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相思一处闲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两种相思一处闲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多年以后,李清照一定会记得那个如梦如幻的黄昏。可是,越是伉俪情深,越无法忍受别离: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与赵明诚之间无疑是有着深厚感情基础的。
多年的婚姻生活就像一管强力的粘合剂,将他们二人紧密无间地连接在一起。
志趣相投互相爱慕的她和他,在一起度过许多美好时光,往日的林林总总点点滴滴,早已深入到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
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越是伉俪情深,越无法忍受别离: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多年以后,李清照一定会记得那个如梦如幻的黄昏。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彼时的她无忧无虑,率真轻灵,还是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少女。
时间都去哪儿了,转眼间她便已为人妇,再不复当年的模样与心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藕花也许开得更红更艳,但早已成了过去,现在展现在她面前的,只有满目凋零。
竹席的凉意在提醒她,现在果然是秋天,春的明媚夏的热烈,都依次消散。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是她,还是他?
当年丈夫因为外出做官而飘然远去,实在是将离别看得太轻太容易。
留下她一人独守空房,满腹心事幽怨,谁来倾听,谁又能为她排解?
独上兰舟,也不过是聊以释怀,任自己被小舟载来载去,仿若她无以安放的寄托。
云中谁寄锦书来?
天上的大雁飞过,真羡慕它们,也真羡慕可以得到大雁眷顾的人。
不是所有的想念都能得到回应,正如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雁群中得到佳音。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只有月亮是无言的,无言地照亮她所在的闺房。
满室清辉,比所有尘世灯光都更明亮,也更幽洁,那是属于天庭的华彩。
她却独爱这红尘的一缕烛火,闪烁着,摇曳着,到底更能牵动她的心。
让她奋不顾身,一心一意地扑上去。
宛如一只明知结局却依然无怨无悔的飞蛾。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月满西楼,月满西楼。
思念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怨恨对方将离别看得太轻。
若说思念当中也有甜蜜和安慰,那这甜蜜和安慰应该来自对往昔的回忆。
以及,想念对方也正想念着自己。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都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可是当花瓣飘落枝头跌入流水怀抱,两者到底有了纠缠。
纠缠的结果是落花挣不脱流水,流水也拒绝不了落花。
流水和落花,到底相依相存,或是流往同一个方向,或者落花静静地沉入水底,看水流潺潺,也任自己一点一点香消玉殒,成为流水的一部分,成为水底淤泥的一部分。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说的该是落花和流水,也或者是留在家中的她和远在异乡的他。
如同流水相思着大海,如同落花相思着枝头,纵然相思的对象不同,但却又都是同样刻骨铭心的相思。
如同她在闺房幽怨满怀,如同他在异乡落寞伤神,纵然所处的地方不同,但却也都同样经历着一般无二的怅然若失。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落花逃避不了流水,流水也摆脱不了落花,纠缠的落花和流水就像绵绵不绝的相思。
奔流着,浮沉着,直到扑入大海,直到化身为泥,浴火重生,再一次飞上枝头。
在此之前,所有的筹谋都是无功而返,所有的抵挡都是溃不成军。
婚后,李清照与赵明诚有十几年的时间都共同生活
直到赵明诚因为仕途不得不离开家庭,两人才有了长久的别离。
而这样的别离,对于一往情深的李清照来说,显然相当难熬。
《一剪梅》这首词作,应该写于夫妻分离的这段时间,字字句句,皆是身为一个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浓情挚爱。
现代人可能很难想象古人的相思会深厚到这种程度,因为通讯便捷,今人的耐心一点一点被稀释,如同一起被冲淡的相思。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对于今天的人而言,这句诗或许可以改成才挂电话,又上微信。
很好笑,但是总有那么一种黑色幽默的意味。
以及,一种无论如何也回不到过去的忧伤。
还是那句老话说的对,有得必有失,我们或许收获了很多,享受了很多,与此同时,我们也渐渐在失去。
失去那些曾经以为一钱不值直到渐行渐远后才发觉珍贵无比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