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魏惠王评价魏国(魏惠王魏罃三马陵之战)

魏惠王评价魏国(魏惠王魏罃三马陵之战)所谓的泗上十二小国,就是指宋、鲁、卫、莒、邹、郯、杞(没错,就是那个杞人忧天的杞国)、薛、邾、费、滕、郳等国,这些国家土地非常小,国力弱小,但同时这些国家又地处交通要道,非常富裕,其中尤以宋国的陶邑和卫国都城濮阳为最,因而时时刻刻受到周边大国的觊觎。卫国都城濮阳此前已经被赵国盯上好几次了,也多次被赵军用“蚁傅(蚁附)”的方式攻城,直到赵肃侯十七年,赵国在漳水,滏水筑长城,暂时放弃了南进的计划后,卫国才平静了一段时间。这场会议除了魏罃称王外,还有一个成果,就是缓和了位于北面、西面和南面国家的关系。不过齐楚对于魏独占泗上的愤怒也显露了出来,因为泗上正好处在各大商路中间,经济富裕,已经默许泗上为缓冲地带的齐楚,不可能坐视魏国展露称霸泗上的野心,然后独占泗上。——(唐)王翰《凉州词》魏惠王二十六年(前344年),魏惠王召开了一个对魏国国运影响巨大的“国际会议”——逢泽之会,这场会议可以说影响了魏国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大魏惠王魏罃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魏惠王二十六年(前344年),魏惠王召开了一个对魏国国运影响巨大的“国际会议”——逢泽之会,这场会议可以说影响了魏国后面100多年的走向。

前344年,考虑到桂陵之战损失很大,魏惠王借此休兵来恢复国力,同时想要迎合国内对东方的需求和对泗上土地的拥有权,因而“乘夏车,称夏王”,召见泗上十二诸侯到逢泽陂这个地方,并拜见周王,秦孝公和韩昭侯也分别派人来参加,承认魏惠王“霸主”的地位。魏惠王之所以叫王,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这场会议除了魏罃称王外,还有一个成果,就是缓和了位于北面、西面和南面国家的关系。不过齐楚对于魏独占泗上的愤怒也显露了出来,因为泗上正好处在各大商路中间,经济富裕,已经默许泗上为缓冲地带的齐楚,不可能坐视魏国展露称霸泗上的野心,然后独占泗上。

所谓的泗上十二小国,就是指宋、鲁、卫、莒、邹、郯、杞(没错,就是那个杞人忧天的杞国)、薛、邾、费、滕、郳等国,这些国家土地非常小,国力弱小,但同时这些国家又地处交通要道,非常富裕,其中尤以宋国的陶邑和卫国都城濮阳为最,因而时时刻刻受到周边大国的觊觎。卫国都城濮阳此前已经被赵国盯上好几次了,也多次被赵军用“蚁傅(蚁附)”的方式攻城,直到赵肃侯十七年,赵国在漳水,滏水筑长城,暂时放弃了南进的计划后,卫国才平静了一段时间。

不过我想当时的魏罃会非常自负地想,既然我有秦、韩的同盟,北与赵国和好,我为什么怕你们齐楚呢?齐军“号为怯”,我不过是又在后面两个国家的帮助下,再次击败你罢了,更何况当时天下诸国以“晋国”称我。

有些人可能要问了,既然魏国肯定是要威胁齐楚这两个次强国,而且一定程度也限制了韩国的发展,为什么不反过来先把秦国消化了,这样可以扩大自己的纵深,也可以扩大自己的财富。这就是抛开地缘谈军事了。

一.魏国处于四战之中,除了与泗上接壤的地方以外,往各个方向扩张都是不好做的。地缘问题我在第一章中讲过,详见第一章。

二.七雄除了燕国行动不明外,其他六国基本都已经开始或者经过了第一、第二轮变法,都已经拥有了一定实力,掀起一场灭国战争就像期待乐事能把薯片袋子里面的空气挤出来一样不靠谱。

三.魏国不是没有考虑过要讨伐秦国,但一旦魏国打秦国,就会招致其他国家的“干涉”,尤其是楚国和赵国。那么魏国就会陷入战争泥潭,甚至要面临更大的损失。何况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就不是一个弱国,跟魏国打得有来有回。与其与秦国相争,不如与秦国和好结盟,至少可以少点后顾之忧。

综合以上因素,让泗上成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对当时的魏国来讲是最好的选择。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事:

魏惠王跟韩昭侯说:“郑国是韩国灭的,希望你能封他们的后代,这就是使灭亡的国家得以存在、使亡国的君主得以继承的大义啊,你如果封他们那就会有大名声。”

韩昭侯自然是不愿意的,可是胳膊扭不过大腿啊,公子食说:“大王让我去一趟吧。”

公子食到了魏国 跟魏惠王不紧不慢地说道:“魏国如果让我们封郑国的君主的话,我们这个国家就可能会面临你们的威胁了,以前晋出公之后声氏当晋公,就被拘禁于铜鞮,你们国家就没有可怜他,然后让我们来存在灭亡的国家,让亡国的君主得以继承这种事,我们国家实在不敢。”

魏惠王顿时感到非常尴尬,赶紧解释说:“这本来不是寡人的想法啊,先生还是不要再说了。”

这是记载在《吕氏春秋·审应》中的一则小故事,最后作者把整件事总结成韩国为自己做不义的事向魏国辩解,但事实上两方都在争夺土地。里面写到魏惠王想要让韩国封郑君,其意图想要分裂韩国,使韩国削弱,退出对泗上的争夺,被韩国一眼看出。这也能明显地看出,魏韩之间因为泗上利益分配问题,关系出现了裂痕,而这样的裂痕,对魏国未来影响太大了。

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个原因,小国国主如当时的卫公自己贬号为侯爵,以避魏国锋芒。赵国,齐国和楚国等纷纷不满,赵国更是在第二年进攻魏国的首垣(今河南长垣县)。齐国深知自己力量不足,在逢泽之会同一年派遣使臣出使秦国。我们不知道使臣究竟和孝公谈了什么,然而从当时的情境下可以看得出来,应该是在谈齐秦联合夹击魏国的事情。孝公虽想联合,但是碍于自己国力弱小于魏和上次的教训,口头上没有答应,却一直等待着时机。

伴随着魏韩对于泗上的矛盾愈演愈烈,魏惠王终于下定决心,攻伐韩国。公元前342年,“穰疵率师及郑孔夜,战于梁、赫,郑师败逋”,很快打到韩国的南梁城下。

韩国虽然奋力抗击,但是在魏国强大实力面前,还是表现出了疲态。此刻韩国想到了同样与魏国有深刻矛盾的齐国,于是派使节向齐国求救。齐国接到韩国的呼救,举棋不定,召群臣来商议,并问:“早救还是晚救韩国好?”此刻齐国朝堂上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立刻去救,因为晚救韩国,韩国就屈从于魏,魏国联合韩国乘胜打齐国,我们就非常危险了。但田忌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齐国可以通过晚救韩国来使魏韩两国削弱,先许诺韩国会增援它,让韩国有信心,与魏国在南梁城下再消耗一阵子,然后等待两国兵马疲惫,我们再出兵,就能达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效果了。齐侯很高兴,就按照这个想法做,然后等到韩国在南梁城附近五次失败时,派田朌领兵救韩国,田忌、孙膑领兵偷袭魏国都城大梁。

魏惠王评价魏国(魏惠王魏罃三马陵之战)(1)

面对齐国对魏国进攻的态势,魏惠王“起境内众,将太子申以攻齐”。太子申临出发前,有人向他建议他找借口不去打了,然而因为背后各种利益集团都想借着太子这次作战捞油水,尤其是另一个儿子魏理,更想借着太子申的死上位太子。太子申这就真的回不去了。下面的情节我就不赘述了,请各位看下面的古文: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而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另外附一篇《孙膑兵法·陈忌问垒》:

田忌问孙子曰:“吾卒......不禁,为之奈何?”孙子曰:“明将之问也。此者人之所过而不急也。此□之所以疾..志也。”田忌曰:“可得闻乎?”曰:“可。用此者,所以应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是吾所以取庞□而擒太子申也。”田忌曰:“善。事已往而形不见。”孙子曰:“蒺藜者,所以当沟池也。车者,所以当垒[ 也] 。□□[ 者],所以当堞也。发者,所以当俾堄也。长兵次之,所以救其隋也。次之者,所以为长兵□也。短兵次之者,所以难其归而徼其衰也。弩次之者,所以当投机也。中央无人,故盈之以..卒已定,乃具其法。制曰:以弩次蒺藜,然后以其法射之。垒上弩戟分。法曰:见使谍来言而动..去守五里置候,令相见也。高则方之,下则圆之。夜则举鼓,昼则举旗。”

这场马陵之战,起因大抵有二。第一,魏国“逢泽之会”称王引起齐、楚、韩、赵和秦国的震怒,外交环境迅速恶化。第二,魏武卒的实力并没有完全恢复,这就导致魏国不能像上次一样,独自面对多个国家的挑战,最终还能打成平局。此役魏国损失惨重,前面二次变法积累下来的魏武卒几乎损失殆尽,魏军损伤十万人。太子申也在这场战争中被杀,魏国上下处于一片哀嚎之中。魏惠王虽然悲伤,但是认为西边的秦国是魏国的准同盟,尽管担心,也希望秦国不要搞偷袭。

然而,西面的秦国在让太子嬴驷率胡人部落来周室朝见的同时,也在关注着魏国的情况。在得知魏国马陵大败后,秦孝公觉得时机已到,准备攻打魏国。伴随着这场战役的失败,秦孝公与当时的齐威王、赵肃侯三人心照不宣,站在了一起。

屋漏偏遭连夜雨,此时的魏国现在就如海浪中的一艘船一样,担心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波浪。


参考资料

[1]杨宽·《战国史》

[2]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3]吕不韦(战国)·《吕氏春秋·审应》

[4]司马迁(西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5]《孙膑兵法·陈忌问垒》

[6]刘向(西汉)·《战国策·魏策二》

[7]徐中舒 ·《戰國初期魏齊的爭霸及列國間合縱連衡的開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