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喜欢的10种食物(日本人对食物的极致追求)
日本人喜欢的10种食物(日本人对食物的极致追求)《小森林·冬春篇》,去年冬天,这部剧情淡如水简直就是文艺美食节目的电影,深深打动了日中两地,无数“灵魂无处安放”的城市漂泊青年的心,以及胃。此情此景,最简单的物质,最质朴的生活,屋外冷极而心里暖极,靠的是人情,竟与日本许多冬日制作美食的电影场景,食物背后想要传达的气息,惊人地重合了。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文章干净、简白,不渲染,却贴到人心温热的地方。
吃吃吃!除了热腾腾地吃,还有什么能报复寒冷?!
一碗营养热汤下肚,寒气都狗带狗带。
《背影》以外,朱自清还有一篇散文写父亲,叫《冬天》。物质匮乏的年代,冬天取暖的方式简单极了。昏暗的“洋灯”下,一家人围着“洋炉子”,白水煮豆腐: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文章干净、简白,不渲染,却贴到人心温热的地方。
此情此景,最简单的物质,最质朴的生活,屋外冷极而心里暖极,靠的是人情,竟与日本许多冬日制作美食的电影场景,食物背后想要传达的气息,惊人地重合了。
《小森林·冬春篇》,去年冬天,这部剧情淡如水简直就是文艺美食节目的电影,深深打动了日中两地,无数“灵魂无处安放”的城市漂泊青年的心,以及胃。
每个人对于家和贴近心灵的食物的渴望,都是一样的,不分国界。
雪落下的时候,从东京回到家乡小森,独自一人生活的市子(女主角)就开始做好吃的。(好吧实际上她天天都在做,毕竟整部电影就是讲一个人怎么吃!只是她开始做冬季料理了)
一边做,一边怀念妈妈的味道,想着怎么样做得更好,所以天天都有新花样。
你们都很懒,我也是,冬天就是不想出门啊,何况还下着雪呢。
但日本人的脑洞不是我们能想象的,有时候打心底里佩服大和民族的奇葩。最最简单的材料,到他们手里就是顶级料理,能开出花儿。
这些简单还好学的冬季料理,献给冬季不想出门叫外卖又不甘心、不太会做饭还好吃星人。
壕你可以点左上角X了。
纳豆味糯米团
▼
不要问我这是什么鬼!我也是看了电影才打开脑洞,原来“年糕”还可以这样吃!
首先年糕必须是手工的,电影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述市子小时候吃到这道菜的过程。入冬时节,村人聚集在公共场所,手捣年糕。孩子们则纷纷去挖埋在雪地里的纳豆。
新鲜的黄豆蒸熟后包裹在稻草里,埋在雪中。稻草中的枯草杆菌(纳豆菌)就会使黄豆发酵,产生粘稠的丝状物。日本人非常喜欢吃纳豆,而这又是最传统的纳豆制作法。
虽然只是最简单的手捣年糕蘸古法纳豆,但日料都是这样,看似轻松,其实是很有讲究的!糯米团要用纯天然糯米粉,高度糅合晾凉的砂糖水,直至细腻亮滑如婴儿肌肤一般。而纳豆则要加入砂糖和酱油在锅里熬到粘稠。将糯米团子用手撕成小块,拌入纳豆中,趁热吃!
注意,要装在好看的小碟子里!在日本人的观念中,这才是对食物足够的尊重。
高汤冻萝卜时蔬腌鲱鱼
▼
有人说,听这个名字,嘴里就淡出鸟了!怎么会?明明有高汤和鱼!
其实,这种极简主义和绝对健康的风格,贯穿整部电影,也确实是再日本不过的生活哲学。
看市子在温暖的屋子里一根一根将白嫩嫩的萝卜切成两段,有一种手斩萝卜君的快感。
再看它们被切成片,用麻绳穿起来“抛尸野外”,被白雪覆盖,就会想:这到底是哪个远古时代的生活啊?山村里的生活就是这样,吃不完的应季蔬菜都要想办法保存起来。一年四季都有得吃,大棚蔬菜可以死开了!《舌尖上的中国》里,腌和晾出现的次数就很高啊。
我都懒得写食谱了,因为这道菜名就是食谱!日本料理的精华,就是什么季节吃什么菜,原材料必须新鲜。当然,加入腌和晾制品,是东亚人民都会的小心机。
其实看电影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样的做法真的很聪明,因为一定会好吃啊!重点是,要用心地用水泡开冻萝卜去陈味,用米汤水泡开腌鲱鱼减淡咸味和腥味。汤要好。美味和温热,都在这汤里了。
面团高汤
▼
同样的道理,可以制作一道简单美味而有营养的面食,极适合下雪天气。
面团就是最最简单的面团,只需掌握好发酵时间,汤煮好时揪成片下下去就好了!
关键是要熬一锅好汤。为此,你得细致地准备和处理食材。少不了的是小鱼干,一根根去头去内脏,揪成小条,然后新鲜的香菇、萝卜、牛蒡、芋头、油炸豆腐统统切成好看的片——对,切成大小一致好看的扇形,不然就是对食物不尊重。
好了,加入料酒、味精、酱油,注意,还有生姜汁!冬天汤里必须有姜!这是精华。剩下的就交给熬。
烤饭团、印度烤饼
▼
又是没有任何食欲的两道菜名对不对,接下来日本人证明给你看,什么都是美味。
做之前是这样子的,饭团和饼都是放在同样的铁丝网上用无烟火烤。
饭团是便当必不可少的主要材料,日本人是真的很爱吃便当,对他们吃便当的花样我也是服了。下次咱们再另开一篇专门说说便当。
市子做的饭团比较特别的是一边烤一边涂味增,日本人也是真的爱吃味增。电影里专门有篇幅讲味增,还用味增引出母女间的冲突。
烤好之后,就变成这样了。红红的是小萝卜,红艳动人,味道想必也很清脆爽甜。煎鸡蛋卷里调入了蜂蜜,放一些肉肉搭配在其间,贴上绿菜叶,漂亮又美味的午饭就做好了。
烤饼就更简单了,实在不需要介绍,谁都可以自己做。贵在没有任何添加物,又薄又脆。妙在日本人想出了用它配咖喱饭的吃法,一副味道好极了的样子!
市子的独家日料就先介绍到这里,还有什么柿子干拌酸甜萝卜、南瓜(菠菜)红米双色奶油蛋糕这种匪夷所思的搭配,以及简简单单一小碟蕨菜就是一道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亲自到电影里去观摩。
总之日料真正的精髓就是极简、自然与用“心”,其它都是浮云。
火 锅
▼
那么,冬天里,整个大和民族真正爱吃啥呢?不用猜了,排第一的必须是火锅啊!
冬天你还能想出比火锅更热乎的么?这点其实和北京、东北等北方地区甚至南方也一样。
冬季,火锅是每个日本家庭必备的,超市里时令蔬菜和只有冬季才能捕捞到的鱼、蘑菇等就会大举占据柜台。
日本火锅主材料一般是鲜鱼、海虾、贝类,大阪等地流行的寿喜烧则以牛肉为特色。配菜冬季主要有大白菜、香菇、葱段、魔芋豆腐等。
或许你已经注意到了,日本人的火锅往往是使用厚重朴实的陶土锅,能够持久地保持食物热气腾腾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能边煮边吃很久。
在电影里,市子就连煮饭都用陶土锅,不用电饭煲!而冬季煮汤,日本人甚至会用豆浆做汤底,也喜欢在汤锅里加入白菜、白萝卜和南瓜,用来冬季养生。
冬天总是饿得快,火锅总归不是随时想吃就能吃,这时永远热腾腾、越煮越香、好吃到连汤都舔完的关东煮就成了最佳替补!
以前总想不明白为啥叫“关东”煮,后来才知道这道红遍大街小巷和便利店的美食源自日本关东地区,又是日本人脑洞大的福利!怪不得好多鱼丸虾棒章鱼条!
热腾腾的关东煮,配上满满的生姜酱油和日本清酒一起吃,哇,想想都流口水。
石狩锅是北海道声名远扬的地方美食,喜欢吃日料的人都知道它的鲜美无与伦比。不知道的朋友可能会问跟火锅有什么区别,那我必须告诉你,区别就是……没有区别。
囧,它就是火锅!正因此,专名石狩锅,可见与众不同!它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因鲑鱼的存在而存在。石狩川产鲑鱼,江户时代的渔夫就发明了这道菜,特别适合冬天!
零 嘴
▼
到了冬天,日本人还特别爱喝蜂蜜柚子姜茶。
电影里有无数市子独自吃饭的镜头,身边就常常放着一杯茶饮。有时是清新漂亮的橘黄色,不知道是不是蜂蜜柚子姜茶,反正它是日本每年冬季长销的热品。
懂得充分利用自然馈赠的日本人,是不会在冬季冷落水果的。
冬天的时候,围着“火炉”(现在多由电动饭桌代替啦)吃着蜜柑是十分常见的场景。日本的爱媛县盛产蜜柑,每到冬季人们就要吃蜜柑寿司,山梨县人则爱吃南瓜面条。
在冬至那一天,日本全国也是要吃节气食物的,不过他们是吃南瓜制品,比如南瓜面条。
烤红薯实在是冬天的标配。和中国一样,每到冬季,烤红薯就会出现在日本的街头巷尾。它的出现预示着冬天的来临,当它慢慢褪去温热与香甜,也就意味着冬天过去了。
别想着什么蜜柑、南瓜、烤红薯没有技术含量,就跟食不厌精高大上的日料不沾边了。
电影里市子还不是每日吃着这些最寻常的食物,却用最日料的精神,追求着食材的纯自然,制作的手工与精细,花了大把大把心思把日子过成了跨越国界,所有人都向往的样子。
适应节气,追求新鲜,以最精简清淡却用心的烹饪,呈现原料的天然鲜味,切割、摆放、器具无不精良、讲究、美。
把最简单的事做到极致,令人叹为观止,这才是日料的终极精神。
一生最久的依靠,就是爱和美食。
在美食里品味故事里的欢喜和守候。
更多好吃好玩的,欢迎关注大话美食(dhms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