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扫毒的重要性是什么(扫毒的成功之道)

扫毒的重要性是什么(扫毒的成功之道)  3.老戏骨担当主演  《扫毒》的主创团队也很豪华。导演陈木胜,编剧是陈木胜、文隽、凌志民等。主创团队是经验丰富,参与过不少警匪片、黑社会类电影创作的老骨干。  1.影片信息量大保证剧情与人物表现到位。  《扫毒》是一部剧情片,时长一百三十多分钟。我希望大家记住一个时长标准,合格的剧情片,时长极少低于两个小时(一百二十分钟),除非本身描述的故事特别简单,人物也少,否则一百分钟左右的片长根本不足以塑造好角色。  2.有经验的主创团队保证剧情质量

扫毒的重要性是什么(扫毒的成功之道)(1)

  一直好想给《扫毒》和《扫毒2》写评论,因为这个同系列的前后两作反差巨大,《扫毒》堪称纯种警匪港片的成功典范,而《扫毒2》呢,可以说是概念先行而不注重电影节奏的失败之作。

  《扫毒2》在豆瓣的评分是6.0,而让我个人给它打分的话,肯定不会高于5.5。当然,一二星评价又确实太低,但打七八分的话,我猜给分的人应该是观影新人。毕竟无对比无伤害,好坏这种判断,总是比对了以后给出来的。(什麽,你说给很高分的那是营销水军?手头没有什麽确切证据,我把这个猜测说出口,恐怕会招来不必要的非议。)

  今天的评论,主要是分析《扫毒》何以成功,有什麽应该学习的经验。在本文之后,我会有另一篇影评,分析《扫毒2》何以失败,有什麽应该吸收的教训。

  《扫毒》做得成功,我认为有七点是值得注意的:

  1.影片信息量大保证剧情与人物表现到位。

  《扫毒》是一部剧情片,时长一百三十多分钟。我希望大家记住一个时长标准,合格的剧情片,时长极少低于两个小时(一百二十分钟),除非本身描述的故事特别简单,人物也少,否则一百分钟左右的片长根本不足以塑造好角色。

  2.有经验的主创团队保证剧情质量

  《扫毒》的主创团队也很豪华。导演陈木胜,编剧是陈木胜、文隽、凌志民等。主创团队是经验丰富,参与过不少警匪片、黑社会类电影创作的老骨干。

  3.老戏骨担当主演

  刘青云饰演昊天,古天乐饰演劲秋,张家辉饰演阿伟,重要配角当中还有一位罗兰姐。主演们在戏中表现相当出色。(说句题外话,据闻古天乐为抱青春有打针,而打针会影响到面部神经,导致表情较为僵硬。确实,古天乐在戏中表现是感情到位的,但表情总是有种差了一点表现力的感觉。后来朋友提到这个小八卦,我是替古天乐可惜的。毕竟戏中有两个影帝级别的人做对手,稍微有点不足都会被衬托得更明显)

  4.稳当有序的故事结构

  故事主要採取顺序的模式,但顺序模式的影片要做出很好的娱乐效果,让人持续觉得有吸引力,是比较考验编剧功底的。而《扫毒》的剧本採取的结构就是解悬念同时设悬念,让多个小悬念和数个剧情主要矛盾顺利交替,保持观影当下有悬念有矛盾可以关注。这个需要对剧本有很长时间的打磨才能做到。

  下面剧情梳理涉及剧透。

  剧情骨干梳理如下:

  开头交代三个主角的关係立场,然后提了一下大反派八面佛。

  第一小段是以抓捕黑柴为主题,当中表现了劲秋矛盾的心理状态,在私情和职责双重压力下的精神不稳定。

  第二小段是以通过黑柴钓出八面佛为主题,泰国黑警盗出劲秋信息,劲秋在黑柴、bobby、八面佛儿子的交易现场,悬念就是劲秋可否全身而退。

  第三小段是以昊天谋划抓捕八面佛为主题,顺带拉出本局在大场面上的高潮,僱佣兵出马、直升机配机枪、各种爆炸加汽车追逐等。最后抓捕行动因劲秋洩露情报而失败,以阿益阿伟殉职,昊天降职,劲秋归队为结局。这一段是本片第一个高潮。

  以上剧情可以算是本片第一大部分,一个小时,中间有过度剧情时段,可以算作一个"尿点"。

  第四小段是状况过度,描述一下昊天"炖冬菇"(降职)后不忘兄弟大仇以及劲秋平步青云,两人不相往来但照顾著阿伟母亲的状况。

  从第五小段开始,就是第二部分主体剧情了。

  第五小段八面佛大儿子被段坤杀人抢货,阔别五年,劲秋昊天又与八面佛接上线。继而没死去的阿伟以八面佛女婿身份出现。

  此时,支撑影片的主要矛盾就是当年昊天被迫二选一埋下的兄弟矛盾。大家会关心,阿伟是不是真的放弃做好警察,三个人的兄弟关係可否弥合。

  第六小段,阿伟用劲秋的妻女逼迫劲秋劫狱,昊天在长官的帮助下逃狱到达天台。三个人再次相会,一番倾诉后,兄弟之间的隔阂冰释。在阿伟帮助下,昊天和劲秋救回劲秋的妻女。这一段可以算是中度高潮,因为兄弟间的矛盾在这裡得到场面化的表现,然后又走向和解,剧情衝突很强。

  第七小段,三人在医院碰头,因为老人痴呆而分不清这三个儿子乾儿子的阿伟母亲,引导了一出兄弟换位思考说心声的感情戏。到此,兄弟还是好兄弟,三人决定合作抓捕八面佛。

  第八小段是本片最后高潮,三人受八面佛所骗,错杀替身,然后通过激将法引出八面佛,付出极大的牺牲,杀死八面佛,贯彻了正义。

  5.三个主角各有表现的主场

  昊天是大哥,在影片的第一部分,他一直处于带头的地位,而他同时又担当上司的角色,因为不断劝导和要求劲秋当卧底当到底,和劲秋矛盾很多。

  在第一部分,劲秋则是因为关心家庭但又重视职责,长期压力导致精神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很想放弃当卧底,但又不能完全放弃。最后还是通风报信给八面佛,导致抓捕计划失败。

  阿伟前期属于和事佬角色,表现不是太突出。在第二部分,阿伟在经历五年贩毒杀人后,其人变得亦正亦邪。第二部分裡主导故事走向的人就是他。

  上半场的主力是昊天和阿伟,下半场在最终一战前,表现主力则是阿伟。三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出彩空间,安排合理。

  

  6.大量细节塑造人物

  昊天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角色。他因为要保护卧底,而与上级争执,清楚行动计划临时改变的原因后,他又接受了上级命令,做劲秋的思想工作。面对阿益妻子的打骂,他都忍受了。而对八面佛抓捕行动的失败,昊天一力承担,结果被降职,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此外,昊天嫉恶如仇,很执拗,有不服从命令的一面。降职后,他依然藉著自己在信息处理员职位上的便利,关注各种罪犯的信息,特别是八面佛。即使自己不是一线的警员,用私枪也要去抓段坤,想要以段坤为诱饵找出八面佛。

  他有两个台词是比较有特色的,第一个是"我们是警察,我也生气,但不要怨",第二个是"我今天尽我所能做了事,失败了也无怨无悔。"

  劲秋为人很聪明,但因为顾家和厌倦了卧底生活,做错了决定,导致兄弟被杀。因为内疚,然后自欺欺人,不敢面对昊天。多次扫毒成功,可见劲秋能力出众,但相比起昊天的大公无私,他太重情。儘管官场得意,但不被前妻和女儿承认,又无法和兄弟和解,只好以冷漠的态度去掩饰,内心却是很痛苦。直到天台三人对峙,兄弟冰释前嫌,他又做回自己了。

  阿伟前期的形象比较模糊,因为他比较平凡,性格不突出,能力不突出,但脾气好,安分守己。抓八面佛行动前,他说了自己父亲的教导和自己做警察的宗旨。而五年后,他以亦正亦邪的形象出现,一下子就抓住人们眼球。

大难不死,依赖缅娜才在家族中生存,长期贩毒杀人。他不再单纯,但初心不变,做事手段也带有了黑道的狠劲。所以他诱导段坤杀死八面佛大儿子来抢货,试图藉大儿子的死引出八面佛。段坤没利用价值后,又按计划将段坤放入有炸弹的房间,炸死了事。这裡体现了他的狠劲与奇谋。

  三个主角之外,其他角色塑造都不太立体,但必须说一下的是八面佛。

  八面佛是一个守信的商人,所以他成功。同时,他又是一个狠毒狡猾的毒枭,对于犯错的世侄bobby,他不留情面地杀死。在逼迫昊天做二选一之后,又留昊天活命,让他在后半生痛苦不已。阿伟潜伏多年做了女婿,依然只见过他2次,而且八面佛由始至终都不信任阿伟。

  他是一个顾家的爸爸,对于三个儿子,都相当重视。知道儿子可能有危险后,他立马找僱佣兵,保护自己的儿子。此外,他又是一个霸道自大的老大。在最终决战时,对昊天三兄弟很藐视,手下被逐批击倒,他心急了。因为昊天三兄弟的激将法,最后还是自己出手杀仇人,然后招致毁灭。

  可以说,八面佛的刻画不是很深,但是全面。

  人物真实性从何体现呢?

  好人不全好,坏人不全坏。这一点,《扫毒》的人物塑造做到了。

  7.合适的兄弟情表达

  兄弟情是这个电影的主题之一,它是怎麽表现的呢?

  首先是共同回忆。例如主题曲誓要入刀山和当年踢球踢到打群架的回忆。

  然后是相互扶持。阿伟"死去"后,昊天和劲秋都去照顾阿伟的母亲。

  最重要的是相互宽容和谅解。三人各有追求,难免矛盾,但这种矛盾总是可以化解。可以用鲁迅"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来概括。

  不管是昊天在阿益和阿伟出事后的梦中笑醒到痛哭,还是劲秋的荒野中大喊,都是对这种兄弟情的侧面表达。如果你不在意,又怎麽会为他们的不幸而痛苦呢?

  天台对峙和诉情固然表现力强,但描写情,往往曲线球强于直线球,不过直线球有个大大的好处,直观易懂,不需要太多思考。大众文化产品,内容表达还是要大众都容易看懂才行。

  除了以上七点,还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动作戏设计、影片剪辑等因素。

"誓要去,入刀山。豪气壮,过千关。豪情无限,男儿傲气。地狱也独来独往返......"

  这个《誓要入刀山》在经过改编后,的确很能调动气氛。三个警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陷,是平凡的人,但为了正义,不惜犯法,冒生命危险,也要贯彻正义。这本身就是相当热血和正能量的故事。

整体来看,这是一部相当成熟而且成功的警匪片。

对于《扫毒》,我个人给的评分可以给到7.8.如果单纯放在商业电影的范围来给分,我甚至可以给8.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