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胆总管取石术后恢复(13年前切胆的残余)
胆囊切除胆总管取石术后恢复(13年前切胆的残余)案例拓展知识:目前手术治疗胆结石,主要是切胆和保胆两种方式。胆囊切除术不仅在术中有胆管、胃肠道、膈肌损伤的风险,术后有残余胆囊疾病的风险,还会引起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反复右上腹疼痛、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或出现免疫力下降、反流性胃食管炎、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能力下降等问题,此外,切胆后胆总管结石发病风险上升2-4倍,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4倍。术后,重获健康的周女士满怀欣喜,双手竖起大拇指向医护人员表达自己由衷的感谢。残余胆囊疾病是由于胆囊切除不完全,术后胆囊残留或胆囊管残留过长逐步形成的囊腔样结构,可并发残余胆囊炎、残余胆囊结石、残余胆囊癌变等。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主治医生为患者制定了“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方案并亲自主刀。术中,医生将患者体内约2.0×1.5厘米的残余胆囊切除取出,从中取出一颗大小约0.8×0.6厘米的结石。并用胆道镜在患者胆囊管中探查发现,一颗0.9×0.5厘米的结石
“我原本以为胆囊都没有了,就不会有胆结石了,哪里想到又因为胆结石做手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35岁的周女士言语之中充满了懊恼。
周女士表示,她曾于2010年因胆囊结石在某三甲医院接受了胆囊切除手术。原本以为自己就此与胆结石再无关系,没想到从去年10月开始,周女士频繁出现持续性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症状,于今年4月初,再次被诊断为“胆总管结石”。
拿着检查报告,周女士来到了贵阳结石病医院,并被确诊为“残余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伴胆管炎”。
“残余胆囊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中的一种,多与第一次手术有关,”医生表示。近年来,随着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应用,开展此术的机构良莠不齐,残余胆囊疾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残余胆囊疾病是由于胆囊切除不完全,术后胆囊残留或胆囊管残留过长逐步形成的囊腔样结构,可并发残余胆囊炎、残余胆囊结石、残余胆囊癌变等。
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主治医生为患者制定了“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方案并亲自主刀。
术中,医生将患者体内约2.0×1.5厘米的残余胆囊切除取出,从中取出一颗大小约0.8×0.6厘米的结石。并用胆道镜在患者胆囊管中探查发现,一颗0.9×0.5厘米的结石嵌顿在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处,以套石篮将其取出。
术后,重获健康的周女士满怀欣喜,双手竖起大拇指向医护人员表达自己由衷的感谢。
案例拓展知识:目前手术治疗胆结石,主要是切胆和保胆两种方式。胆囊切除术不仅在术中有胆管、胃肠道、膈肌损伤的风险,术后有残余胆囊疾病的风险,还会引起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反复右上腹疼痛、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或出现免疫力下降、反流性胃食管炎、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能力下降等问题,此外,切胆后胆总管结石发病风险上升2-4倍,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4倍。
因此,胆囊不能一切了之,而应遵循“保胆有标准、切胆有指征”的科学保胆理念,能保胆的患者应尽量选择保胆取石。此外,越早发现治疗,保胆几率越高。不痛不管,拖延治疗只会将结石“硬生生”拖大,拖多,失去胆囊功能,再想保胆时,已丧失保胆资格,只能遗憾切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