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上怎么脱贫致富(土里刨金打工挣钱)
大山上怎么脱贫致富(土里刨金打工挣钱)云南网通讯员 顾贵明 马锦玲 李华贵 摄影报道洋芋种植 小百户镇普乐村有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家里拥有10多亩耕地,却始终过着捉襟见肘的穷日子。穷其原因,既不是因病因残造成的,也不是好吃懒做导致的,而是因为“当家的”攒算计划太差了,水稻、包谷、洋芋、麦子、烤烟等粮食经济作物样样都种,最终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去年,在驻村工作组的把诊号脉指点下,他家从去年开始将自家的10多亩旱地统统拿出来种植小春洋芋,仅秋洋芋一季就净赚了7万多元,首次尝到了“攒独劲”的甜头。今年春节前夕,他家又应用地膜覆盖技术一口气种植了6亩春早洋芋。对于自然条件差、耕地资源十分有限的中枢、马街、三岔河等坝区乡镇,则重点鼓励劳动力转移就业,县里相继出台了《农民外出打工车费报销(补贴)办法》、《本地企业吸纳贫困劳力补助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截至目前,全县2079名贫困劳力已有751人实现转移就业,其中172人到广东、福建
2月27日,陆良县三岔河镇万清村建档立卡贫困李会祥搭乘县政府组织的返岗专车回到浙江宁波沪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上班。他说:“我家地处坝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如果单纯畔田就很难摆脱贫困。”县人社局干部戚鹏先接过话茬:“按照劳资双方签订的协议,老李每月的工资收入不低于4000元。”
劳动力转移就业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陆良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61户5761人。在这些贫困户中,绝大部分家庭是由于病、残、弱智、上了年纪等因素造成的。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总攻战,完成最艰巨、最难啃的攻城拔寨“堡垒”,该县摒弃“一窝蜂”、“一刀切”的惯性思维和传统做法,科学调研,精准施策,严格遵循“适合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原则,既引导农民在土地里“刨食”挣钱,又鼓励农民走出去打工“吸金”,紧紧抓住产业扶贫和打工致富两大关键环节,扎实采取“两条腿走路”办法,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脱贫致富路子。
对于耕地多、土壤肥的小百户、芳华、大莫古、活水、龙海等山区、半山区乡镇,重点围绕贷款支持、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下工夫,积极鼓励群众拿出“猪往前拱,鸡往后掏”的劲头,甩开膀子开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尤其把种植市场前景好、增收效益显著的山地绿色蔬菜、小春洋芋等特色产业作为首选项目,通过土里刨金鼓起“钱袋子”。
洋芋种植
小百户镇普乐村有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家里拥有10多亩耕地,却始终过着捉襟见肘的穷日子。穷其原因,既不是因病因残造成的,也不是好吃懒做导致的,而是因为“当家的”攒算计划太差了,水稻、包谷、洋芋、麦子、烤烟等粮食经济作物样样都种,最终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去年,在驻村工作组的把诊号脉指点下,他家从去年开始将自家的10多亩旱地统统拿出来种植小春洋芋,仅秋洋芋一季就净赚了7万多元,首次尝到了“攒独劲”的甜头。今年春节前夕,他家又应用地膜覆盖技术一口气种植了6亩春早洋芋。
对于自然条件差、耕地资源十分有限的中枢、马街、三岔河等坝区乡镇,则重点鼓励劳动力转移就业,县里相继出台了《农民外出打工车费报销(补贴)办法》、《本地企业吸纳贫困劳力补助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截至目前,全县2079名贫困劳力已有751人实现转移就业,其中172人到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打工。地处高寒冷凉山区的活水乡村龙家水塘村委会长冲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夯宝家,前几年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自从全家4名劳力外出打工后,家庭经济收入成几何倍数增加,不仅还清了外债,还建盖了新房,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云南网通讯员 顾贵明 马锦玲 李华贵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