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八极拳传承谱系(盘古风青县八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八极拳传承谱系(盘古风青县八极拳的传承与发展)雍正十三年(1735年)吴钟只身投少林寺较技,被镇寺钦差官奖为“神枪吴钟”。乾隆初年(1736年)钟公应召和恂勤郡王允禵相约于燕京(今北京)较艺,钟屡胜郡王,一时间为王公大臣所称颂。“神枪吴钟”之誉,誉满京城。钟公始授徒一百五十余人,乾隆帝大悦,御笔提字:“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注:太极和八极之说不是指拳术称谓)吴钟祖师像01八极拳的起源八极拳创自何人,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家公认的是,八极拳是在清初由庆云县后庄科村(时属沧州今属山东德州)吴钟祖师传出的,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据武谱和《沧县志》记载:吴钟,字弘声,生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三月初六辰时,钟公自幼聪颖过人,八岁入学,十五岁弃文习武,勤奋练习,寒暑无间。传说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受业于云游高人讳“癞”,次年受“癞”之徒“癖”指点大枪术,故门内有钟公之术“受业于癞而精于癖”之说。

01

青县八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高长旭

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因其技术风格独特而倍受武林关注,是我国北方流传甚广的传统拳种之一。

01

八极拳的起源

八极拳创自何人,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家公认的是,八极拳是在清初由庆云县后庄科村(时属沧州今属山东德州)吴钟祖师传出的,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据武谱和《沧县志》记载:吴钟,字弘声,生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三月初六辰时,钟公自幼聪颖过人,八岁入学,十五岁弃文习武,勤奋练习,寒暑无间。传说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受业于云游高人讳“癞”,次年受“癞”之徒“癖”指点大枪术,故门内有钟公之术“受业于癞而精于癖”之说。

八极拳传承谱系(盘古风青县八极拳的传承与发展)(1)

吴钟祖师像

雍正十三年(1735年)吴钟只身投少林寺较技,被镇寺钦差官奖为“神枪吴钟”。乾隆初年(1736年)钟公应召和恂勤郡王允禵相约于燕京(今北京)较艺,钟屡胜郡王,一时间为王公大臣所称颂。“神枪吴钟”之誉,誉满京城。钟公始授徒一百五十余人,乾隆帝大悦,御笔提字:“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注:太极和八极之说不是指拳术称谓)

乾隆四十年(1775年)六十三岁的吴钟返孟村,侍母尽孝,并设场授徒传授技击之术。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七十八岁的钟公“恐其异术终湮灭也,”命吴溁撰写谱书,把所习之“异术”命名为八极拳,至此才有了“八极拳”之称谓。

吴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以踢、打、摔、拿、刺为素材,按照“武技”的内在规律和艺术技巧,编成各种单练,对练的徒手、器械套路,由吴溁经过几十年的研练并整理成册,著成了《八极拳秘诀之谱》。

钟公游历江湖,婚配较晚,五十岁后得一女,名荣。1775年钟公返孟村侍母尽孝期间,钟公先后向十三岁的女儿吴荣(生于1762年),九岁的氏族世孙吴溁(生于1766年)及世孙吴钟毓传授八极拳。

吴荣,自幼得父亲亲传,为尽孝道,三十岁方经比武招山东海河戴门戴月一为婿,生二子,邦安、邦宁。因戴门是长拳世家,吴荣婚后把戴氏长拳门的太宗拳,太祖拳、桃花散等套路传入孟村演练至今。但戴门没有习八极拳的记载。

吴溁,字辉廷(1766—1852年)。因吴钟自幼随母亲寄住在吴溁的祖父吴允明家中,吴钟和吴溁二人岁数相差五十四岁,钟公之女长吴溁四岁,加之吴溁文武兼修潜心好学,钟公对吴溁喜爱有加,故文韬武略深得钟公之真传。

1790年吴钟“恐其异术终湮灭也”,命吴溁撰写谱书。1821年前后(清道光年间)吴溁才完成《吴氏开门八极拳秘诀之谱》(时钟公已去世二十年)。1874年溁公所撰谱书“因兵燹(xian)之累将谱损伤”,吴会清于1936年经八极拳六世传人强瑞清、季云龙二位先生资助,历经三载方修成了《孟村镇吴氏开门八极拳秘诀之谱》。

1775年至1802年间,吴溁经吴钟的言传身教加之吴荣的帮助,艺业大成。钟公晚年,沧、南、盐、庆一带尚武之风盛行,钟公虽授徒众多,但只收吴荣、吴溁、吴钟毓三人为入室弟子。吴溁为吴钟的开门大弟子。

因吴钟无子嗣,经吴氏族人撮合,吴钟立大弟子吴溁为后。1802年吴钟归真,享年九十岁,吴溁遵师嘱将钟公之埋体(即尸体,回族的称谓)葬于后庄科钟公之父吴天顺足下。1852年吴溁归真后,另立坟莹(离开自己父辈、祖辈之墓地另辟新墓地)。故凡溁公之后都称自己姓氏是“庄科吴”。

据溁公撰写的谱书记载,吴荣(钟公之女)虽是第三代传人,但并未收入室弟子,只溁公名下有弟子十三人,钟毓公名下有弟子二人。至此,八极拳传人一传十,十传百,继往开来时至今日达数以千万计。

可以肯定地说,大凡习八极拳者,都是师承八极拳创始人吴钟,更确切地讲,都是师承吴溁或吴钟毓。所以,天下习八极拳者本是一家。1929年的《沧县志》、1936年《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罗疃李大中所传之谱、自来屯强瑞清所传之谱、泊北张书润所传之谱、南皮张旗屯季云龙所传之谱、沧县王官屯所传之谱都有详尽的记载。

02

八极拳的流派

八极拳至清末民初进入鼎盛时期,这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武术家和技击家。黄四海、李树文、霍殿阁等先后被清廷聘请为紫禁城带刀护卫或镖师。国民政府中央国术馆成立后,八极拳被列为该校的必修课,孟村籍拳师马英图、韩化臣等成为该校中坚,由他们根据八极拳技创编的擒敌拳,至今还应用于中国军队中。新中国成立后,八极拳被国家体委列为全国武术正式比赛项目。时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徐才先生先后四次来孟村考察八极拳。

由于个人理解和使用习惯的不同,当今流行的八极拳在内容与风格上已略有差异。现在流传的八极拳派系主要分为孟村和罗疃两大系,但从根源上来讲都是来源于孟村。

八极拳传承谱系(盘古风青县八极拳的传承与发展)(2)

吴秀峰像

孟村一系八极拳的传承脉络从近代起分别为吴会清、吴秀峰、吴连枝。现在沧州、北京、天津流传的八极拳是由孟村一支传承下来,吴秀峰在继承孟村八极拳的同时,还创编了十二路小架和行劈等,他改编的八极拳套路不仅保留了八极拳古韵,而且动作流畅、风格突出、技击效果好。

现在在东北、西北及台湾流传的八极拳派系主要是由罗疃一支传承下来的,而以实战著称于世的八极拳名声主要靠罗疃一支得来,著名人物有李大中、张克明、黄四海、张景星、李书文、马英图、马凤图、霍殿阁等。

八极拳传承谱系(盘古风青县八极拳的传承与发展)(3)

李大中像

台湾八极拳由李书文晚年弟子刘云樵所传,在台湾有“大内八极”之说。台湾支系的特点是比较古朴,内容简练,重视实战。

如今,八极拳传人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在海外传人也有很多

03

八极拳的特点

八极拳总的特点是:势险节短,猛起硬落,短促多变,迅猛遒劲,爆烈突然。讲究“挨、傍、挤、靠;崩、撼、突、击”,发招进手时“沾手就进,贴身就打”,多用“顶、抱、单、提、挎、缠”(六种力的名称即:力向外为顶,向内为抱,向上为提,抽击为单,外横为挎,内横为缠),并擤气发声,以气催力,声助拳势,咄咄逼人,在近距离内体现连珠炮式的打法,紧逼硬攻,攻中有防,防中寓攻,三盘连击,招数连贯,是一种攻防意识较强的短打拳术。

练八极的要求:含胸拔背,顶顶拔腰,沉肩垂肘,气贯丹田;定势时里撑外裹,内圆外方;踢腿高不过裆;震脚闯步如穿石入洞,落地生根;出手如箭离弦,快似闪电。讲究沉坠劲、十字劲和缠丝劲。

练八极的顺序:先求正,由正求顺,由顺求活,由活求合(整),由合求快,快中求力,力中生巧,巧内生精,精里求妙,妙中求绝。正即姿势中正,顺指动作连贯,活指自然流畅,合(整)指松紧协调,快指速度和节奏,力指发力顺畅,巧指力能应感而发,精指意念和力点、力度准确,妙乃不假思索、随心所欲,绝就是百发百中。最后的境界乃是“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

八极求力的方法: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接寸拿寸吐露,四练自由架势懒龙卧,五练脏腑气功到,六练筋骨皮肉合。

平日练拳时宜中规中矩,在实作中要尽量随意。

04

八极拳在青县的传承

青县位于沧州市以北30公里,北临天津市静海县,曾隶属于静海,是有名的武术之乡,但历史上没有练八极拳的,八极拳传入青县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八极拳传入青县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程宝珍先生;二是孙福泰先生;三是刘连峻先生。

途径一:程宝珍先生

程宝珍,河北省青县陈缺屯人,生于1903年,卒于1998年。一生酷爱武术,16岁拜本村王顺亭为师习太祖拳,后在天津随八极拳师李凤祥学艺,1935年李老师将自己的爱徒推荐给八极六世吴秀峰先生,使其成为吴先生在天津的早期弟子之一,并赐名玉亭。

当年,程宝珍在天津法国电灯房当电工,很受老板器重,工资比普通工人高三倍多,还按月发放,中国普通工人的工资不仅低,而且总是拖欠。眼看到工人受气受罪,他先是站出来替工人辩理,后来与工人一起闹罢工,因此被老板开除。吴先生把他介绍给天津大户宁家(青县人)做保镖,待遇优厚。一次保镖路过解放桥,正遇两个日本兵调戏中国妇女,程宝珍一边呵斥一边飞身冲到日本兵面前,此时两个日本兵同时举枪托朝程宝珍头部砸来,他双臂一撞将两支枪崩落,顺手用托喉之术将两个日本兵击落水中。

由于程宝珍爱打抱不平又不怕引火烧身,得罪了很多人,周围的人都称他程四楞,地痞流氓对他又恨又怕,不断对他进行暗算,被迫之下先去芦台、汉沽,后来只得返乡。拜别师父时,吴先生先赠摔掌的秘诀和药方,又赠送一对精钢打造的“判官笔”。

回到老家后,程宝珍本想在家种地,不再奔波流浪。当地的抗日武装得知他有“铁沙掌”和“绝命枪”等绝技,聘请他教授战士们“绝命枪”,他毫不保留地赠秘诀传要领,手把手地教战士们拼刺技术,后来参加了八路军。解放战争胜利后,程宝珍未接受县里的工作安排,再次回到家乡,享受着和平与劳动的喜悦。

程宝珍随吴秀峰先生学艺三年,不仅精研拳术和各种器械,还苦练了“铁掌功”和“五虎断门枪”,现保留下来的功法有:八极小架、八极拳、八极对练、劈挂拳、飞虎拳、十二趟行劈、五虎断门枪、行者棒、提柳刀、天罡剑、九节鞭等,还自创了小架对练、节穴掌,并对十二趟行劈由每趟一招赠补几招可连环攻击,他的内壮功“十三头养练功”也很有特色,全是骁骑埋伏,使人做到绝处逢生。

程宝珍的弟子多偏于一隅,少在江湖行走,因此名气不大。

程宝珍习武80多年,他以习武健身为宗旨,以继承和发扬八极技艺为己任,遵照吴秀峰先生的教诲,收徒严把武德关,收徒时要求必须有家长亲自领入,对武德不佳品行不端的人绝对不收,一旦误收一定要清理门户,驱出师门。授徒时因人而异,根据年龄和身心健康状况,定拳法、定刚柔、定速度、定时间,把练武和工作、练武和学习、练武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逾百人,主要分布在陈缺屯周边,在青县县城和天津等地也有多人。

途径二:孙福泰先生

孙福泰,河北省青县李家镇人,生于1917年,卒于1988年。自幼随父习武,在天津谋生时拜冯临朝为师学八极拳,曾任天津市第四十国术馆馆长。

孙福泰六岁随父亲孙东生习八卦掌,因其聪慧伶俐,勤奋好学,几年后已见功底。日寇侵占青县期间,孙东生曾和十二名日本兵交手,凭着深厚的功力把日本兵全打翻在地,后被日寇所杀。自此,孙福泰挑起了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重担,为生计去天津六号门干脚行,后接全家落户天津地道外郭庄子。

一天,十六岁的二弟拉车路过解放桥,无故被法国巡警揪过来就是一顿嘴巴,孙福泰上前理论,那巡警不容开口,举起警棍劈头便打,孙福泰火冒三丈,身形一晃躲过警棍,将身贴近一拳击中巡警下颌,巡警仰面而倒,旁边几个巡警把孙福泰抓住并关进巡捕房。后由天津第一百国术馆冯临朝师傅和青县老乡、天津大户宁家取保出狱。

孙福泰闻得冯师傅乃李大中曾孙李树森先生高足,武功高强,便请求拜师,改学八极拳。有缘习得名家名拳,孙福泰更加坚定了苦修八极拳的信念,勤学不辍,长年不怠。

1946年,冯临朝因患脑溢血弃馆还乡,临行嘱咐孙福泰别放下功夫,并照顾好武馆和师弟们。1947年该馆改为天津第四十国术馆,孙福泰任馆长,并开始授徒。

艺海无涯。自习武以来,孙福泰就渴望能学到一门软器械,他遍访津门,不得其技。后遇挚友李良臣来津谋生,谈及学鞭之事,李良臣愿将从胞兄李赞臣处所学鞭技相传。从此孙福泰从李良臣专心习鞭。李良臣的这趟十三节鞭,与众不同,鞭长与身齐,可长可短,软硬兼施,步法稳健,式法严密,巧缠快放,招法奇特,全国罕见,演练难度很高。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孙福泰鞭法大进。

津城有个卖艺老人,江湖人称“流星刘”,在郭庄子地道外卖艺,常得到孙福泰的资助,因此愿将流星锤法传授于他。流星锤又称走线铜锤,可放长击远,缩短击近;配以身体各部位,做拉、提、缠、放、抡、砸、挂、撩等动作,也是一种较难掌握的软器械。技艺初成,孙福泰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武友周德轩,生于武术世家,久慕孙福泰鞭法,愿以从不外露的家传流星锤法相互换艺,二人切磋技艺,结成莫逆。刘师傅的锤法,缠绵精巧;周家锤法,刚劲勇猛。孙福泰集两家之长,取其精妙,组成一套风格独特的孙式流星锤法。

1955年,孙福泰响应国家号召回到老家务农,白天干活晚上带徒弟训练,早晨是他自己的练功时间,酷暑严寒坚持不懈。他积极参加沧州市、河北省的武术比赛或汇演均取得优异成绩。他还广收门徒,传播八极技艺,从不收费。在以后的三十余年里,他不仅刻苦练功,在技艺上精益求精,还将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给子徒。青县的武术爱好者受其恩惠者颇多。

孙福泰所传功法有:八极小架、八极拳、八极对练、六合大枪、行者棒、十三节鞭、流星锤等。其中十三节鞭得自好友、八极名家李良臣,传的是其胞兄李赞臣的鞭法;流星锤乃卖艺老人“流星刘”和武友周德轩两家锤法的精妙组合。

孙福泰的著名弟子有孙绍刚、刘连俊和闫靖等。

1988年农历十一月初四,孙福泰患脑溢血去世。孙先生一生刚直不阿、无私奉献、诚恳待人、诲人不倦的精神,深得弟子们的崇敬和武林同道的赞誉。

途径三:刘连峻先生

刘连峻,祖籍河北省阜城县,1961年生于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师从八极七世吴连枝先生,后随父迁青县,得孙福泰先生指导,又遍访武术名家,孜孜以求之,逐步形成自己的体系。现为青县公安局干警,青县盘古文武学校校长兼总教练。

孟村是八极拳的发祥地。八极拳以它简洁朴实、势险节短、暴烈刚猛、崩撼突击的特点在武林独树一帜,因此众多习武者云集于此。刘连峻接触八极拳是受二哥刘连云的影响,刘连云是八极名家吴兆海先生的弟子。他比二哥小六岁,五六岁时刘连峻常随二哥刘连云观看大人们练武、比武,从此痴迷。8岁上学,天天跟着二哥在路上打树“搂桩”,练臂力掌功,后被吴连枝先生看中并收为弟子。十三岁时随父亲工作调动迁入青县,孟村仍象个巨大磁场吸引着他。他征得父母同意,每逢周六下午放了学,都骑五六小时的自行车赶往师父家,在师父家住一晚,星期日练上一天,晚上再顶着星星回家,不误周一上学。往返300多里,一走就是五个春夏秋冬,从未间断过。

八极拳传承谱系(盘古风青县八极拳的传承与发展)(4)

刘连峻(左)与老师吴连枝先生

没有师父在身边,刘连峻自己练功也非常刻苦,为练基本功,二哥当陪练、做指导,他晨抖铁枪、午抓坛口、晚滚大缸、夜举石锁,有空儿还练“贴山靠”。头肩肘手,腰膝胯脚,一个动作,一练就是半年、一年,丝毫不觉枯燥无味;胳膊腿酸涨得抬不起来,挪不开步,上不了床,他仍咬牙坚持。如此大运动量练习,他不以为苦,反而从中找到无尽的乐趣。凭着一种恒心、一种悟性,对武功拳法由表及里,深钻细研,触类旁通,不懈追求,终得真传。他撰写的论文《让世界认识沧州武术之真谛》,受到著名教授门惠丰等人地称赞;编著的《八极拳内功五法》一书被译成日文出版发行;创编并示范的《中国传统武术八极拳高级竞赛规定套路》成了各大院校体育教材,获“八极拳特殊贡献奖”。2015年刘连峻又遵循八极拳原理,融会40多年习武之心得,精心创编了八级棒套路,结束了八极拳300年无本门特色器械的历史。

刘连峻不仅随吴连枝先生研习八极拳,还遍访名家虚心求教。他内承八极本门异风,外采众家门派所长,师从道家阴山派第十三代传人朱鹏飞学麒麟拳,并虚心向青县武师孙福泰、张莲溪等人请教,还经常骑车去天津,与八极拳联合会长赵福江夜谈晨磋,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如今,他八极拳、秘宗拳、劈挂拳、绵掌尤为擅长,通背拳、麒麟拳、铐枷拳、醉八仙无一不精,金丝拐、虎头钩、方天戟、鸳鸯钺、乾坤圈、分水刺也身手不凡,他演练的十二路华山拳、十三节鞭、流星锤更令武林称颂。他把各家各派的精华消化吸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具有青县地方特色的八极拳系列内容。

经刘连峻整理发展并广为流传的拳械有:八极拳、八极对练、麒麟枪、苗刀、十三节鞭、流星锤、八极棒、八极刀等,其中由他创编的八极拳,1999年经国家体委专家组终审鉴定,成为全国比赛的规定套路。

刘连峻曾多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武术比赛和演出,在国际国内各级武术大赛中获国际金牌136人次,国家级大奖568人次。多次获国际全能第一名和国际75公斤级散打第一名,令人称奇的是他每次参加比赛都有冠军伴随,因此被武术界誉为“常胜将军”。香港媒体称为“燕赵第一拳”,国内外武术权威机构授予“世界著名武术家”、“国际武术大师”、“世界武林百杰”等称号。当他再次获“沧州十大体育人物”时,沧州市体育局局长廉晨亲笔题词“铁拳舞天下,八极耀神州”以赞誉其为沧州武术做出的贡献,在盘古开天老子悟道的热土,他诠释了狮城人的豪气与神勇”。

刘连峻不仅赛场上是员虎将,在传授武功上也是循循善诱的严师、明师。他十八岁授徒,几十年来,仅入室弟子就逾百人,在各级套路比赛和央视武林大会上都有骄人战绩。弟子刘俊杰、王洪强、王刚、刘伟超、刘伟斌、刘彪、张德龙等在武林享有盛誉。

四十多年的习武生涯,刘连峻饱受磨砺,成绩斐然。熟悉他的朋友们都说:刘连峻是真正为武术献身的人。

05

八极拳在青县的发展

功成名就的刘连峻没有停下他前进的脚步,虽年近六旬,仍为发展传统武术不懈努力。

1998年,八极拳被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定为中国传统武术十大优秀拳种之一,编纂了八极拳国家规定套路一书,在全国率先推广。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八极拳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优秀的八极拳传人先后多次在全国重大武术比赛中摘金夺银。自1994年以来,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五套、七套、八套、九套、十套节目及英国、韩国、台湾、香港和国内部分省、市的电视台,数十次采访、制作专题节目。

因其在八极拳的整理和发展方面的突出成绩,2005年荣获沧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市长特别奖”。

2008年12月,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经过半年层层筛选,在四十五万人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十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之星”,成为唯一传统项目武术的代表,他也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2010年4月刘连峻连续三届获得沧州市“十大体育人物”。

2010年4月,有沧州市市长挂帅,率弟子在首都人民大会堂表演,一展沧州武术雄风,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接见并合影。

2011年3月,中央电视台五套节目以“他把国粹发扬光大”为题,对刘连峻及青县“武术三进入”(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行了长达八分钟的新闻报道。

2011年5月,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新疆国际武术邀请赛”上,刘连峻及弟子刘俊杰的对练项目获本次大赛所有项目的最高分,展示了沧州武术的实力。

2011年7月1日,刘连峻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双优”即“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体育工作者”,同体操王子李宁等同登“群英谱”,中国体育报以图文并茂进行了报道。

2011年10月,作为全国十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之星的唯一武术界代表,刘连峻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第一次体育援疆援藏志愿活动。援疆援藏的8人中盘古武校占2人,并参加了“全国全民健身启动仪式”的表演,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表彰,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等多次予以报道。

2011年,河北省省委宣传部把刘连峻的演练影照刊登在“魅力河北”宣传彩页上,作为河北省对外宣传的名片,同时也成为河北电视台“精武门”栏目的武术指导,他的八极拳电视讲座在河北电视台滚动播出。

2014年,刘连峻应邀到浙江工业大学讲授八极拳,并和弟子共同承担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中,他是唯一来自非高校的成员。

2015年,刘连峻创编了八极棒,分小架、大架和对练,这是武林中独树一帜的棒术功法,填补了八极门三百年来没有真正体现本门特色和风格器械的空白。八极刀是他继八极棒之后创编的又一优秀器械套路,分单练和对练两部分。

他还挖掘整理了国家稀有拳种麒麟拳、盘古王拳等。

他的全家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好家庭”这是沧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家庭。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以“今风、细雨、江湖”、“拳师父子”等为题,多次予以专题报道。

为了把武术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1997年刘连峻创办了青县盘古文武学校,广泛传播八极拳。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全寄宿、封闭式管理,学校占地260余亩,为目前沧州最大的现代化文武学校。

学校坚持“以德建武、以文促武、以武养文、文武并进”的办学宗旨。文化课按国家教学计划开设九年义务阶段所有课程,全部由县优秀、骨干教师任教。武术课开设国家规定套路、传统套路、散打、中国式摔跤、跆拳道等课程。

该校为北京体育大学定点武术培训基地,国际八极拳训练基地,麒麟拳训练基地,河北省春节晚会指定节目学校,沧州市“示范性文武学校”。

2015年7月,一座占地23亩,投资300万元,集文化传播、武术健身为一体的社区居民健身集训馆即八极拳国际训练基地在司马庄蔬菜基地落成并投入使用,其宗旨是探索武术的产业化模式,基地以举办中、短期培训班为主要形式,传承中国传统武术,弘扬中华武术文化。

武校建校十余年来,在国际国内各级武术大赛中获国际金牌136人次,国家级大奖269人次。2003年12月武校代表沧州市参加了中韩对抗赛,以4:0的骄人成绩战胜了韩国武学跆拳道协会选派的以总统保镖为主的韩国队。2007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举办的“武林大会”八极门擂台赛上,四个周冠军中,武校选手刘俊杰、刘伟斌、刘彪分获其中的三个,刘伟斌获年度总冠军。2008年3月6日在央视五套举办的“武林盛典”中打败去年“武林大会”中的八大门派,为沧州武乡增了光。2008年11月初,央视五套的“武林大会”八极门比赛中,武校健儿再次出战,四个周冠军分别被青县盘古武校的刘彪、张德龙、李志平、黄超获得,刘彪获年度总冠军。2010年5月学校师生一行十人参加了省文化厅组织承办的上海世博会河北活动周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参观人数超过30万人次,好评如潮,被省文化厅予以通报表彰。

学校已同瑞士、俄罗斯、意大利、法国、英国、丹麦、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的武术院校协会建立了友好关系,先后接待了俄罗斯、美国、韩国、加拿大、法国、瑞士、丹麦、比利时、以色列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团体和爱好者。2002年10月29日,瑞士拳术功夫学校和青县盘古文武学校订立“特宁文协议”,建立了“兄弟”学校,同时聘刘连俊为瑞士拳术功夫学校总教练,每年互派学员交流。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青县乃至沧州对外交流的窗口和武术冠军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

八极拳传承谱系(盘古风青县八极拳的传承与发展)(5)

★本期编辑:赵丹

★本期校对:一梦、栾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