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Thomas wong:Ennead是一家拥有250名员工的公司,在纽约和上海都设有办事处。自1963年成立以来,建造公共地标建筑一直是我们的主要实践。我们的基本设计理念覆盖了所有领域建筑类型,无论是教育、文化和科学领域的客户(包括全球一些最受尊敬的机构)或通过私人开发项目创建新的城市目的地,从酒店到商业办公室,再到繁华的多用途社区。通过形状、光线和材质,Ennead创造了令人难忘、富有表现力的建筑,实现每位客户的使命,并在塑造我们的场所和时间的同时吸引用户的参与。一起设计:请介绍一下建筑师事务所团队的概况,作为一支国际化的团队,具备哪些标志性的设计理念?是否有和上海天文馆类型相关的作品?△ 上海天文博物馆01Ennead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1)

Ennead Architects


上海天文博物馆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人类在其中渺如尘埃。从远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对宇宙的幻想。在过去,许多种文明都曾经通过建筑来促成人类与天文的关系。

而今上海天文馆博物馆的竣工,为人们创造一了个可以直观了解宇宙奥秘的空间。今天我们就来通过来自Ennead Architects的Thomas Wong来了解这个充满魅力的博物馆不为人知的设计背后。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2)

△ 上海天文博物馆

01

Ennead建筑设计事务所

一起设计:请介绍一下建筑师事务所团队的概况,作为一支国际化的团队,具备哪些标志性的设计理念?是否有和上海天文馆类型相关的作品?

Thomas wong:Ennead是一家拥有250名员工的公司,在纽约和上海都设有办事处。自1963年成立以来,建造公共地标建筑一直是我们的主要实践。我们的基本设计理念覆盖了所有领域建筑类型,无论是教育、文化和科学领域的客户(包括全球一些最受尊敬的机构)或通过私人开发项目创建新的城市目的地,从酒店到商业办公室,再到繁华的多用途社区。通过形状、光线和材质,Ennead创造了令人难忘、富有表现力的建筑,实现每位客户的使命,并在塑造我们的场所和时间的同时吸引用户的参与。

我们的设计方法来源立足工程项目和背景的建筑概念,从而获得强大的外观创造;上海天文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的设计过程产生了具有跨越性且影响深远的建筑,从Standard Highline到美国自然历史博馆的地球与罗斯地球和空间中心,到犹他州自然历史博物馆,再到克林顿总统中心等等。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3)

△罗斯地球和空间中心

与我们所有的工作一样,每个项目都是针对特定设计问题找寻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建筑在改善人类环境、激发创新、促进社区发展和丰富我们体验方面的潜力。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4)

△犹他州自然历史博物馆

当然,我们经常关注手头的问题,并用来启发建筑设计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看到罗斯地球和空间中心和上海天文博物馆在使用天象和失重感方面有着相似的做法,但它们在表现上却毫不相同。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5)

一起设计:作为事务所的合伙人,你对推动国内业务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未来还会有怎样的构想?

Thomas wong:我们在中国工作快十年了,这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感到非常自豪。我们的工作室是真正跨文化、跨时区、跨语言工作的,我们都因此而充满活力。

在我看来,在任何地方建立声誉和促进业务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提供卓越的设计质量、卓越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的执行力。在整个设计和建筑行业中,有时这会是一个挑战,但我们的团队在解决问题和开发解决方案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

对于我们在中国的未来,我们非常乐观,我们有能力扩大我们的业务范围,并将我们的许多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应用于中国的项目中,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医疗和科学研究设施方面。

一起设计:您从什么时候开始确定了自己追求的方向?简单总结一下您的设计风格,或者惯用手法好吗?

Thomas wong:我进入大学时才正式决定成为一名建筑师,但回顾我的年轻时代,我感觉到自己一直在建造东西。首先,我要说的是,制作艺术对我的设计方法至关重要,这意味着精美的细节和材料组装。此外,我认为建筑学专业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建造漂亮的建筑;我们的工作可以给人类带来有影响力的体验。建筑有能力激发灵感,体现强烈的概念性叙事,参与关于思想、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价值观的批判性对话。它有责任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好,同时也可与自然环境更好地平衡发展。我相信建筑对人类至关重要。

02

设计实践

一起设计:上海天文馆历时八年建成,是一项意义非凡的项目,设计师最初拿到的简明的是怎样的?你是如何理解该项目建筑设计的概念和方向的?

Thomas wong:除了项目的基本参数(包括详细计划)外,竞标设计概要还明确了这一新项目在国家和国际上的重要性,并指出中国另一个主要天文馆位于北京。它还强调了中国天文学的悠久历史以及中国未来太空计划的雄心,这是开发该项目的主要动力。我们知道这项关键任务是激励游客更多地了解天文学,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公众探索宇宙的兴趣。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6)

△天文博物馆光影变化图

最初描述的所有目标都表达了「建造一座真正特殊的建筑」的愿望,这座建筑将连接人类和宇宙。用设计满足这些愿望,将是一项大挑战,我们很乐意参与其中。我希望能取得成功,但只能通过游客的体验来证明了。

一起设计:外立面设计得既抽象又具体,独特造型其实和天文馆的功能息息相关,灵感来自于哪里,能介绍一下设计过程吗?

Thomas wong:基本的设计理念是抽象地表现天体物理学的基本定律,这些定律是空间法则。这一运动概念及其与时间的关系成为灵感的主要来源,从数十亿年来多个天文实体相互作用的复杂引力关系到加速和膨胀的星系。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7)

△天文博物馆概念演变

设计的形式、形状和几何结构都源自这一基本概念——天体运动的动态能量。我们想打造一种空间和体验式的设计语言,让我们意识到轨道运动最重要的方面:地球的日常自转及其围绕恒星的旅程。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8)

△天文博物馆

一起设计:建筑外形一直是网友关注最多的地方,您打算如何回应?

Thomas wong:我们尽最大可能将这座建筑与宇宙的本质相呼应,要知道,太空中没有直线或直角!一旦我们接受了一套曲线形式的想法,我们就会将其利用在设计中,使其成为建筑和体验的基础,从建筑结构到内部空间以及参观流线。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9)

△天文博物馆手绘

一起设计:你是否受到了设计大师或著名建筑的影响?这次的设计会去对标某个项目吗?

Thomas wong:是的,就个人和专业而言,我确实受到了历史上许多伟大建筑的影响,从罗马万神殿震撼人心的体验到巴黎圣母院宏伟的设计,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太多杰出的例子,难以罗列。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10)

△天文博物馆光影变化图

至于上海天文博物馆,从设计的一开始,我们就知道我们不仅要在建筑中融入独特的轨道运动体验,还要通过投射独特的光影来显示地球的轨道,从而实际跟踪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标记日历和捕捉我们的时间概念。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11)

△天文博物馆光影变化图

利用这座建筑操纵阳光,展示这一最基本的天文原理,将现代博物馆与以类似方式运作的历史建筑联系起来:吉萨大金字塔、巨石阵或扬塔曼塔。因此,我们最常想到的就是跨文化和永恒。

一起设计:和中方设计公司协同作业,感觉如何?会产生沟通上的问题吗?还会碰到哪些难点和困难?

Thomas wong:幸运的是,在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SIADR)我们有一些非常有能力的合作伙伴,包括他们的建筑和工程团队。这当然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挑战,但每一个都是一起解决的,一个接一个地产生最终建成的现实。

两家公司全面合作的最大挑战性是实现设计的结构工艺,同时将这些技术解决方案与建筑的几何结构完全集成。这一点显然是该设计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入口上方走廊的大悬臂,从最后一个垂直支架到建筑鼻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40米(或超过130英尺)的无支撑距离向外展开。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12)

△天文博物馆建造过程

在没得到进一步的技术细节的情况下,我们优化了一个混合钢桁架,该桁架遵循弧形几何结构,并使用大块混凝土桥墩支撑。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单独完成这一解决方案。

一起设计:是否有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Thomas wong:是的,这个选址对我们很重要。首先,我们很清楚在上海郊区建立博物馆目的是为了增强人们对星空的渴望,同时也让很多人能够参观学习。对天空的观察是一个关键的设计目标,现在这一目标已经实现。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13)

△天文博物馆光影变化图

该建筑还与临港滴水湖有关,凑巧的是,滴水湖是也是一个圆形,很适合作为参考点。我们意识到,与天文馆球体的大小相比,滴水湖的大小与其周围的CBD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两者之间的比例大约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比例相同。那绝对是神来之笔!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14)

△天文博物馆鸟瞰全景图

博物馆的地面和景观也是设计的关键部分,因为我们希望建筑的一部分嵌入地面并深入地下,如同陨石坑的形成。我们把所有的树木都推离了这个区域,就好像博物馆刚刚降落在这个地方。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15)

△天文博物馆鸟瞰图

一起设计:像这样一个时间跨度非常大的项目,高贵的接触的案例多吗?对您来说压力大吗?

Thomas wong:事实上,8年对于我们正在设计和建造的建筑来说并不少见。考虑到城市扩张的速度,这在中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但涉及到项目的复杂性以及与客户的合作,因此需要更长的时间。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16)

△天文博物馆手绘

Ennead还做过许多类似的博物馆,包括位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罗斯地球和空间中心。它们都是上海天文博物馆的前辈。其他著名的博物馆,如最近的作品包括犹他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耶鲁大学美术馆。对了,我们近期还赢得了深圳新国际表演中心的竞标,这将是非常的奇妙!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17)

△深圳国际表演中心

一起设计:天文馆在您的印象中是怎样的?您认为上海天文馆区别于其他同类场馆的特色是哪里?

Thomas wong:我认为上海天文博物馆的独特之处是为游客提供一种变革性的体验。特别是,在这里,我希望游客们能记住一个共同的观点:无论我们人类在哪里,都与所有事物的存在或近或远的关系。我希望在这个地方,大家能发现宇宙的巨大机遇,同时承担起照顾这个星球、彼此以及这里所有物种的潜在责任。

03

展览空间

一起设计:您是如何理解场馆内部的建筑形态的呢?空间规划方面蕴含怎样的理念?

Thomas wong:博物馆的内部与建筑的外部形式一样,具有相同的体验和概念,即动态轨道的概念。螺旋坡道、主中庭、主循环机构都加强了建筑形式和建筑平面的分布。博物馆有一个单独的侧翼,它就是是天文馆球体,其中包含圆顶剧院和主要的数字体验区。博物馆的这一部分还有一些专门介绍中国天文学史的补充展区以及一个儿童画廊。然而,该翼的建筑亮点是球体的失重悬挂,最小的可见支撑,以及环绕球体的圆形天窗与阳光的互动。夏至中午,一个完整的光环形成在博物馆内部,标志着地球绕太阳的路径顶点。

一起设计:中庭设计了一条螺旋坡道,最终与穹顶相连,这样的结构是要表达怎样的含义呢?

Thomas wong:螺旋坡道和中庭是博物馆的核心。坡道本身是整个博物馆的主要流通方式之一,也是体现动态轨道本质、建筑整体设计理念和灵感来源的关键建筑元素。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18)

△天文博物馆中庭

倒置的穹顶位于中央的中庭之上,所有展厅都围绕着它而建,所有游客都可以通过它,可以直观、集中、且真实地体验白天和夜晚的天空。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19)

△天文博物馆中庭

通过移除地平线周边影响视野的景观,用穹顶将游客视线聚焦于天空,成为游客将在天文馆体验的虚拟星展的真正对应物。穹顶营造了一种强大的空间体验,也是博物馆体验的完美点。位于正北方向的入口,标志着一年中每天的中午时间,入口通道上的发光玻璃被阳光直射照亮,从博物馆下方也可看到。

一起设计:穹顶是混凝土 玻璃的结构,请问在设计和施工方面有什么难点和创新之处吗?

Thomas wong: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体现巨大体量的原始钢桁架元素与工程机械加工精度之间的对话不断重复:支撑倒置穹顶玻璃张力结构的三层混凝土三脚支撑是这一不可思议壮举的完美例子。

倒置的穹顶是一个铝、钢和玻璃支撑的结构,光线可以从中庭射入,并在其中心支撑一个可占用的平台。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20)

它悬挂在混凝土三脚支撑顶部的圆形混凝土压缩环上。混凝土三脚支撑有一个偏心的姿态,就好像螺旋坡道的旋转力在支撑倒置穹顶的张力结构时使其稍微失去平衡。坡道是一个圆形钢管,带有一个悬臂可行走平台,该平台在三脚支撑的三条腿内螺旋状连接,在关键点连接。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21)

△天象厅球体

这是我在博物馆里最喜欢的时刻之一。

一起设计:天文馆内部的功能空间是如何规划的?采用了哪些强化体验感的设计?

Thomas wong:我们没有设计画廊或展厅的内部,这部分是由一家名为Xenario的公司负责。然而,我们确实与他们以及博物馆的展览计划密切合作。有一系列的主题画廊将陆续展出,从一个名为“家园”的展览开始,重点关注我们的太阳系和银河系,然后发展到一个名为“宇宙”的区域,重点关注天文学科学和天体物理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并以“旅程”画廊结束,该画廊讲述了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太空探索。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22)

△展厅家园

这些主题画廊围绕着主中庭,作为一种主要的定位设备,人们会多次回到这个空间,并总是让游客回到阳光的体验中。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23)

主题画廊系列的高潮在倒置的穹顶内结束,这意味着让游客充分体验我们的天空穹顶和繁星满天,以补充画廊内的展览内容;一次真实伴随虚拟的完美邂逅。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24)

一起设计:整体的动线是如何组织的?有没有加入适老化设计?

Thomas wong:博物馆中的顺序以轨道方式出现,反映了整个建筑的基本设计理念。游客从一楼螺旋上升,穿过上层的走廊,最后到达建筑物顶部的倒置圆顶。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25)

△天象厅球体

无论什么样的游客都可以完全进入这一上升通道。为所有用户群体设计包容性的通道是我们工作的原则。

一起设计:天文馆最令您觉得出彩的设计是哪个部分?

Thomas wong:当然,规模宏伟的几何结构是设计中特别有趣的部分,但我认为这座建筑真正独特之处在于它代表地球上仅有的一小部分建筑之一,能与太阳穿过天空的路径相协调,这一现象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并塑造了我们星球上存在的很多方面。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26)

△天象厅球体光影变化

通过这种方式,博物馆与跨文化、跨世纪的历史建筑相连接——从北京的天坛到巨石阵,再到奇琴伊察的玛雅神庙。我们想创造一个空间,鼓励人们再次仰望天空,激发好奇。

一起设计:有没有哪些细节设计让您觉得十分重要?

Thomas wong:事实上,我对Ennead在整个项目中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深感骄傲,因此我不认为可以单独夸赞某个特定的细节。他们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的每一点都让我感到惊讶,如他们能干的双手、专业知识、创造力和才智深深嵌入在这座建筑中。我认为唯一重要的是,我有责任确保我们公司的持续成功,并展示大家杰出的工作成果。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27)

△上海天文馆概念

一起设计:你在项目设计中使用了什么数字建模和可视化技术?

Thomas wong:我们使用了许多在设计领域很流行的软件,例如Rhino和Grasshopper,同时具有内部可视化和外部渲染的动画。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28)

△室内渲染

我们在2014年的竞标时制作了一个长8分钟的建筑飞越视频,虽然这个技术已经过时了,但再次回顾,仍然感觉很壮观。新的可视化工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指数级的改进。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29)

△室外渲染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30)

△平面图

此前,我们尝试各种方式为竞标建立展示模型,相比之下,我们更喜欢用物理模型来探索设计概念,在工作室内部还设有一个模型商店。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周年(上海天文博物馆设计团队)(31)

△模型图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天文馆

设计范围:方案设计及扩初设计;室内与景观、灯光设计概念方案;施工阶段的建筑效果把控

项目地点:上海临港新片区

设计单位:ennead architects LLP

主创建筑师:Thomas Wong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Thomas Wong、V. Guy Maxwell、Grace Chen 陈昕昉、Wei Wei Kuang 邝薇薇、Charles Wolf、Anthony Guaraldo、Jorge Arias、Margarita Calero、Michael Caton、Christina Ciardullo、Eugene Colberg、Regina Jiang、Jörg Kiesow、Aidan Kim、Stefan Knust、Xinya Li 李欣亚、Francelle Lim、Xiaoyun Mao、David Monnar、Nikita Payusov、James Rhee、Yong Kyun Roh、Miya Ruan 阮玲丽、Na Sun、Eric Tsui 徐震、Stephanie Tung、Charles Wong 黄泽修、David Yu 于乐川、Fred Zhang

业主:上海科技馆

总投资:5.3亿元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3年—2016年

建设时间:2016年—2021年

用地面积:5.86公顷

建筑面积:38 000平方米

当地设计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展陈设计:Xenario飞来飞去

摄影:存在建筑、胡艺怀

所有图片©️Arch-Exist以及Ennead architectures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