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张作霖死了以后(给张作霖死后修的)

张作霖死了以后(给张作霖死后修的)据说,一直很迷信占卜算命张作霖,在1927年6月就任安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后,也仿照此前的皇帝、总统,专门来到北京天坛,祭告中华列祖列宗保佑。哪想,这天当他手捧金爵祝祷时,竟然一不小心把金爵掉落在地上。张作霖顿时吓得面如土色。亦因此时战局动荡,内忧外患,前途未卜。一种不详之兆由此笼罩心头。6月4日凌晨,张作霖乘坐火车退回东北途中,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人用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而死。酿就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此时的张作霖,已经实现了称雄天下的梦想,达到了个人政治生涯的尖顶。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大获全胜,张作霖却没有见好就收,而是乘势到处抢占地盘。结果,他的陆军经费支出多达一亿元以上,占全年总支出的89%,导致奉系的东北老巢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怨声载道。这期间,张作霖一度很自信,认为奉系完全可以掌控天下。却不料南方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声势浩大,从1927年8月到1928年4月,他的奉系军队

给张作霖死后修的“元帅林”为何至今还是空墓陵区去过东北辽宁抚顺市旅游的人都会知道,在抚顺东北边有一处名为大伙房水库东北岸张作霖空墓陵区的地方,现今已经成为很有名气的旅游风景区,叫做“元帅林国家森林公园”。

这处景区公园处于浑河、苏子河交汇处,萨尔浒山北侧、铁背山对面。园内林木葱茏,植物茂盛,可谓山青水秀、幽雅宜人。

位于公园内的元帅林,确切应叫元帅陵。历史阴差阳错,当年少帅张学良费尽艰辛把陵墓修好了,逝去的老帅张作霖却没有安葬进去,使之成为一座令人遗憾的空陵。

张作霖死了以后(给张作霖死后修的)(1)

清末民初期叱咤风云的大帅张作霖,一生充满传奇,至今也是被人们热议的历史人物。

他出身贫寒,青年时期投身绿林当草莽英雄,被清廷招抚后逐步拼杀成奉天军政要人;民国初年当上东北王;他两次发动直奉战争,剑指中原大地,最终荣登安国军大元帅宝座,成为北洋末期的国家政府首脑。

此时的张作霖,已经实现了称雄天下的梦想,达到了个人政治生涯的尖顶。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大获全胜,张作霖却没有见好就收,而是乘势到处抢占地盘。结果,他的陆军经费支出多达一亿元以上,占全年总支出的89%,导致奉系的东北老巢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怨声载道。

这期间,张作霖一度很自信,认为奉系完全可以掌控天下。却不料南方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声势浩大,从1927年8月到1928年4月,他的奉系军队先胜后败。在北伐军凌厉攻势下,张作霖所依赖的张宗昌、孙传芳等部相继被打得落花流水。

1928年6月初,张作霖眼见大元帅宝座已不稳,被迫正式宣布撤离北京回东北,安国军政府名存实亡。

6月4日凌晨,张作霖乘坐火车退回东北途中,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人用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而死。酿就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据说,一直很迷信占卜算命张作霖,在1927年6月就任安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后,也仿照此前的皇帝、总统,专门来到北京天坛,祭告中华列祖列宗保佑。哪想,这天当他手捧金爵祝祷时,竟然一不小心把金爵掉落在地上。张作霖顿时吓得面如土色。亦因此时战局动荡,内忧外患,前途未卜。一种不详之兆由此笼罩心头。

有关这段历史的影视剧都再现了这一幕:1928年6月3日,夜色中的张学良注视着父帅乘坐的专列渐渐驶出北京站,心情略显沉重。他想到近期父亲对日本方面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以及听到的有关日本军方有可能刺杀父帅的情报,心中十分不安。

6月4日中午,焦急中的张学良竟果真收到父亲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重伤的密电。看着电报,张学良的双手抖个不停…。因为6月4日这天,正好是他的生日。想起父帅临行前说的话:“小六子,你的生日我不能给你过了,你自己庆祝吧!”张学良的眼泪夺眶而出……

张作霖死了以后(给张作霖死后修的)(2)

(剧照)

随后,张学良化装秘密潜回沈阳,在辅帅张作相及帅府五夫人寿懿帮助下,开始为父亲操办丧事。一个多月后,张作霖的丧事大典完毕,张作霖灵柩由帅府西餐厅,移至帅府东门房,准备选修好陵园后再人士安葬。

据说,张作霖生前曾考虑过自己死后的墓园。他请风水先生勘察,选中了辽宁锦县东北的驿马坊。风水先生认为驿马坊有龙脉,是好地方。动工开挖基础时,还有一块青石板被挖出。风水先生又对张作霖说,挖出青石板,是上上吉兆,更说明这块基址好。张作霖万分高兴,马上下令动工。墓园落成之后,本应先把张作霖的父迁移此处归葬,然而张作霖没允许,只把母亲灵柩移来归葬于此。

原来这其中另有原因:张作霖14岁时,父亲因赌债被同村无赖打死,葬于海城的辽河下游。有一年辽河发大水,张作霖父亲的棺木被大水冲出,漂到一块高粱地里被阻,随后就地掩埋了。张作霖成了东北王之后,认为这与父亲之坟埋在了风水宝地有关。因此,新墓园建成后,他没敢挪动父亲坟墓,只在园内设了“虚祖”之位。

张作霖遇难身死后,本当归葬驿马坊,但其旧部和奉系大小官员都认为不妥,因为张作霖是北洋安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总统级别的人物必须另立陵墓,不能简单地埋入祖茔。

治丧活动办完后.张学良经众人反复商议,最后决定出资120万块大洋建陵,由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地分摊费用。

这期间,张学良因国仇家恨,毅然宣布东北易帜,维护国家统一,投向了南京政府。使日寇计划在炸死张作霖后趁乱抢占中国东北的计划一时落空。也因此,张家打算为张作霖修建元帅陵寝的请求,顺利得到南京政府批准。

修建元帅陵的决议定下来后,张学良指派手下得力之人配合风水先生寻选陵址,最后选中抚顺东北30公里的高丽堂子村南,一处向阳的山岗。经风水先生勘定认为,此地地脉好、风水好、宜作大帅陵寝。

张学良亲临现地看过后,对夫人于凤至说:“这地方不错,我看爹可以长眠于此了。”他还向一同来的寿夫人征求意见说:“五妈,您看怎么样?”寿夫人连连点头说:“很好,不错。”同去的亲信官员也被此地迷人的景色所吸引,一齐说好。于是,陵址就选定了下来。

选好了陵址,最后决定让东三省官银号总办彭相亭主持修建元帅陵,从1929年开始动工。

这一时期,正是张学良接任“帅位”春风得意之时,他已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声威赫显,陵墓工程修的声势自然也小不了。

建陵的木材均选自吉林的黄松甸,汉白玉采自北京的房山。又把清代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陵墓前的石人、石马等大型石刻艺术品60余件,运抵陵园工地,经石匠整修如新,仿古安放。

元帅林陵园坐北朝南,由方城、园城、墓室三部分组成,占地约13.5万多平方米,由一位留学意大利的中国设计师设计。在现存的元帅林中,还可以明显看到中西合璧的建筑元素。建筑风格既沿袭了历代帝王陵园的规制,也包含有中西结合的时代特色。方城的四角为用于瞭望警卫的炮楼,踏过两重门后,是中门的殿堂。

张作霖死了以后(给张作霖死后修的)(3)

在山脚下仰视,可见一百二十磴石阶依次排列至墓室,陵园里立有高约三十米的方锥形华表,大型石雕狮子以及文臣、武将石像。步入园城正门,穿过汉白玉牌坊,便是半球形建筑的墓室。墓室内,顶部彩绘星辰日月和飞天图案,庄严肃穆。

按照中国传统等级,“陵”这个字只能用于皇家陵寝,而排在第二等级的人物也就是圣人,他们的安息之所则使用“陵”的谐音“林”字。

当年张学良为父亲精心修建了这座庞大的陵园,虽然布局和规模都是按照皇家陵园的规制建造的,但考虑到当时的时局,大概也想到袁世凯的墓葬叫“袁林”,便使用了“林”这个字为其名称,因此有了“元帅林”留存于世。

1931年夏,元帅林基本完工,计划当年11月张学良回奉天为父帅归葬。但因沈阳通往陵园一带仅有火车,没有现成的公路。风水先生说,亡人不能再经火车颠簸,只能用人抬。奉天当局于是当即下令修公路,而公路刚修至抚顺附近,便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工程被迫停了下来。

“九·一八”事变后,张家人大都撤到关内,日本人占领了沈阳驻进张氏大帅府。

据说在占领沈阳后,日寇高层曾以隆重归葬张作霖为筹码来拉拢张学良,被张学良断然拒绝。

日本人进驻帅府以后,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日本人死伤的事情发生,疑神疑鬼的日本人认为是张作霖阴魂不散在闹鬼,日寇就令人把暂放在帅府东门房的张作霖灵柩弄到了坝东区的竹林寺。

沈阳当年的竹林寺是专门存放骨灰或者遗体的地方。张作霖的灵柩移到珠林寺,一放就是六年,生前风光无比的张大帅,死后被扔在荒凉的珠林寺,没人看管,没人过问,连一炷香火都难见。

当初受命负责办理张作霖后事的东三省官银号经理彭相亭,因为张作霖灵枢尚未入土,一直不肯离开奉天,眼见张作霖的灵枢被仍在竹林寺没人管,觉得很对不起张家父子。他就约张作相一同求助当了汉奸的伪满总理张景惠,要求想办法将张作霖的灵枢安葬入土。

张景惠念及与大帅当年的结拜旧情,出面张罗给张作霖下葬。占领沈阳的日本关东军也顾忌,这么有影响人物的棺木长久停放在珠林寺的确不妥,便同意让张作霖下葬。但为了削弱张作霖的影响,阴险的日寇头目以张作霖原配夫人安葬在驿马坊为由,暗中下令把张作霖与其夫人合埋在一处。

于是,日寇把张景惠推到前台,让他以张作霖把兄弟及“协和会长”的身份来张罗安葬张大帅。

按日本人的意思,张景惠给张作霖设计了一个既不算隆重也不算寒酸的葬礼。将张作霖下葬在驿马坊,至此,张作霖总算是入土为安了。

而那座由张学良花费大量心血财力修建的气势不凡的“元帅林”,也由此就此成了一座“空陵”,淡出了人们视野,遭到了无情废弃。

1994年,已经年过花甲的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唯一儿子张闾琳回到辽宁,代表父亲参谒祖父张作霖的“大帅林”。

张作霖死了以后(给张作霖死后修的)(4)

(网络图片,中为2005年时的张闾琳)

因为从1931年“九一八”事件之后。张学良再也没回过东北老家,张作霖的迁灵之事也始终未能实现,致使抚顺元帅林的“大帅陵寝”一直空穴以待。

张闾琳看到眼前壮观的“元帅林”,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战乱风雨后,仍然基本保持了原貌,心中充满感激之情。为了能让远在大洋彼岸的父亲放心,他用摄影机拍下了陵区的全部景物,带回美国……

1990年,张学良真正恢复自由时,多次向儿子表示,有一天回东北老家去,首要的大事就是将祖父的灵柩移至“大帅陵”。然而,此事直到张学良去世也没能完成。

(声明:文中图片均源于网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