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最近一次降息是什么时候(美联储或于12月削减加息幅度)
美联储最近一次降息是什么时候(美联储或于12月削减加息幅度)我们要知道,在美联储加息的目的当中,很大部分是为了压制美债收益率过快上涨,希望用高利率来吸引更多资金购买美债,让美国政府有钱花。可如今现实如何呢?我之前其实已经表达过很多次了,其实美联储一定是不会在乎股指的,但它一定会在乎债市和信贷市场。可以看出,信用度最高的人群(FICO 740及以上),30年期贷款利率是7.61%(↑)。第二档(720~739)是7.89%。第三档(700~719)是8.14%(↓)。据说美国部分地区,30年房贷利率7%了,银行赚的盆满钵满。但是通胀8%啊,工资的涨幅又跑不赢通胀,现在也跑不赢房贷。11月12月继续升息的话,把基金利率拉到4.5%,那房贷利率一定会破10%,堪称高利贷,而涨得更快的则可能是房租。未来一年,除非公司分房,否则美国的新打工人无论是哪个层级都会是极端痛苦的。
美国当地时间10月21日,有报道称,部分美联储官员担忧过度紧缩风险,或于12月削减加息幅度至50个基点。纽交所交易员安德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预期,11月加息75个基点几乎板上钉钉,此后美联储便会放慢行动。
现在进行时:美国正经历着股、债、通胀三杀,连最亲美的媒体都宣告美国在2023年必然陷入衰退。那么,美国持续加息的后果是什么呢?预期削减加息幅度是什么原因呢?后续只是加得小一点还是会进入降息周期呢?
一、现象:美国持续加息的后果是什么呢?美联储加息已经持续半年多,从开始的25bp幅度加到50bp,再到连续的75bp,加息幅度说剧烈也剧烈。相比于2008年后的利率水平,不到一年时间加息300bp算是非常剧烈的。
我们来看看,持续加息后,现在美国房贷的市场利率是这样的:
可以看出,信用度最高的人群(FICO 740及以上),30年期贷款利率是7.61%(↑)。第二档(720~739)是7.89%。第三档(700~719)是8.14%(↓)。
- 要知道,2021年年初的时候美国房贷利率是1.5-2%左右。如今看来,等于同价位同首付的房,利息支出每月多了三五倍。不管实体经济冷不冷,房市应该已经冻硬了。
据说美国部分地区,30年房贷利率7%了,银行赚的盆满钵满。但是通胀8%啊,工资的涨幅又跑不赢通胀,现在也跑不赢房贷。
11月12月继续升息的话,把基金利率拉到4.5%,那房贷利率一定会破10%,堪称高利贷,而涨得更快的则可能是房租。未来一年,除非公司分房,否则美国的新打工人无论是哪个层级都会是极端痛苦的。
- 当然,美国华尔街资本总能把任何东西搞成金融化。可是,这群资本姥爷,借了一堆便宜的债,搞得企业负债率高得离谱。民众的房贷都7%了,你可以不管,但美联储应该还不想把企业逼死吧,这些企业债可要怎么办呢?
我之前其实已经表达过很多次了,其实美联储一定是不会在乎股指的,但它一定会在乎债市和信贷市场。
我们要知道,在美联储加息的目的当中,很大部分是为了压制美债收益率过快上涨,希望用高利率来吸引更多资金购买美债,让美国政府有钱花。可如今现实如何呢?
- 其实削减加息幅度,没别的原因,G4(美英欧日)的债券市场流动性已经快要撑不住了。先看英国特拉斯光速整活整出主权信用危机,逼得英格兰央行下场违反紧缩承诺支持金边债券,但即使这样情况也没有太多的好转。
日本则是典型的财政危机股债汇三杀,今年街上最流行的交易就是空日债 空日元。而欧洲则是能源危机引发的被动去产能 高通胀,要不是德法这么些年攒下来的家底,今年怕不是比日本还要惨。
要知道,偏偏这三家是美债最大的几位持有方之一。不过近日有2个新闻,很值得关注:一是日本央行出手,强力救市(汇率),有估计上周五日本央行动用超过300亿美元挽救日元兑美元汇率。上一次是动用接近200亿美元,这次药量增加了。另一个是韩国央行承诺提供350亿美元。
也就是说,当全球各个主要经济体都要出手研究汇率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风险的体现,更不用说如果动用的外汇储备太多,美债还会被进一步抛售。
- 可见,美联储这时候的转向是有些迫不得已的意味,这也是近期市场博弈的重点,何况本年已进入四季度,明年通胀读数可能因为今年的高基数效应而出现暂时的“退烧”,到时候大家至少还都有了台阶可以下。
一般情况下,经济过热加息,经济衰退降息,这是普遍的现象,而本次最大不同是经济并没有过热,甚至表现为冷却的现象,仅仅是通胀过高不得已而加息。
- 从功利角度来看,美联储对外宣称目标是抑制通胀,结果美国通胀已经很长时间维持高位,最新数据8.2%。不能说收紧货币供应没用,如果不加息通胀可能已经上两位数了。
这里的原因可能有几个:
1、加息幅度不够,同样的供给冲击下的高通胀,沃尔克是把实际利率水平拉正,至少现在美国的实际利率还是负的,加息肯定有效果,但不会像沃尔克当初那么显著。
2、过去十几年放水太夸张了,08-15年几乎零利率,难得进入加息周期,几年不到,又因为各种内部和疫情原因再次开启降息周期,也就是十几年时间没几年是真的不宽松,过去放的水总是要消化的。
从加息目标看,现在还没达到,所以不可能进入降息周期,未来的加息是必然的。其次考虑到加息到市场的传导有个时滞,至于未来加多少,是不是还要维持75bp,还是要看CPI数据,部分人决定不了。
- 持续高通胀,2023年CPI数据同比回落,自然也让未来加息幅度可能下降一些,比如50和25bp,当然这也不能理解为宽松,只是加的慢一些而已。美国至少还需2-3年时间才能把低息债券逐步转换成高息债券,我们也可以推算出美国这波加息周期大约是两年时间。
面对如此境况,美国况且有如下可交代的:
A、病人家属那里算是有交代了——中期选举应对通胀的姿态摆满了。
B、病人能负担的医疗费也快到头了——国债利息快超财政收入了。
C、病人血糖高的有点恐怖了——投资和消费快被打没了。
- 可见,那但凡有证的医生,都不会继续加大肾上腺素剂量了,美国加息幅度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