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腹黑(为什么说我腹黑)
为什么叫腹黑(为什么说我腹黑)在第三季《奇葩说》,黄执中是蔡康永带领的肉松队的“刷票王”,类似于开挂的存在。 “我觉得我说的话很温暖很正能量啊”一个有20多年经验的专业辩手赢下23岁的姜思达是否会觉得胜之不武?对于这个问题,黄执中停顿了三四秒,一脸疑惑地说:“为什么我会觉得胜之不武?你这个问题的预设是《奇葩说》是场比赛。其实对我来说,第一,这不属于比赛范畴的胜利。第二,不存在不武,这是观众投票决定的。在《奇葩说》最重要的是打出精彩的比赛,公平不是重点。”是的,和黄执中聊天,就要做好这种“费劲”的准备,任何问题在他脑子里都会先拆解一遍,再给你列出一二三个观点。
准备《奇葩说》第三季决赛的十分钟里,黄执中说他什么也没想。按照录制流程,这天是三场比赛连着录,在打完前两场比赛后,所有人都精疲力尽,“已经没有精力想太多了,只想快点结束收工去吃饭。”
短暂与多年辩论场好友邱晨交流决赛辩题“懒是不是人类之光”的想法和观点后,黄执中带着一贯的气场回到了《奇葩说》决赛镜头里。这次对面站的不能算对手,而是共同成长,一步步强大起来的姜思达。
最终凭借打辩论20多年的经验带来的好心态和一个简单但逻辑严密的观点,黄执中拿下了第三季冠军,然后走过去拥抱姜思达。
决赛播出当天,姜思达的逆袭是微博的热门话题,而黄执中这个冠军得到的评价,大多是“实至名归”、“意料之内”。网友们可惜说姜思达如果没有在决赛时碰上黄执中,一定会拿下冠军。
一个有20多年经验的专业辩手赢下23岁的姜思达是否会觉得胜之不武?
对于这个问题,黄执中停顿了三四秒,一脸疑惑地说:“为什么我会觉得胜之不武?你这个问题的预设是《奇葩说》是场比赛。其实对我来说,第一,这不属于比赛范畴的胜利。第二,不存在不武,这是观众投票决定的。在《奇葩说》最重要的是打出精彩的比赛,公平不是重点。”
是的,和黄执中聊天,就要做好这种“费劲”的准备,任何问题在他脑子里都会先拆解一遍,再给你列出一二三个观点。
“我觉得我说的话很温暖很正能量啊”
在第三季《奇葩说》,黄执中是蔡康永带领的肉松队的“刷票王”,类似于开挂的存在。
不管之前的队友表现如何,只要黄执中一站起来,系好胸前的西装扣,推推眼镜,抬起手说一句“来”,现场观众就不由自主进入他构建的世界观,接着票数刷刷往上涨。
连马薇薇在1v1中赢了他一次以后都兴奋得像个迷妹,“赢执中哎!”就更不用说那些连马薇薇都赢不了的大部分选手。
但他觉得“也没什么特别了不起,只是因为我很喜欢很喜欢辩论,会往上花精力”。
《奇葩说》上能刷票的选手很多,但黄执中的观点总是最“腹黑”的,带着反鸡汤的味道。
争议最大的一期发生在“有后东和无后米谁牺牲自己进入核电站拯救人类”这道辩题里。他的持方是让没有家庭的米博士去。轮到最后发言的黄执中时,他把此前双方的论点和纠缠扔到一边,提出 “伟人之后不太会得到善待”。这个观点在现场引起沉默,以至于结辩时,作为导师的高晓松用少有的严肃态度反驳黄执中的观点过于负能量,他非常不同意。
因为常持这样“与众不同”的观点,有些观众称他为“撒旦”,一起比赛的选手们说他的发言“细思极恐”,总结他的辩论风格是“腹黑”。对这些评语,黄执中说他“很不理解”,“常有人说我讲话腹黑,暗黑,细思极恐。可是我一直以来觉得我讲话富有正能量,很温暖,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觉得我腹黑。”
说完后,黄执中停顿一下,自己回答到:“唯一合理的推论就是,大家平时都不细思,听了我的话,你才觉得极恐。”
后来黄执中在微博上解释核电站那期的发言说:“这场的观点,其实自认挺正能量的,但传递出去后,却让听众觉得那么暗黑(苦笑)⋯⋯可见‘表达’这件事,永远都还有更进步的空间啊。”
学生时代上央视直播的中分头黄执中
来自台湾的黄执中是专业级别的辩手,人送称号“宝岛辩神”,但他从2012年开通微博时就说不喜欢这个称号,“为什么要喜欢这个名字?谁会喜欢啊,好神经病的称号!”
问他相比较辩论场,在《奇葩说》他更享受什么,黄执中少有的想了很久才回答,“讲话不计时。大部分时候是看马东老师的木鱼。只要有趣他就不会敲,压力小好多,能畅所欲言。”
除了时间不限的形式,黄执中觉得《奇葩说》给了他另一种成就感,是在辩论小圈子里不会感觉到的。
“打辩论赛着重是对抗。但《奇葩说》的目的是打出火花。我最喜欢的是我们打出的火花在网络上得到讨论,让我得到了在一般辩论中得不到的成就感。”
作为专业辩手,黄执中在《奇葩说》中的表现让人觉得他很轻松。问他是不是每场比赛都尽全力,他立刻警觉记者的措辞,表示《奇葩说》没有尽全力一说,和辩论不一样,“不是一个人的作战”,也不是他在这个团队要做的事。
“辩论不需要管精彩不精彩,只管压制对方观点就好。在《奇葩说》我是让对手的观点表达出来,而不是直接反驳掉。就像让观众见识一下,川菜粤菜都好吃。你问我有没有尽全力,很难回答。我不是尽力和你拉开相互差距,是我试着锦上添花。如果《奇葩说》票数差距一直很大很大,那代表这是个很失败的节目。我们作为幕后的协助者,也是失败的。”
“欧阳超在现场真的超级超级好笑”
黄执中的确做了三季“幕后协助者”,他也是这个节目最初的攒局者之一。
“马东和节目组的人在上海找到我和胡渐彪、马薇薇这群人,说要做一个有关于奇葩的谈话节目。我就一直跟他们说,不要,你们不要做说话节目,要做辩论节目。谈话的节目没有意思,要做辩论性的节目。其实因为我很喜欢辩论,比较好玩。”
黄执中没有指明“没意思的说话节目”是什么,但在《奇葩说》诞生前,黄执中确实曾和胡渐彪去参加了一档演说类节目。
在这档节目上,黄执中以《辩论无处不在》做了演讲,四个导师都爆了灯。后来在一场和胡渐彪的PK中,现场观众淘汰了他。然而胡渐彪最后也没有拿到冠军。
当年这档节目冠军,给了正在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博士,后来在《奇葩说》第一季海选中被高晓松“骂出去”的梁植。
黄执中跟马东说“好玩的辩论节目”的提议,显然就是《奇葩说》来源。但实际上,辩论比赛此时在国内已经没落了许多年。
马东团队提出质疑,“他们说央视以前做过辩论的节目,没成功。”黄执中坚持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可以帮忙,“央视不知道辩论最有趣的地方是哪里。辩论最有趣的地方不在于胜负,并不是谁赢了,有趣在于过程中,双方不断说出新的观点新的看法。”
对节目形态达成共识后,这群常交流的辩手们先让马薇薇去比赛,“还有几个负责在幕后筹备”。
黄执中和胡渐彪在前两季主要承担提供论点的工作,在第一季还短暂出场一次,和陈铭组成刺客三人团踢馆。不过踢馆不太精彩,三个人的黑色西装,与周围格格不入,说话拘谨,发挥也很一般。
第三季他和胡渐彪正式加入选手,是因为“导演组说,找的人不够,不如你们到前面来”。
“选手不够”的问题在第三季很严重。作为“教练”,黄执中觉得是因为《奇葩说》既要求人好玩,又要求人会辩论,太难。“说话比唱歌难。有时候在海选的时候表现得很杰出,在台上就不行,有时候则刚好相反。有些人来《奇葩说》,认为应该大胆、狂放。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他说有些选手不懂,观众就更不明白了, “有些观众说这个适合那个不适合,我觉得那些建议没有太大意义。比如董婧,海选的时候大家都说她很一般,但后来证明她成长速度非常快。 ”
在第三季新人里,除了出人意料的董婧,警察欧阳超争议很大。网友说,欧阳超一说话,感觉是致命的“尴尬癌”。黄执中却说自己很喜欢欧阳超,“现场真的太好笑了。是西式无厘头的talkshow的那种好笑。”而观众认为的那种“尴尬”,是黄执中始料未及的。
他常常在别人说话时推测对方想法,在欧阳超这件事上,他承认自己想错了,这个失误是他在节目里最大的收获,“隔着荧幕看,和现场看,很不一样,落差竟然有这么大。观众口味真难抓。”
作为一个要说就把话说清楚的人,黄执中坚持解释为什么欧阳超好笑。“欧阳超讲话的方式是脱口秀的表演方式,幽默感太西式了,神来一笔那种。网络上只能听到他的内容,感受不到他的张力。”
“不存在屈就,是我们高攀了《奇葩说》”
参加《奇葩说》之前,黄执中一直活跃在辩论界。
自从高一进入辩论的世界后,他几乎没有在辩论场上失手。比赛录像被学弟学妹反复观看学习。
微博上有学生私信他,如何处理观看辩论决赛和女朋友约会的时间冲突,他回复“我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因为通常决赛时我都在台上”。
这种回复私信的事,从2012年开通微博以来,黄执中每天都做,还要贴出来点评几句。因为写博客的年代他自称“本少爷”,微博网友就叫他“少爷”。
“他们的问题挺简单的,我的答案就是不想顺从别人、不想敷衍。其实我评论问题的兴趣比回答大。”
黄执中说自己是标准宅男,“不爱旅游,我不出门,晚上就躺在床上刷微博,回私信。在北京和在台北对我来说没区别,因为我三餐都叫外卖。一个多月来我只出去吃过三次饭。”
黄执中用普通人眼里的枯燥形容自己的生活,但实际上说这些话时,他还是带着清晰的傲娇感,他太清楚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
在《奇葩说》上,肖骁、姜思达每期都会变装,像cosplay那么夸张,但黄执中一直是西装,“我跟造型师说,要最简单的,讲话舒服那种。”
他不觉得这是不在乎外形,而是没精力去关心,“每个人都只能在乎几件事情,我猜思达游戏就打得没我好。我爱看书,爱打电动,很贪吃,很爱很爱辩论。就这么几件事,每一样都要花我大量精力。”
黄执中在《奇葩说》和其他场合都提起过,他的生活基本上在打电动和辩论。他觉得打电动可以不出门,不接触人,同时锻炼脑力。
而辩论,对他来讲,几乎就是改变人生的事了,接触辩论后,“人生完全不同了,不是只知道做事,还知道了为什么要做”。
这个重要改变是从高一才开始的。在此之前,他是个有自闭倾向的小孩,“内向,有社交恐惧症,从小就接受心理辅导。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别的同学午休,我会被叫到心理辅导室,有老师陪我做问卷,玩游戏。他们觉得我有自闭症。因为我没办法跟任何人说话,没办法公开说话。一直到中学都是这样。”
他从小最痛苦的事情永远是自我介绍,因为他面对同学说不出话。而在高一时,所有人被要求参加社团,他没有主动意愿,只能被动抽签,结果抽中了辩论社。
“我没办法说话,所以没办法站起来说我不,只能硬着头皮去参加。”结果在有说话规则的辩论场,黄执中发现自己是能口若悬河的。
“我打完(辩论)之后,别人都说我非常有天分,是个辩论的天才,问我要不要参加辩论社。我下了赛场又没办法说话了,只能默默参加了。”
接下来,黄执中就开始了开挂的辩论人生,赢一场又一场比赛。
问他为什么平时没办法说话,赛场上这么厉害?他说普通人的聊天里充满了潜规则,什么时候接话,什么时候停止,什么时候笑。这些潜规则他无法理解,但辩论有裁判、对手、辩题以及时间限制,让他感觉很安全。
如今他已经不是那么自闭了,谈及小时候做的心理辅导,黄执中一脸不屑,“当时那些老师自己都不知道什么叫社交障碍。”
黄执中的朋友圈都是辩论圈的人,他没精力再和其他领域的人交流,记者说和他交流挺费劲,像听人上课,私下跟朋友之间也这样吗?黄执中露出温和谦让的笑,说不会,“因为他们都已经不会来问我问题了。”
对于谈情说爱,很会“解决问题”的黄执中突然显得有点无奈,耸耸肩说:“不太会吵架。知道她不喜欢哪些东西后,只能说没办法。”
辩论场上打出的友谊,大概是比较稳固的。但当他与马薇薇、胡渐彪等人选择参加《奇葩说》时,不是没有圈内阻碍。
迄今为止,百度的“辩论吧”里还是有帖子说对这个曾经的偶像失望,因为把辩论娱乐化,很不好。网友说,为了节目效果,要讲故事,要会污,会逗比,对专业辩手来讲,太屈就了。
但黄执中很肯定地回答没有屈就,反而觉得上《奇葩说》是有趣的挑战。
“说话讲给很聪明的人听是件很轻松的事,他们闻闲歌而知雅意,一点就透,讲话能力不需要特别好。相反的,当你要表达给一般人听的时候,就会很考验你的表达能力。
这世界最难的一件事就是把道理讲给很小的弟弟妹妹们听。这绝对不叫屈就,而是最高境界。如果三言两语能解释什么是人工智能,五岁的小朋友能听懂,那你是一等一的牛人。而要是跟霍金探讨,他很快就能明白。让霍金懂,不叫本事。所以你说这屈就吗?不是,这叫高攀。因为你要掌握更高阶的讲话方式、节奏、用语。”
而对于那些辩友们的失望,黄执中则把辩论比作标准的“商业大片”,认为辩论本来的目的就不是凸显聪明和品味,是为了增进表达技能。
“辩论是改变别人的看法,不是自己的,是标准商业片。艺术片卖不出票你能孤芳自赏,辩论没人看,就是失败的。听者责任制只能停留在学校阶段,一旦进了社会,就是言者责任制了。除非你拍的是艺术片。商业片没有屈就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