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54岁(54岁乒乓奶奶完胜19岁小将)
乒乓球54岁(54岁乒乓奶奶完胜19岁小将)1963年7月4日,倪夏莲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她们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带给她们与生俱来的拼搏精神,倪夏莲就是其中一员。已经54岁了,为啥还能这么强?别忘了,倪夏莲代表着一个强大的“神秘”群体——中国大妈。她们是朝阳群众的中流砥柱,一言不合就去学个C语言↓↓
都说年轻是运动员的资本,但是在最近的世界体坛,却爆出了一个大“冷门”。
近日,在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上,代表卢森堡出战的54岁“奶奶选手”倪夏莲,在首轮险胜的情况下,战胜了19岁日本小将桥本穗花。
看看这画面,不知道的还以为谁家的孙女陪着奶奶健身呢↓↓
wuli倪奶奶,不仅赢了比赛,还顺手破了个吉尼斯记录:现代职业乒坛耗时最长比赛,94分钟。
已经54岁了,为啥还能这么强?
别忘了,倪夏莲代表着一个强大的“神秘”群体——中国大妈。
她们是朝阳群众的中流砥柱,一言不合就去学个C语言↓↓
她们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带给她们与生俱来的拼搏精神,倪夏莲就是其中一员。
1963年7月4日,倪夏莲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与乒乓球的缘分始于倪夏莲7岁那年。那时候,她家邻居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每逢傍晚,电视里经常转播“亚非拉乒乓球锦标赛”。从那时起,倪夏莲就励志成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赢得观众的喝彩。
上了小学,倪夏莲加入学校的乒乓球队,三年级便称霸学校乒坛。后来,她进入上海江湾区少年体校,开始进行专业训练。
图源:博乒网
1979年,倪夏莲在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战胜曹燕华、童玲等世界一流名将,夺得女子单打亚军,也因此加入了国家队。
当时,倪夏莲被称为“怪球手”,她左手握拍,选择“直拍长胶”的独特打法,成为国家队一匹备受瞩目的黑马。
倪夏莲与萨马兰奇握手
国家队的训练让倪夏莲快速成长起来。1983年,第3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倪夏莲与队友配合,击败日本队,获得女子双打第三名和混合双打冠军。
但随着其他小球员的迅速成长,倪夏莲逐渐在国家队中失去了主力位置。
1986年,倪夏莲告别了效力7年的国家队,正式退役。
仅仅两年后,在汉城奥运会上,乒乓球正式成为奥运比赛项目,而此时的倪夏莲却只能在赛场外感受奥运气氛。
汉城奥运会
为了不放弃热爱的乒乓事业,倪夏莲选择了出国。1989年,倪夏莲与德国俱乐部签约,成为海外乒乓使团的一员。
在德国打球的一年里,她没有输掉任何比赛,变幻莫测的球风,也让她在欧洲球坛越来越有名气。
后来她加入卢森堡国家队,先后辗转于德国、波兰、意大利和荷兰。她走到哪里,就把冠军带到哪里,被欧洲人称为“不可战胜的乒乓女王”。“只要我到哪个城市的俱乐部,哪个城市的俱乐部就是国家的冠军。”
1996年,她连续三年蝉联欧洲十二强比赛的女子单打冠军↓↓
1998年,她打破21年的匈牙利神话,将布达佩斯俱乐部主将拉下马,荣登欧洲女子乒乓球冠军的宝座。
凭借一身绝技,倪夏莲在欧洲乒坛叱咤风云。
然而,运动事业辉煌的同时,倪夏莲却迎来了爱情的打击。与她来到欧洲一同生活的第一任丈夫,最终和她分道扬镳,两人离了婚。那一年,倪夏莲39岁。
也许,有些爱情只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感情只能分崩离析。
结束了第一段婚姻,倪夏莲备受打击。而此时,另一段缘分却悄然发芽。
尼尔森是德国籍瑞典人,他1994年开始在卢森堡国家队执教,一直担任倪夏莲的教练↓↓
除了师徒情,尼尔森对倪夏莲还有另一种情谊。早在1983年,他就对倪夏莲一见钟情。
尼尔森一直保存着一张黑白照片,“这是1983年时,夏莲美丽的模样。真爱,值得等待”。那一年在东京,丹尼尔森第一次见到了19岁的倪夏莲,“我告诉自己,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这位美丽的中国姑娘。”
2002年,尼尔森把握住机会,主动追求倪夏莲,而倪夏莲也被他的真情打动,“他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实在被他感动了。”
同年,两人结婚,第二年还有了个可爱的小女儿。平日里,倪夏莲和丈夫、女儿、前夫的儿子一起生活在卢森堡,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因为在欧洲屡创佳绩,倪夏莲也早就成了卢森堡的名人,报纸和电视里经常出现她的名字和照片,上街买菜有人免单,生日的时候,还有电台送祝福。
她与老公兼教练尼尔森也是一对频繁撒狗粮的模范夫妻。
比赛结束要抱抱↓↓
平时也要抱抱↓↓
虽然两个人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有很大不同,但尼尔森对倪夏莲一直很包容。
“因为太熟了,而且他对中国文化非常包容。我的缺点也好、坏习惯也好,他都给我空间。只有他跟自己哥哥通电话说瑞典语时,我听不懂了,才会突然意识到——噢,他其实是个外国人。”
尽管步入中年,倪夏莲的乒乓生涯并没有结束,这也离不开教练兼老公——尼尔森的支持,“这么多年(尼尔森)对我不离不弃、全身心地帮助,没有他早就没有我了!不要说今天,几十年前我都不会再打球了。”
2008年,45岁的倪夏莲,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乒乓比赛,再次回到中国的土地上打球,“每当我拿到冠军,我都会深深地怀念祖国,是祖国母亲给了我这身骨肉躯体,是祖国母亲培养了我这身乒乓球艺”。
2008年,45岁的倪夏莲在北京奥运会赛场
直到今天,倪夏莲依然活跃在一线赛场。有人请她预测下,能打到多少岁,她说,“我跟我老公也是我的教练开玩笑说,我还是一个新人,没准我的技术还能再提高,还能打出新的好成绩。”
“Never too late to learn”,在这次战胜19岁小将之后,倪夏莲却对记者说自己经验不足,要活到老学到老↓↓
“100%的努力都不够,一定要训练到打不动为止。”乒乓已经不仅是倪夏莲的事业,而是生命的一部分。
除了打球、照顾家庭,倪夏莲还在学习语言、滑冰,同时还经营着一家旅馆。时间对于倪夏莲来说总是不够用,“生活很美好,每一分钟都嫌过得太快”。
只要永远热爱生活,年龄还是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