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出奇士山里有高人(家乡奇人怪才王八吾)
乡村出奇士山里有高人(家乡奇人怪才王八吾)天明鸡不叫,第二天,天光大亮,店老板也没有听到鸡叫声,到鸡窝一看,发现公鸡的嘴巴被支起来了,再看黄瓜秧也蔫了。其他的考生都已经起床开始洗漱收拾东西,唯独王少怀他们的房间没有动静,店老板很纳闷,过去一推门,门上的半桶屎尿全部扣在了头上,等他一抹脸正要发作,却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县官刚刚在一家饭馆里吃饱喝足,坐在轿子上正要离去,听见有人卖“我”,心说这个“我”可从来没吃过,就叫衙役把王少怀叫到跟前,问道:你卖的“我”是什么东西?好吃吗?拿过来让我瞧瞧。赶集的众百姓也不明白怎么回事,纷纷过来围观。王少怀掀开白布把竹篮往县官面前一举,毕恭毕敬的说:大人,请看。县官眯起眼睛仔细一看,竹篮里有两只大王八在那里缩头缩脑,哈哈一笑说:小子,原来这王八就是我啊!众百姓听闻,哄堂大笑,并口口相传奔走相告,时间久了,王少怀就有了“王八吾”这个绰号。还有一个童年时听过的耳熟能详的故事,说的是王八吾戏弄奸滑客店老板的
近日,偶然在家乡媒体“文盛武强”看到一则消息:家乡的奇人,被老家人称为“怪才”的王少怀故居,在县政府和王少怀后人的支持下得到复建。消息一出,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议论,也唤起了我对这位家乡奇人的久违的回忆。
王少怀,绰号“王八吾”,据县志记载:王少怀,武强县街关镇夹圹村人,出生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卒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享年78岁,王少怀一生在民间被称为“怪才”。他14岁就考中了秀才,但无心仕途,甘心隐于乡里,自安自乐。
王八吾的故事滑稽幽默、趣味性十足,而且以整治贪官、惩戒恶人、扶住百姓、伸张正义居多,在我的家乡武强县以及周边县市广泛流传,所以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几乎人人都知道王八吾这个绰号,反而他的大名王少怀却很少有人关注了。记得童年时期,最爱听的就是老人讲述有关他的轶事,一个小故事就能逗的前仰后合,而且回味无穷。他的绰号“王八吾”就是因为他巧戏贪官而得来的。
说的是武强新上任了一个县官,此人贪得无厌、鱼肉乡里,尤其嘴巴特别馋,经常借故到县里买卖家大吃大喝,或者派手下狗腿子下乡捉鸡逮鸭、混水摸鱼,搞得百姓们都特别厌恶,但是又敢怒不敢言。所以王少怀决定戏弄一下这个馋嘴的县官。这一天,逢街关大集,王少怀捉了两只王八放在竹篮里,并用白布盖好,在集市上大声叫卖:卖我了,卖我了,刚从河里捞出来的我,美味难得的我……
县官刚刚在一家饭馆里吃饱喝足,坐在轿子上正要离去,听见有人卖“我”,心说这个“我”可从来没吃过,就叫衙役把王少怀叫到跟前,问道:你卖的“我”是什么东西?好吃吗?拿过来让我瞧瞧。赶集的众百姓也不明白怎么回事,纷纷过来围观。王少怀掀开白布把竹篮往县官面前一举,毕恭毕敬的说:大人,请看。县官眯起眼睛仔细一看,竹篮里有两只大王八在那里缩头缩脑,哈哈一笑说:小子,原来这王八就是我啊!
众百姓听闻,哄堂大笑,并口口相传奔走相告,时间久了,王少怀就有了“王八吾”这个绰号。
还有一个童年时听过的耳熟能详的故事,说的是王八吾戏弄奸滑客店老板的事儿。故事是这样的:王少怀与几个同乡赶考途中,路过一处,因天晚打尖住店,而店老板老奸巨猾,欺负路过的考生,交过店饭钱以后,该给的饭菜缺斤少两,其他的服务也很差劲,考生们都很气愤,但是出门在外又不好惹事,只好忍气吐声。王少怀看到这种情况决定教训一下店老板。下半夜他趁人都睡熟,把客店里鸡窝的公鸡掏出来,把鸡嘴掰开用小木棍支起来,又去院里把黄瓜秧的根挨个拔了一下,最后叫起几个同乡在茅房里用尿桶装了半桶屎尿,虚放在房门的顶上后,几人悄悄的离开了客店。
第二天,天光大亮,店老板也没有听到鸡叫声,到鸡窝一看,发现公鸡的嘴巴被支起来了,再看黄瓜秧也蔫了。其他的考生都已经起床开始洗漱收拾东西,唯独王少怀他们的房间没有动静,店老板很纳闷,过去一推门,门上的半桶屎尿全部扣在了头上,等他一抹脸正要发作,却发现墙上有一首诗:
天明鸡不叫,
日出黄瓜死。
店主来开门,
扣一脑袋屎。
店老板恍然大悟,原来是王少怀他们几个戏弄了他,不过这时候他们也都走远了,只好干瞪眼,也无可奈何。
我在街关镇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同班男同学中就有一位王少怀的后人,这位同学长的虽然个子不高,但是眉清目秀、能言善辩。一开始我们都不清楚这个情况,他也从没有说起过,直到有一回有位女同学讲了两个王八吾的故事。
一、王八吾借驴。
王少怀和几个同乡去真定府赶考,一路晓行夜宿、饥餐渴饮,走了三天,眼看还有四五里路就到了,但同乡们都累的筋疲力尽,腿软脚麻,实在走不动了,都说要有头驴骑着就好了。王少怀指着前面的一个小村庄说:这个好说,咱们进村子,我给咱借头驴来,大伙儿轮换着骑。同乡都说他吹牛:离家这么远了,谁会借驴给几个不认识的人?王少怀说:你们就瞧好吧!说罢几个人进了村子。王少怀径直走到了一户人家门前大声呼喊道:老丈人,你的姑爷儿到了,快借头驴来骑着去赶考!老丈人,你的姑爷儿到了,借头驴……
正巧这户人家没有闺女,哪来的姑爷儿!主人家一听这话,心说这分明这是讨便宜来了,在院中就大骂起来,拿起棍棒就要打人。几个同乡知道理亏和王少怀撒腿就跑,这一跑就跑到了真定府。王少怀这才跟同乡们说:怎么样,咱借的这驴够快的吧!
二、王八吾送驴。
说的是王少怀有一回骑驴去了河间府,正好遇上有去北平的顺路马车,就想到北平去玩一趟。可是自己骑的驴又无处安置,正踌躇间,忽然看到了一个酒糟红鼻子的年轻人走了过来,顿时心生一计,对年轻人说:你这红鼻子头儿怎么也不治一治呢?年轻人说:怎么没有治过呀,治了好几年了,也不见好。王少怀说:我是武强夹圹村的,我父亲也是红鼻子,他那里有治这个的偏方。你骑着我的驴,我再给你写一封信,去找我父亲要偏方吧,不过这信你可千万偷看。年轻人一听:这个可好,让我骑驴,又给偏方,这可是好事!于是年轻人骑着驴紧赶慢赶的赶到了夹圹村,找到了王少怀的父亲。一看,这老头儿果然也是红鼻子,就把信交给了老头儿。老头儿打开信一看,只见信上面写着几句顺口溜:
红鼻见红鼻儿,
啥话也别提儿,
管他一顿饭儿,
留下咱的驴儿。
这两个故事是那位女同学在语文课上进行语文活动的时候讲的,可能我们这位王少怀的后人男同学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侵犯,但当时顾于老师在场,并没有发作。直到下了课后,两位同学因此事争吵了起来,我们才知道事情的缘由。
不过想想当年只有十二三岁,还是少不更事的年纪,这也很正常,毕竟自己的先人被别人叫绰号,心里有些不舒服也情有可原。
上几年,初中同学聚会,我还见过我们这位男同学,并且有缘同桌邻座而谈。这位同学依旧还是那样,不高的个子,但眉目清秀帅气,服装干净得体、举止潇洒、爱说爱笑,我想这应该是很好的遗传了我们这位民间奇人的优秀品质。
此时,我们已是为人父为人母的年纪了,如果再有人讲述王八吾的故事,我想我的同学肯定也不会觉得尊严受到侵犯了,而是应该感到有这样的祖辈而感到光荣与自豪吧。
毕竟,我们的本地文化需要传承,本地的名人与轶事需要记载。留住乡愁,留住情怀,也是吾辈人的责任。
王少怀的故事非常多,在这只是说了其中的几个,有兴趣的朋友去我的家乡领略前人的风采。
此作品为小苑医生嘚吧嘚的原创作品,故事来自民间传说,稍做整理。图片来源于家乡媒体“文盛武强”和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者删除。
#生活随感# #情感上头条# #我要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