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的画稿(收集15万页原画稿)
上万的画稿(收集15万页原画稿)《哆啦A梦》而多啦A梦所指代的那个原画稿主人,就是藤子不二雄深深崇拜着的手冢治虫。或许在他眼里,因为人的一生只能被导向一个结局,所以他希望手冢治虫的经典能够在这之后得以延续,以另一种形式(人工智能)告诉世人——手冢治虫还活着,从而和影响到他一样去影响更多的人。当然,这个想法放在那个年代显然是一种“奢求”。别说真的有人想着去实践这种想法,或许在很多人心里,根本就没有人工智能这个概念。藤子不二雄(左)因为在那个年代难以实现,藤子不二雄将这种“技术”寄托在了自己笔下无所不能的哆啦A梦身上——“找到原画稿,让计算机去分析其作画风格,然后掌握和原画稿主人一样的绘画技术”。
01 人工智能作画的憧憬与实现有人曾说,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成就,与之对等就要承受相应的压力。别只看人家光鲜亮丽集才华气质于一身的外表,或许TA的背后也有着道不尽的心酸和血泪。
1989年2月份的某一天,著名漫画家手冢治虫在握着画笔倒在工作台上以后,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逝世。谁能百分百保证,他在生前没有承受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呢?
手冢治虫
而在这之前,同为著名漫画家的藤子不二雄就有过这样的感叹——因为漫画家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他希望能出现某种人工智能从而替代漫画家的一部分工作。
当然,这个想法放在那个年代显然是一种“奢求”。别说真的有人想着去实践这种想法,或许在很多人心里,根本就没有人工智能这个概念。
藤子不二雄(左)
因为在那个年代难以实现,藤子不二雄将这种“技术”寄托在了自己笔下无所不能的哆啦A梦身上——“找到原画稿,让计算机去分析其作画风格,然后掌握和原画稿主人一样的绘画技术”。
而多啦A梦所指代的那个原画稿主人,就是藤子不二雄深深崇拜着的手冢治虫。或许在他眼里,因为人的一生只能被导向一个结局,所以他希望手冢治虫的经典能够在这之后得以延续,以另一种形式(人工智能)告诉世人——手冢治虫还活着,从而和影响到他一样去影响更多的人。
《哆啦A梦》
这是一个漫画界老前辈的器量和胸怀,不单单只是为了缓解所谓的压力那么简单。而现如今,藤子不二雄映射在哆啦A梦身上的憧憬似乎一步一步照进了现实。
就在前不久,由AI创作的“手冢治虫”风格漫画《Phaedo》已在《周刊MORNING》杂志上刊载了前篇。据说,哪怕是故事情节这种极其复杂的构成在内,AI也参与其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02 《Phaedo》的大致制作过程2月27日,微博某大V转载了TEZUKA2020官方网站的中文译本内容,不仅让我们了解到《Phaedo》的大致成型过程,更是让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见识到了AI的神奇之处。
1、首先是剧本的制作
AI对手冢治虫的130多部短篇作品中的主题、世界观背景、登场人物进行了分析与学习,经过三个阶段十三个步骤,完成了作品故事情节的分解。
在完成故事情节分解之后,AI开始生成新的故事情节结构,共两个阶段九个步骤。之后,在AI生成出的100多个漫画剧本里,只有20%的情节是有意义的。
然而在工作人员看来,那些看似没有意义的情节也能带给人们通常无法想象到的意外。由于这些不寻常的想法和意外也是手冢治虫的风格之一,因此酌情得到了一定的保留。
2、其次是人设的制作
15万页的手稿,是手冢治虫留给工作组的宝贵财富。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通过手冢治虫的人物手稿,让新作保留手冢治虫的作画“符号”。
为了达到理想效果,AI通过Hakodate的识别软件对超过4500张人物图像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并被分类标记为“帧”、“语言气球”、“脸”和“身体”等各种元素。
为了提高AI生成的图像质量,工作人员会通过翻转,然后加倍图像数量等手段并以此循环往复,直到生成理想的图像为止。
3、最后是作画的组合
由于我个人在官网并没有找到具体的作画信息,所以借用那位微博大V的原文做一下阐述:
将笔握在像人的手指一样的多关节机械手臂上,通过感压传感器控制笔压,为了使笔压恒定,使用签字笔;
目前机械手臂的技术还无法复制人类肌肉的结构,所以还远无法模拟人类纤细复杂的动作,现在机械手臂需要在人工协助下完成作画。
就像是参与此次制作的木山教授在之前说的那样:“有些人类活动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毕竟有些创作性的事情只有人类才能做,但我还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
成品
我想现在他是知道了,那就是作画。仅仅是机器没有办法达到百分百的程度,这时就需要人类来协助完成。不过,究竟是人类协助AI,还是AI协助人类,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清楚。
总而言之,经过上述一系列操作之后,《Phaedo》的成品大概就算是完成了。虽然我们在这里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那些工作人员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不是这寥寥几百字就能概括的。
03 “漫画”既“手冢治虫”,《Phaedo》的原动力从之前藤子不二雄在漫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憧憬,再到现如今一大批专业人员集结创造《Phaedo》的动作,我个人觉得,藤子不二雄的那份憧憬,似乎是日本漫画界甚至是整个日本社会的心愿。
收集将近15万页的手稿,只为打造一个“手冢治虫”式的符号,其影响力可见一斑。想来也确实如此,提到漫画这两个字,手冢治虫似乎早已成了它的代名词。
手冢治虫
关于手冢治虫的成名之路,我想不用我过多赘述很多人都能一清二楚。毫不夸张地说,手冢治虫是日本动漫产业的奠基者、开路人。
1947年,手冢治虫发表的《新宝岛》奠基了日本现代漫画的表现形式和意识形态。虽然只有薄薄的120多页,但它却创造出了一个截止到目前为止,看似永恒的漫画时代。
这仅仅是手冢治虫众多成就中的冰山一角。以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如果《新宝岛》的诞生开拓了一个漫画时代,那么《漫画作法》中的三大禁忌则是维护这个时代稳步且良性发展的底则。
所以,我眼中的手冢治虫就像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想必不止是我,很多人对他都会保留有这种印象。
只不过,可能这种印象和好感在日本读者眼里更甚于我们任何一个别的国家的读者。就像是我们对弃医从文的鲁迅的一样,弃医从画的手冢治虫同样也是为了贯彻自己的民族情结才得以做出这个选择。
《Phaedo》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有着一个又一个、一群又一群,敢于斗争、勇于改变现状的先驱。我想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他们不想手冢治虫的符号消散殆尽。
从藤子不二雄的憧憬再到《Phaedo》的诞生,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的梦想不仅没有变过,还得以延续下去并逐步走向实现。或许真的会和藤子老爷子想象的那样,“手冢治虫”将会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他的符号会一直长存。
04 写在最后手冢治虫总是可以创造出其他人通常无法想象的故事背景,他总是将山、植物和人类视为自然的一部分,并把他所学到的东西融入到故事中。
从他自己所处的时间位置来看,他可以想象100年前或1000年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当时人类对世界的看法,以及100年后或1000年后世界的样子、人类对世界的看法。
这就是他被称为天才的原因之一,正是他丰富的想象力使他创造出了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因此,这次由人工智能辅助所诞生的《Phaedo》也着实让人期待不已。
只是,即使未来人工智能能够学会漫画艺术,我个人认为我们也不应该期望人类的创造力会因此回到原地,因为漫画既有创作者也有读者。
纵观迄今为止的漫画史,新的拟声词和气球式的表达方式已经被创造出来,但除非读者接受,否则它们不会生根发芽,人工智能也同样如此。
人工智能将扮演多大的角色?人类将扮演多大的角色?解决这个问题的标准总有一天会出现。像是这次相辅相成的合作性质自然是最好的,一旦真正被人工智能取代了全部,那样真的就是一件好事吗?
最后,欢迎小伙伴们在下方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别忘了点个赞、点个关注以示鼓励噢。
文:行走的滴滴/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