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冰上的小女孩80年代(五六十年前乡村孩子的花样滑冰乐)

冰上的小女孩80年代(五六十年前乡村孩子的花样滑冰乐)正常情况,我们几个最要好的同伴会在晚饭后再次来到东大汪,玩我们的“保留项目”——木托“雪地运粮”。木托(方言,第四声,有的地方称木拖车)是一件靠牛拉的古老运输车,主要用作往来田间运输犁耙等耕具。木托没有轮子,靠底部左右两块厚方木(一般为槐木、榆木或桑木等硬料木材制作)滑地而行。厚方木前后两头上翘,上边安装木框架(方便搁置犁耙),形似东北雪地上的狗拉爬犁,非常适合冰上滑行。当时,东大汪的西南角就是生产队的社场和牛屋,木托常年摆放在牛屋门前的社场上。晚饭后天早已黑了,饲养员都在牛屋里与一帮老头脱下棉袄棉袍“烤火挠痒”。此时正是我们玩“雪地运粮”的最佳时机。当时,不知是高年级中哪位“学霸”取的名——“雪地运粮”,实际就是推着木托在冰面上来回的跑。我们把木拖推到冰面上,人员分成两队,甲队上拖,乙队来推。木托在冰面上阻力小,滑行平稳,小朋友又不知惜力,木托在冰面上被推得飞快。东大汪的西南区域,南北长

冰上的小女孩80年代(五六十年前乡村孩子的花样滑冰乐)(1)

六十年前的冬天,天气比如今冷得多。每年三九天,老家的大小河塘都会被厚厚的冰冻封得严严实实。“三九四九中心腊,河里冻死连毛鸭。”此时的鸭子也失去了戏水空间。

老家的庄台周围汪塘很多,东南有个大汪,有好几十亩水面,大家习惯叫它“东大汪”。隆冬季节,冰层可达好几公分厚。每到此时,庄上的人们似乎忘记了户外严寒,有事无事都会聚到这片大自然的“滑冰场”上。

说是滑冰,其实大家连滑冰鞋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大人小孩大都穿着“毛翁”(一种草鞋,用苘加草作经,芦苇花作纬编制而成。有的地方叫毛窝子),阻力大,不好滑。家境殷实的人家,也有穿千层底棉鞋或胶底鞋的,滑起来就容易得多了。虽然没见过冰鞋,也没见过真正的滑冰运动,但大家仍玩的不亦乐乎。

我们常玩的,也是最原始的滑冰动作——直线滑行:滑冰的人先在冰面上尽力地跑起来,跑着跑着,迅即收住脚,叉开腿,身子微蹲,利用惯性在冰面上滑出一条直线。谁滑得远谁就是大家公认的“滑冰冠军”。有人在滑行中增加个360度的转圈动作,会给大家带来惊奇的目光,这应该是当年最高级别的“花样滑冰”了。还有些新手,不会滑,还想玩“洋”耍“酷”,常常冷不丁的“吧唧”一声,仰不拉叉地摔在冰面上。满塘随即会爆出一阵笑声。

“赶冻花”是当年很富有刺激性玩法。赶冻花的人先在一个地方使劲的跳跃颤动,待冰面有了裂纹,就顺着裂纹单脚跳跃着往前赶,冰面裂纹会随着人的跳跃颤动不断向前延伸,冰面也会随之上下微微颤动,并发出清脆悦耳的断裂声。据说,断裂声越是清脆,裂纹越是单一,就越是安全。当然,此“项目”非常挑战人们的胆量,只有胆大的才敢玩。

同伴中,有人从家里搬来母亲陪嫁的“坐床子”(约30公分高、50公分见方的矮方凳样),把凳面往下扣在冰上,一个孩子坐进桌腿框里,另一个孩子用绳子拉着“坐床子”在冰面上猛跑。那个坐着的孩子被冻得鼻子拉撒的,还不住手舞足蹈“嘚——驾——!嘚——驾——!”地大叫着。

还有的同伴不滑冰,却另有玩法:从家里拿来铁掀或镢头,选一个人少的塘边,砸开冰面,捞出冰块,就地选材“撇老瓦”。一个个偏歪着身子,手握冰块,抡圆胳膊,转上两圈,然后猛得一松手,冰块顺着冰面迅速滑向远方,整个冰面上会迅即回荡着冰与冰摩擦发出“嘀溜——溜——溜——”的清脆悦耳声。

还有刚会走路的幼儿也来凑热闹。天冷,这些幼儿大都穿得比较厚实,走起路来就像一团毛茸茸的鸡娃娃。虽然有大人领着,仍会冷不防的摔倒在冰面上。有的摔倒了会哭两声,有的还笑嘻嘻的赖在冰上不起来。他们最喜欢的玩的,就是在大人的牵手下,找一片比较透明的浅水区,追着看冰下的小鱼游。

正常情况,我们几个最要好的同伴会在晚饭后再次来到东大汪,玩我们的“保留项目”——木托“雪地运粮”。木托(方言,第四声,有的地方称木拖车)是一件靠牛拉的古老运输车,主要用作往来田间运输犁耙等耕具。木托没有轮子,靠底部左右两块厚方木(一般为槐木、榆木或桑木等硬料木材制作)滑地而行。厚方木前后两头上翘,上边安装木框架(方便搁置犁耙),形似东北雪地上的狗拉爬犁,非常适合冰上滑行。当时,东大汪的西南角就是生产队的社场和牛屋,木托常年摆放在牛屋门前的社场上。晚饭后天早已黑了,饲养员都在牛屋里与一帮老头脱下棉袄棉袍“烤火挠痒”。此时正是我们玩“雪地运粮”的最佳时机。当时,不知是高年级中哪位“学霸”取的名——“雪地运粮”,实际就是推着木托在冰面上来回的跑。我们把木拖推到冰面上,人员分成两队,甲队上拖,乙队来推。木托在冰面上阻力小,滑行平稳,小朋友又不知惜力,木托在冰面上被推得飞快。东大汪的西南区域,南北长仅有一百多米的距离,但也能让推托的那队人马,个个累得口喷白雾。而坐在拖上的那几个伙伴,却个个“恣”得喜笑颜开。到“站”后,甲乙两队人员互换,再由甲队从汪北推着跑到汪南。就这样来来回回的跑着,笑着,要不了多久,寒气已无影无踪。大家的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飘起一层细细的白雾;身上也有一股潮湿的热气,顺着空壳棉袄、大腰棉裤与皮肤间的空隙间往外飘散。

一直玩到月上三竿,遍地霜花如银,庄子里传来母亲们此起彼伏的呼唤声,大家才恋恋不舍地走出“滑冰场”。临行前,大家还不忘跑进牛屋,顾不上饲养员老人的白眼,扯出毛翁里的湿草,换上干燥柔软(铡碎喂牛)的麦穰子,踢踢拖拖着毛翁,各自跑回家去。

不知不觉间,一个甲子就过去了。真像是一场梦,还没等梦醒来,人已经老了。如今回到老家,再也找不齐昔日的玩伴,气温再也无能让河塘结出厚厚的冰。

世界咋就变的那么快呢?

【本文作者 马淑宝】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