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底辣孩国风作品为何被封(野孩子用退赛捍卫了真正的)
垫底辣孩国风作品为何被封(野孩子用退赛捍卫了真正的)在我这个思维僵化的脑子里,我对国风的理解依然是《诗经》中的那个“国风”,《诗经》有“风雅颂”三部分,所谓“风”,就是各地民间的诗歌。大家中学时候背过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就是《魏风》中的一首,即魏国地方的民间诗歌。可能像我这样的老逼,已经思维僵化到实在不能把当今网络上的那些所谓的“金曲”归类到“国风”的标签底下了吧,幸好,野孩子也是如此。这是一个被各大音乐APP洗礼(喂屎)的年代,“曲风标签”太廉价了,带上吉他贝斯鼓的歌就敢说是“摇滚”;在舞台上抽搐两下,就敢说是“迷幻”;把一首歌拖长到六分钟,就敢说是“前卫”。更多时候,这些标签甚至都不出自哪个唱片公司或者哪位乐评人之口,而是出自某些热情粉丝之口,这也是为什么华晨宇的一张专辑能被粉丝分析出十几种曲风的原因。而真正应该去归类和评价这些音乐的乐评人,却都集体装聋作哑,甚至为了迎合粉丝,说出一些投其所好的言论来。
野孩子退赛了。
所有人都知道,让一支乐队去改编这些隔路的曲目——从广场舞神曲到偶像歌曲——跟音乐本身的关系不大,主要还是为了综艺节目的节目效果。但大概谁都没想到,那么多看起来秒天秒地的乐队没出来反抗,倒是看起来佛系的民谣乐队野孩子退赛了。
但野孩子没有选择歌包里面的那些歌,大概也不是什么喜欢不喜欢,而是说到底,他们不认同那些歌曲符合他们心目中“国风”两个字。
野孩子演唱《竹枝词》
这是一个被各大音乐APP洗礼(喂屎)的年代,“曲风标签”太廉价了,带上吉他贝斯鼓的歌就敢说是“摇滚”;在舞台上抽搐两下,就敢说是“迷幻”;把一首歌拖长到六分钟,就敢说是“前卫”。
更多时候,这些标签甚至都不出自哪个唱片公司或者哪位乐评人之口,而是出自某些热情粉丝之口,这也是为什么华晨宇的一张专辑能被粉丝分析出十几种曲风的原因。
而真正应该去归类和评价这些音乐的乐评人,却都集体装聋作哑,甚至为了迎合粉丝,说出一些投其所好的言论来。
可能像我这样的老逼,已经思维僵化到实在不能把当今网络上的那些所谓的“金曲”归类到“国风”的标签底下了吧,幸好,野孩子也是如此。
在我这个思维僵化的脑子里,我对国风的理解依然是《诗经》中的那个“国风”,《诗经》有“风雅颂”三部分,所谓“风”,就是各地民间的诗歌。大家中学时候背过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就是《魏风》中的一首,即魏国地方的民间诗歌。
所以为什么野孩子最后选择了演出《竹枝词》(巴蜀地区民间诗歌体),而不是《芒种》,因为后者真的不能说是“国风”。
野孩子为他们的选择付出了代价,在观众投票比超级斩更高的前提下依然被淘汰,但同时,他们的这番选择也构成了本季《乐队的夏天》里难得的一股清流。
由于第一季的成功,这一季的《乐队的夏天》几乎绝大部分乐队都是抱着“成名”的目的来的,都是想要走到最后,飞得更高,甚至打入主流娱乐圈(上晚会)——别看新裤子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显得别扭,但我想大概有一大批乐队恨不得住在湖南卫视的是他们自己。
而野孩子呢,第一轮突围赛他们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唱了一首阿卡贝拉,我想如果是之前对他们不太了解的电视观众,大概内心多少会对他们的实力产生一些怀疑吧。
但人家压根儿就没打算“证明自己”。
野孩子得票高于超级斩,但依然被淘汰
正如上一季的痛仰那样,他们改编《我愿意》的时候,节目组也建议他们给歌曲多加一点变化,比如让高虎在副歌的地方在地上躺着唱两句什么的,但是高虎给直接拒绝了——因为他们不是为了要赢而来的。
野孩子也是如此,他们并非改不出来,事实上第一轮比赛很多人看到阿卡贝拉一脸懵逼,紧接着节目组安排他们表演一首所谓“完整”的歌,大家就会看到他们其实水平是何等的扎实。
我也完全相信,野孩子如果是“正常地”像其他乐队那样改编一首歌,他们凭借老道的舞台经验打败初出茅庐的超级斩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野孩子坚持了他们心目中对于“国风”的认知,他们没法去选择一首不符合他们心目中标准的“国风”。
痛仰乐队在《乐队的夏天》第一季改编《我愿意》
这就好比,如果改编歌包的名字是“摇滚金曲”,备选曲目却是类似去年某平台评选的“十大摇滚歌曲”,尤长靖、王源什么的,如果在场的摇滚乐队甘之如饴地接受了这也是“摇滚”的话,我能理解他们对成名的渴望,但依然会鄙视这种行为。
而就像五条人被淘汰,遗憾的不是五条人,而是《乐队的夏天》节目组;野孩子离开《乐队的夏天》,也是节目组的损失,而不是野孩子的。
因为在这一季大方向就是“故事会”的前提下,野孩子原本是本季所有乐队里具有最传奇的故事的乐队,但节目组却没有讲出他们的故事。
安娜(刘烨的老婆)曾经经历过河酒吧的历史,她在2018年开了一个摄影展,展出她当年拍摄的照片,图中为野孩子的张玮玮
也许是野孩子自己不想谈,但或许也就是节目组的失误,总之就是我们看到的这支野孩子,既没有张玮玮在舞台上;背后的故事里,也没有看到关于小索、北京地下实验民谣风潮和河酒吧这些真正传奇的故事——至少在我心目中,这些故事比所谓的“摇滚之王”Joyside要传奇得多。
我甚至想过,如果真的用上国外演唱会的那种3D投影的技术,让小索重新出现在舞台上,让我们年轻一代的乐迷能看到当年的那支野孩子完整阵容的一次演出,那一定会是中国摇滚以及民谣史上最值得铭记的现场之一。
当然了,野孩子未必喜欢这样烂俗的桥段,但我想没有哪个乐迷看到这一幕会不激动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