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让年味儿在家庭中更浓(年味儿正月初三日)

让年味儿在家庭中更浓(年味儿正月初三日)三日谓之小年朝,接先祀先糕果皆撤。——【明】《嘉兴县志》——【清】顾禄《清嘉录·小年朝》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这天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旧时若是宅旁有井,早晨还要拿香火、素菜在井边供奉,叫做「开井」。三日为小年朝,卜筮占年,儿童妇女以灰炉折苇架插灰上,请灰七姑决事(或用饭箕从灶下请,俗云灶神第七妹)。

让年味儿在家庭中更浓(年味儿正月初三日)(1)

让年味儿在家庭中更浓(年味儿正月初三日)(2)

小年朝

诏以正月三日天书降日为天庆节,休假五日,两京诸路州、府、军、监前七日建道场设醮,断屠宰;节日,士庶特令宴乐,京师然灯。

——《宋史·志第六十五》

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

——【清】顾禄《清嘉录·小年朝》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这天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旧时若是宅旁有井,早晨还要拿香火、素菜在井边供奉,叫做「开井」。

三日为小年朝,卜筮占年,儿童妇女以灰炉折苇架插灰上,请灰七姑决事(或用饭箕从灶下请,俗云灶神第七妹)。

——【明】《嘉兴县志》

三日谓之小年朝,接先祀先糕果皆撤。

——【明】《乌程县志》

而各地也有不一样的风俗。浙江则流行卜筮占年,具体的方式难以考证了。许多地方还要将祭祖供品和一些装饰物撤掉。

南方地区,大年初三被称之为「赤口日」。在香港,人们普遍这天不拜年,因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据说,赤狗是口怒之神,遇之则容易引起口角,所以香港老一辈的新界原居民,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免得遇上凶煞。

让年味儿在家庭中更浓(年味儿正月初三日)(3)

送家亲

撤祖先奠,夜楮焚门外,酹酒,名曰送家亲。

——【清】《静宁州志》卷三

母亲把牌位、燃香、火纸叠的元宝聚在一起,点燃后又念叨起来:老家亲、少家亲回你们自己的家吧,回家后扫扫床铺铺炕,过年的时候再来,你们还得多操心啊,保佑我们活着的人平平安安身体健康……

然后,我引燃鞭炮,噼噼啪啪,把烧完的灰烬炸得四处飘散。请家亲时不能放鞭炮,因为家亲们初来乍到,别吓着他们。送家亲时放鞭炮有两个意义,一是欢送,二是有点警示作用,告诉他们赶快离开,平常的日子不能来,防止他们迷魂不走,干扰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送完家亲,打扫院落,猪圈里添土,水缸里添水,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心到神知,供一供人吃。」请家亲、送家亲,表达了一种对故去亲人的怀念之情,邀请神灵来过年,也反也反映了人们的大团圆情结。这与迷信无关。

(摘编自《齐鲁晚报》曲征)

让年味儿在家庭中更浓(年味儿正月初三日)(4)

意头菜

意头菜指有好意头的菜,其命名以食材的谐音居多,比如年年有余、百年好合等。有些意头菜名很有趣,就像猜灯谜,比如仙鹤神针、如来神掌、横财就手……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做的吗?

春节期间广州可见一种意头菜小盆栽,一个花盆里栽着生菜、葱、芹菜,分别寓意生财、聪明、勤力。既是菜,又是花,还是吉祥的时物。蔬菜好看又好吃,你要玩玩吗?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 终 -

和家人一起,过个有年味儿的春节:

让年味儿在家庭中更浓(年味儿正月初三日)(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