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事迹展播直播(向最美奋斗者致敬)
最美教师事迹展播直播(向最美奋斗者致敬)她,二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她,以一颗不倦的爱心,在细微之处,在不经意间默默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田;她,时刻把学生冷暖记心头,与学生心心相连。学生生病了,迟到了,家中有困难了等等,她都一一记在心里,想方设法帮忙解决。15届学生小健是一个留守儿童,妈妈生他时难产去世,爸爸常年在黑龙江打工,小健跟患老年痴呆的爷爷在家。有一个冬天的早晨,从未迟过到的小健破天荒没有按时到校,杨老师立马骑着自行车往他家赶,踩了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大汗淋漓到达了小健位于金湾小区的家。空荡荡的家里什么也没有,小健蜷缩在床上很是痛苦,爷爷在一旁什么也不管,杨老师忍不住落泪了,在邻居们的帮助下,把他送到附近诊所。爱生如子送温暖,阳光雨露润心田杨素静,泰山初中一位普普通通的英语教师。1980年出生于乡村教师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
杨素静,女,1980年6月出生,宝应县安宜镇泰山初中教师。
杨老师,非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常年任教双班英语,一个班班主任,备课组长,教学实绩一直位列同轨班级前列。2019年中考中,所带班级考取宝中人数及录取宝应中专人数均超额完成指标,所在备课组获评县优秀备课组,个人获评优秀备课组长。兼职的纸艺社团多次获评县百优社团。
2013、2015、2017学年度县优秀班主任,2015学年度安宜镇教学质量标兵,2019年市班会课设计一等奖,2017年、2019年县初中班会课设计一等奖,2017年市初中英语优秀论文一等奖,2017年、2019年县运河杯论文一等奖,2015年、2018年县运河杯论文二等奖,2017年教海探航论文县一等奖,2018年县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17年县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二等奖,2019年市班级文化建设评比二等奖,2019年县优秀教育工作者,2019年县职校招生先进个人。
在教育教学中,该同志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关心关爱学生,家长满意度100%,与同事相处融洽,人际关系较好。
杨素静,泰山初中一位普普通通的英语教师。1980年出生于乡村教师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这首歌一直是她爱听的旋律,后来知道这首歌是歌颂教师的,从那时起,她就下定决心,像父亲一样,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2001年师范学院毕业后,她便踏上了农村初中的三尺讲台。面对学校缺少英语教师的状况,她毅然丢掉了她自己的专业,教起了英语,一边干一边学,很快她就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英语教育本科。
时光飞逝,转眼间,她已经从教二十个年头,从学生们口中的“姐姐老师”变成了“妈妈老班”。二十年来,她从没有因为天气或疾病耽误过一天工作,无论在哪个单位,班里的学生们不担心、家长们也不操心,因为她的日程表上不存在“pause键”。在同事们的眼里,她总是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个黎明,像一团火焰温暖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爱生如子送温暖,阳光雨露润心田
她,二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她,以一颗不倦的爱心,在细微之处,在不经意间默默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田;她,时刻把学生冷暖记心头,与学生心心相连。学生生病了,迟到了,家中有困难了等等,她都一一记在心里,想方设法帮忙解决。15届学生小健是一个留守儿童,妈妈生他时难产去世,爸爸常年在黑龙江打工,小健跟患老年痴呆的爷爷在家。有一个冬天的早晨,从未迟过到的小健破天荒没有按时到校,杨老师立马骑着自行车往他家赶,踩了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大汗淋漓到达了小健位于金湾小区的家。空荡荡的家里什么也没有,小健蜷缩在床上很是痛苦,爷爷在一旁什么也不管,杨老师忍不住落泪了,在邻居们的帮助下,把他送到附近诊所。
在寻常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她始终坚持友好、同等的立场,用爱心、耐心、决心、信念感化后进生,激励他们施展自我的风采,消除厌学心理。还常常安排他们在班级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组织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树立起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迎头赶上。她所带班级里孩子们爱学、乐学,教育教学成果显著。19年中考,她所带的初三3班超额完成各项指标。毕业时,她自费为每个孩子制作了纪念品,暑假里,她又自己掏钱组织了一次集体观影,孩子们搂着她说:“得空了,我们会回学校看你,三年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将高考的喜讯告诉你。”
上学年,学校创办宏志班,她主动承担了班主任工作。开学伊始,为了让这些背井离乡的孩子们安心,她每天晚上都会巡视宿舍,直到安顿好孩子们她才会离校;开学后,每一次周六放学时,无论多忙,她都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目送着孩子们被家长一个个带走;每次孩子们周日返校时,她总会早早地出现在宿舍区,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孩子,询问假期生活,指导个人内务。孩子们过生日,她会准备小蛋糕,组织全班同学唱生日歌;圣诞节,她为每个孩子送上一枚平安果,春节放假前,她又为孩子们每人准备了小礼物。来接孩子的家长们说:“遇上您,真是孩子们的幸运,您比妈妈还要亲。”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她的假期比上班时还要忙碌。她班里的孩子来自全县多个乡镇,多数为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疫情查报异常艰难:小蕊,芦村新安村人,母亲生下她就离家出走,父亲寻找母亲也离家了,十几年再未回家,奶奶在她三岁时离世,一直跟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年近八旬,耳朵不好使,只有一部老年机,每每疫情查报时,总是一遍一遍的打电话确认。有一次在调查体温监测数据时,杨老师再也联系不上他们,无奈之下,转了好多弯之后,终于联系上当地的村干部,在他们的帮助下,才顺利地收集好相关数据。后期的网上学习时,杨老师更揪心了:她的孩子们大多家庭贫困,不少家庭都没有网络。西安丰的小香同学,全家四口人,年迈的奶奶、残疾的大伯、打临工的爸爸和她,好学的孩子一直在蹭邻家的网络学习,信号时断时续,孩子心急不已。接到孩子的求助,她二话没说,自己掏钱帮孩子装了半年的网络,解决了孩子的燃眉之急。开学时,奶奶特意送孩子到学校,拉着杨老师的手说:“真不晓得说什么好,还让你自己花钱给匣子装网,等她长大了报答你!”
近15年的班主任工作,她用汗水浇灌着每一个班级的孩子们,把真情交付给每一个孩子,在与孩子们的真诚交流中,她收获了孩子们的尊敬与爱戴,也收获了一系列的荣誉:扬州市班会课设计一等奖、扬州市优美教室、宝应县优秀班主任、宝应县优秀少先队集体等等,成绩属于过去,如今,她已成为县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的一名成员,她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
倾心教学潜心教研,努力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潭鲜活的水。作为一名教师,她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她坚持经常翻阅书籍,备课时,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她则循循善诱的引导,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她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公开课来上,尽力做到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听不厌。上课时的她总是满血的,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肢体活动,再加上随手拈来的简笔画,孩子们都很喜欢上她的课。多年前的一个学生说:“上英语课,本来刚想睡觉的,一看到杨老师的一双大眼睛正盯着我,一激灵,我就醒了。”
记得2010年,学校的对口支援学校来交流,她要面向全县教师上一节公开课,为了上好这一课,她向老教师请教,坐进同轨班级课堂反复去听课,努力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符合班级学情的教学方式,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的课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对待教学流程资料,她也一丝不苟,认真写好初备教案之后进行一遍遍的二次复备,详细记录下自己思考的过程:用什么样的教法,怎么具体实施。教完以后,她还会及时反思不足,写下感悟。她的备课笔记获得了教研室领导的好评,并在全县教育会议上展示。
作为备课组长,她非常注重团队的合作,“一个人好算不了什么,大家好才是真的好”。19年作为初三英语备课组长,她总是积极的为全组老师服务,认真开展每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在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年级成绩优良,获评县“中考教学质量优秀备课组”,她个人被评为“优秀备课组长”。本学年,她担任初一英语备课组长,虽然连她在内只有两名成员,一个还是她新带的徒弟——王帆,她们一直积极开展组内教研——互听课、研讨教材教法,丝毫不马虎。初登讲台的王帆老师迅速成长,参加各种竞赛频频获奖。她深知,初一千万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因此,她狠抓精准补差工作,带着王老师认真收集平时练习中的错题,手写强化基础练习,努力帮助孩子们巩固基础知识。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初一年级英语成绩位于全县前茅。
从教二十年,她几乎都在带两个班,一个班的班主任,在忙于教育教学的同时,她丝毫没有放松个人素养的提升。她用心参与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力争在多方面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她还积极撰写论文,多篇论文获得市县一等奖。
多才多艺心灵手巧,彩纸折出花样年华
同事们都说她有一双巧手,一张张彩纸到她手里不一会儿就有了生机与活力,一朵朵鲜花娇艳欲滴。在做好教育教学的同时,她还担任着学校的纸艺社团的指导老师,孩子们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充分享受着纸艺的乐趣。纸艺社团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县十佳社团。其实,大家看到的是精妙绝伦的手艺,殊不知,每一朵纸花的背后都凝聚着她的努力与汗水。2011年10月底市教育精致化管理现场会在宝应召开,学校为提升办学品味,努力打造社团文化,决定成立纸艺社团,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她。对纸艺一窍不通的她,一次次的买纸,一个视频一个视频去看,一朵花一朵花去学,一遍又一遍去折,不知道花了多少个夜晚,多少个周末,学完了去教,教完了再来学,硬是把她自己变成了“纸艺大师”,先生还打趣地说她走火入魔,做起花来简直废寝忘食。后来,她又在社团增加了衍纸和剪刻纸项目,一幅又一幅精美的纸艺作品在社团里诞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不知不觉,她已从教20年,没有惊人之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她用自己的爱心诠释着一名教师的内涵,用坚守与承诺浇灌着满园桃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就像那无声的细雨,带给校园一缕绵绵的春意;她就像那无形的雕刀,灵巧地镂刻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当这首歌的旋律再次响起,她已成了歌中的“你”,坚守在乡村初中的三尺讲台上奉献着自己,为一个个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把顽皮的孩子教育成才。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她付出了汗水和泪水,收获的是累累硕果、桃李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