侣行破冰船现在到哪里了(侣行破冰船的前世今生)
侣行破冰船现在到哪里了(侣行破冰船的前世今生)2013年,北京号帆船驶过阿留申群岛,快到洛杉矶的时候,遇上了北太平洋风暴带的大飓风。然而,航海之路,除了美景,更多是危险。惊喜之外,更多是意料之外的艰难。一开始,我和梁红觉得侣行是两个人的事。为了实现一起看世界的愿望,为了实现“北极求婚,南极结婚”的诺言,我们用了许多年的时间,学习航海、购买帆船、改装帆船、制定路线、筹备物资……我们梦想去追寻大海,体验像大海一样辽阔的生活。
/ 缘起 /
我和梁红常说,与大海的相处,教会了我们太多。
2013年7月,我们驾驶北京号帆船,一路向南,穿越太平洋。
历经7个月的漂泊,我们在2014年2月抵达了南极的乔治王岛,举办了我们的极地婚礼。
一开始,我和梁红觉得侣行是两个人的事。
为了实现一起看世界的愿望,为了实现“北极求婚,南极结婚”的诺言,我们用了许多年的时间,学习航海、购买帆船、改装帆船、制定路线、筹备物资……
我们梦想去追寻大海,体验像大海一样辽阔的生活。
然而,航海之路,除了美景,更多是危险。惊喜之外,更多是意料之外的艰难。
2013年,北京号帆船驶过阿留申群岛,快到洛杉矶的时候,遇上了北太平洋风暴带的大飓风。
平均浪高六米,风力四十多节,把我们的小船吹坏了。帆吹没了,雷达也坏掉了,船一下子回到了哥伦布时代。
1000多海里的航程,我们只能自己掌舵,靠着一个磁罗经辨别方向,好不容易,“一瘸一拐”地把船开到了俄勒冈州的阿斯托利亚。
靠岸当天,正巧赶上了中国的中秋节。异国他乡,吃不上月饼,我们就用饼干代替,再做上一顿饭,就当过节了。
当时,我们还发了个微博。谁承想,一对中国夫妻看到微博后,立马开着车,带着月饼和热乎乎的饭菜就来了。
那小伙子说:“其他的也帮不上什么,但一定得让哥几个吃上月饼。”
那一天,我们吃着月饼,喝着酒,聊着天,真是我们记忆里,最特别最温暖的中秋节。
异国他乡的感动,分外真切。
从那天开始,我们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带着更多的人去远行。一场无声之约,就此开启。
/ 寻梦 /
从2015年开始,我就满世界地打听破冰船的消息了。
一直到后来,我找到了这艘船。看到图片的第一眼,心里想,就是它了。
和我们驾驶着环球飞行的运-12飞机一样,这艘船也是个30多岁的“老家伙”了。
它曾在加拿大所属的北极冰区为军方服役,也曾在波弗特海、鄂霍次克海等地,用于极地补给救援、海洋石油勘探等工作。
别看它年纪大,破冰能力却很强,破冰等级达到了CAC4(CASPPR Arctic Class 4),能在1.2米的实际冰层厚度下持续破冰,拥有抵达北极点的能力。
为了购买这艘破冰船,我们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付出的代价,遇上的意外,以后再慢慢跟大伙儿说。
历时多年,辗转多国,2017年12月,在韩国,我们终于在大海上,第一次见到了这艘破冰船。
虽然在此之前,已经看了数十万字的资料,但真正上船,还是不一样。
在海上的日子,在这个总长近80米的破冰船上,我来来回回地跑了几百趟,认真地琢磨每一间舱室、每一个零件、每一条线路……
我需要在短时间内,将所有的知识与技巧牢牢记住,并学会掌控这样一个排水量超5千吨的庞然大物。
/ 圆梦 /
后来,我们终于把这艘船,开回了中国。
2018年3月,河北秦皇岛,中国渤海,站在小船上,看着这艘破冰船慢慢出现在眼前,我心里百感交集。
这真像一个梦,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却要走那么长的路,做那么多的事。
后来的两年,我们一直在准备,改装船舶,培训船员,筹备物资,筹集资金……
只要是在国内的空闲日子,我都会待在破冰船上,继续学习。
上百公里的管道、上千公里的线路和阀门、成千上万难以计数的按钮,完全陌生的操作系统,动辄上吨的机械设备……我得一点一点地,把它们都装进我的脑子里。
就连球球,也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更好的水手。
再到后来,这艘船终于有了一个响亮的新名字:Beijing Ocean Leader。
说起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是在开帆船的2014年。
那时,我们正开着“北京号”帆船,在从南极返程的路上。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码头,我看到了一条大船。当时心里就想着:要是开着这样的大船去南极,一定会更好,更能承担风浪,能带更多的人,也能做更多的事。
那条大船叫“Pacific Leader”,当时我就跟球球说:我们如果买了这样的大船,也叫这个名字。
后来,这个梦想在脑子里兜兜转转,反复酝酿,有一天,我突然想,与其叫Pacific Leader(太平洋领导者),不如叫Ocean Leader(海洋领导者)吧。
更大气,也更响亮。而且我们开着它,不止穿越太平洋,也要穿越世界上所有最美的海洋!
2018年夏天,这艘船正式完成了更名:Beijing Ocean Leader,北京海洋领导者号。
不过为了顺口,我们也简称它为“北京号破冰船”
在路上的故事,会更惊心动魄,也会更加精彩。但今天写下的这些回忆,我们却觉得,它们同样宝贵,同样重要。
因为这些记忆里,铭刻着我们为了启航,所经历的那1千多个日夜的筹备,所付出的难以用影像表达的艰辛和焦急、等待和坚持……
但怎么说呢,只要有梦,就要去追,哪怕付出再多的代价。
相信你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