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京飞余欢水高燃(心疼郭京飞我是余欢水)
郭京飞余欢水高燃(心疼郭京飞我是余欢水)为什么要心疼郭京飞呢?我在这部剧里找到了答案:心疼郭京飞。这几天,又有一部郭京飞主演的剧热播了。在剧中,他饰演男主,一个叫余欢水的小人物。有很多观众说:
去年,《都挺好》大火。
郭京飞在剧中饰演苏明成。
虽然随着剧集的播出,这个“巨婴”式的角色逐渐被洗白,但从剧集播出开始,类似“想打郭京飞”这样的评论,就在网络上屡见不鲜。
让观众想打,是角色塑造到位了,也是郭京飞演得好。
这几天,又有一部郭京飞主演的剧热播了。
在剧中,他饰演男主,一个叫余欢水的小人物。
有很多观众说:
心疼郭京飞。
为什么要心疼郭京飞呢?我在这部剧里找到了答案:
关于这部剧,我一开始其实没有太多的期待。
理由很简单,播出之前基本没有任何大张旗鼓的宣传,改编的原著《如果没有明天》虽然拿过奖,也不算什么热门IP。
除了“正午阳光出品”这块金字招牌,能吸引观众的也就是郭京飞和高露等实力派演员了。
大多数的观众,是在剧集播出了几天后才在微博热搜上看到了它的身影。
看了几集之后,我决定把这部只有十二集的短剧追完。
为什么?就说一个小细节。
在剧集中,我看到了楼道里有随处可见的小广告。
真实感,一瞬间就有了。故事的主角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
他叫余欢水,从居住环境也能看出绝不是什么成功人士。
不成功也就算了,关键还很惨。
十年前为了工作,他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
从那以后,余欢水的人生便一落千丈,仿佛一切都和他对着干。
工作上,死皮赖脸。
作为一名普通的电缆销售人员以及公司的老员工,业绩不但月月垫底,每天的考勤也基本随缘。
有时候,实在拉不到生意,甚至需要靠年轻的徒弟接济一下。
在家里,忍气吞声。
早上给家人准备早饭,结果儿子想要喝牛奶,余欢水忘了买,声称超市卖完了。
结果老婆“一声令下”,只能穿着拖鞋赶到楼下。
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不是迟到,就是请假。
生活上,胆小怕事。
遇到不讲文明的住户,刚一开口便落了下风,原本是想教育别人两句,结果自己被数落了一通。
楼上的邻居周末装修,吵得睡不着觉,他去找物业,他去拔电线,最后都不了了之。
余欢水绝不是一只缩头乌龟,只可惜,他最大的问题不是运气不好,也不是能力不强。
而是不自信造成的谎话连篇。
想要解决问题,却从来不敢直面问题。
于是只能一直生活在多面夹击的缝隙中,呼吸困难,动弹不得。
迫使他做出改变是,是一则消息。
在医院,他被告知自己得了癌症,只剩余几个月可活。
连环不断负面生活的积压,在那一瞬间仿佛找到了出口,陷入谷底的余欢水决定放飞自我。
故事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联想到《绝命毒师》里的老白。
同样是中年危机,同样是干着一份平庸的工作,同样是陷入一潭死水的婚姻,同样是不得不直视死亡的局面。
有人说这些情节都太现实了,以至于深深刺痛了大家的内心。
这里,我有一点不同的想法,或者说,这也是很多正午作品常见的特点。
比如《都挺好》或者是《欢乐颂》,这些故事都是以现实题材为主,而角色也往往能获得很多人的认同。
值得注意的一点,感同身受并不意味着就是现实。
它也有可能是,由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片段所组成的,戏剧性的,以情绪为主导的生活。
换句话说,能让观众感受到现实,其实是剧集本身把戏做足了。
对于电视剧来说,这当然是优点。
具体到这部《我是余欢水》,就是前两集关于丧的展现,密度太高了。
有点讨巧,但很有效。
因为只要有一两个地方戳中了观众,便很容易产生“我就是余欢水”这样的感受。
好在,看完第六集,我开始意识到这部剧与众不同的创作思路。
它并没有试图如实地刻画一个人的生活琐碎,而是将余欢水变成典型,通过他的转变照见社会的另一面。
浮夸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每个人不同的反应。
在追剧的过程中,我的看法也始终在变: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丧剧,结果发现其实是一出闹剧,慢慢地,当错位开始清晰,它又变成了喜剧,充满讽刺。
随着故事展开,余欢水从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底层小人物一跃成为了整个城市见义勇为的大英雄。
关键词不再是压抑,而是荒诞,即命运的捉弄。
你身体健康的时候是个彻头彻尾的loser,等你得癌症了,成英雄了,这找谁说理去呢?
剧中有一个镜头,非常有趣,余欢水坐在医院的病床上,看着报道着自己的新闻流泪。
流泪,不是感动,而是无奈。
这令人哭笑不得的场景似乎是在发问:
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善良忍让,老实本分?
还是自私自利,不计后果?
注意这段剧情:
在接完父亲(备注是老魔头)的讨债电话后,余欢水到小卖铺买了一瓶一千多的茅台,老板正在看《都挺好》,屏幕里发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声音。
一夜宿醉,开始收拾桌子的时候,余欢水一开始打算把杯子剩下的茅台倒回酒瓶,结果漏出来索性喝掉。
这说明,余欢水虽然能挥霍,但他刻在骨子里的性格很难改变。
如果你是看完第六集的观众,应该知道那场癌症其实是一次误诊。
你说后面的剧情会发生什么?
其实与喝茅台是一个道理,余欢水绝对不可能因为误诊期间尝到的甜头就彻底沦为一个失去底线的人。
反倒是他身边的人,比如一脸期待的白主任,以及离了婚的妻子。
也许只记得他喝了一瓶假酒。
总之,我认为,像这样的国产剧,应该越来越多。
很简单的一点,它并没有糊弄观众。
除了买茅台,剧中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这些细节或大或小,有些很好发现,有些则比较隐晦,对故事的起承转合以及人物的塑造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比如余欢水的夫妻关系。
除了甘虹明显的出轨行为,还有很多暗示。
在岳父家里丢人后,妻子提出离婚,余欢水连忙做俯卧撑。
后来在工厂被抓,还被调侃身材不错,说明经常发生类似的矛盾和争吵。
妻子在发现余欢水真心想买车,而不是怀疑她的时候,下意识说了一句“你洗了吗”。
结合余欢水从酒吧回来默默把云盘里的资源删掉,意味着夫妻之间的性生活早已变成一种看心情的特殊奖励。
比如余欢水对儿子的教育。
孩子在学校为了帮助自己的好朋友出手打架,结果把别人打伤了,老师并不在乎谁对谁错,只想着赶紧息事宁人。
余欢水觉得自己的儿子是见义勇为,并没有错。
虽然之后他在马路上勇斗歹徒的剧情有点夸张,不过有了这段铺垫,还是自然了不少。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个新租的阳台。
伴随着补习费和房贷的消息,一开始我以为是余欢水用来了断的地方,后来才发现正好面对着儿子的房间。
晚上,对面的妻子在房间里教育孩子写作业,语气重了,孩子一边哭一边把右手举在头上,比划了一个“V”字。
甘虹根本不知道这个动作有什么含义,还以为是孩子在胡闹,而远处的余欢水却知道这是想他了,心疼的满脸泪水。
这里其实也暗示了,余欢水或许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失败,即使没有癌症,他也依旧是一个愿意和孩子沟通,并且认真负责的好爸爸。
要说这部剧最让我担心的一点。
其实,还是结局会如何处理。
要知道,把生活变成一地鸡毛不难。
困难的,是怎么收拾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