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戏曲剧种是什么?(山东境内的戏曲剧种介绍)
山东的戏曲剧种是什么?(山东境内的戏曲剧种介绍)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吕剧艺术表演团体有山东省吕剧院、济南市吕剧团,其编导创作力量强,行当齐全,阵容整齐。山东省吕剧院拥有著名编剧刘其英、著名导演尚之四和号称“吕剧三杰”的著名演员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他(她)们的优美唱段,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济南市吕剧团的著名演员有时克远、李同庆、张艳芳、董砚萍等,在群众中亦颇具影响,享有较高声誉。吕剧的传统剧目约有近百出,分为生活小戏和连台本戏两大类。生活小戏是吕剧的“看家戏”,大多取材于民间传统故事,少量取材于历史小说,一般反映劳动人民普通的日常生活,表现家庭伦理、恋爱婚姻、道德情操、生活理想以及人生追求,亦有追求个性解放,反抗封建压迫,除暴安良、扶危济贫等题材。新中国成立后,吕剧迅猛发展,一批新文艺工作者参与了该剧种的继承革新工作,整理改编传统戏《小姑贤》《兰桥会》《王定宝借当》等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戏《李二嫂改嫁》,于1957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
山东境内广为流传的戏曲剧种达30多个,约占全国戏曲剧种总数的10%。山东地方戏可大致分为:弦索系统,包括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等;梆子系统,包括山东梆子、平调、莱芜梆子、东路梆子及枣梆等;肘鼓子系统,包括柳琴戏、柳腔、茂腔、五音戏等。由民间演唱形式发展而成的剧种,最著名的就是吕剧,另外两夹弦、四平调等也属于此一类。此外,还有八仙戏、蓝关戏、渔鼓戏、王皮戏、吟诗调、腊花等其他剧种,但均流行范围不广,亦无职业剧团。从外地传入的一些剧种,如河北梆子、河南梆子、京剧等,亦在山东境内广泛流传。各种地方戏争奇斗艳,多元发展,构成了山东戏剧舞台百花齐放的瑰丽景象。
吕剧是山东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它由山东琴书发展演变而来,至2005年,仅有一百余年历史。其发祥地在广饶、博兴一带,原称化妆扬琴,惠民一带叫“迷戏”“捋戏”,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拉时不断上下捋弦,故名;胶东一带称作“蹦蹦戏”。
1900年前后,广饶县琴书艺人时殿元(又名时鸭兰,1863—1948)首次倡议把琴书《王小赶脚》由坐唱形式改为化装演出,得到艺人们的响应。他们用竹、纸、布做材料,扎制成驴形道具,并加以彩绘。由崔乐兴(一说为崔心悦)扮二姑娘,身绑驴形,作骑驴赶路状。时殿元扮作王小,头戴破毡帽,腰系白围裙,鼻眼之间用白粉抹成小三花脸,作持鞭赶驴状。二人在坠琴、扬琴、三弦、笛子等乐器伴奏下,且歌且舞,表演诙谐活泼,人物形象生动,颇受观众欢迎。他们借用五音戏、京剧的表演程式与技巧,又借鉴运用“跑驴”这种民间舞蹈形式,直接使用琴书的音乐曲牌和道白,把整个故事串连起来表演,使之成为原始形态的吕剧。此后,琴书艺人争相仿效,流行区域迅速扩大到惠民、潍坊、烟台等30多个县。随着化妆演出影响的逐渐扩大,艺人们便将大批书目改为化妆演唱。先由角色少的《大姑娘要婆家》《光棍哭妻》《小寡妇上坟》等剧目开始,继又将角色较多的《梁祝下山》《借年》《小姑贤》等剧目化妆上演。化妆扬琴深受群众喜爱。“听见旺相(扬琴艺人,薛金田之艺名)唱,饼子贴在门框上”,就是惠民一带群众形容当地人酷爱扬琴(吕剧)至如痴如醉的情形。吕剧的定名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影响范围北至黑龙江,南至江苏,西至新疆,各地均建有吕剧艺术表演团体,使吕剧成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年轻新兴剧种。
吕剧善于运用乡音描摹民间疾苦,表述风土人情,语言多为乡村俚语,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地方特色。就艺术特色来说,1950年以前的化妆扬琴,舞台表演简陋、粗糙,对于身段表演不很讲究,演出基本不受什么限制,没有成套的格式与要求。音乐则优柔缠绵,缺乏激昂、悲壮、有力的曲调,所以文戏(生、旦戏)很多,武戏很少。像《杀西关》之类的武打场面,只是走走过场。此后,吕剧在自己朴实、生活化的表演风格基础上,适当吸收了梆子、五音戏、柳腔、茂腔以及京剧等兄弟剧种的表演艺术特长,先后创作演出了《穆桂英挂帅》《挡马》《打金枝》等带蟒带、玉带,悬刀挎剑和使枪弄棍的武打戏和花脸戏,大大丰富和拓展了其表演艺术形式。
吕剧的传统剧目约有近百出,分为生活小戏和连台本戏两大类。生活小戏是吕剧的“看家戏”,大多取材于民间传统故事,少量取材于历史小说,一般反映劳动人民普通的日常生活,表现家庭伦理、恋爱婚姻、道德情操、生活理想以及人生追求,亦有追求个性解放,反抗封建压迫,除暴安良、扶危济贫等题材。
新中国成立后,吕剧迅猛发展,一批新文艺工作者参与了该剧种的继承革新工作,整理改编传统戏《小姑贤》《兰桥会》《王定宝借当》等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戏《李二嫂改嫁》,于1957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在全国放映,产生巨大影响,吕剧由此享誉全国。
早年的化妆扬琴班社有:时殿元与其徒弟谭秉伦、崔兴乐等人组织的“共和班”,杨长兴、王乐堂等人组织的“顺和班”,黄文征、黄文信为首的“黄家班”等。这个时期的演出班社,多数是琴书艺人自由结合而成,大都系共和班社,没有封建班主操控。领头人由大家共同推举,有事大家商量决定,收入则采取“死分活批”的办法。著名演员有:时殿元(1863—1948),男,广饶县人,自幼家贫,从业琴书,是化妆扬琴的主要奠基人。其饰演的《王小赶脚》中的王小,《小姑贤》中的婆婆等角色都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工生行兼旦角,嗓音醇美,唱腔圆润,表演细腻,富于创造性。他的亲传弟子时克远(1902—1980),艺名“脆甜瓜”,14岁开始学唱化妆扬琴,常在惠民、潍坊、泰安等地演出,28岁在济南庆和班、义和班唱戏。擅演生行戏,唱腔流利脆爽,富有感情。所演《王华买父》颇有影响,被称为“活王华”,曾灌制过《梁祝》唱片。薛金田,绰号“旺相”,唱腔流丽,扮相俊美,表演生气洋溢。20世纪20年代中叶,曾在济南风顺茶园演出,在观众中颇有盛名。他的得意弟子李同庆(1911—1972),广饶县人,先攻青衣、花旦,后改攻文武老生,嗓音洪亮,唱腔诙谐,表演幽默风趣、真实自然。在现代戏《小女婿》中饰杨发,传统戏《逼婚记》中饰历城县令,深得观众好评。
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吕剧艺术表演团体有山东省吕剧院、济南市吕剧团,其编导创作力量强,行当齐全,阵容整齐。山东省吕剧院拥有著名编剧刘其英、著名导演尚之四和号称“吕剧三杰”的著名演员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他(她)们的优美唱段,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济南市吕剧团的著名演员有时克远、李同庆、张艳芳、董砚萍等,在群众中亦颇具影响,享有较高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