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多少个第一(揭秘福建舰的命名)
福建舰多少个第一(揭秘福建舰的命名)但经过之前200多年的挫折,法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地全部被英国抢夺,在非洲的扩张也没有得到需要的资源。于是法国殖民当局将目光瞄准了更远的东方,当时尚属于中国藩属国的越南成为了其侵略对象。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一败涂地,又被迫向普鲁士发展而来的德意志帝国支付50亿法郎的巨额赔款。为了缓解由此带来的严重危机,法国新政府将对外扩张视为重要国策。同时也证明只有一个伟大的国家,才有能力打造一支伟大的舰队。马江海战纪念祠对中国近代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马江海战是1884年中法战争中双方唯一一次海上较量。
今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正式下水,并被命名为“福建”舰。
而在网上铺天盖地宣传“福建”舰如何强大时,在福建省闽侯县却有大批群众冒雨去马尾海战纪念馆,纪念一批百年前为捍卫国家尊严而捐躯的清军将士。
有人说之所以第三艘航母会被命名为“福建”舰,就是要纪念1884年在福建马江发生的,今天读来仍然觉得倍感耻辱的马江海战。
马江海战充分证明了没有强大的海军装备,军人再勇敢都无法改变国家被侵略的命运。
同时也证明只有一个伟大的国家,才有能力打造一支伟大的舰队。
马江海战纪念祠
为控制越南中法战争爆发,孤拔率领法国舰队强闯马尾军港对中国近代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马江海战是1884年中法战争中双方唯一一次海上较量。
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一败涂地,又被迫向普鲁士发展而来的德意志帝国支付50亿法郎的巨额赔款。为了缓解由此带来的严重危机,法国新政府将对外扩张视为重要国策。
但经过之前200多年的挫折,法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地全部被英国抢夺,在非洲的扩张也没有得到需要的资源。于是法国殖民当局将目光瞄准了更远的东方,当时尚属于中国藩属国的越南成为了其侵略对象。
1883年开始法国殖民军入侵越南北部,并同在那里的中国民间武装—黑旗军发生冲突。
马江海战
讽刺的是黑旗军本来是一只反清武装,但双方战斗爆发之后随着法国不断增兵;清政府意识到越南有沦为法国殖民地的危险,于是清军开始从广西和云南进入越南同黑旗军并肩作战。
双方军队在越南北部爆发了多次战斗,尽管法军装备更胜一筹但短时间内也打不开局面。
与此同时法国派出了多艘殖民地型战舰云集越南沿海组成了所谓的东方舰队,并任命海军少将孤拔为司令。
当越南北部战争趋近白热化时法国政府给孤拔下达了入侵中国东南沿海,并争取夺取一处重要补给的任务。
1884年7月12日法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威胁中国政府,必须在7天内满足其“撤军”、“赔款”等蛮横要求。
马江海战遗址
法国还警告清政府如果不接受法国提出的要求,法国便要占领福州的港口作为“担保品”。
而孤拔也认为要想在中国东南沿海占据主动,就必须消灭当时中国唯一一支近代海军—福建水师。
于是7月14日孤拔率领6艘法国军舰,以“游历”为名陆续进入中国马江并停泊于马尾军港。
福建主要河流闽江的下游,从福州东南乌龙江与南台江汇合处,至入海口的一段的俗称“马江”,又名“马尾”。
此地建有著名的马尾港,是福建舰队的基地又是福州的重要屏障。孤拔的行为是赤裸裸地挑战中国主权,甚至在海军战略上也具有冒险性。
马尾港
清廷反应不当丧失动手先机,两军对峙近月福建海军危机重重提到福建舰队,由于其在中国历史存在时间较短,以至于今天普遍被人们所忽视。
早在1863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闽浙总督时就清楚地意识到,福建作为中国海岸线第二长的省份海防压力巨大。
他给清廷的奏折里提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秦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
同时左宗棠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也充分认识到了洋人的先进装备,特别是坚船利炮的巨大威慑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左宗棠就上书并得到了清政府批准,于是1866年在马尾正式建立了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福建船政学堂[1]。
1866年左宗棠又提出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于是在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自1868年开工制造“万年清”号至1907年的40年间,共造轮船40艘总吨位4.7万余吨,占当时全国造船总吨位的74%。其中军舰和辅助船船32艘、商船8艘;按建造工艺划分为木质19艘,铁胁9艘,钢胁12艘。
1877年下水的“威远”号炮舰是中国第一艘铁、木合构船,1883年下水的“开济”号是中国第一艘自行制造的巡洋快船。
此外1870年船政局开始自制主机,首先研制功率150匹马力2汽缸竖式蒸汽机,安装于第5号轮船“安澜”号上。其它如罗盘、望远镜、气压计、经纬仪等精密仪器,到清末船政局都实现了自制。
但是船政局开始时就遇到了一些阻挠,主要是当时许多大臣认为中国工业基础过于薄弱,建立海军应以外购为主。
但是在1863年当时的海关总监英国人李泰国委托英国人阿思本购买了一支舰队回国,却瞒着清政府擅自签订协议将该舰队自于其个人掌控之中。
福州船政局
阿思本舰队让清政府白白损失了67万两白银,也彻底打了迷信西方人的清朝重臣的脸。
之后随着清廷的重视马尾船厂和船政学堂开始步入正轨,1879年7月4日清政府诏令福州船政局利用自研军舰先行练成一军,由此福建水师或福建海军宣布成立[2]。
当孤拔舰队强行闯入马尾港时,福建水师主力舰也全部停泊于此。福建水师大部分官兵为船政学堂毕业,还有一些人有过留学经历。因此见到孤拔舰队气势汹汹再结合两国军队已经在越南交火,故而主张对其主动攻击。
但是令人无比气愤的是当时主持福建的几位军政大员,差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大臣张佩纶、闽浙总督何璟、船政大臣何如璋钦、福建巡抚张兆栋和福州将军穆图善均对国际法常识一无所知,同时对于近代海军的相关作战原则更是一窍不通。
福州船政局旧址
严格说他们并非一味只知道对法国人妥协,但是他们向北京中枢请示后清廷却发出了非常模糊的指示“彼若不动,我亦不发”。
这让张佩纶等人倍感困惑,到底敌人是做出了有威胁的姿势算“异动”,还是已经开炮才能算“异动”呢?
既然朝廷不允许歼灭法国舰队,张佩纶等人就只好严令福建水师官兵:“无旨不得先行开炮,必待敌船开火,始准还击,违者虽胜犹斩”[3]。
由于孤拔舰队闯入马尾时也并没有接到马上开战的命令,所以孤拔耍了个小聪明。他故意先带派六艘战舰进入马尾港,在引起福建水师警惕后又主动示好并让两艘战舰远离。
事实上此时孤拔舰队有超过十艘战舰,但由于要控制整个台湾海峡,所以在短时间内也没必要都集中在马尾港附近。这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张佩纶等人,让他们认为孤拔舰队求战意识并不强。
孤拔
但是福建水师却非常知晓其中利害。在不允许主动进攻的约束下,他们只能采取最笨的办法,那就是一对一盯船。
于是福建水师共11艘战舰几乎和进入马尾法国战舰几乎呈一对一对峙状态下锚,但是尽管如此有过留洋经验的基层军官也自知难以对抗。
虽然福建水师虽然号称是中国当时唯一的近代化舰队。其主力舰“扬武”号也只是自建的木壳铁胁巡洋舰。
也就是说该舰没有任何装甲,在遭遇大量炮弹攻击时会不堪一击。其它战舰即使是钢铁舰体,其火力又较法舰偏弱。
即使是“扬武”和排水量第二大的“伏波”号炮舰装备的也是过时的前膛炮,不但射速慢而且数量也处在劣势。但是昏聩的朝廷彻底束缚住了这些海军官兵的手脚,他们只能天天和敌人面对面地眨眼睛,等待命运宣判的那一天。
扬武号
战略失误加装备差距太大,马江海战呈一边倒的战局在双方对峙的一个多月里,张佩纶也曾经请求朝廷抽调别的舰队增援。
但是当时的北洋水师尚未完全成军,仅有的两艘战舰“超勇”和“扬威”坐镇京畿重地不敢轻易外调。而且当时日本一直试图利用朝鲜制造东北亚危机,更是让清廷不敢派战舰南下。
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装备水平更加低劣,再加上为了保存实力对支援福建水师毫无兴趣。而孤拔在缓慢地疲惫福建水师的同时,也一直观察双方的姿态寻找开战时机。
由于双方战舰处在闽江的入海口附近,其每天会受到潮汐的影响。孤拔敏锐地注意到在每天上午的涨潮时分,福建水师的战舰都会船头对法国战舰的船尾。而到了下午随着落潮水流的推动,采用首部下锚的双方战舰姿态就会逆转。
法国舰队
由于双方战舰都没有旋转炮塔,所以火炮基本都集中在前部固定安装。因此一旦在下午时分动手,法国战舰可以发挥出最强大的火力;而福建水师除了扬武号舰尾有两门中口径火炮外,基本上只能被动挨打。
此段时间中法两军在越北战场又发生了几次大战,双方的矛盾已经无法通过谈判解决。
终于8月22日两国政府断交,意味着大战一触即发。
8月22日晚孤拔召集舰长到旗舰开会,正式决定第二天下午2点左右发动进攻。
此时在马尾的法舰拥有9艘,共计14514吨;共有重炮71门,官兵共有1790人。福建水师的11艘军舰,共计9800吨;但只有中小口径为主的火炮47门,官兵1176人。
法国武器
而清庭在双方已经断交的情况下仍然反应极为迟钝,并没有给坐镇福建的张佩纶等人新的指示。
张佩纶等昏聩的官员对国际局势闭目塞听,导致了后来福建水师全军覆没的惨剧。
8月23日早八时孤拔派出信使向同时停泊在马江美英军舰发出照会,避免开战后引发不必要的误会。
上午十时孤拔的信使已经将最后通牒送到了张佩伦手中,明确告知其四个小时后会开战。而张佩纶等人对此的应对策略居然是封锁消息,使福建水师官兵对此毫无防范。
向北京请示后也没有得到任何指示,于是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就在23日下午1点50分左右,法国水兵已经将炮弹装填完毕完成了瞄准时;张佩伦居然派来一艘小船,试图劝孤拔改日再战。
张佩纶
由于这时法国军舰已经派出了两艘杆雷艇,向福建水师中最大的两艘战舰“扬武”号和“伏波”号冲去。
法军官兵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中国的杆雷艇来攻击,于是下午1点56法国战舰发射出了第一发炮弹,马江海战全面爆发。
正如孤拔之前的判断一样,在遭受法国战舰密集发射炮弹打击时除“扬武”号能用尾炮还击之外;其它中国军舰上的官兵只能一面艰难地生火起锚转向,一面费力地将各种口径的炮弹从炮口塞进炮膛。
在法国人已经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几分钟的时间就足以决定战局。
到当天下午2点25分也就是开战大约半个小时后,福建水师扬武、济安、飞云、福星、福胜、建胜、振威、永保、琛航9舰被击沉,伏波和艺新两舰艰难抢滩搁浅;同时运输船19艘也全被法舰击沉。
扬武号和伏波号
福建水师官兵共阵亡521人,受伤150人,下落不明者51人。中方战报法军死5人、受伤27人,但法军资料显示其无人伤亡。
之后无所顾忌的法舰炮轰清军陆上炮台和船政局工厂,张佩纶、张兆栋以及旗舰“扬武”号管带兼舰队指挥张成等官员先后逃之夭夭。
当时在马江除了福建海军,还有应该被裁撤的原清军绿营水师的十几艘帆船。
虽然这些官兵也有心奋力杀敌,但由于当天无风且双方火力差距过大。基本上是“但见敌放一炮,我沉一船”。
据统计绿营水师也有近500人伤亡,但通常不被计算在马江海战中方伤亡名单上。面对法国侵略者的肆无忌惮马江和沿海渔民群情激愤,8月23日夜不断有渔民用小船满载可燃物试图对法国战舰发动火攻,但是最终都归于失败。
马江海战伤亡人数统计
马江海战的失败震动了全国,促使清廷在8月26日正式向法国宣战。但直到今天复盘整个海战全过程仍然让人非常困惑:虽然双方的装备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毕竟是军舰对军舰,为何会演变成近乎一边倒的局面?
事实上法国战舰能在马江海战中取得如此大的战果。除了利用双方位置变化所带来的火力优势外,还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技术优势。
首先虽然在中法战争爆发时,法国海军还没有装备真正意义上的鱼雷。但是由于法国海军非常重视新装备的发展。其已经正式装备鱼雷艇的前身—杆雷艇。
于是孤拔舰队土法上马,将45、46号两艘交通艇两侧绑上各一根十几米长的铁杆,前面有十公斤装药的爆炸物充当杆雷。
由于福建水师之前对此种作战毫无防范,当“扬武”和“伏波”号的水兵面对高速冲来的法军杆雷艇时居然没有任何武器能将其压制。
杆雷艇攻击“扬武号”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46号艇在攻击“伏波”号炮舰后,雷杆居然被卡在缺口处无法倒退。于是“伏波”号官兵用步枪集中射击其指挥塔的观察口将其艇长击伤,但对改变海战结局却于事无补。
第二虽然法舰的大口径火炮是击沉中国战舰的主要火力输出,但是在高处桅盘上的加特林速射炮却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孤拔之前就发现福建舰队战舰吨位小、火力差就算了,其所有的炮位和指挥台都是露天的无装甲防护。
因此双方一开战法舰的加特林机关炮就居高临下射击,将试图开炮的中国军官和炮手几乎全部消灭。
这是整个海战中双方发射炮弹数量和人员伤亡悬殊的根本原因,从一开始就被窒息了战斗力让福建舰队官兵死不瞑目。
扬武号上的官兵
不忘百年国耻,我们一定要建设强大海军马江海战的失败震慑了清廷,促使其在后来购买北洋水师战舰时进行了大量针对性的装备改进;比如所有战舰都装备有小口径速射炮和鱼雷发射管,装甲炮塔和指挥塔也成为标配。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北洋水师在1888年成立后装备再无更新,结果在1894年甲午战争被拥有大量中口径速射炮和高速巡洋舰,战斗力更加强大的日本舰队所击败。
甲午战争中清军一败辽宁、二败山东,最终导致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军港全军覆没。
有人说“辽宁”舰和“山东”舰是为了纪念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那么“福建”舰纪念当年的中法马江海战就是顺理成章的。
甲午战争
如今广大人民都在为“福建”舰下水而欢呼,因为我们知道其不仅是亚洲国家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战舰,而且其技术水平也第一次达到了与世界海军霸主美国相近的程度。
其装备的电磁弹射器技术水准比肩美国,让英法等传统航母大国都黯然失色。同时即将搭载新一代隐形舰载战斗机和先进的预警机,从而使整个中国海军的攻防能力有了质的提高。
而这背后则更是体现着中国作为目前世界第一工业大国,拥有了全航母产业链的巨大优势。
而且人民海军在我党的领导下一直保持着强大的战斗意志,时刻准备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收复失地而奋战。
“福建”舰
因此当年福建舰队在马江因装备差距,非常窝囊的殉国历史不会重演;北洋舰队成军后不思进取,被日本海军反超的历史更不会出现。
回想当年前苏联黑海造船厂老船长马可洛夫,在看到“瓦良格”号的船体前往东方时的那句名言:只有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拥有伟大的战舰。
而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政权才能打造出一支能够保卫国家、捍卫民族尊严的伟大舰队。
参考文献
[1] 上海船舶工业学校专业溯源与发展——纪念福建船政创办150周年 .360图书馆.2018-08-07
[2] 曾经中国第一的福建水师,1884年全军覆没于马江海战.东方网.2018-03-05
[3] 不能率先开火!福建水师覆灭的教训,为何到了北洋水师会重演?.百度.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