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道士下山有哪些部分(浅谈道士下山)

道士下山有哪些部分(浅谈道士下山)

“不择手段,非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道士何安下,听完师父最后的箴言,不舍地下山了。山上好比象牙塔,山下象征红尘俗世。等待何安下的,是在俗世中仍不改初衷的历练。所以,山下的修行才最为艰难,也是唯一明心见性的途径。

道士下山有哪些部分(浅谈道士下山)(1)


可见,这部作品格调是高的,主旨是深刻的。只是同时,它的表现手法是偏抒情的,它营造了一个玄妙的、诗情的武侠世界。而且刻画人物时,通常用典型的情节、精炼的话语,也运用象征手法,使很多观众看得云里雾里,感觉有些无厘头。
徐皓峰用象征手法,把黑暗的东西都变得有诗意了。彭七子来到何安下的药店里,向他打听打伤自己父亲(彭家太极门掌门)的郭心川。完了在店里炖一锅野味,他俩吃完之后面目全非,心也变了。遂出来了彭七子那句暗藏深意的台词:“这野物的心有毒……”野物的心也暗示人的心,人被俗世玷污则像吃了野物的心,在满足欲望后不知不觉中扭曲了纯真的心,改了初衷。
然后,失了心智的他俩去附近一小庙里偷功德香的钱,于是如此偶然的同小庙的主人,被迫逃出师门的猿击术传人周西宇有了交集,推动了本剧最主要的冲突的爆发。
这冲突就是武侠小说中老旧的师门继位恩怨。老旧的,也是人性的,包含着嫉妒、怨恨、名利。在目睹了周西宇和彭掌门的一场恶斗后,何安下毅然向周求艺,于是周讲述了猿击术的奥义。原来,动物多向月亮,而动物中只有猿不惧太阳,可以盯着太阳看,从太阳里获得智慧,跑得快如风。猿击术就是效仿猿,分日练和夜练,都是为了得到猿的速度。周还说,人身上唯一太阳的痕迹就是眼睛,而人多只用眼睛相互仇视。周告诫何:“不离不弃,不嗔不恨”。
这里不纠结这段话的科学依据,毕竟是文学创作,但细细品来,则有拳理哲理。宇宙众生,都依赖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亲近、顺应、探索自然,才能获得活力、灵感与智慧。中国拳法从动物身上借鉴的智慧很多,模仿动物捕猎或打斗时的动势,开发人体结构,使人具备与动物相似的势,如虎扑等等。用势打人的效果就像物理学的势能,力量会被放大。而若心灵被俗世里种种黑暗蒙蔽扭曲,就失去了从大自然获得智慧的能力,无法明心见性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作者以眼睛作为一种象征。总之,回到了周西宇的告诫,意思就是人要心澄净,还要坚守,才能得正果。
话说回来,彭掌门重伤回去,他儿子见状随即持枪偷袭周西宇为父报仇。何安下把周西宇背到寺庙求主持如松为周超度。于是徐皓峰又借如松之口表达了对人如何面对命运的看法。从剧中这些高手大师们口中流露的,都是这部作品要表达的观念,是隐藏在作品纷繁象征后的真谛。

道士下山有哪些部分(浅谈道士下山)(2)

如松的话,也是对“不离不弃,不嗔不恨”的补充。面对“触着即转”永恒变化的命运,做到没有执念是最好,不执着于因果得失,不恨一切遭遇,永远“心有定境”地应对一切变数。如松这一番话也应了何安下、彭七子与周西宇的极偶然地相遇并改变了之后人生轨迹的事。因此这作品的情节构思也是服务了对哲理的阐释。
《道士下山》实为借道家、佛家、拳术、玄幻这些工具阐释大道,包括人生与武术的哲理。练拳术就是修心,要修炼的坚守、宽容,以及“心有定境,不住因果”的透彻,这样才有自由的思维,高远的眼光,强大的意志,才能把拳术练到极高处。放眼万事,都是此理。
彭掌门正因品质不够,他父亲才把猿击术传给周西宇而不是,说他“在俗事里耽误太久”。电影最后,周西宇的师弟查老板与何安下为周报仇,在彭掌门为凶手儿子自杀抵命后,查与何也没在追究,且又上山隐居修行。电影在中途插叙了查老板曾经的萎靡人生,而作为主线的何安下,他的曲折成长历程更清楚。电影到此时用旁白讲述了何安下后来的感悟。想必以后的他与查老板,也放下了仇恨,不再像当初怀着必要血债血偿的心。他们成长了,明心见性,逐渐到达“道心本可容万物”的境界。

道士下山有哪些部分(浅谈道士下山)(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