逃的逃。

“好!”蒋介石也不顾自己的身份,攥着拳头,亮开嗓子喊起来,“快打!”

陈诚接着打第二炮,向村东端发射,“轰隆”,又砸中敌兵,吓得余敌纷纷退入曾塘村。

“好啊!打第三炮!”蒋介石又叫起来了。

陈诚又发第三炮,以曾塘村的一棵大树为目标,又毙伤树下敌兵20余人。

“好啊!好啊!”官兵都欢呼起来了,“打呀!打呀!”

陈诚再打第四炮,转击村西田地,“轰隆”,炮弹落地就响,炸得敌军血肉横飞,没死的晕头转向,突然醒悟过来后,尖叫着四下逃窜。

陈诚炮炮打响,全连其他5门大炮也跟着一齐打响,“轰!轰!轰!”声威大震。在现场指挥的何应钦见战局有了转机,马上下令第2营营长刘峙:“你率总预备队第6连,端起刺刀,向敌阵冲锋。”

“杀啊!”刘峙带头冲了出去。

第6连冲锋的时候,陈诚指挥炮兵继续以炮火掩护。至中午时分,曾塘村遂为第6连所占领,第1团左翼转危为安。

下午2时30分,当第1团左翼还和敌兵处于相持状态时,右翼军已经进至和顺附近,谁知他们突然遭敌军总预备队反攻,伤亡惨重,官兵不支又开始后退,敌军又铺天盖地地卷土重来,攻打到了距何应钦团指挥所四五百公尺的地方。这时团部只有数十人官兵。何应钦把军帽一摔,一面命多插旗帜,以作疑兵;一面又命陈诚炮连加紧轰击,以壮声势。

“咣当咣当!”陈诚指挥大炮第三次向敌兵进行猛轰。结果,敌军呼啦啦地涌过来,突然见到前面旗帜林立、炮声隆隆,顿生疑虑,于是徘徊顾盼,踌躇不前。正在这时,教导第2团听到炮声再次响起,立即从鲤湖跑步前来增援,直攻和顺敌军司令部,拊敌之背。林虎见势不妙,立即率部逃遁而去。

棉湖之战遂于下午5时结束。

陈诚打了多少败仗(陈诚如何四炮起家)(2)

经过棉湖激战后,教导团一路凯歌行进,于18日克五华,20日夺兴宁。4月初,驻扎在梅县一带。第一次东征胜利结束了。

陈诚在这一战当着蒋介石、何应钦之面亲发四炮,连发皆中,而整个战局也因为这四炮连中之后出现了转机。蒋介石总结棉湖战役的经验时也称:“当林军突破正面之际,距第1团团部及炮兵阵地不过数百米达,此时炮兵即变换目标,向敌第一线之散兵射击,一发而敌之前进散兵退却,再发而敌正面全数退却,因之全面转危为安。此可知炮兵虽在近距离,果能沉着射击,亦能收极大之效力。”

陈诚说:“这几炮真是神炮,似有天助。”

蔡忠笏说:“可谓是一炮抵得一个团。”

从此,“陈诚神炮”便在革命军中传开。一直与蔡忠笏不和的何应钦在若干年之后回忆棉湖之战时说:“虽然这场战役在现在来看,是一个小规模的战争,但在那时仍为吃力的一战。尤其是炮兵,因为运动困难,不像现在有马、有车辆,那时炮必须由人来抬”,而陈诚却“不论步兵前进有多迅速,总使炮兵能够配合得上,每次都达成任务,实在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

在第一次东征中,陈诚虽仅为连一级基层军官,但带着炮兵连打几个好仗,大大提高了炮兵的威信。这对于他日后的发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淡水的四炮被蒋介石、何应钦发现了才华,陈诚因此在军界迅速蹿升而被称为是“四炮起家”。

陈诚打了多少败仗(陈诚如何四炮起家)(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