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徐庶值得后人学习吗(徐庶流氓游侠)

徐庶值得后人学习吗(徐庶流氓游侠)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说白了,徐庶在当时就是一名没啥正事儿的社会闲散人员。当然,这也要看个人理解。行侠仗义是游侠,泼皮无赖也算是游侠。而且游侠只是一种称谓,并不能算是一种正式职业。

徐庶值得后人学习吗(徐庶流氓游侠)(1)

(徐庶)

徐庶是个寒门子弟。

当然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百姓遭难,民不聊生,大家过的其实都是颠沛流离的日子,所以也不分什么寒门不寒门的。

徐庶虽然人穷,但志气不短,少年时期,十分喜欢行侠仗义,经常替人打抱不平,勉强算是个游侠。

当然,这也要看个人理解。

行侠仗义是游侠,泼皮无赖也算是游侠。

而且游侠只是一种称谓,并不能算是一种正式职业。

说白了,徐庶在当时就是一名没啥正事儿的社会闲散人员。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

按干支纪年法,是一个己巳年。

这一年,西凉董卓带兵进京,擅权祸国,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

大家当然不能让董卓同志的日子过的太舒服,于是纷纷起兵,喊出剿除国贼,匡扶汉室的口号。

袁绍起兵渤海,袁术起兵鲁阳,曹操起兵陈留。

内有权臣当道,外有群雄作乱,东汉王朝江河日下,已经到了马上就要崩溃的地步。

徐庶值得后人学习吗(徐庶流氓游侠)(2)

(董卓)

乱世出英雄,但徐庶很显然并不是当时的英雄。

这位闲散人员在这一年因为聚众斗殴被官府捕获,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逃脱了出来。

得,这回好了,原本只是个无业人员,现在又加上了个逃犯的标签。

从官府逃出来的徐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彼时,他已经年近三十岁。

三十岁,而立之年。

但自己却是惶惶二十载,书剑两无成。

回首自己的过去,他发现除了对浪费大好年华的悔恨之外,竟然再无其它了。

于是,我们的徐庶同志打算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至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过得浑浑噩噩了。

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魏略》

徐庶丢弃了当年在街头打架斗殴时使用的刀枪剑戟,转而换上了一身读书人的打扮。

不怕流氓不听话,就怕流氓有文化。

徐庶打定主意,当年在街头做混混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好,那么只有靠发奋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徐庶开始和同乡的士子们一起去学堂里上课。

但碍于他之前有过犯罪记录,一起读书的学生们对徐庶非常冷淡,甚至一度对他非常疏远。

没办法,你当年是流氓,我们不可能跟流氓打交道。

但徐庶不卑不亢,自己读书,自己学习,自己上进,埋头苦读,终于学有所成,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正儿八经的文化人。

有了文化,徐庶心里就有了底儿。

现在自己已经不是只会摆弄刀枪的莽夫,而是一个胸有韬略的智将。

凭自己的本事,随便投投简历,世界500强的邀约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还没等徐庶开始找工作,天下就开始乱了套。

各地兵戎渐起,战火不断,就连徐庶的家乡也不能幸免。

大丈夫生而为人,倒是毫不畏死,但若是死在鹰犬之辈的屠刀之下,却未免太过可惜。

于是,徐庶离开了家乡,前往荆州避难。

他流荡于荆州乡野,虽然定无居所,但也乐得快活自在。

并且,在乡野之间,他还结识了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这位朋友神龙见首不见尾,是一位极为神秘的隐士,名字叫做诸葛亮。

建安六年,屡战屡败的刘豫州同志再度被曹操击败,只能选择率军南下依附荆州的刘表。

徐庶值得后人学习吗(徐庶流氓游侠)(3)

(刘表)

刘表十分热情好客,表示咱们都是皇汉后裔,给你块地方让你栖身问题还是不大的,于是让刘备驻扎在小城新野。

巧的是,徐庶此时正在新野附近。

他听说新野城中来了一位刘皇叔,虽然混的不怎么样,但十分仁义,德名远播,是个十分贤良的主公,于是立刻跑去投奔。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三国志》

没办法,刘豫州也许什么都没有,但名声满天下,十分容易吸引人才。

刘备是草鞋王子,能在乱世中发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手底下有一帮在当时称得上是SSR级别的武将(关张赵),这帮武将们能拼敢打,很快帮助刘备在一路诸侯中脱颖而出。

但刘备自起兵以来,各种失利,各种惨败的原因也是坏在这帮武将身上,原因很简单,光有武将,没有谋士,这就相当于一场moba游戏中我方全都是战士而没有法师。

阵容不行,当然一打排位就会输。

现在徐庶来了,刘备十分开心,他如获至宝,将徐庶奉为上宾。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们知道,徐庶曾经为刘备同志出谋划策,指挥军队打败了曹军大将曹仁,但实际上,那不过是作者的戏说。

《三国演义》是个好作品,三分正史,七分靠编,把枯燥无味的历史演绎得精彩有趣。

但那毕竟是戏说,而历史是要严谨求实的。

所以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查阅了大量的史料,仔细研究了一下徐庶在给刘备打工期间到底都干了什么事儿之后,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

徐庶除了给刘备推荐过诸葛亮之外,好像别的什么事儿也没干过。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的一天,徐庶找到刘备,说了这么一句话: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三国志》

老板,我认识一个人,名字叫诸葛亮,这人是个狠人,是条盘着的卧龙,你要是能得到他,就能得到整个天下。

刘备当时一听,并不以为然,只是轻轻地回了一句:

“君与俱来。”——《三国志》

既然这人挺厉害,那你让他来呗,来了我给安排工作。

但徐庶却表示,诸葛亮是天生大才,性情还是比较骄傲的,你让他主动来找你,他肯定是不来的,如果你想要把他收入麾下,必须主动前去拜访。

是的,就连后来“三顾茅庐”的建议,都是徐庶给他出的。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徐庶值得后人学习吗(徐庶流氓游侠)(4)

(三顾茅庐)

刘备虽然已经有了徐庶和诸葛亮两员智将,但仍然不能抵挡曹军的攻势,刘豫州脚底抹油,收拾收拾行李又开始了逃亡。

主公要跑,徐庶当然也要跟着跑,但在这个逃跑的过程中,一个变故发生了。

徐庶的母亲年迈,跟不上急速前进的大部队,居然被曹军给抓住了。

母亲被俘,彻底打乱了徐庶的节奏。

他告诉刘备,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现在我母被俘,我已无心辅佐主公,只想前往曹营,以身赎母。

朋友们,曹操可是刘备的死敌。

刘备同志一天到晚有事没事就嚷嚷“汉贼不两立”,他对曹操的仇恨可见一斑。

徐庶又是他为数不多的谋士之一,他肯就这么放他走吗?

历史告诉了我们答案。

刘备肯。

他非常痛快的放走了徐庶,并且安慰他不用有太大的心理负担,这事儿换谁谁都一样,你就安心的走吧。

别的不说,单说这件事儿,刘豫州还真是挺仗义的。

人们常说刘备虚情假意,深谙厚黑学,面慈心狠,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是三国时期妥妥的伪君子。

但历史的记录赫然在目,他放走徐庶的行为,谁又能说他不是个好人呢?

后来的故事我们就都知道了。

在坊间的传闻中,徐庶虽然来到了曹营,但却终身没有为曹操献出过任何一条计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也由此流传。

那么,历史上的徐庶果真如此吗?

必然不是。

与其说是徐庶没有为曹操献出过什么计谋,倒不如说,史料对徐庶的记载太少了。

徐庶值得后人学习吗(徐庶流氓游侠)(5)

(曹丕)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意欲篡汉,而在群臣的劝进表中,徐庶的名字赫然在列。

刘备是大汉皇叔,起兵是为了扶汉,而曹操是大汉臣子,起兵正是为了篡汉。

我们不能说徐庶背叛了刘备,这未免有些太过苛刻,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其实是屈从了曹魏政权的。

黄初四年,徐庶还曾在曹魏担任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当然,这也已经是徐庶留给人们最后的故事了。

他的一生不算跌宕起伏,更谈不上波澜壮阔,甚至他在三国历史中就连露面的机会非常少。

演义往往神化了他,而电视剧又往往曲解了他。

总体来说,徐庶只不过是一个在乱世中生存过的人罢了。

他少年游侠,无拘无束,中年学成,投身明主,晚年消沉,历史无名。

一生中,他曾扮演过很多角色。

推荐诸葛亮,改变三国格局。

以身赎母,造就孝子传奇。

一言不发,成就忠臣故事。

这已然是十分丰富的一生了。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这位老朋友在曹魏中任职不高,只不过是闲官,留下了这样的感叹:

“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魏略》

看来曹魏的人才很多啊,连徐庶这样的人都轮不到被重用了。

徐庶值得后人学习吗(徐庶流氓游侠)(6)

(诸葛亮)

几年之后,徐庶病逝,至于具体是何年何月,不好意思,史书并没有记载。

我曾经翻阅过很多业界同行撰写过有关徐庶的文章,我认为大家有些过于刻意的解读徐庶了。

有说他才是三国第一谋士,才智稳稳地压在诸葛亮之上。

有说他是玩弄权谋的大家,无论在哪儿混都能过上美滋滋的小日子。

其实,徐庶很简单。

他的一生跃然于纸上,一目了然,无需再有什么千奇百怪的争议了。

而至于那些空穴来风的月旦评,恐怕只不过是喜好三国历史之人,搞出来的无聊消遣罢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