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上讲的牛郎织女(牛郎是流氓吗对部编五年级上册课文牛郎织女争议的思考)
小学课本上讲的牛郎织女(牛郎是流氓吗对部编五年级上册课文牛郎织女争议的思考)看到读者对课文《牛郎织女》的非议,我不禁想起多年前,有些读者和学生对朱自清名篇《背影》的非议。他们认为,朱自清的父亲翻过月台,穿过铁路买橘子的行为是违法交通规则,这样的文章不该入选课本。但是,个人也并不完全赞同专家的观点。以简单的“想歪了”和不能玷污传统文化来批评读者是一种简单粗暴。以叶圣陶先生的权威和入选教材几十年来证明课文没问题也是不符合事理逻辑的。其实,这次读者非议的情节很多年前就有不少人提出,以致于2001年审定的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本就删掉了“织女沐浴”、“牛郎拿走织女衣服”的情节。删改的内容其实这种对课文的非议是一种普遍现象。毕竟这是全国统编教材,是一代人精神成长的凭借,有些课文引来读者非议是很正常的。
今年七夕前夕,不少读者批评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牛郎织女》(一)中的牛郎偷窥织女沐浴,拿走织女的衣服是猥琐行为,与流氓无异。
被读者诟病的情节
不少读者认为,这样的《牛郎织女》不应该入选教材,如要入选必须删掉该情节。
有专家认为,这是某些读者想多了,想歪了,并告诫他们不能以猥琐的想法玷污我国优秀的传统神话故事。专家还指出,课文是叶圣陶老先生根据古籍整理的,入选教材几十年了,已经经过了时代岁月的考验。
其实,这次读者非议的情节很多年前就有不少人提出,以致于2001年审定的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本就删掉了“织女沐浴”、“牛郎拿走织女衣服”的情节。
删改的内容
其实这种对课文的非议是一种普遍现象。毕竟这是全国统编教材,是一代人精神成长的凭借,有些课文引来读者非议是很正常的。
但是,个人也并不完全赞同专家的观点。以简单的“想歪了”和不能玷污传统文化来批评读者是一种简单粗暴。以叶圣陶先生的权威和入选教材几十年来证明课文没问题也是不符合事理逻辑的。
看到读者对课文《牛郎织女》的非议,我不禁想起多年前,有些读者和学生对朱自清名篇《背影》的非议。他们认为,朱自清的父亲翻过月台,穿过铁路买橘子的行为是违法交通规则,这样的文章不该入选课本。
《背影》中父亲“爬月台”
如何看待读者对《牛郎织女》和《背影》等课文的非议,我认为我们要辨别两个概念:创意性阅读(解读)和过度解读。
为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思辨力,我们启发学生进行有创意的阅读。但是,列宁说过,真理只要向前一步,哪怕是一小步,就会成为谬误。创意性阅读若处理不慎就变成过度解读。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李海林先生认为,是创意性阅读,还是过度解读,主要看三个因素:一、解读是否与文本的整体结构保持一致;二、文本中还有没有其它内容能印证这一解读;三、解读是否符合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三个因素都符合就是创意性解读,否则就是过度解读。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李海林先生
我们先来根据李海林先生的观点审视一下某些读者对《背影》的非议。
《背影》叙述的整体结构是表现父爱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显然与文本的整体叙述结构不一致。《背影》一文中没有其它内容能印证父亲没有交通规则意识这一解读。在今天父亲翻月台、穿铁路的行为肯定是违反交通规则了。但是在上个世界20年代,中国铁路交通发展还处于早期,还没有严格的铁路交通法则,那时父亲的行为并不违反当时的交通规则。
显然,《背影》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这一解读逐一违法了李海林先生指出的“三个因素”,是典型的过度解读。
创意性阅读(解读)是对文本内涵的丰富,而过度解读则是反文本,反阅读,发展的极致就是取消阅读。
我们再用李海林先生的观点审视一下读者对《牛郎织女》的非议。
美丽的“牛郎织女”
首先,《牛郎织女》的整体叙述解构是赞美爱情和讴歌捍卫爱情的反抗精神。是爱情让天上没有自由的织女和人间被亲人抛弃的苦命人牛郎过上了快乐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织女对爱情的坚决捍卫让王母娘娘不得不做出让步,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夕相会。因此,牛郎偷窥仙女洗澡,拿走织女的衣服就是猥琐地耍流氓,这一解读与文本的整叙述解构完全不一致。
然后,《牛郎织女》一文中没有其它内容能印证牛郎的猥琐、耍流氓。
最后,文中写的仙女们在湖里洗澡和现代人在浴室沐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仙女们脱了外衣在湖水中洗澡,相当于现代人在水中戏水,故事中并不存在偷窥仙女沐浴的情节。请看原文:
老牛说道:“明天黄昏时候,你得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是一片树林,树林前边是一个湖,那时候会有些仙女在湖裏洗澡。她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裏等。去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这个好机会你可别错过了。''
“知道了。”牛郎高兴地回答。
第二天黄昏时候,牛郎翻过右边的那座山,穿过树林,走到湖边。湖面映晚霞的余光,蓝紫色的波纹晃晃荡荡。他听见有女子的笑声,顺声音看,果然有好些个女子在湖裏洗澡。他沿湖边走,没几步,就看见草地上放好些衣裳,花花绿绿的,件件都那麼漂亮。裏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他就拿起来,转身走进树林。
说牛郎偷窥仙女沐浴,显然是把仙女湖中洗澡戏水当成现代人在沐浴室沐浴了,不符合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
显然,牛郎偷窥织女沐浴,拿走织女的衣服是猥琐行为,与流氓无异的解读也是逐一违法了李海林先生指出的“三个因素”,是典型的过度解读。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毕竟还是哈姆雷特。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钱梦龙先生意味深长地说道。创意性阅读(解读)要提倡,但过度解读要不得。因为它解读的完全不是哈姆雷特。
经典作品从来都是常读常新。卡尔维诺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凡是经典作品在艺术上都会表现出无限的审美内涵,但是过度解读不仅不能感受经典之美,还会消解经典,甚至反经典,反阅读。读者对《背影》《牛郎织女》的非议要引起语文教育界的重视。2001年语文出版社教材迎合部分读者的过度解读,课文《牛郎织女》删掉“织女沐浴”、“牛郎拿走织女衣服”的情节,实在是对阅读常识的漠视。读者囿于自身素养,过度解读经典作品,误读经典作品,情有可原,但由专家编辑和专家评审的国家级教材竟然附和对经典的过度解读和误读,真地是不可以原谅的。
老汪在文末也提醒各位家长,引导孩子读书,要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性阅读,过度解读是反阅读,不是“孩子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