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余映潮教学ppt(余映潮神奇的极光教学片段品析)

余映潮教学ppt(余映潮神奇的极光教学片段品析)师:咱们再来看活动三:品读课文,筛选信息。(大屏幕显示)精彩回顾【教学说明】这是余映潮老师上的一篇说明文。其教学活动主要有三个:熟读课文,品析写法;选读课文,感受极光;品读课文,筛选信息。此教学片段为“活动三”环节,即教给学生搜集处理文本信息的方法,学习提取文本主句、组合文本要言,根据文本内容给事物下定义,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品 析 点】搜集处理文本信息【关 键 词】提炼主句;组合要言;下定义

王桂兰、张曾玲、李华平:筛长篇之精华,炼学习之技巧——余映潮《神奇的极光》教学片段品析

正道语文

——余映潮《神奇的极光》教学片段品析(上)

品析者:王桂兰 张曾玲 李华平

余映潮教学ppt(余映潮神奇的极光教学片段品析)(1)

教学篇目《神奇的极光》(人教版,高一下)

【教学说明】这是余映潮老师上的一篇说明文。其教学活动主要有三个:熟读课文,品析写法;选读课文,感受极光;品读课文,筛选信息。此教学片段为“活动三”环节,即教给学生搜集处理文本信息的方法,学习提取文本主句、组合文本要言,根据文本内容给事物下定义,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品 析 点搜集处理文本信息

关 键 词提炼主句;组合要言;下定义

余映潮教学ppt(余映潮神奇的极光教学片段品析)(2)

精彩回顾

余映潮教学ppt(余映潮神奇的极光教学片段品析)(3)

师:咱们再来看活动三:品读课文,筛选信息。(大屏幕显示)

老师先作个示范,这篇课文我给你们筛选了8个词语,我觉得都是你们要用到或者要理解的,把它们圈下来。第一个在“古老的神话传说”这一段——“行云流水”(这个“行云流水”现在常用来赞叹人家的文章写得好),还有第二部分中的“瞬息万变”(形容形势、市场变化之快的夸张说法)“变化莫测”“叹为观止”、“出神入化”(很神奇)“生花妙笔”(也是说人家文章写得好)。还有第三部分的——“来龙去脉”、“众说纷纭”这些都是很不错的词语,在我们的口语表达中,在我们的写作中,都会遇到和用到。

这是老师给你们筛选的信息。下面就是大家筛选信息,老师要告诉你们方法,这样一篇长文章,我们要明确它讲的是什么,就要提取文中的主要句子。通过提取主要句子,来知道这一篇文章、这一段写的是什么。这就是“提取主句法”。那么,什么是提取主句呢?(大屏幕显示)(生读“提取主句法”:提取主句,就是提取文中的总说句、首括句、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等重要句子,以表现文、段中的关键信息)

现在请你们提取全文的主句。

生1我认为它就是标题——神奇的极光。

“神奇的极光”就是全文的主句,一看到神奇的极光就觉得有怎样的感觉?

生1极光很漂亮。

就觉得这篇文章是写极光的。

师:请同学们提取第二部分第二段的主句。这主句一提出,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就提取出来了。

生2极光被视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

这是第二段吗?第二部分的第二段?(笑)

生2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夜空,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极光。

这是主句吗?请注意总说的句子、概括的句子。请这位来说说。

生3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

师:对,我们能看到极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再深入一步,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把极光分成五种是总说,下面分说哪五种。所以,我们读这段,抓住主句,就知道这段说的是极光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分类的。

余映潮教学ppt(余映潮神奇的极光教学片段品析)(4)

再来一段。第三部分第二段,它的主句是什么?

生4:由此可见,形成极光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完全正确,你抓住的是“由此可见”,这个语言是表示总说的。你看,我们的答案就是……(大屏幕显示:全文的主句是“神奇的极光”、第二部分第二段的主句是“从科研的角度看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第三部分第二段的主句是“形成极光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这个活动告诉我们,我们读很多的文章特别是说明文、政论文(论说文)时,如果把提取主句的方法用上去,很快就能够明了文章的意思。再举个例子,你们学过的《苏州园林》,后面有一个练习——要求把全文的九个句子画出来,九个句子摆在一起就是全文内容的浓缩,全文的信息就出来了。

我们继续活动——组合要言,这也是一种方法。刚才老师说把《苏州园林》的九个句子画出来,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把全文的关键句子组合起来,这就叫“组合要言”。(大屏幕显示)

(生读“组合要言法”:组合要言,就是着眼于摘取文、段的重点句,将其进行组合,加以综合性的表达,比较详细、完整而概括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好!下面完成一个重要任务,从全文中找出若干个句子把它们组合起来,组合句子的目的就是概括地说明神奇的极光。开始吧!一定要做好记号!同桌之间两两合作。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筛选句子)

再用一分钟的时间形成你们的结论,过一会儿就宣读你们的短文了。

谁来介绍你们的研究成果。

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到的唯一高空大气现象。极光是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极光的形体亮度变化也是很大,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165种。极光是由大气、磁场和太阳风形成的。极光不仅是个光学现象,而且是个无线电现象,可以用雷达探测研究。

很聪明!能够找出主句组合起来,但不够简洁。有没有更简洁的表达?

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它主要出现在南极区、北极区,它是一种光学现象、无线电现象。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人们按其形态特征把极光分为五种。

她的思维更巧妙一点,把前后语言的顺序调整一下,不错。我想基本上就是这样,我们现在已学会了用组合要言的方式来迅速地提取全文的信息。我们再来看一下:

(大屏幕显示,师念)

(1)极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到的唯一高空大气现象。这种光由高空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的。(2)出现在南半球的叫南极光,出现在北半球的叫北极光;南北极光泛称极光。(3)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为极光弧、极光带、极光幔、极光芒等五种。(4)极光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大气、磁场和太阳风。(5)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极光不仅是光学现象,而且是个无线电现象。

全文的信息就这么点儿。

如果再加上一句的话,就是刚才这位同学念的,它的色彩变化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把色彩加上去,全文的信息就更加准确。

下面我们再来训练一个考点。给你一篇文章,让你给一个事物下定义。我们现在就要给“极光”下定义。(大屏幕显示)(生读“定义特征法”:定义特征,就是从最准确的点和事物本质特点的角度,从原文中提炼出精确表现事物特征的信息,并用下定义的方式解说这种特征。)也就是说,你要写一个句子,这个句子非常精练,修饰语很多,用一个句子把极光各个方面的特点表述出来。

师:现在开始在你的笔记本上写下极光的定义。

(学生进行写作)

余映潮教学ppt(余映潮神奇的极光教学片段品析)(5)

好,再来宣布你们的学习成果。

生1极光是由大气、磁场和太阳风形成的,主要出现在两极地区,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到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

很好。说了要素、原因、地点、现象。

生2极光是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它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它不仅是个光学现象,而且是个无线电现象。

他对上一位同学作了一个补充。这位同学请说。

生3极光是在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人们能用肉眼看见的唯一高空大气现象,有着非常美丽而奇妙的形态、颜色的光学现象、无线电现象。

也很好,词典上的解释就是你这样的解释。还有另外的说法吗?

生4在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的条件下由高空放电辐射造成的光学现象、无线电现象叫做极光。

你们最大的优点是抓住了它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说最准确的点和事物的本质特点的角度。所以我们学习说明文中应经常练习“下定义”的方法。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词典上是怎样给极光下定义的。(略)

这些都证明你们的定义是正确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努力实践了三种学习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余映潮教学ppt(余映潮神奇的极光教学片段品析)(6)


余映潮教学ppt(余映潮神奇的极光教学片段品析)(7)

【教学篇目】

《神奇的极光》(人教版,高一下)

【教学说明】

这是余映潮老师上的一篇说明文。其教学活动主要有三个:熟读课文,品析写法;选读课文,感受极光;品读课文,筛选信息。此教学片段为“活动三”环节,即教给学生搜集处理文本信息的方法,学习提取文本主句、组合文本要言,根据文本内容给事物下定义,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品 析 点】

搜集处理文本信息

【关 键 词】

提炼主句;组合要言;下定义

品评赏析

阅读的第一要义是“搜集处理信息”。对于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余映潮老师《神奇的极光》教学,从筛选信息、组合信息、浓缩信息(给事物下定义)三方面逐层推进来引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训练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一、典型示范,教学生筛选信息。往往有老师让学生完成某一类题目,直接口头布置任务了事。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理解了,有的理解慢了,有的理解偏了,有的甚至不知道老师怎么要求的,有的能理解要求但是不知道做这个题有何价值和意义。总之学生是“晕”的。因此,给学生做示范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点余老师做得很好。余老师在让学生提炼信息之前首先示范如何提炼成语。

示范一:

师:老师先作个示范,这篇课文我给你们筛选了8个词语,我觉得都是你们要用到或者要理解的,把它们圈下来。

这8个词语分别是:“行云流水 ”“瞬息万变”“变化莫测”“叹为观止”“出神入化”“生花妙笔”“来龙去脉”“众说纷纭”。值得注意的是,这八个词语的挑选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有选择性的。余老师说:“这些都是很不错的词语,在我们的口语表达中,在我们写作中,都会遇到和用到。”可见余老师筛选的标准是“常见”“常用”,在口语交际与书面写作中都会遇到和用到的。这其实是在教学生明确筛选的方向。

示范二:

师:再举个例子,你们学过的《苏州园林》,后面有一个练习——要求把全文的九个句子画出来,九个句子摆在一起就是全文内容的浓缩,全文的信息就出来了。

这里虽然没有直接说明是示范,但其示范的作用已经体现了出来,它告诉学生组合要言就是将全文的信息浓缩出来。

余映潮教学ppt(余映潮神奇的极光教学片段品析)(8)

二、明确要领,避免胡乱处理信息。搜集处理信息,不仅需要准确辨析信息,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这些技巧可称为“程序性知识”或“策略性知识”。我们常常接触的“陈述性知识”,是用来描述世界,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例如“中国的首都是北京”,“余映潮是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神奇的极光》是介绍极光知识的说明文”。“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如“怎样搜集处理信息”、“怎样概括文本的中心意思”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这三类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复述的内容即是陈述性知识,如何遣词造句进行复述即是程序性知识,用什么方法记忆文中内容、采用何种方法复述即是策略性知识。现实的语文教学情况是,程序性知识严重缺乏,基本上就没有策略性知识。缺少这两类知识,语文教学往往是稀里糊涂的。以其昏昏怎能使其昭昭?老师都是糊里糊涂的,又怎么能够让学生学得明明白白。余老师在这里作了很好的探索。且看:

——这就是“提取主句法”。那么,什么是提取主句呢?(大屏幕显示)(生读“提取主句法”:提取主句,就是提取文中的总说句、首括句、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等重要句子,以表现文、段中的关键信息)

——这就叫“组合要言”。(大屏幕显示)(生读“组合要言法”:组合要言,就是着眼于摘取文、段的重点句,将其进行组合,加以综合性的表达,比较详细、完整而概括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我们现在就要给“极光”下定义。(大屏幕显示)(生读“定义特征法”:定义特征,就是从最准确的点和事物本质特点的角度,从原文中提炼出精确表现事物特征的信息,并用下定义的方式解说这种特征。)

“提取主句法”、“组合要言法”、“下定义法”,就是搜集处理信息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学生就能够顺利地去搜集处理文本信息。当学生知道了这三种方法的操作要领后,再去提取主句、组合要言、下定义,就顺利得多。

余映潮教学ppt(余映潮神奇的极光教学片段品析)(9)

三、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处理信息。文本信息,一开始进入学生的头脑会是一团乱麻,需要教师精心引导,使之逐步顺畅,直至条理清晰、要点明确。余老师首先筛选了能够概括全文大意的段落,以缩小范围,然后让学生在指定的段落提取主句。由于师生的合力筛选,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搞清楚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就整个教学片段而言,余老师是按照“提取主句——组合要言——下定义”的顺序引导学生筛选信息、组合信息、浓缩信息的。三个步骤,范围逐步缩小,难度逐步加大,思维逐步深入,符合文本体式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首先,提取主句。首先提取全文的主句“神奇的极光”,然后指定两处段落——第二部分第二段和第三部分第二段,让学生提取这两处的主句。这里也体现了清晰的顺序:先提取全文主句,再提取段落中的主句。

然后,组合要言。在明确文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熟悉了如何提取主句的前提下,老师将范围扩大,难度提升,即在学生自己所筛选信息的基础上,组合要言。

师:……下面完成一个重要任务,从全文中找出若干个句子把它们组合起来,组合句子的目的就是概括地说明神奇的极光。

这一环节要求自己选取段落,自己概括主要信息。而且还要将信息组合在一起,达到能说明神奇的极光的目的。不仅扩大了寻找信息的范围,而且还需要通过大脑组织语言,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组合加工。

最后,下定义。当学生学会了通过组合要言来提炼全文信息的时候,老师再将难度上升到顶峰,给“极光”下定义:

师:你要写一个句子,这个句子非常精练,修饰语很多,用一个句子把极光各个方面的特点表述出来。

这里,下定义也是组合要言,但不止于一般的组合,它需要进行高度概括,考虑语言表达的精炼,也要考虑语言表达的规范——是否符合下定义的句式要求(种差 邻近的属概念)。余老师在此处,还强调让学生过手,把这个定义写下来;并用辞典上的解释进行对照,让学生明白下定义的一些基本要求。

余映潮教学ppt(余映潮神奇的极光教学片段品析)(10)

这三个层次的训练,由浅入深,由引导到放手,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由口答到写作,范围由宽到窄,难度由低到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概括的力量,悟到了搜集处理信息的价值和方法。

#余映潮#

#语文教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