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式霓虹灯制造:法国人发明霓虹灯赚了上千万美元
浙江老式霓虹灯制造:法国人发明霓虹灯赚了上千万美元
霓虹灯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在1910年的巴黎车展上,它是由法国人乔治.克劳德发明的,因此人们也把其称为“法国的爱迪生”。
霓虹的英文名字Neon源自希腊语,意思是“新”。1898年,苏格兰著名化学家威廉·拉姆齐爵士发现了一种抗液化的气体,这种气体被通电时,变成了鲜红色。他将这种气体命名为“霓虹”,即希腊语中的“新”。后来,他继续对其他一些气体导电和发出有色光的特性进行实验,相继发现了氙气能发出白色光,氩气能发出蓝色光,氦气能发出黄色光,氪气能发出深蓝色光……不同的气体能发出不同的色光,五颜六色,犹如天空美丽的彩虹。
1910年12月,法国工程师乔治·克劳德将装有“霓虹”气体的玻璃管通电,制成了第一支霓虹灯。后来乔治.克劳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申请了专利,垄断了霓虹灯的生产,并在世界各地设立工厂生产。1932年克劳德霓虹公司在香港开设了工厂。乔治.克劳德依靠这一专利到1931年赚了1690万美元。也就是在1932年克劳德的专利到期,到1940年美国一下涌现出了2000多家生产霓虹灯的小作坊。
在纽约戏剧聚集的百老汇街上,到处充斥着流光溢彩的霓虹灯。1950年普利策奖获得者、《纽约时报》著名记者迈耶·伯杰也因此称百老汇为“彩虹山谷”。正因为如此,在众多影视作品中,霓虹灯都成为了浮华世界的代名词。商家纷纷为自己的店子安装各式各样的霓虹灯广告牌,以此来吸引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