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慢性心理创伤中自愈的人(株洲首部心理随笔集照进心底光)
从慢性心理创伤中自愈的人(株洲首部心理随笔集照进心底光)刘丽平湖南省作协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ABEPSGP认证的心理剧导演及准训练师,湖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株洲分会秘书长,株洲市红十字会心理援助志愿队队长,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心理干预”项目负责人,株洲市公益讲堂“关爱生命大学堂”发起人之一,湖南省红十字会“四星”志愿者。著有小说《等待下一季春暖花开》,发表论文《创伤后病人的心理危机干预》《易术心理剧元素在心理危机干预病人中的应用》,合著出版心理随笔集《照进心底的光》等。两位作者既是闺蜜又是战友,通过彼此的生活与梦想,交织出一串串温暖的文字,《照进心底的光》就是两人智慧的结晶。【作者简介】毕亚炜
株洲新闻网9月30日讯(记者 文樱)什么样的家庭,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如果遇到叛逆的孩子,该如何进行“爱的教育”?面对强势固执的父母,你又该怎么办?也许,这本书能给你答案。
9月29日,株洲首部心理随笔集《照进心底的光》亮相株洲市本土作家新书分享会。作者毕亚炜和刘丽平亲临神农大剧院“书香集市”,畅谈了创作心路历程与文学感悟。
▲ 分享会现场。记者 刘震 摄
新书分享会上,毕亚炜带着她标志性的笑容,一如她每周三的晚上,都会问候心理剧场的朋友们“最近还好吗?”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与其说是新书分享会,倒更像是老友相聚,分外融洽。刘丽平则是“女汉子”一枚,标准的工作狂,对自己有着高标准、严要求,每天像上了发条一样忙前忙后,事无巨细。
两位作者既是闺蜜又是战友,通过彼此的生活与梦想,交织出一串串温暖的文字,《照进心底的光》就是两人智慧的结晶。
【作者简介】
毕亚炜
湖南省作协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ABEPSGP认证的心理剧导演及准训练师,湖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株洲分会秘书长,株洲市红十字会心理援助志愿队队长,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心理干预”项目负责人,株洲市公益讲堂“关爱生命大学堂”发起人之一,湖南省红十字会“四星”志愿者。著有小说《等待下一季春暖花开》,发表论文《创伤后病人的心理危机干预》《易术心理剧元素在心理危机干预病人中的应用》,合著出版心理随笔集《照进心底的光》等。
刘丽平
湖南炎陵人,株洲市作协理事,株洲市新媒体中心编辑与维护部主任,株洲日报社株洲网副总监。
株洲首部心理随笔集,讲述14个动人的生命故事
在细雨霏霏的日子,虽不适合出行,幸而阅读不受束缚,随时可以“上路”。但这随便一翻,却让人有点“上头”。
这本书堪称株洲版的“爱的教育”。温暖的笔触,加上细腻的描述,14个主人公的暖心故事在耳边娓娓道来。虽是轻声细语的诉说,却让人倍感力量。
《照进心底的光》是株洲首部心理随笔集,也是株洲市文艺创作重点扶持项目。全书由14个生命故事构成,都是真实案例,能够引起人强烈的情感共鸣,拨动读者的心弦。
▲ 《照进心底的光》
《照进心底的光》:—改善亲子关系的良方
刘丽平介绍,《照进心底的光》是一本讲关系的书,由14位心理剧团体主角的生命故事构成。这里的生命故事,指的是对个人影响特别深刻的生活经历或心理感受。这些经历和感受,都是由关系带来的。美籍华裔心理学家龚鉥博士评本书有“前车之鉴”的作用,可以帮助很多人改善亲子关系,改善家庭关系,乃至改善人际关系,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书中14个故事的主角,每个人都尽心尽力地想撑起一个家,但遇到自己无法面对的尘封伤口,有时反倒让一味心急的爱成了亲近家人的阻碍。
不管是何年纪,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十几岁的孩子为学业烦恼、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工作和爱情中焦虑、30岁开始兼顾家庭和事业、40岁上有老下有小、到了50岁,操心孩子成家立业,生活仍不轻松……
书中的主人公有强势的妈妈、面对孩子手足无措的父母、事业风光却有着心酸成长历程的中年人、处在青春期迷茫的孩子……他们都深深爱着自己的家,但也不堪重负,伤痕累累。好在他们通过易术心理剧课堂,找到了情感出口,与自己和解,与家人和解,最终战胜了困难,活出了另一番模样。
养育孩子,是一生的功课
2018年,华裔导演石之予的《包宝宝》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这支动画片,用七分多钟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母子故事。
独自在家的妈妈在吃包子时,突然发现包子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圆圆的大脑袋,白白嫩嫩的模样,天真有趣。从此,母子俩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妈妈像养孩子一样养着这个小包子。她喂它吃饭,给它量身高、洗澡……时时刻刻都带着它。包宝宝时常围着妈妈团团转,逗她笑,给孤独的妈妈带来了很多乐趣。
在妈妈的照顾下,包宝宝一天天长大了,它有了自己的生活,开始交朋友。而妈妈却感到非常失落,无论她怎么讨好包宝宝,都无法控制他想自由的心。终于有一天晚上,包宝宝收拾行李,它要和金发碧眼的女朋友离开这个家。妈妈苦苦哀求,不让包宝宝离开,但包宝宝不予理会,去意已决。妈妈无法控制自己失望和愤怒,突然“激情犯罪”,把包宝宝塞进了自己的嘴里,吞进肚子里。妈妈泪如雨下 ,但为时已晚。妈妈用爱吞噬了包宝宝。
这部动画短片只有几分钟,却诠释了典型的中国式亲子关系。
我爱你,但你不能离开我。
我爱你,但你要听我的。
我爱你,但你要做到最好。
养育孩子,是一生的功课。父母的职责,并不是养育孩子“到成年”“到上大学”“到工作”“到结婚”……亲子关系,是贯穿人漫长一生的关系。
父母就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和容器,今天你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就造就了他今后会成为怎样的人。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糖,也需要钙,同时需要盐。糖是关爱、鼓励;钙是自强自立;盐是直面挫折苦难,这三样东西在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
易术心理剧——团体心理治疗模式
“心理剧”是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1921年创立的,这一团体心理治疗模式至今已经快一百年了,易术心理剧是美籍华裔心理学家龚鉥博士将心理剧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开创的短程高效的心理流派。
这是一个特别的团体——易术心理剧自我成长与亲子关系工作坊,由本书作者毕亚炜发起,每周都会在株洲上演“一出好戏”。在剧场,有着严格的保密设置,通过“暖身” “演出”和“分享”三个环节来帮助主角在团体中面对、探索、处理内心的问题和困扰。
在这里,主角可以把内心世界呈现在“心理剧”的舞台上,曾经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经历和体验,有可能在舞台上再次重现。通过情绪的表达与宣泄,以及和情境中的各个角色分别进行“角色交换”,跳出纠结的情境“镜观”等过程,对曾经造成困扰,甚至构成心理创伤的经历进行重构,从而改变原来困扰主角的反应模式,帮助主角更好地适应环境。
《照进心底光》一书还原了心理剧场的真实场景,透过剧场的特殊场域效应,成员以自我合适的速度,在生命中温柔地打开一扇窗,让光缓缓地照进来;在主角的生命故事里,我们得以照见自己,汲取到独属于自己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