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达个人年收入(郭达的消失)
郭达个人年收入(郭达的消失)但碍于是新人,平日里能得到的演出机会并不多。从上戏毕业的时候,郭达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被分配到陕西话剧院。可在某一年,郭达突然在春晚舞台上失去了踪影,徒留蔡明一人独木难支。有人说郭达和蔡明闹掰了,两人因利益纠纷撕扯得很难看。流言纷纷,其间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说起春晚钉子户,必然是潘长江、赵本山。
可在郭达面前,这两位都得让一让。
早在他们之前,郭达就已在春晚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他跟蔡明这对黄金搭档,贡献了无数经典的作品。
可在某一年,郭达突然在春晚舞台上失去了踪影,徒留蔡明一人独木难支。
有人说郭达和蔡明闹掰了,两人因利益纠纷撕扯得很难看。
流言纷纷,其间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01从上戏毕业的时候,郭达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被分配到陕西话剧院。
但碍于是新人,平日里能得到的演出机会并不多。
但他从不气馁,只是默默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连新人惯有的打杂活计,郭涛也会非常负责的完成。
踏实肯干的郭达很容易就引起了领导的注意,给了他一个演主角的机会。
郭达明白这是领导对自己的赏识,非常感谢领导给予的机会,对领导愈发恭敬起来。
可落在有心人眼里,就觉得是郭达讨好领导才得来这次机会。
任何地方都免不了嚼舌根的人,团里这样说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传出了郭达后台不菲,当初进入话剧院也是走后门。
人最害怕的便是成见,当其余人带着有色眼镜看郭达后,无论再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徒劳。
一传十、十传百。
渐渐的,同事们都不愿意再跟郭达来往。
去食堂吃饭不会叫他,去练习室的时候不会跟他结伴而行。
更有甚者为了戏弄他故意告知他错误的练习时间。
等到郭达到练习室的时候,同事们早已四散离去。
这样的谣言让郭达很是愤懑,又无可奈何。
郭达心里清楚,与其去解释这些中伤自己的谣言,不如强化己身,让实力达到旁人无法造谣的地步。
所有的愤怒与委屈都化作了郭达的动力,他要用实力和成绩让那些长舌妇闭嘴。
十年,郭达花了十年时间,从边缘化的新人走到了话剧院台柱子的地位。
此时,话剧院每个人谈到郭达都是一脸崇拜,不会再有人不识趣的提起“走后门”这三个字。
就像郭达认为的那样,绝对的实力比任何辟谣都要有力量。
郭达成了话剧院的中坚力量,收入和社会地位都相当不错。
体面、高薪的工作让郭达心里很满意,做好了一辈子演话剧的打算。
直到1987年,一个“意外”打乱了郭达的计划。
彼时春晚小品《产房门前》正在排如火如荼的筹备,剧本写完了、主演也选完了,一切都很完美。
可没想到男主角突然出了意外不能来,导演组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这个时候,有人举荐了郭达,说他表演经验丰富能够胜任这个角色。
对于郭达来说,未免有些赶鸭子上架。
他的确表演经验丰富,可以前都是演话剧,演小品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加上又是春晚这般盛大的舞台,郭达不免心中打鼓,很怕自己翻车。
架不住情况危急,郭达被临危受命,只能硬着头皮上。
没想到效果意外的很不错,郭达也因此一炮而红。
次年春晚,表现极佳的郭达再度受到导演组的邀请,开启了自己“春晚钉子户”之旅。
02那几年的郭达很红,只要是他参演的小品都会获得极高的热度。
曾跟郭达合作过的李文启老师曾说过:跟郭达合作的小品,是通过最顺利的那一个。
当然,郭达小品通过率高并非因为他的名气,而是他的敬业。
郭达对小品的要求极高,他出演的小品必然是精雕细琢。
剧本不完美,改!
配乐不完美,换!
有半分不满意的地方,郭达都不会让小品上台。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没有好的作品,宁愿不上春晚。
春晚对于郭达来说,并非追名逐利的踏脚板,而是带给观众欢乐的舞台。
郭达对舞台的“挑剔”让不少合作演员受不了他:明明可以忽略的小问题,有艺术洁癖的郭达愣是抓着不松口,改了一遍又一遍。
这让郭达在找搭档上耗费了不少精力,换了许多人都找不到合拍的搭档。
直到遇到了蔡明,郭达的搭档才算固定下来。
彼时是1990年,作为春晚中坚力量的郭达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搭档。
不止郭达头疼,导演组也头疼,变着法子给他介绍合拍的搭档。
这一年便找到了蔡明头上。
导演第一次安排两人见面的时候,他们对彼此的印象算不上特别好。
当时的郭达已经算是大火的春晚明星了,不管去哪都是一片欢呼声:郭达老师,我喜欢你。
可蔡明却没把他放在“大明星”的位置上。
当郭达随导演走进见面的会议室之际,蔡明早就等在那里,端坐在沙发上喝茶。
见到郭达进来之后,蔡明也没起身迎接,只是高傲又冷淡的说了一句:来了,坐吧。
这让郭达心头有点打鼓,心道这人站都没站起来,定然不好相处,要是跟她搭档怕是没有好日子过了。
并非蔡明难相处,而是她早就听说过“郭达喜欢‘刁难’搭档”,未免对方“为难”自己,她才先声夺人给了郭达一个下马威。
这次会面不甚愉快,双方都没了继续合作的意图。
谁料导演觉得他们相当合拍,说服两人排了个小品。
没想到效果很不错,在当年得到了无数观众的好评。
当然,对于蔡明和郭达这样的大佬来说,小品得到大众的喜爱是再正常不过的成绩。
幸运的是,在排练沟通的过程中,蔡明和郭达对对方的看法改观了不少。
蔡明发现郭达并非传言中的那样“刁难搭档”,只是对作品的细节非常有追求罢了。
郭达也在相处中发现蔡明没有初见时的高傲,不过是刀子嘴豆腐心,嘴巴厉害看上去风风火火罢了,实际上是个非常活泼开朗的女孩。
初次合作,两人的感受都非常不错,就这样合作了近二十年,给观众带赖了无数欢乐,携手站在了春晚的最高峰。
03当然,蔡明和郭达不是没红过脸。
郭达是个慢性子,干啥事都慢腾腾的,就连他身边的工作助理都受不了他,不止一次跟蔡明抱怨:郭老师,他太慢了。
蔡明就完全不一样。
她虽不是急性子,但做事有条有理、不紧不慢,什么事都以风风火火的速度办了。
这跟郭达“慢工出细活”的原则完全不一样。
郭达在生活中慢悠悠,蔡明管不着。
令蔡明恼火的是,郭达就连备战春晚都慢悠悠的。
众所周知,春晚压力是非常大,小品有任何一点瑕疵就直接被刷,没有上台的机会。
每到这种时候,蔡明总是焦急得宛如热锅上的蚂蚁。
郭达仍是慢悠悠的,还不停的劝着急上火的蔡明:别着急、慢慢来。
蔡明看着这样的郭达总是气不打一处来,心道再慢就被刷掉了。
这个时候,蔡明心中的火气与压力爆到了极点。
还好,郭达脾气好,从来不会跟蔡明计较太多,总是听之任之 ,当一个合格的受气包。
大概这就是他们能合作这么多年的原因吧。
一快一慢,刚好互补。
当然,即使是搞笑明星的蔡明和郭达,也没逃出“搭档传绯闻”的宿命。
但他们从来不把这些流言放在心上,反而私底下当笑话讲。
他们之间的感情,像亲人像朋友,像难以割舍的另一个自己。
04当然,外面传得多了,蔡明也曾打趣过郭达。
“咱俩要是真好了,你会把钱给我花吗?”
郭达摇了摇头,说:“存着。”
蔡明眼珠一转,又问:“那我自己挣的钱能花吗?”
郭达眼睛一瞪,道:“也存着。”
蔡明心说,你的钱不让花就算了,自己赚的钱也不让花,这日子过得有什么趣?
故此,蔡明对郭达从来没有异样的想法。
她喜欢大方的男人。
而郭达是出了名的抠门。
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郭达无疑是最红的几位喜剧演员之一,赚的钱只多不少,但业内人提起郭达,没有不说他抠门的。
喜剧演员绍峰曾在采访中聊起郭达,称郭达作为前辈很少请他们吃饭。
偶尔大家伙起哄起来,郭达才会做一回东。
某次,郭达实在推脱不得,便允诺请大家吃晚饭,等到演出顺利结束之后,再请大家吃夜宵。
随后,郭达搞了一辆车,直接将一大伙人拉到了一个大排档,安排大家吃羊肉泡馍。
味道非常不错,看得出来郭达还是用心挑了的。
吃饭的时候,排练了一天的大家都累了,见眼前的食物非常美味,便敞开了肚子狂吃。
羊肉泡量多又填肚子,一碗下去大家撑得不行。
等到演出结束提起吃夜宵的时候,吃饱的众人的纷纷表示不去了。
郭达就这样省下了一顿饭钱。
更别说羊肉泡馍这种街边小吃,消费跟正经饭店一比笔,简直就是毛毛雨。
不得不说,郭达在请客这件事上,颇有几分“鸡贼”了。
在娱乐圈这种名利场,郭达这般作风当真是少之又少.
其实,郭达会如此“抠门”,实在是因为他穷怕了。
郭达是遗腹子,出生之前父亲就去世了。
当别的小伙伴骑在父亲肩头看花灯的时候,从没感受到父爱的郭达只能羡慕的看着。
家中顶梁柱陡然离世,所有的家庭重担都落在郭达母亲的肩头。
看到母亲因干活粗糙的手、缝补旧衣物熬红的双眼,郭达感受到了母亲的辛苦。
他从不开口跟妈妈索要玩具、零食,反而是很懂事的帮妈妈做家务。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郭达很小的时候就没念书了,开始在外打工讨生活。
16岁的郭达长得人高马大,跟着年纪大的男人去打隧道,卖卖苦力赚点辛苦费。
工作很辛苦,但郭达很努力。
他总想着和自己的多干一点,母亲就能多休息一会。
这样的郭达让领导非常欣赏,便将他调去喂猪。
别看喂猪只是农活,但比郭达之前打隧道的活计轻松不少,薪水也更加丰厚。
这样一来,郭达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鼓捣自己喜欢的东西。
郭达的父亲曾是某歌剧团的小提琴手,留给郭达的遗物是一个小提琴。
年幼的郭达思念父亲的时候,就会将小提琴拿出来细细摩挲。
也许是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天赋,郭达对艺术非常感兴趣。
只是之前郭达母子被生计压得喘不过气,每日一睁眼就要面对繁重的工作,让郭达无暇顾及喜欢的表演。
直到郭达从事不那么辛苦的工作之后,他才腾出空来学习喜欢的表演。
就这样,郭达过上了白天干活、晚上学习的生活。
其实郭达从没有想过要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彼时利用闲暇时间学习艺术,更多的是他对早亡父亲的追忆。
故此,当1974年上海戏剧学院招生的时候,郭达抱着玩票的心态报了名。
他纯粹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没有别的想法。
可当录取通知书送到郭达手里的时候,他的心情才陡然发生了转变。
“为何我要窝在这里养猪?就不能更进一步吗?”
郭达忍不住问自己,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
可一想到家里的经济状况,郭达所有的野心都掉回了肚子里。
家里根本挤不出一笔钱供郭达去上大学。
故此,考上上戏的事情,郭达一直没跟家里说。
直到郭达母亲意外发现了这件事。
相较于郭达因为经济而产生的瞻前顾后,郭达妈妈非常坚定的要送郭达去上大学。
郭达妈妈明白,一个大男人在家种地是不会有出息的,家里再苦再穷也不能短了孩子读书的钱。
于是,郭达妈妈想尽办法筹钱,家中能卖的都卖了,亲友能借的都去求,总算凑齐了这笔学费。
看到妈妈低声下去的四处求人,郭达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妈妈的付出。
到了上戏之后,郭达一刻都不敢懈怠,才有了后来的他。
郭达的成长路走得实在辛苦,才让他即使发达了,仍旧很节俭。
每年过五一的时候,郭达就会把短裤翻出来,整个夏天都靠是这条短裤过日子。
有时候,短裤磨破了,郭达还穿着。
一个大明星穿得如非寒酸,委实有些掉面。
蔡明瞧见了,总是要说他:郭达,我就没见你穿过一条像样的裤子。
郭达不在意她的取笑,只是回说:肉磨了可以长,裤子磨了可就亏大发了。
05节俭归节俭,郭达在大事上从来不抠门。
某次和同事们去军队探望战士们,郭达见到战士生活环境比较艰苦,不管是吃穿还是住宿都落后常人一大截。
郭达看在眼中疼在心里,直接说:“我捐三千块给战士们。”
旁人听了这话很是吃惊,心道抠门的郭达怎么舍得割肉了。
郭达没有多解释,直接掏了三千块出来。
受到郭达的影响,同去的演员们也向战士们捐献了不少银钱,用以改善他们的吃穿住行。
除此之外,郭达还捐助了不少小孩。
孔繁森去得早,膝下的女儿生活困难。
郭达偶然得知孔繁森的女儿在求学途中有些经济困难。
他便私下找了小姑娘,很真切的说:如果你信得过我,我愿意资助你念书,从现在到你毕业那天的钱我都包了。
不仅是名人的女儿,只要是穷苦的孩子,郭达能帮上的就会搭把手。
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郭达认识了一对学习艺术的双胞胎姐妹。
两个姑娘来自湖南,家境不是很好,但为人勤恳好学,且在艺术上颇有天赋。
这让郭达想到了昔日的自己。
起初,郭达只是抽空关心下两姐妹的学习。
后来两姐妹争气的考上了音乐学院,报名参加大型赛事。
郭达便给姑娘们打了一笔钱,让她们在参加比赛之际打扮得靓丽一点。
到了2003年,郭达更是将俩姑娘接来北京,送到北京爱乐乐团学习,接触到了更大、更宽广的世界。
可以说,没有郭达的帮助,这对姐妹花根本接触不到如此宽广的世界。
而郭达做这些,从不图回报,也从未拿这些事情大肆营销,竖立自己的正面形象,反倒是留下了“抠门”的名声。
比起在娱乐圈的人情往来、四处请客,郭达更希望把钱花在更有用的地方。
学艺先学做人。
这大概就是郭达能够在春晚舞台上稳站多年的原因吧。
只可惜到后来,春晚舞台上失去了郭达的身影。
2011年后,郭达再未出现在春晚上,似乎已与蔡明分道扬镳。
彼时传出了不少谣言,说郭达能出现在春晚上,全是仰仗蔡明的名气。
彼时两人闹掰,蔡明不带郭达玩了,他便没法上春晚了。
这样离谱的说法愈演愈烈,逼得蔡明在采访中谈起了这件事的始末。
事情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般复杂,纯粹是郭达身体扛不住了。
排演春晚小品压力极大,演员们常常加班加点,没日没夜的熬。
郭达年纪大了,心脏出现毛病,血压直线飙高,经不起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了。
最后那几年排小品的时候,郭达由于压力太大、工作强度过高,在片场晕倒了。
郭达早就萌生了退意,只是不想让观众失望,才一直坚守岗位到了2011年春晚才退下来。
而蔡明比郭达年轻几岁,身体还扛得住便留在了春晚的舞台。
没上春晚的第一个春节,郭达心中也感到了巨大的落寞,像是心中缺失了最重要的一块。
可人生就是这样,被时间推着走向下一个阶段。
岁月如流水,匆匆不回头罢了。
可从“在春晚舞台上发光发热的郭达”变为了“陪伴家人休养身体的郭达”,谁又能说这不是另一种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