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吉安伦佐贝尔尼尼(煲书吉安洛伦佐)

吉安伦佐贝尔尼尼(煲书吉安洛伦佐)《大卫》1623–1624年 贝尼尼与米开朗琪罗不同,贝尼尼的大卫选择了更加生动的动态,大卫身体后转手中的索套拉紧到极致,双目凝视着巨人歌利亚,全身肌肉紧绷,就像一位蓄势待发的运动员,下一秒就将要把手中的石块投掷出去。这尊大卫像有着极其强烈的运动和戏剧性情节,用S型的姿态来强调动感,他十分重视雕塑与绘画的结合,用油画般的明暗对比来渲染氛围。这尊早期的作品并不能说是完全的巴洛克风格,其中还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但是也足以说明贝尼尼已经掌握了新的艺术语言,开拓了雕塑表现的一条新的途径。这件作品安置在祭坛的边框里,通过巧妙的安排使其就像云朵一样漂浮在半空中,沐浴着从天窗照进的阳光,利用光线的渲染使整个作品的戏剧性和故事性达到了极高的层次,就像一出话剧最高潮的一瞬间被凝结了下来安排在祭坛中。雕塑中特雷莎昏倒的表情已经完全超越了古希腊雕塑,其中所表现的强烈表情甚至超过了米开朗琪罗的《垂死的奴

巴洛克风格起源于16世纪晚期的一些艺术,是在对文艺复兴艺术和手法主义突破的不断尝试中最终形成的一种新的艺术风格。艺术家们开始逐渐不再理会古典艺术的规则,从包括装饰等方面入手,17世纪前半期意大利艺术家们仍然在建筑及其装饰品上增加越来越多的新花样,到了17世纪中期,巴洛克风格就充分发展起来了。

教堂仍然是许多艺术家们关注的重点,宗教改革和圣象崇拜也在不停地影响着艺术的进程,教会让建筑家、画家和雕刻家来布置教堂,让教堂内部更加华丽动人。将《圣经》中的故事如舞台剧一般展现在人们面前,用唱诗班的乐声带领我们走入另一个世界。这种舞台化装饰艺术的最高代表,就是艺术家吉安·洛伦佐·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1598-1680)。

1645-1652年,贝尼尼给一座罗马小教堂侧廊的礼拜室制作了祭坛,奉献给西班牙圣徒特雷莎(Theresa)。特雷莎是16世纪的一个修女,她曾描述过魂归天国的一刹那,上帝的天使用一支红色的金箭刺入她的内心,她充满了痛苦,也获得了极乐。贝尼尼表现的就是这一个瞬间,圣徒沐浴着从天国倾泻而下的金光,在一片云彩中被带入天堂,天使走近她的身旁,而她则幸福地昏倒在云彩之上。

吉安伦佐贝尔尼尼(煲书吉安洛伦佐)(1)

《圣特雷莎的沉迷》 1645-1652年 贝尼尼

这件作品安置在祭坛的边框里,通过巧妙的安排使其就像云朵一样漂浮在半空中,沐浴着从天窗照进的阳光,利用光线的渲染使整个作品的戏剧性和故事性达到了极高的层次,就像一出话剧最高潮的一瞬间被凝结了下来安排在祭坛中。雕塑中特雷莎昏倒的表情已经完全超越了古希腊雕塑,其中所表现的强烈表情甚至超过了米开朗琪罗的《垂死的奴隶》,特雷莎幸福的表情让人相信天国真的存在,甚至想要自己上去一探究竟,不得不说贝尼尼成功地用巧妙的方式去激起了观众强烈的喜悦和销魂之情。不仅如此,贝尼尼对衣服的处理也超越了时代,当其他人还在按照古典的手法让衣服按照地心引力下垂形成褶皱时,他则是让服装飘荡起来,相互缠绕、回旋,增加激情和运动的效果,不久之后,欧洲各地都开始学习和效仿他的这些效果。

1623–1624年,贝尼尼创作了雕塑作品《大卫》,一百多年前的米开朗琪罗也创作了一件同名的作品,虽然母题相同但是表现的方式却截然不同。几乎所有人都熟知的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是一个站立的裸体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在冰冷的大理石下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似乎可以让人感觉到大卫心脏的跳动,体现了人体的神圣与大卫即将迸发出的力量,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塑像之一。

吉安伦佐贝尔尼尼(煲书吉安洛伦佐)(2)

《大卫》1501—1504年 米开朗琪罗

与米开朗琪罗不同,贝尼尼的大卫选择了更加生动的动态,大卫身体后转手中的索套拉紧到极致,双目凝视着巨人歌利亚,全身肌肉紧绷,就像一位蓄势待发的运动员,下一秒就将要把手中的石块投掷出去。这尊大卫像有着极其强烈的运动和戏剧性情节,用S型的姿态来强调动感,他十分重视雕塑与绘画的结合,用油画般的明暗对比来渲染氛围。这尊早期的作品并不能说是完全的巴洛克风格,其中还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但是也足以说明贝尼尼已经掌握了新的艺术语言,开拓了雕塑表现的一条新的途径。

吉安伦佐贝尔尼尼(煲书吉安洛伦佐)(3)

《大卫》1623–1624年 贝尼尼

贝尼尼最出色的公共纪念性作品是1647-1652年间创作的四河喷泉,“四河”指人类征服的四条大河:多瑙河(Danube)、恒河(Ganges)、尼罗河(Nile)、里约·德·拉·普拉达河(Rio de la Plata),同时这四条河流又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四块大陆:多瑙河表示欧洲,恒河表示亚洲,尼罗河表示非洲,里约·德·拉·普拉达河表示美洲。在这里,作者用四个大理石人体雕像象征了四条河流,中间是假山和一个埃及式的方形花岗岩尖塔,寓意着天主教在全世界的胜利。雕塑的下方环绕着巨大的水池,水池中央用石灰岩堆砌成假山,喷泉的出口都设置在其中。在假山上,四个老人朝向四个方向坐成不同的姿态。方尖塔顶端有教宗的盾形纹章和衔棕栏枝的鸽子寓意着罗马教廷已经恢复而且生气勃勃,它以上帝名义统治全世界。虽然宣传意义极强,但是华丽的装饰,生动的姿态以及和谐而稳定的安排都足以说明贝尼尼杰出的能力,四河喷泉也成为他最出色的永久性作品。在数百年之后,四河喷泉还成为了法国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原型。

吉安伦佐贝尔尼尼(煲书吉安洛伦佐)(4)

《四河喷泉》 1647-1652年 贝尼尼

吉安伦佐贝尔尼尼(煲书吉安洛伦佐)(5)

《四河喷泉(局部)》

贝尼尼的对艺术的格言是:一个艺术家想要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极早地看到美,并抓住它,二是工作勤奋,三是经常得到精确的指教。他引领了巴洛克艺术浪漫主义的高峰,年少时就展现出极高艺术造诣的贝尼尼很早就开始为教皇服务,创作出无数优雅而华丽的宗教母题作品,中年时又转向园林建筑,表现出对造型、空间结构、力与美的绝佳把控能力。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彻底塑造了罗马,也留下了巴洛克的艺术标准,众多的艺术作品留存于世,闪烁着巴洛克时代的荣耀,也是属于贝尼尼的荣耀。

于2021.3.2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