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的好片(终于来部爽片没过审)
这几天看的好片(终于来部爽片没过审)你们难道看不出来吗?该死的,他不过想退休而已,但全世界都要跟他的夙愿作对。杀的人越来越狠,惹的事越来越大。这不,第四部一开场就击毙了高桌会长老,整个疾速宇宙里权力最高的人。就为了拿回当初的卖身契。
一个人为了退休可以做出什么事?
John wick:怒杀439人。
第一部血洗俄罗斯黑帮(杀77人),第二部单挑意大利克莫拉家族(杀128人),第三部对抗全球顶级杀手(杀94人)。
第四部,杀神回归。
杀的人越来越狠,惹的事越来越大。
这不,第四部一开场就击毙了高桌会长老,整个疾速宇宙里权力最高的人。
就为了拿回当初的卖身契。
该死的,他不过想退休而已,但全世界都要跟他的夙愿作对。
你们难道看不出来吗?
这个男人一天不退休,每分钟就会多死一个人。
《疾速追杀》系列算什么动作A片,这明明是社畜最狠的报复!
不长眼的集团不仅没有放过John wick,而且重金悬赏他的人头。
并派来高管清洗他留下的恶劣影响。
侯爵,法国贵族,生活奢靡堪比皇帝,侧面印证了剧组越来越有钱高桌的财力惊人、势力滔天。
由瑞典帅哥比尔·斯卡斯加德出演
绝世美颜大长腿,锦衣华服好品味,不知道的还以为误入凡尔赛文学。
只可惜,帅哥的爱好是请人吃枪子和插人手板心。
不过,阴鸷狠辣的侯爵只是绣花枕头。
真正对杀神构成威胁的,是他的老朋友叶问凯恩。
因为被高桌拿捏了软肋,叶师傅和Yeah师傅便不得不兄弟相残。
好令人痛心的职场背刺!
谁能统计一下四部电影他总共说了几句yeah
Sorry,以上只是我对剧情的联想和发挥。
如果说《疾速追杀》系列的最大特色,那就是:
无所谓剧情和人物,从头打到尾。
但这并不妨碍第四部一出,跻身全世界多个地区的票房冠军,口碑也挤进了IMDb 250。
作为动作爽片,时长飙到169分钟,你就知道它有多自信。
一直以来,动作设计都是该系列的看家卖点。
系列前作里,约翰·威克在午夜街头化身猎杀骑士,用一支铅笔完成三连杀,又或者用书本拍死两米大汉......
拳拳到肉,枪枪毙命,主打的就是纯粹而颠覆的爽感。
这跟两位导演均系动作指导出身有关——大卫·雷奇(第一部联合导演)曾经是布拉德·皮特的替身,查德·斯塔赫斯基(后三部独立执导)也在《黑客帝国》给基努·李维斯当过替身。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中国功夫、日本剑戟、巴西柔术、西方格斗、莫桑比克射击法......眼花缭乱的动作特技和实战技术被融为一炉,让好莱坞动作片终于焕发新气象。
第四部,依然不缺华丽拉风的动作场景。
比如凯旋门飙车,在无门无窗的古董车上大玩漂移,从车流夹击中杀出生机。
比如夜店肉搏,燥热的电子乐中,这边在血腥搏杀,那边在忘情热舞,营造出纵情生死的末日癫狂气息。
比如大阪酒店虐杀,娇小的日本女杀手骑在西方壮汉背上,一刀一刀插入对方身体直至其失去行动能力,仿佛蝎子放倒一头大象。
最为人称道的是房间围剿戏。
敌人四面八方来犯,以寡敌众枪火四溅。
俯视长镜头替观众开了上帝视角,将所有人的移动一览无余。
是不是游戏感拉满?
事实上,这场戏的灵感的确来自于一款名为《喋血香港》的游戏宣传片。
不仅如此,《疾速追杀》整个系列都深深烙上了华语电影和亚洲电影的印记——
王家卫的摄影和色彩运用,袁和平等人的动作设计,张艺谋和黑泽明电影的启发......
不开玩笑地说,亚洲电影拯救了好莱坞动作片!
亚洲演员的加盟,也让疾杀的动作戏水准节节攀高。
对于我们内地观众来说,第四部的最大惊喜无疑是甄子丹。
他不仅贡献了足以喧宾夺主的打斗戏,角色也不再单薄陈旧。
要知道,亚洲演员在好莱坞大制作里,很难不迎合西方观众的刻板印象。
就像日本演员真田广之的角色,出现必穿和服,武器必用武士刀。
面对重武器侵犯,立本人还在搞冷兵器和相扑那一套。
最初的剧本里,甄子丹差不多也是演这样一个符号化形象。
名字叫Shang或者Chang,穿中式立领的衣服。
在甄子丹的争取下,导演才把他改写成现在这个人设——
穿西装戴墨镜,一手持枪,一手持盲杖。
他是一个瞎子,也是一个父亲,因为女儿受制于人,但最终也没有出卖朋友,为这部爽片注入我们熟悉的江湖气息。
第一次打戏出场,港味儿十足。
同伴被打得招架不住,他还在不疾不徐地吃面。
直到对方求他出手,他才放下汤碗,系好鞋带,从阴影中探出身来。
可恶,被他装到了!
出拳之迅捷,身手之矫健,谁能看得出他已经快60的人了?
当他用咏春把人抡上天,谁又能忍住不唱一句:中~华~有~神~功。
除了加量不加价的炫目打斗,电影的世界观也越来越丰富。
在疾杀宇宙里,似乎只有一个职业——杀手。
人人闻之色变的高桌会,掌控整个犯罪世界的运行。
十二长老是最高统治者,下面还有信使、裁决者,以及辣妹文员组成的管理部门。
世界各地的大陆酒店作为分支机构,还有提供武器、货币、清理尸体的各类服务机构。
除了手机,很少看到互联网高科技的痕迹,管理沟通主打一个复古仪式感。
高桌来回强调两个字:规则。这是整个集团运行的基石。
比如大陆酒店为所有会员提供庇护,但是禁止任何人在它的地盘杀人。
这个规则严苛到什么地步呢?
第三部里,命悬一线的John把手搭上酒店的台阶,差点就可以击毙他的杀手必须立马放下武器。
如果破坏这个规则,就会被酒店除名,下达全球追杀令直到死亡。
John才不管规则,谁惹他都必须死。
第二部里,John在酒店怒杀仇家,一如这部开头杀死神圣不可侵犯的高桌长老,不断为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世界观看似可以自圆其说了,但也有禁不起推敲的地方。
比如一再破坏规则的John,却可以利用规则对侯爵发起决斗,从而终结追杀令获得自由身。
且不说这个传统有多扯了,有这种一劳永逸的好事你倒是早点说啊!
也许有人说,动作爽片没必要扣逻辑,但是不讲逻辑的爽片难免会让人审美疲劳。
一切为打而打的结果就是:
约翰·威克已经逐渐失去了人味儿,沦为中二失真的杀人机器。
回想当初,《疾速追杀》只是一部小成本B级片,叙事扎实,不玩花招。
还记得所有故事的缘起——那条可爱的小狗吗?
那是John挚爱的妻子在病逝之前送给他的,教他继续去爱,成为他活着的寄托和希望。
那时,他还吃饭、睡觉,会流泪、会受伤。
哪怕杀手也是肉体凡胎的人。
所以,当小狗被残忍杀害,我们可以充分感同身受他的心碎,以及他重回一人的彻骨孤独。
“你杀我狗,我杀你全家”,从全网造梗就能看出:John的复仇有多大快人心。
这样一个杀意与柔情并存的角色,是约翰·威克区别于万千杀手形象的根本所在。
可惜在开山作之后,这个系列就彻底抛弃了人物塑造。
约翰·威克像个无根的游魂,穿梭各个场景执行杀人任务,你说他是游戏角色、机器仿生人也说得通。
仅存的一点bromance只是为了引出新的高手人物,欠缺了点情感冲击力。
西装防弹,血量无限。
无论从多高的地方摔下来都能奇迹生还,继续肉搏拼杀。
难道所有动作片的尽头都是超英片?
最可惜的是,年纪越来越大的基努,愈难支撑“杀神”的名头。
虽然敬业如他,为电影特训过几个月,无论枪械还是近战都坚持亲自完成。
但是在矫若游龙的亚洲杀手面前,难掩笨拙迟缓、疲态明显。
双节棍耍得,也相当力不从心。
咱朝阳公园抽陀螺的大爷,身姿都要灵敏多了。
对此,主创心里有数。
电影里还出现过官方吐槽——“他出手变慢了。”
基努打得辛苦,这些有真功夫的高手们放水得也很辛苦。
真人电影,写实动作,偶像迟暮。
在此基础上,要延续一个孤身闯虎穴、以一敌百的英雄神话,难于上青天。
代价就是:令人无法信服的地方只会越来越多。
最终,故事以约翰·威克的“死”,给这场疲惫不堪的战斗画上了(暂时的)终点。
传奇杀手终于成功隐退。
某种程度上,不失为一个残酷寓言——
人果然只有躺进坟墓才会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