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华晨宇的歌曲(让38岁的成年人哭到泪流满面)
怎样评价华晨宇的歌曲(让38岁的成年人哭到泪流满面)粉丝控评表态也高度一致,华晨宇在改编的时候创作力大爆发,几乎是创作了一首崭新的歌曲,和你庞麦郎有什么关系?3,庞麦郎这个声明歪曲事实不说,还对我方花花的名誉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也要维权。华晨宇团队迅速作出回应,翻译一下就是:1,两首歌虽然歌词一样,但是我方花钱买的,于情于法于理我都没错。2,这首《我的滑板鞋2016》和庞麦郎版的原作从本质上讲并不是一首歌,因为曲是花花另作的。
华晨宇和庞麦郎关于《我的滑板鞋》版权一事原地掐架,随着事件不断升级发酵,大有越演愈烈之势。
事情是这样的,华晨宇曾经在音乐综艺节目《天籁之战》第一季中改编《我的滑板鞋》,之后有了录音室版,并重新命名为《我的滑板鞋2016》,名声大噪。
原唱和词曲作者庞麦郎本人穷得叮当响,别人唱这首歌风生水起,自己空守着一座神曲的“大ip”却赚不到钱,于是站出来在线维权:
我只授权了改编,从未授权商业演出;创作是艰难的过程,这首歌词是简单的,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希望我们都能有心去探索音乐。
华晨宇团队迅速作出回应,翻译一下就是:
1,两首歌虽然歌词一样,但是我方花钱买的,于情于法于理我都没错。
2,这首《我的滑板鞋2016》和庞麦郎版的原作从本质上讲并不是一首歌,因为曲是花花另作的。
3,庞麦郎这个声明歪曲事实不说,还对我方花花的名誉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也要维权。
粉丝控评表态也高度一致,华晨宇在改编的时候创作力大爆发,几乎是创作了一首崭新的歌曲,和你庞麦郎有什么关系?
至于歌词,歌词我们付钱买了!
孰是孰非,成了一出罗生门。今天我们只想聊聊神曲,以及主流歌手华晨宇为什么创作不出草根歌手庞麦郎式的“滑板鞋”。
2014年,一个陕南乡村青年庞麦郎伴随着“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横空出世,成为新一代神曲,参与洗脑。
在音乐播放平台上,庞麦郎这首歌收获了5万多条评论,其中高赞留言里有一条评论是这样说的:
听得我泪流满面!为理想真的太辛苦了,听了这个忽然感觉好多好多委屈,我38岁了还在死死的为理想苟延残喘,我也想滑出那魔鬼的步伐。
让38岁的成年人听得泪流满面,可见这首歌的魔力,已经写出了百味人生。
尽管它有质朴的歌词、乡土的唱腔、动感的节奏和明确的主题,这些都不足以支撑这首歌成为新一代神曲,但它就是真真切切地火了起来。
华晨宇的翻唱版本尽管也很抓人,但“抓”到的更多还是他的粉丝群体“火星人”;可庞麦郎不一样,他的“民工嗓”征服的是全网听众,他唱的这首歌真正做到了“出圈”。
在同一款音乐播放平台上的评论区,我们能看到这两首歌最野生、也是最直观的对比。
华晨宇改编的版本有5千多条评论,太强了、太好听了、太惊艳了、太厉害了,翻遍留言、这4组词基本上就能概括所有评论。
庞麦郎的这首歌超过5万条评论,大家则是各抒己见,谈感受、讲触动,总之很有意思。当然也有不和谐的音符,就是“火星人”跑来骂他碰瓷。
大概这就是歌曲和“神曲”的区别。神曲创作的规律在哪里?我们不妨追溯这些年来的“神曲”,从中解密。
千禧年之后,《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作为初代神曲,这些都被大街小巷喇叭循环播放,它们获得了“网络歌曲”的尴尬标签。
而在传统音乐界来看,这些口水歌低俗不堪、用词轻浮、存在各种各样的硬伤,完全上不了台面。
传统音乐界词曲考究,旋律和歌词不说高大上,至少是出自专业人士的手笔,有专业音乐人的加持。
网络歌曲的定位呢?更多是玩票歌手的秀场,属于娱乐的支流,是亚文化的代表。
包括后来周杰伦的模仿者许嵩、后弦等等,都是在网络上杀出了血路,红极一时。
而周杰伦本人也用一首《红模仿》作出回应,他在歌词里写到:
崇拜是件好事,欣赏是种美德,但走在我后面,我很担心别人会看不见你,到最后只是一个接一个的分身。
扭转网络歌曲处于流行音乐歧视链底端这一局势的 ,是“神曲教母”龚琳娜,她真正将神曲这一概念引入歌唱,并深入人心。
在她之前,“神曲”是与文艺复兴和但丁联系在一起的神圣称呼。
2010年,因为《忐忑》的出现,从此人间只知“啊哦~啊哦诶~”,未知曾有炼地狱。龚琳娜也站到了娱乐的中心,神曲也站到了表演的前台。
龚琳娜第一次演唱《忐忑》,是在她的老师邹文琴的音乐会上 ,因为这一次的演出,她被推荐到2010年北京新春音乐会。此后在多个场合演唱,但反响一般,颇有曲高和寡之感。
直到半年后,《忐忑》开始席卷各大网络视频平台,网友纷纷惊叹这是神级演出。
包括王菲这样华语乐坛天后级别的歌手也拍手叫好,对这首歌曲大加称赞。
很快,全民大模仿,大翻唱随之而来,这些前无古人的种种迹象奠定了彼时《忐忑》歌坛第一首神曲的位置。
什么是神曲?业界尚无定论。
但有学者总结出了几个特点:神曲大多形式特别,节奏感强烈,旋律朗朗上口。
而在民间专注神曲多年的中国神曲排行榜网站上,给出了创意够独特、表演够果敢、火得够突兀三条标准,应该说基本把握住神曲的终极特点。
无论学界定义也好,民间定义也罢,这些都是对既有神曲的归纳,不具备太强的指导价值。
神曲的走红和所有歌曲的走红一样,往往是毫无征兆的。
比如:
《忐忑》就没有太强的节奏感,普罗大众很难学唱,甚至音乐人也把握不住节奏;
《小苹果 》却红得很刻意,不能算突兀,它有筷子兄弟凭借《老男孩》积攒的口碑做背书;
《伤不起》除了朗朗上口,似乎也找不出其他独特之处;
《爱情买卖》的走红,用慕容晓晓自己的话来说,纯粹是歌曲质量高,民族风浓郁。
总之可以总结出一句:神曲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但是这些神曲还是随着网络本身的发展,影响力的提高,呈现出了新特点
一:对网络用语的及时吸纳
2011年的神曲当属王麟的《伤不起》,属于当年的网络热词之一。
遵循旋律上口、节奏感强的创作规律,成为新神曲之王。类似的有《思密达》、《鸭梨大》等。
神曲只在网络上传播,网络用语先天是神曲就近取材的对象。尤其是与网络事件高度结合的用语,容易被网民关注、传播和表演,因而会成为选取的重点。
二:与其他文艺形态绑定
如何快速形成传播效应?借助其他形态文艺作品自带传播效应,搭上爆火的顺风车。
《小苹果》一开始就是筷子兄弟的自我复制:《老男孩》微电影火了同名歌曲后,在《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中充分结合剧情的《小苹果》自然而然会被放大讨论。
同样道理还有《北京爱情故事》里的《滴答》,《宫锁心玉》中的《爱的供养》。电视、电影、话剧等在输出作品的同时,也输出音乐,成为独家记忆。
三:传统媒介推波助澜
与以往舆论热点由传统媒体发散到网络不同,神曲先天由网络发生,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自不会甘心,通过晚会、选秀节目等形式包装,以火了单曲的形式推动节目火爆。
湖南卫视之于《法海你不懂爱》《董小姐》,浙江卫视之于《我的歌声里》《想你的夜》,东方卫视之于《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等等。
而杨幂在颁奖典礼真唱《爱的供养》现场效果,直接让这首歌享受最高规格的二次曝光待遇。
2019年的神曲,自然是《野狼disco》拔得头筹。
罗志祥、撒贝宁,甚至德云社都加入到了画龙画彩虹的行列。连公寓里打扫卫生的阿姨每天都在“来,左边,跟我一起画个龙,在你右边,画一道彩虹”。
《野狼disco》就符合第二条规律:文化意识传达。
整首歌都在表达东北伤痕文化意识形态,遣词用句无一不带领人们回到那个群魔乱舞,灯红酒绿的迪斯科时代。
怀旧、复古不正是现代人所追逐的吗?再辅以朗朗上口的旋律,它火在了全网大大小小、或是恶搞或是模仿或是正能量的视频中。
再回归到本次事件主角之一的华晨宇,最初他参加综艺、演唱改编版《我的滑板鞋2016》时就讲过:
可能原版的艺术境界太高了,我还没有达到,反正我用了我的洪荒之力了。
华晨宇的《我的滑板鞋2016》在音乐播放平台收获5000 评论,多集中在“打破原有音乐结构、听着很贵很高级”的层面夸奖,评论多来自于粉丝,而非路人。
华晨宇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科班出身,受过专业训练,条条框框比较多,这也注定他与野生网络歌手不在同一个次元。
所以他能接命题作业,为《悟空传》独有的一群受众创作出《齐天》这样的歌曲,但注定成为不了神曲的主角。
因为神曲往往有老少咸宜的特质,上至70岁广场老太太,下至3岁小朋友,都能轻易的沉浸其中,这才有大杀四方的威力。
就像出身草根的庞麦郎,和他写的《我的滑板鞋》。
当然,一首歌曲的传播广度和歌曲质量是无法划上等号的,神曲只是在某个时间段因为一些特别元素突然触发了大众的神经元,接着被二次创作且通常是被恶搞才成为神曲。
它们无一例外,歌词简单易懂,旋律单调,容易被大众接受。
评价一个音乐作品好不好,不在于有多少人听它,学它,而在于歌词意境,编曲质量,文化传达等等。这不是一个多即是好的世界。就像流量明星坐拥巨大流量,但不代表他们的业务能力一流。
我们在随大流土嗨的时候,不要丢失了最基础的对人和事物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