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华妃跟皇上在一起的历史背景(华妃到死也不知道)

华妃跟皇上在一起的历史背景(华妃到死也不知道)又做了两身蜀锦的旗装,那一水穿在身上可标志呢。华妃叭叭叭地说着:臣妾虽年轻不懂事,但在嫔妃一辈里也不算年轻了,自然要素净些。不像莞贵人,就喜欢衣着俏丽,还有那样一双织金镂花的蜀锦鞋子,连鞋底子都是翠玉做的。华妃最擅长的就是用银子来收买人心,在她的认知里没有银子解决不了的事。看望太后自然得出手阔绰,方显诚意。精心准备了一件极度稀有、可遇不可求的墨狐皮大衣,太后甚是喜欢。太后见华妃送完礼也没有要走的意思,肯定是有话要说。便闲聊家常一般,问她:今儿怎么穿得这么素净啊?

华妃因为急功近利,中了甄嬛的圈套,违抗圣旨,要擅自闯入关闭眉庄的“闲月阁”。

此事一出,皇上对华妃实在失望,更多的是不满,于是冷落了华妃很久,华妃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华妃自以为是,知道皇上在气头上,暂时讨好皇上没用,于是便绕道而行到太后跟前。

特意衣着素净、妆容寡淡地来见太后,以示自己不受皇上待见,没心情装扮自己的萧条心境。

华妃最擅长的就是用银子来收买人心,在她的认知里没有银子解决不了的事。

看望太后自然得出手阔绰,方显诚意。精心准备了一件极度稀有、可遇不可求的墨狐皮大衣,太后甚是喜欢。

华妃跟皇上在一起的历史背景(华妃到死也不知道)(1)

太后见华妃送完礼也没有要走的意思,肯定是有话要说。便闲聊家常一般,问她:今儿怎么穿得这么素净啊?

华妃叭叭叭地说着:臣妾虽年轻不懂事,但在嫔妃一辈里也不算年轻了,自然要素净些。不像莞贵人,就喜欢衣着俏丽,还有那样一双织金镂花的蜀锦鞋子,连鞋底子都是翠玉做的。

又做了两身蜀锦的旗装,那一水穿在身上可标志呢。

太后一听就懂了,华妃这是嫌弃皇上冷落了她,对甄嬛好了,到我这发酸来了。

太后担心皇上对华妃的怠慢,会引起年羹尧的不满。赶紧安抚华妃,说到:

依哀家看,皇帝心里你是最重的。你用的欢宜香,是皇帝亲自选了香料,叫人配好送你的。你看看整个宫里,皇上对谁用过这番心思。

华妃跟皇上在一起的历史背景(华妃到死也不知道)(2)

太后说完见华妃还是神情落寞,不为所动。

想来欢宜香这个梗太后用了很多年了,华妃已经免疫了。那就改变策略,既然她喜欢银子,那就用银子打发她。

于是太后从自己的头上摘下一支颜色娇艳、奢华无比的步摇,强调自己是德妃的时候就戴着的,自己真爱多年。

华妃见太后这么爱重自己,能忍痛割爱,所以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一出太后的宫门口,又恢复了平日里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表情。华妃真的以为太后是因为喜欢自己,才赏赐这么贵重的步摇。殊不知,“捧杀”计划已经从太后这里悄然开始。

华妃跟皇上在一起的历史背景(华妃到死也不知道)(3)

太后发现了华妃的不满,问题自是出在皇帝身上。于是就把皇上叫来,对他一番真切教导。

意思无非是你怎么一大把年纪了,也不知道周全。你喜欢莞贵人,但也不能让华妃吐酸水啊,你厌烦年羹尧,但是平乱还得靠他啊。

现在重要的还是安抚好华妃,年羹尧才能尽心尽力。

皇上自然会权衡利弊,知道太后所言极是。于是天天去华妃那里,皇后宫里本就来得不多,这下可好,真正是快成了冷宫。

华妃跟皇上在一起的历史背景(华妃到死也不知道)(4)

只对华妃好还不行,还得让年羹尧得意忘形起来。年羹尧虽然狂妄自大,但毕竟没有什么实际违背礼制的行径。

所以皇上特意准许华妃和年羹尧一起在养心殿吃饭,像是一家人一样,以示对他们的重视和爱戴。

年羹尧本就张狂,一顿饭更是把他的恶劣行径显露无遗。

违背宫规,自己夹菜;目中无人,让苏培盛服侍自己;给皇上谢恩,舒舒服服地坐在椅子上……

皇上对他早就不满,但就是这么一直纵容他。

华妃跟皇上在一起的历史背景(华妃到死也不知道)(5)

华妃虽然提心吊胆地吃完了这顿饭,但发现皇上并没有怪罪年羹尧,反而对她越发好了,更加恃宠而骄了。

这一日,皇上又留宿翊坤宫,华妃美得喜不自胜。

皇上最近是耐着性子忍受华妃,不得不来,只能看书打发时间。华妃在一旁却不知收敛,一直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华妃也觉得融入不到皇上的诗情中去,便又想出了新的乐子:让安陵容来唱歌解闷。

华妃跟皇上在一起的历史背景(华妃到死也不知道)(6)

听华妃这样说,皇上一口拒绝了:夜深了,何苦叫人走一趟。

华妃跟皇上在一起的历史背景(华妃到死也不知道)(7)

一来:听歌赏乐这种事自是心情好的时候才有情调,皇上现在哪有那个心情。二来:给皇上唱歌那是天经地义,给华妃唱的话就是轻贱人了。

这么看来,皇上还算有点良心的。

可华妃仍然看不出来皇上的不耐烦,越发狂背了。

利用年羹尧的权势地位,私自收受朝臣的贿赂,肆意敛财。刁难一下嫔妃倒不是什么罪名,可是跟朝臣扯上关系就是结党营私了。

年羹尧更是没安分,张廷玉当面向皇上陈情:皇上,恕臣直言,年羹尧府上迎来送往的都是他门下官员,其余的他看也不看。

年羹尧这次进京参见,赴京途中他命都统范时捷,直隶总督李维钧跪道迎送。到京时车马显赫,王府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安然骑在马上,连看都不看一眼。他这样骄狂,令人侧目。

华妃跟皇上在一起的历史背景(华妃到死也不知道)(8)

想想看,一旦边陲安定,年羹尧就无用武之地了,这就是实打实的罪证。居功自傲,有造反的嫌疑了。皇上怎么还能容得了他。

即便这样,皇上也没有对年羹尧和华妃进行惩戒。

华妃更加放肆了。

以能向年羹尧递话为由,举荐想要出头的官员到年羹尧面前,从中赚取中介费,这个办法实在是太好了。

以致连年羹尧亲自弹劾的官员赵之垣的钱都敢收,这一回华妃真的是万劫不复了。

给华妃送了五万两银子,赵之垣见到了年羹尧。三十万两的雪花银,更是买通了年羹尧。

年羹尧出尔反尔,亲自弹劾的人,又到皇上面前替他求情,要皇上许他官复原职

这个行为真是明目张胆地挑战皇上的权威,要皇上食言,朝令夕改,太岁头上动土了!

华妃好奇赵之垣是怎么说服哥哥的,周宁海答到:“赵之垣见到大将军只说了一句话:三十万两雪花银送进年大将军府中,十万两银票送进翊坤宫!”

华妃听闻,甚是得意,说了一句:算他能干!

华妃跟皇上在一起的历史背景(华妃到死也不知道)(9)

再之后,年羹尧推举的儿子年富立了战功,华妃竟敢当着皇上的面要皇上封他爵位作为嘉奖。

第二天,年羹尧为自己儿子邀功的折子便到了皇上跟前。

连皇上都说这兄妹二人的心思倒是如出一辙呀……

华妃跟皇上在一起的历史背景(华妃到死也不知道)(10)

就这么一路作案,皇上一路纵容,华妃和年羹尧犹如温水煮青蛙一样。因为没人警醒,等到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已经毫无招架之力了。

皇上对待华妃和年羹尧的手段像极了“郑伯克段于焉”的典故。

郑庄公的臣下建议应早日除去弟弟共叔段,以免留下祸患。

郑庄公认为现在除掉共叔段名不正,言不顺,还会遭到天下人的非议,不可。

于是便故意给共叔段分封了一个京中的都城,赋予他莫大的权利,让他自我膨胀、得意忘形。

很快,共叔段便拥兵自重,有意谋反,要自立为王。

这个时候郑庄公再出兵讨伐共叔段,既合了国法,又顺应民意。共叔段的势力彻底覆灭。

皇上虽然倚仗年羹尧,但是这么过分的纵容他,就有些额外的目的了。都说治理国家要恩威并重、赏罚分明,那么对待有功的臣子自然得奖赏,那犯了错就得责罚。

难道年羹尧就那么跋扈,能不听皇上这个大老板的话,让他打仗他不打。那他一家老小的前途还要不要。

又不能跳槽,即便真想自立门户也没那么容易。

华妃跟皇上在一起的历史背景(华妃到死也不知道)(11)

皇上这一系列的操作全是施恩的表现,没有一点惩戒的意思。之前年羹尧再怎么御前失礼,都是小节,不至于以罪论处。

但这么一直纵容下去,他又是要别人给他下跪的,又是收受贿赂的,又是朋党朝臣的,这可是杀头的大罪了。

皇上最初也许没想到华妃会这么大胆,敢收受贿赂,干预朝政。只是想对她过分好点,好让年羹尧的狐狸尾巴早点露出来。

无奈人心不足蛇吞象。

这就是当领导的厉害之处了,想要收拾你的时候,犯小错不提醒你,还使劲捧着你;等到大错酿成,已经无力回天。捧杀,捧杀,先捧再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