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会计基础教程第三章(会计基础第二章)

会计基础教程第三章(会计基础第二章)第二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资金用的方式:资金拨入——资金付出资金的投入包括所有者的资金投入(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的资金投入(负债)资金的退出包括按法定程序返回投资者的投资、偿还各项债务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内容。商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

第一节

资金是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以及货币本身。

会计基础教程第三章(会计基础第二章)(1)

资金的运动

工业企业的资金在供、产、销三个阶段不断的循环周转,这些资金在空间序列上同时并存,在时间序列上依次继起

资金的投入包括所有者的资金投入(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的资金投入(负债)

资金的退出包括按法定程序返回投资者的投资、偿还各项债务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内容。

商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资金用的方式:资金拨入——资金付出

第二节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经营成果(利润表)的基本单位。

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表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会计要素:利润表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要素的内容

1、 资产

定义: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

①、 资产是由以往事项所导致的现时权利。

②、 资产必须为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具有排他性)(不知道排他性是什么)

拥有:是指企业对某项资产有用所有权

控制:是指企业实质上已经掌握了某项资产的未来收益和风险,但目前并不对其拥有所有权(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后讲)

③、 资产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确认条件:

①、 符合资产的定义

②、 资产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必须是很可能流入企业

③、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构成:

资产按其流动性(就是变现能力)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①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库存现金,也称现金

银行存款

应收款项、预付款项: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权。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存货:在生产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库存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将被消耗(记入“生产成本”),在生产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将要耗用的各种材料或物料(原材料,周转材料)。

② 非流动资产是指不能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者到期投资):指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股票和其他投资。

固定资产:指企业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不可辨认的:商誉)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

2、负债

定义: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

①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导致的现时义务。

② 负债在奖励必须以债权人所能接受的经济资源来加以偿清

③ 负债与其形成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确认条件:

① 符合负债的定义

② 负债与其形成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③ 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构成:

负债通常是按照流动性(偿还期限的长短)进行分类的。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① 流动负债: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短期借款: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的各种借款

应付及预收款项: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务。

(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

② 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长期借款: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借款

应付债券: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长期债券

长期应付款: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长期应付款

1、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也称股东权益,是指企业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① 实收资本(股份制企业叫“股本”)

② 资本公积,主要来源于资本在投入过程中所产生的溢价,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这是超链接)

③ 盈余公积,指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中提取(一般为10%)的留存收益(留存收益=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是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是企业经股东大会批准后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④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属于企业的留存收益。

(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区别

① 负债:企业有偿还的义务(返本付息)

所有者权益: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归还给投资者。

② 负债:债权人只享有按期收回利息和本金的权利,无权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和经营管理。

所有者权益:投资者既可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也可以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

③ 负债:企业在清算时,负债享有有限求偿权。

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了所有的负债之后,才返还给投资者。

资产负债表.xls (←这是超链接)

2、 收入

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

① 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②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③ 收入最终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④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确认条件:

① 符合收入的定义

②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

③ 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

构成:

主营业务收入:企业在其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卖产品)

其他业务收入:企业在其非主要业务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卖原材料)

投资收益: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后的净额。(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广义的收入还包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即营业外收入:是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如取得的罚款收入)

3、 费用

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特征:

① 产生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

② 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③ 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确认条件:

① 符合费用的定义

②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③ 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构成:

包括两方面内容:成本、费用。 支出>费用>成本

会计基础教程第三章(会计基础第二章)(2)

费用构成

费用

营业税费:消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营改增已全面完成)

销售费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销售过程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销售部门领用材料,专设的销售机构(销售网点)的职工薪酬等。

管理费用:企业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的职工工资,修理费办公费,差旅费等。

财务费用: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相关的手续费。

资产减值损失:(之后的题目中掌握)。

广义的费用还包括:

①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即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罚款支出,非常损失)(非常损失:因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

②所得税费用:企业按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向国家缴纳的所得税。

4、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营业利润)、直接记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这是超链接)

构成: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之间关系看利润表)利润表.xls (←这是超链接)

第三节,会计等式

①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我国只有这一种写法)(账户式报表原理)

如: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这种是错的)

但: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报告式报表原理,是对的)

基本会计等式也称:静态会计等式,存量会计等式。

这一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②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只有这一种写法)

动态会计等式也称:第二会计等式、增量会计等式

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③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利润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