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四大古镇简介(位列四川十大古镇却鲜有人知)
四川四大古镇简介(位列四川十大古镇却鲜有人知)图/文 旅游狂魔夏夏夏其实古镇并没有远离恩阳市区,反而与市区隔河相望,一眼望去耸立的高楼与古镇里低矮的平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恩阳古镇成了“城中村”一样的存在,但是无论是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群,还是具有深刻意义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这里都应该被保留下来,与很多花里胡哨的古镇相比,恩阳古镇就像是一壶茶,只有慢慢品,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炎热的夏季已经到来,但是日落之后约上三五好友坐在恩阳河畔,感受晚风轻拂的惬意,也许就给繁忙而浮躁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喘息。都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看古镇也就是看建筑。恩阳古镇与很多后修建的仿古镇不同,它留存有28条古街,这些古街的两边耸立着数百座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它们以架梁结构为主,很少有所谓的“顶梁柱”,都是在以砖砌成房型砖柱,砖柱的四面编上竹篱,再敷上泥灰,白色的土墙就保护着墙内的竹篱板,房顶再盖上一个木头架子,顶上铺上瓦,大概就成了一个简单的民居,实用且耐看。
四川历史悠久,古镇繁多,光成都周边就有十数个,这些自带特色的古建筑群,总是吸引着无数游人前往。随着游人的日渐增多,古镇的商业化在所难免,但是过分的商业化与同质化却让游客觉得失望,认为少了古镇该有的韵味,特别是鳞次栉比的纪念品商店都售卖着类似且价格虚高的商品,让人望而却步,于是怎么平衡商业化和古镇特色就成了所有古镇该思考的问题。
曾到访的古镇很多,我自己就偏爱小众的古镇,追寻的是一种远离尘嚣又贴近生活的惬意感,在缓慢而柔软的时光里,听古镇落雨声声。在川东北地区的革命老区巴中市恩阳区里,就有一个小众的古镇,它位列四川十大古镇之一,却鲜有人知,里面不仅留存在上百座明清古建筑,还曾是革命根据地,这就是恩阳古镇。
以前曾提到古镇的命名一般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虽然柳江古镇附近没有“柳江”,但是恩阳古镇附近确是真的有“恩阳”,也就是旁边流淌的恩阳河。正是因为古镇临近恩阳河,才叫做“恩阳古镇”。古镇凭河而贵,最初的时候这里就是水运码头,在水运占主导的年代,恩阳河上千帆百舸,恩阳古镇也一度十分繁荣,曾经有“小上海”之称。随着水运的没落,恩阳古镇也就繁荣不再,就像这已然平缓的恩阳河水,变得缓慢而柔软了起来。
古镇不要门票,可以自由进入,刚进入古镇,就可以感受到满满的烟火气,周围的民居前挂着鲜艳的灯笼与对联,在古镇棕灰色的基调下显得十分亮眼,虽然也可以看到空调外机等现代化的元素,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古镇的古朴,家家户户门前都晾晒着衣服裤子,大人小孩都有,十分接地气,迎面还走来了一位老人,带着友善的笑脸,古镇悠然人亦悠然,淳朴的民风也就成了古镇最大的亮点。
都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看古镇也就是看建筑。恩阳古镇与很多后修建的仿古镇不同,它留存有28条古街,这些古街的两边耸立着数百座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它们以架梁结构为主,很少有所谓的“顶梁柱”,都是在以砖砌成房型砖柱,砖柱的四面编上竹篱,再敷上泥灰,白色的土墙就保护着墙内的竹篱板,房顶再盖上一个木头架子,顶上铺上瓦,大概就成了一个简单的民居,实用且耐看。
古镇里的建筑就是以这样的民居为主,基本上实实在在住得是当地人,而非将其出租给外来的商铺,别说商业化,就是你真想买点什么纪念品,恐怕也难以找到一家像模像样的店铺。一圈下来,没有看到什么酒吧或是咖啡馆,倒是拍了不少民居,墙面早已斑驳,窗上或是门上的漆也慢慢脱落,但是锦嵌的雕花依旧,看上去朴素无华,却有着一种经过岁月洗礼后的波澜不惊。
不仅如此,恩阳古镇还曾是革命根据地,1933年,除中央苏区外最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宣告成立,同时恩阳县苏维埃在就在此成立。因此这里留存着众多的红色遗迹,不仅有不少宣传标语,还有当年红军驻扎时的县委、县政府驻地,以及因《为人民服务》而广为人知的张思德同志的母校列宁小学等等,漫步此处,可以感受到当年的奋斗与牺牲,也感慨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其实古镇并没有远离恩阳市区,反而与市区隔河相望,一眼望去耸立的高楼与古镇里低矮的平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恩阳古镇成了“城中村”一样的存在,但是无论是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群,还是具有深刻意义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这里都应该被保留下来,与很多花里胡哨的古镇相比,恩阳古镇就像是一壶茶,只有慢慢品,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炎热的夏季已经到来,但是日落之后约上三五好友坐在恩阳河畔,感受晚风轻拂的惬意,也许就给繁忙而浮躁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喘息。
图/文 旅游狂魔夏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