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尚武精神(从孔子之勇谈春秋时期的尚武精神)
浅谈尚武精神(从孔子之勇谈春秋时期的尚武精神)宛射犬去找二位合作者,二位爷正在帐篷里吃饭,却让他在外面等着,吃完后才把他叫进来,让他吃剩饭。上阵时,二人让宛射犬驾御广车(横陈之战车,兼具攻防作用,主要用作防御)走在前面,自己乘坐乘车(也叫安车,一种通常用一匹马拉的、可以在车厢里坐乘的休闲式车子。上古乘车一般都是站立在车厢里,而安车则可以安坐,故名。)缓缓而行。将到楚军阵前,二人才跳上战车。跳上去之后也不做打仗准备,而是仪态优雅的鼓起琴瑟来。但是这种一车三人的组合也有配合不力的情况,这就需要其中一位或者几位超常发挥才能完成致师目标。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晋楚战于棘泽(今河南新郑东南),晋军派出张骼、辅跞两位勇士挑战楚军,并向郑国借了一位名叫宛射犬的御者。临战,宛射犬的领导子大叔跟他交代:“大国之人,不好相处,你要收敛一点。”但是宛射犬并不听劝:“不论大国小国,只要大家在同一辆战车上,那么只要各负其责就好啦。”子大叔还是告诫他
孔子出身于贵族世家,他的祖上为殷商帝子微子启之弟,姓殷名仲思。殷商末年,武王革命之后,分封纣王之子武庚继续镇守朝歌,继承成汤血食,派管叔、蔡叔监政。武王死后,武庚同管蔡作乱,周公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改任微子启继续继承成汤血食镇守朝歌,然迁殷人于外,充周人以内,改国号宋。微子启死后,其弟仲思即位,号微仲。五服之后,亲缘关系式微,同姓聚群而分,其中一支孔父嘉(也叫孔文嘉,估计是书误),改殷姓为孔姓。(孔父嘉为当家人,带头人。)到了孔子父亲孔叔梁纥这一代,殷商贵族的血液依然在他身上流淌着。
叔梁纥身高两米,隆准方口,膀阔腰圆,是鲁国一名武士。鲁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孔叔梁纥跟随晋国为首的多国联军进攻逼阳国,逼阳国虽然城池不大,然而非常坚固,军民保家卫国的热情很高,联军久攻不下。此时鲁国孟氏家臣秦堇父押送辎重来到逼阳城下。逼阳人打开城门楼上的悬门,企图夺取辎重。秦堇父和鲁国勇士狄虎弥见城门高悬,以为有机可乘,便率先挥军向城内杀去,叔梁纥率部紧随其后。众军蜂拥般冲到半路,忽然悬门如瀑布般落下,将冲锋队伍隔成两段。眼看冲进去的联军士兵就要被关门打狗,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叔梁纥大喝一声,将城门高高托起,一帮人乱哄哄地跑将出来,避免战死沙场的命运。待到攻进城里的鲁军全部退尽,叔梁纥双手向上一掀,就势撒开,那悬着的城门便轰然落下闸口。叔梁纥回到本营,对秦堇父和狄虎弥说:“二位将军之命,悬于我之腕也!”
秦堇父和狄虎弥不甘心受此大辱,再次率军攻城。狄虎弥取来一只大车轮子,蒙上坚甲作为盾牌,拿在左手,右手拔出长戟,领兵单成一队。孟献子看到此情此景,赞叹道:“《诗经》有言:‘有力如虎’,说的就是狄虎弥吧!”逼阳城上守军见二将施逞勇力,遂拿来一匹布剖开,沿城墙外放下,约二将来攻。秦堇父奋勇当先,以手牵布,左右交换,快速攀至城堞。方欲登城,城墙上的逼阳守军挥刀割断悬布,秦堇父从半空中重重摔落。须臾,城上悬布复又垂下。秦堇父翻身爬起,手抓悬布,再次奋力上攀。刚刚接近城堞,悬布又被割断,秦堇父再次摔落,当时昏厥。当他刚刚苏醒,悬布再次垂下。秦堇父挽布如前,再次登城。逼阳守军被秦堇父的勇猛折服,不再向下垂布,说了一些敬服之语退军坚守(辞焉乃退)。秦堇父遂取来三截断布披在身上,犹如奥林匹克竞技赛上的冠军一样在诸侯之师的营地上巡回展示三天,以示其勇。
这种“单挑式”的决斗是当时贵族之间战斗的主要形式,名之曰“致师”。《周礼·夏官》有“环人”之职,其首要任务便是“掌致师”。郑玄注:“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致师者虽然风格各异,但皆欲突出一“勇”字为上。
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楚晋战于两棠(今河南郑州北),“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当时每辆战车都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实际构成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战斗团队,并非单纯的一辆战车而已。每辆战车配备甲士三人:车左执弓主射,车右执戈主击,御者执辔主御。在这辆战车上,御者为许伯,车左为乐伯,车右为摄叔。
三人在战前根据自身职责制定了作战目标。许伯说:“我听说单车挑战,驾车人疾驰而使旌旗斜倒,迫近敌营,然后回来。”乐伯说:“我听说单车挑战,车左用利箭射敌,代替御者执掌马缰,驾车人下车整齐马匹,整理好马脖子上的皮带,然后回来。”摄叔说:“我听说单车挑战,车右进入敌营杀死敌人割取左耳,抓住俘虏然后回来。(许伯曰:“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乐伯曰:“吾闻致师者,左射以菆,代御执辔,御下,两马掉鞅而还。”摄叔曰:“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
三人各自实现了战斗目标后光荣返回,却被晋军分左中右三翼在后紧紧追赶。乐伯张弓搭箭,左边射马,右边射人,将左右两翼追兵射住,箭仅剩下一支,可是中间由晋军将领鲍癸率领的一路却越来越近。正在危急之时,一头麋鹿从车边跑过,乐伯眼疾手快,一箭将鹿射死,然后让摄叔下车将这头鹿献给鲍癸,并且说道:“由于现在还不是打猎季节,因此没什么好禽兽献给您,权且把这头鹿带回去给兄弟们搞点伙食吧”(以岁之非时,献禽之未至,敢膳诸从者)。鲍癸挥手止住追兵,并且跟他们说:“(楚军)车左善射,车右有辞,这是几个真正的君子”。于是将他们一行三人放归本阵。
但是这种一车三人的组合也有配合不力的情况,这就需要其中一位或者几位超常发挥才能完成致师目标。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晋楚战于棘泽(今河南新郑东南),晋军派出张骼、辅跞两位勇士挑战楚军,并向郑国借了一位名叫宛射犬的御者。临战,宛射犬的领导子大叔跟他交代:“大国之人,不好相处,你要收敛一点。”但是宛射犬并不听劝:“不论大国小国,只要大家在同一辆战车上,那么只要各负其责就好啦。”子大叔还是告诫他:“你不要把我的话当做耳旁风。小山上是长不了松柏之类大树的,我们郑国就是一座小山。”
宛射犬去找二位合作者,二位爷正在帐篷里吃饭,却让他在外面等着,吃完后才把他叫进来,让他吃剩饭。上阵时,二人让宛射犬驾御广车(横陈之战车,兼具攻防作用,主要用作防御)走在前面,自己乘坐乘车(也叫安车,一种通常用一匹马拉的、可以在车厢里坐乘的休闲式车子。上古乘车一般都是站立在车厢里,而安车则可以安坐,故名。)缓缓而行。将到楚军阵前,二人才跳上战车。跳上去之后也不做打仗准备,而是仪态优雅的鼓起琴瑟来。
到了楚军阵前,宛射犬也不告诉他们做好战斗准备,快马加鞭疾驰起来。二人不慌不忙,从袋子里取出盔甲穿上,跳入楚军营垒,抓了几个楚军士兵扔出阵地,或提在手里,或夹在腋下,想跳上宛射犬的广车得胜回营。不想宛射犬并不等他们,自己驾驶广车早就跑远了。二人只好跳上自己的安车,抽弓射箭,边战边走,终于摆脱敌人追击,回到安全地带,重新盘腿而坐,弹奏起琴瑟来。并且把宛射犬叫到跟前,叫着他的名字说道:“公孙啊,咱们既然坐到同一辆战车上,那么就是兄弟了。可你为啥两次驾车加速都不打个招呼呢(公孙!同乘,兄弟也。胡再不谋)?”宛射犬老实回答道:“开始我一心想冲入敌阵,可是后来害怕了。”两位勇士一起笑了起来:“公孙,你害怕我们能理解,只是你跑得也有点太急了吧。”
致师者很多情况下其主要战斗目标并非仅仅耀武扬威或者抓获对方几个俘虏,而是鼓舞己方士气,为随之而来的两军决战开个好头。我国古代军事家非常重视军队临战前的精神状态,称之为“士气”。所谓“士气”,就是指战士们基于必胜的信念而激昂奋扬起来的那种敌忾情绪和求战欲望。昂扬的士气在战斗中必将转化为巨大的歼敌力量,故高诱注《吕览·审时》篇时直接说;“气,力也。”曹刿说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这个。当时的军事著作《尉缭子》写道:“气实则斗,气夺则走,气失而师散”。《孙膑兵法》也写到:“临境近敌,务在励气”。
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齐晋战于鞍(今山东济南西北)。列阵之后,齐顷公派武士高固冲入晋军阵地,举起石头砸向晋军,将被砸伤的晋军擒获后扔到自己战车上,战车后系着一根桑木根,在齐军阵地前来回巡梭,鼓舞士气,边跑边喊:“想要勇气的人,就花钱来买我剩下的勇气吧”(欲勇者,贾余余勇)。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方致师者达成战略目标,那么他在返回途中就会相当危险,被抓获或者战死的几率非常大。换言之,致师者目标达成全身而退的情况相当少,因此才被载入史册。而且今天的我们也完全可以想象一车三人冲入敌阵的危险性有多么高。下面说的这位,就是致师战场上的失败者。
鲁文公二年(公元前625年),秦晋战于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双方摆开阵势,晋军勇士狼瞫带领自己的部下率先冲入敌阵,英勇战死。晋军随后而进,大胜秦军。狼瞫的战死充分诠释了孔子“见义不为,无勇也”这句话。两年前的晋人抵抗狄人入侵的箕(今山西省榆社县讲堂村西南)之战中,晋国大夫先轸临战换将,将自己战车的车右狼瞫换掉。此举对狼瞫是极大的侮辱,狼瞫因此很愤怒。他的朋友说:“受到如此大的侮辱,你为何不去死呢”。狼瞫说道:“我还没有找到自己该死的地方”。朋友说:“我可以帮你一起杀死先轸”。狼瞫说:“如果一个人勇气可嘉却犯上作乱,那么他死了之后也不能进入祖庙。死于不义之事,这不叫勇敢。当年我以勇气求得车右的职位,现在因为没有再次表现我的勇敢而被换掉,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一定要在领导面前表现出我的勇敢,你等着看”。
狼瞫战死后,君子们评价道;“狼瞫真是个合格的君子啊。《诗经》说,君子如果发怒,那么祸乱很快就会止息(君子如怒,乱庶遄沮),一个人发怒了却不犯上作乱,而是把这种怒气用在战场上,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君子(怒不作乱而以从师,可谓君子矣)。”
这种“致师式”的战斗荣光最后一抹余晖映照在项羽身上。秦末楚汉争雄,项羽与刘邦相持日久,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漕。贵族出身的项羽无奈之下就想出“单挑”这一招来。与刘邦说:“天下汹汹,久战未决,就是因为我俩其中一个还活着。我现在正式约你,我俩单挑一场,谁输了甘拜下风,宣布战争结束”。面对项羽的找茬行为,平民出身的刘邦根本不拾这茬,他笑着拒绝道:“兄弟不约,我们不约。我这人宁愿斗智,不能斗力”。项羽听到这种无赖语言,气的怒发冲冠,命令军中壮士出阵挑战。汉军有一神射手楼烦,楚军挑战三次都被他射死。项羽大怒,亲自披甲持戟上阵挑战,大喊道:“有种来射我,我就在这里,任你射”。楼烦被项羽的神武所摄,目不敢视,手不敢发,躲入壁中,不敢复出。
那时的勇士们耀武方式多种多样。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晋国围困卫国,晋国勇士邯郸午带领七十名步兵武士围攻西门,与卫军激烈交战,杀死多名卫兵。另一勇士涉佗说道:“邯郸午也算一个勇士了。可是如果我要是去,他们连城门都不敢开”。也带领七十名步兵武士,一大早就去卫国西门,站成左右两排,像种植的树一样。直到中午,卫军也没敢把城门打开,涉佗方才退去。
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尚武精神最为浓郁的时代,所谓“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 “武勇者长,此天之道,人之情也”(管子)。那些争雄称霸的大国,个个强悍好战,不仅陕西地区的秦人“尚气概,先勇力,羞文学,忘生轻死(《诗经》注)” 至今尚有彪悍霸蛮之气的楚人“卒民勇敢”(淮南子),素有慷慨悲歌之风的燕赵地区“好勇义”(吴子),“轻疾而易死”(左思《吴都赋》)。就是今天说着侬言软语的吴越地区,也是一片气质刚劲的土地:“其君皆勇,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班固)。整个贵族阶级都以披甲御车为荣,视冲锋陷阵为乐。秦国在选择国君时,首要条件就是勇敢:“择其勇猛者立之”。楚康王即位五年无战事,即认为是自己的莫大失职。历史学家雷海宗认为:“一般来说,春秋时代的人们大多毫无畏死的心理,他们认为死在战场上是一个战士最好的归宿”。
这种尚勇之风弥漫在社会各个层面,人人好勇斗狠。因此各国不得不专门制定严刑峻法制止“私斗”,也就是为了私人恩怨而进行的单挑式决斗。鼓励“公战”,也就是为了国家利益而上阵杀敌,避免内部消耗战争资源。体现在审美层面上,就是以高大健壮为美。《诗经》言庄姜之美,必先言“硕人其颀”,就是说,这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美女。写鲁庄公之美,也说他“颀而长兮”,也就是身姿挺拔的大高个。那时美男子的标志就是大个子,卷头发,浓胡须,最好再带点狐臭味(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赞美一个猎人,就说他“其人美且仁,其人美且鬈,其人美且偲”。就是说,这是一个仁爱、卷发、胡子拉碴的健壮男子。描写一位让一个女子相思到“寤寐无为,涕泗滂沱,中心悁悁,辗转伏枕”的男子之美时如是说:“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硕大且俨”。还是高大,威猛,卷头发。
体现在女子择偶取向上,那就是“重勇武而轻财利”(管子),高帅即可,富不在考虑之列。那时女孩择偶标准,首选门当户对,其次高大帅气,再次人品稳实,父母健在,家有余财。简言之,高富帅。男孩择偶标准,首选年轻貌美,其次能生能养,再次家有余财。简言之,白富美。
孔子和他的父亲就是这样高大威猛的男子。叔梁纥身高十尺,合现在两米,孔子在这一点上完美遗传其父,身高九尺,也就是一米八。曾有人问孔子,谁是世界上个子最高的人,他立刻想到了传说中身高十尺的父亲。孔子说:“世界上最矮的人叫焦侥氏,三尺高;最高的人不知其名,只知道他身高十尺(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不言自明,在他心里,最高的人当然是他的父亲叔梁纥。只是圣人比较谦虚,不会直接表达而已。
孔子长大后,毫无突出之能,就是个子高,因此人们叫他“长人”,也就是“孔大个”。功成名就后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威而不猛”,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他是一个很“猛”的人,只是他不去刻意体现这方面的优势而已。孔子在勇力上也完全继承了其父。《吕氏春秋》记载:“孔子之劲,能招国门之关”。关为持门之横木,也就是门栓。春秋时诸侯的城门一般阔数丈,门栓有数十斤重。招通翘。当时“翘关”的方法为用一只手握着门栓的一端将数十丈长的门栓举起来。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鲁国国君曾跟齐国国君在夹谷(山东新泰)会面,谈判领土问题。孔子当时因礼仪专家的身份被任命为会盟的宾相,即仪式的礼仪官。齐国想劫持鲁国国君,于是找了一群小丑假装表演节目,打算搅乱会场,伺机下手。孔子以这些小丑捣乱会场,“笑君者,罪当死”,将他们诛杀,借此威慑齐国,最终逼迫齐国签订了有利于鲁国的领土协议。这个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勇气的孔子,同时也反映出“勇”是这个时代的象征(平势隆郎《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
叔梁纥去孔子母亲严征在家提亲的时候,由于年龄太大,颜老头不得不给三个孩子做思想工作,主攻方向就是叔梁纥的高大勇猛和贵族出身:“孔家的叔梁纥上门求婚了,我也答应了下来。叔梁纥人才不错,身高十尺,虎背熊腰,武力绝伦,我很看好这个准女婿(吾甚贪之)。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叔梁纥就是年纪大了点,脾气坏了点(年长性严),家里穷了点。可人家也曾阔过,孔家祖上可是大名鼎鼎的宋王微子,殷商之后,血管里流着纯正高洁的贵族血。你们三个人考虑一下谁去?”老大沉默不语,老二踌躇不前,老三挺身而出:“父亲,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你跟我们商量什么,这于理不合吧。”老三可能是被叔梁纥的壮勇英武打动了心,叔梁纥的英雄事迹她曾有所耳闻,且在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当时,鲁国有一贾大夫长得比较丑陋,却娶了个漂亮妻子。妻子对其很不满意,三年不言不笑。可是贾大夫在一次射猎行动中猎获一只野鸡后,事情有了转机,漂亮妻子开始笑着跟他说话。贾大夫于是感慨:“一个人没有点才能看来真的不行啊,我要是射箭技术不高的话,妻子都不跟我笑着说话。”贾大夫虽然貌丑,可是善于驾车射猎,依然博得了美人欢心。
春秋时代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青铜时代,又是中国贵族生活的黄金时代。钱穆先生说:“春秋时代是中国古代贵族文化发展到一种极优美,极高尚,极细腻雅致的时代,随着严格等级秩序的破坏,贵族精神逸出了上层社会的藩篱,流布到社会各个阶层,与社会底层的草根活力和创造力结合起来,激活了整个社会的正能量,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复制的黄金时期”。傅斯年先生也说:“春秋全世有很高的人文,很细的社会组织,很奢侈的朝廷,很繁丰的训典,因之而生的诸子之学,如孔子的人情,老子的世故,皆有所附丽”。
读懂了《春秋》,就读懂了中国的贵族。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推荐阅读的这套《春秋左传》,好品质,看得见,谁买谁知道。原价96,现价只要79。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