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赵子龙为什么出名(赵子龙为何一身是胆)

赵子龙为什么出名(赵子龙为何一身是胆)最后想说赵子龙在尔虞我诈的三国里难能可贵。他不仅胆大心细,还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很有远见卓识。又有心怀天下苍生的情怀,处处替黎民百姓着想。而且他为人低调,谦恭谨慎。最重要的是他有政治头脑,武将懂政治,尤为难能可贵,很多武将虽然会打仗,却没有政治头脑。这样看来赵云真的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堪称三国里最完美的武将。而且赵云的大局观我觉得跟诸葛亮有些相似,所以在一些关键的战役中,诸葛亮往往是推荐赵云去完成他布置的任务,比如有名的华容道截杀曹操,只是关羽为了表明决心立下军令状,非要自己去围堵曹操,加上刘备的同意,诸葛亮也没话说了。还有后来刘备说要伐吴,就少数人当面劝刘备不要去,要知道那时候刘备正在气头上,已经失去了理智。也就诸葛亮,赵云当面说出了伐吴的要害,坚决不同意。但最后还是拗不过老刘啊。到最后诸葛亮北伐也是让年迈的赵云当先锋,两人配合也是无比默契,“懂云者唯有亮”。下面说说赵云的品德,其中

在《三国演义》中有多少人物在我们心中是完美的呢?人们对三国人物评价最完美的两人其中就有赵云一人“文诸葛,武赵云”个人认为不说武力排行什么乱七八糟的,在做人做事,性格品德方面赵子龙确实担得起这个名号,纵观其一生也是做到了诸葛亮《后出师表》里写的那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早年追随公孙瓒征讨黄巾军,而后也因公孙瓒结识了刘备,刘备见到他喜欢的不得了,那时候关羽张飞还因此吃醋说道“哥哥,此人有什么好的,看不出来有多厉害嘛”刘备没好气说“你懂什么,看人不能光看一个人武力多厉害,反正我就是喜欢子龙”后来经过和赵云慢慢相处,关张两人也觉得这人确实不错值得结交,最后几人的关系甚似兄弟。但不久后赵云因兄长去世而离开,一走就是七年。

赵子龙为什么出名(赵子龙为何一身是胆)(1)

七年后赵云与刘备在邺城相见,从此真正跟随刘备。前期刘备实力还是很弱的,所以难免有很多苦战。最出名的还是那长坂坡之战,“抱孤子,出重围,匹马单枪百万军中一人保两全”虽说有点夸张,但从侧面也是反应了赵云的勇武过人和一颗赤胆忠心。

那时候可是被曹操几万大军所围困,赵云一杆长枪杀得三进三出,共杀曹军大将10余人,其中不乏高览,张旭这等猛将,被称为袁绍的“河北四庭柱”,就是和被关羽所杀的颜良,文丑齐名。曹操见状,惊叹曰:“真虎将也!”不但不愿子龙死,还吩咐“如遇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赵云杀出重围后,刘备看着阿斗就来气,随手一扔说道“就你这个小子,差点害死我的兄弟”又感慨道“子龙真一身是胆”

赵子龙为什么出名(赵子龙为何一身是胆)(2)

而且赵云的大局观我觉得跟诸葛亮有些相似,所以在一些关键的战役中,诸葛亮往往是推荐赵云去完成他布置的任务,比如有名的华容道截杀曹操,只是关羽为了表明决心立下军令状,非要自己去围堵曹操,加上刘备的同意,诸葛亮也没话说了。还有后来刘备说要伐吴,就少数人当面劝刘备不要去,要知道那时候刘备正在气头上,已经失去了理智。也就诸葛亮,赵云当面说出了伐吴的要害,坚决不同意。但最后还是拗不过老刘啊。到最后诸葛亮北伐也是让年迈的赵云当先锋,两人配合也是无比默契,“懂云者唯有亮”。

下面说说赵云的品德,其中就有两段故事。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平定了荆州江南之地,此时刘备命赵子龙为偏将军,取代投降的赵范,并兼任桂阳太守。当时为了讨好赵云,赵范将他死去哥哥的嫂子樊氏介绍给了赵云,赵子龙表示“皆是赵氏,你嫂即我嫂”,赵子龙大怒说:“这是有为伦理之事,你居然让我这样做,是想干嘛。”坚决拒绝,还有一点就是觉得赵范这个人不行,迟早会叛变。果不其然,后来赵范叛逃了。

赵子龙为什么出名(赵子龙为何一身是胆)(3)

另一件事是在刘备得到益州后想犒赏诸将,有人议论将成都城房舍及桑田分赐诸将。赵云就不乐意了:“前霍去病匈奴未灭,无用为家,现国贼不只一个,还不到安定之时……应将田宅房产归还百姓,才能叫他们服兵役,纳钱粮,才能得益州的民。益州人民忍受战乱之苦已经太久了,如今刚刚脱离苦海,我们要把那些被豪强大族占据的土地还给老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赵云的一席话点醒了刘备,刘备幡然悔悟,心想,自己险些犯了一个大错。幸亏赵云提醒的及时,如若自己真的分了益州富户大族的庄园和田地,那不就得罪天下苍生了?到时候我多年来历尽艰辛创下的大业将土崩瓦解。刘备采纳了赵云的建议,把田地分给老百姓耕种,此举使刘备获得了不少人心。

最后想说赵子龙在尔虞我诈的三国里难能可贵。他不仅胆大心细,还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很有远见卓识。又有心怀天下苍生的情怀,处处替黎民百姓着想。而且他为人低调,谦恭谨慎。最重要的是他有政治头脑,武将懂政治,尤为难能可贵,很多武将虽然会打仗,却没有政治头脑。这样看来赵云真的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堪称三国里最完美的武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