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童书书籍(学会读懂一本童书)
最好的童书书籍(学会读懂一本童书)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0年9月[英] 约翰·洛威·汤森/著 王林/译本期主题书单,我们列举了11本儿童文学理论参考书,作者分别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德国。这些书大多成名较早,也许你在不同场合已经见过它们。虽然有一些是儿童文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但是它们对于专业以外的人来说也没有太大的阅读障碍。以下,我们将它们分为三个类别:儿童文学史、图画书研究和儿童文学评论。儿童文学史《英语儿童文学史纲》
你会不会觉得读懂一本童书很容易?简单的文字、简单的故事,以及生动的图画,通常翻阅几分钟就能了然于胸。然而,越是简单的东西,筛选的标准就越是依赖个体的感知能力。每位初入童书市场的成年人,在其后与童书日渐相熟的岁月里,都会经历心境的多次起伏。起初他们会欣喜地打开一个新世界,接着就陷入了信息无限加载的眼花缭乱之中,在遵循外界标准与服从内心审美之间、在无限世界与有限选择之间,艰难地寻找着平衡。
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选择阅读什么童书也往往不是个人之事,他们主要是为孩子挑选。作为“阅读中介”,一边连接孩子,一边连接童书,同时还要“顾及”自己的审美,以及潜意识中的某些偏见,这么来看,读懂一本童书往往并不是读懂它本身这么简单。
童书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它往往以简单明快的图画和故事隐藏了背后复杂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作者可能并不愉快的成长经历。还有许多经典儿童文学,原本并不是为儿童所做,却慢慢地为儿童所喜爱才成为儿童专属,这背后有儿童自己的选择,也有早期出版商的生意头脑在起作用。我们现在来阅读它们时,代入的是自己当下的生活体验,但是一旦阅读感受与童书文本的历史性产生冲突时,疑惑就会随之而来。
可见,儿童文学是一个复杂丰富的课题,它受出版、教育、文学史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此,不同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在不断地通过理论书籍帮助我们了解什么是儿童文学。他们的作品,有的偏学术一些,涉及文学批评研究,有的则是专门写给相关从业者的选书指南。随着童书市场的繁荣,这些书也慢慢走进了大众读者的视野。
本期主题书单,我们列举了11本儿童文学理论参考书,作者分别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德国。这些书大多成名较早,也许你在不同场合已经见过它们。虽然有一些是儿童文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但是它们对于专业以外的人来说也没有太大的阅读障碍。以下,我们将它们分为三个类别:儿童文学史、图画书研究和儿童文学评论。
儿童文学史
《英语儿童文学史纲》
[英] 约翰·洛威·汤森/著 王林/译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0年9月
这是一本首版于1965年的书,此后又经历了多次的修订与扩充。书名即书的内容,按照时间阶段(分为1840年之前、1840年-1915年、1915年-1945年、1945年-1994年四个阶段)梳理了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与其他更专业的研究性著述不同的是,这本书里罗列了更多的英语儿童文学作品,并介绍了它们的作者以及创作背景。如同作者所说,该书的信息量足够大,可以提供主要的史实。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属于儿童文学入门级读物。
从儿童文学诞生之初到1945年之后,作者约翰·洛威·汤森用较大的篇幅谈论了1945年以后的儿童文学作品,包括青少年小说和图画书。汤森是英国著名作家和儿童文学评论家,先后为儿童和青少年出版了二十多本书,但最著名的学术论著就是这本《英语儿童文学史纲》。
《儿童文学史:从到》
[美] 塞思·勒若/著 启蒙编译所/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4月
这本书也是对儿童文学史的概述,但不再以传统的时间分类方式,而是以对儿童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和经典作品的主旨为分类依据,从古希腊罗马的正统权威、中世纪的寓言遗俗、清教的字母教育传统、维多利亚时代的想象天地,谈到当代儿童文学的新发展趋势。
作者塞思·勒若是一位语言学家,他以文学、历史、哲学与社会政治的交叉视角给出了自己对于儿童文学的独到分析。特别是他也看到了文化和理论问题与商业的息息相关,讲述了商品经济对童书发展的影响,对反映社会习俗和商业需求的奖章和奖品的设立、童书里各种各样的场景和人物的周边产品、玩具和复制品也有不少着墨。
《影响孩子阅读世界的100本童书》
[英] 罗德里克 • 凯夫 [英] 萨拉 • 阿亚德/著
潘亚薇/译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年12月
这也是一本普及童书史的书,但是图文并茂,列举了每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童书,分析它们为何会成为经典,以及为何另一些没有成为经典。这些书包括读给孩子或孩子自主阅读的书,其中以英国的书居多,还包括美国、部分欧洲国家及其之外的一些国家的儿童书籍。它们来自两位作者采访的许多人、读过的人物传记,以及家庭女教师和老师们的回忆录、出版商以及收藏家的图书目录等。
其中一位作者罗德里克·凯夫的身份是印刷史学家和图书馆员,他在这本童书史中十分注重解释印刷方式的改进对童书装帧多样性的促进,补充了其他童书史中未提及的玩具书、立体书的发展历史和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此外,在这本书的多幅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经典童书最初出版时的模样。
图画书研究
《绘本为什么这么好?》(上下册)
朱自强/著
蒲蒲兰 | 新世纪出版社 2021年7月
这套书列举了大量经典儿童绘本,但与其他书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朱自强选择解读的优秀绘本,大都十分好读,抽象意境的不多,很多也不是现在流行的绘本,让我们看到绘本世界之广;第二,他放入了很多3岁及以下孩子阅读的简单绘本,还专门有一章是讲低幼儿童绘本的。他说,低幼儿绘本是极其重要的门类,却经常被忽略。
长久以来绘本被当作教化的工具,其文学性、艺术性、科学性以及所蕴含的哲学与心理学方面的意义却一直被忽略。朱自强在列举大量优秀绘本的同时,将绘本阅读与儿童心智成长相结合,为绘本研究视野偏窄,话题较为固化等问题提供了多种观察角度和解决方向。
《说说图画: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
[加拿大] 佩里·诺德曼/著 陈中美/译
蒲公英童书馆 |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8年3月
佩里·诺德曼是当今世界儿童文学理论界公认的大师,他1942年出生于加拿大,从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加拿大,在温尼伯大学执教了三十多年,直到退休,一直致力于儿童文学阅读研究。他的书曾引进到中国的还有《儿童文学的乐趣》和《隐藏的成人:定义儿童文学》。
这本《说说图画: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要讨论的是图画书中的图画和文字究竟是如何协同运作的。为了论述这个话题,除了文学理论中的符号学、读者反应理论,他还专门研究了知觉和艺术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著作。
幸运的是这本书里提到的图画书,绝大部分国内都有引进。虽然每个人阅读图画书时都有自己的解读,但诺德曼告诉我们,看图是需要学习和使用技巧的。了解它们如何独特地传达信息和讲故事,才能知道为什么它们会为人所喜爱。
《我的图画书论》
[日] 松居直/著 郭雯霞、徐小洁/译
贝贝熊童书馆 |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17年1月
松居直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曾多次来访中国进行文学交流活动,其图画书理论被广泛传播,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图画书创作、阅读与研究。
这本书集中体现了松居直的图画书理论,他以细腻的个人感受,结合自己观察到的儿童阅读情况和对于图画书创作的经验,介绍了日本图画书的发展历程,表达了自己对于图画书最本质的理解和主张。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到如何真正理解和关爱儿童的心灵和生活,如何帮助他们从阅读中获得成长。
儿童文学评论
《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第四版)
刘绪源/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年9月
这是原创儿童文学评论类图书中备受赞誉的一本书。刘绪源跳出了传统儿童文学的分类框架,将儿童文学作品划分为三类:“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
“爱的母题”体现的是成人对于儿童的眼光——一种洋溢着爱意的眼光。“顽童的母题”则体现着儿童自己的眼光,一种对于自己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的无拘无束、毫无固定框架可言的眼光。“自然的母题”体现的是人类共同的目光,只是这目光对成人来说已渐趋麻木,儿童却能最大量地拥有它们。
这种分类设想来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里关于儿童文学“教育性”与“想象性”的论述。那么,儿童文学到底是让孩子受到某种教育,还是让儿童的想象力得到激发、启迪与释放?刘绪源力图通过对三个母题下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说明艺术上的审美才是儿童文学作品最根本的目的。
这本书逻辑清晰,通俗易读,也被认为是儿童文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
《书、儿童与成人》
[法]保罗·阿扎尔/著 梅思繁/译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4年1月
这本书大名远播,其观点和见解亦被后世的多位研究者所引用。它出自法国20世纪上半叶著名学者、文学史家保罗·阿扎尔,于1932年首次出版,成为有史以来分析讲述儿童文学理论的第一位法兰西学院院士。
保罗·阿扎尔以理论的眼光平等地分析审视在当时既不为成人学界所了解,也不将其接纳为严肃文学的儿童文学写作,有其自身独特的审美特点和创作过程。他追溯了儿童文学在欧洲各国的诞生、发展、衍变,对西欧历史上深受儿童所热爱的作家们进行了详细的文本分析后,提出了“究竟什么才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看到了作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所必须拥有的某种天才灵感以及独特气质。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本优秀的文学随笔,与本篇书单中其他书的行文方式不同,阿扎尔的文字充满了为儿童文学正名的激情,幽默、诙谐、犀利的文采充分展示了叙说的文学技巧。
《欢欣岁月》
[加拿大] 李利安·H.史密斯/著 梅思繁/译
乐府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7月
这本书的书名来源于雪莱的《自由颂》:渴望的时光,欢欣的岁月,仿佛站在晨光初照的山上……
李利安·H·史密斯是加拿大学者,自1912年起担任多伦多公立图书馆儿童部主任,终生投入于发展儿童文学的事业中。在这本于1953年首次出版的书中,他多次引用了保罗·阿扎尔在《书、儿童与成人》的观点,也是通过解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来探讨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儿童文学,以及如何定义它们的评判标准和参照体系。这本书至今依然是英语系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必读的经典之作。
作者在十二个章节里将童书分类为童话、英雄叙事诗、诗歌、图画书、小说、幻想文学、历史小说和知识类书籍,这种分类方式后来的研究者也普遍采用。
《一切无不与童年有关:剑桥儿童文学对话》
赵霞 等/著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2年4月
这本书收录了学者赵霞赴剑桥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访学期间,与英国儿童文学学者、作家、翻译家等的学术对谈。对谈话题论及当代中西儿童文学的发展现状、国内外儿童文学的研究前沿、中国儿童文学的对外翻译与传播、非虚构儿童文学的创作与批评、图画书的创作与艺术等当前儿童文学批评的重要话题,其中既有对文学现象、现实等的综合考察与讨论,也有针对特定文体、问题等的专门探讨。
来自不同地域、文化、学科背景的各位专业人士对儿童和儿童文学问题的关切和深刻思考给赵霞带了很大的启发,其中给她印象深刻的一点是西方学者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兴趣与热情。然而,因为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客观隔阂,西方学者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了解和关注都较为有限。
《情感学习:儿童文学如何教我们感受情绪》
[德] 乌特·弗雷弗特 等/著 黄怀庆/译
光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7月
这本书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情感研究中心主任、耶鲁大学德国史教授乌特·弗雷弗特主编,集合数位情感史研究专家共同撰写。他们通过对60本左右已被经典化的国际畅销童书的考察发现,尽管随着时代的演进,其中的道德训诫被淡化,但重视“道德的作用”却仍然是童书不变的特色。人们越来越重视情绪,其在文中的呈现也越来越多样化。
书里每一章讨论一种情绪:焦虑、信任、虔诚、同情心、同理心、爱、羞耻、痛苦、恐惧、勇敢、思乡以及无聊,每一种情绪都与其他情感相连,不同时代中,同一个情感的关键词的内涵也大相径庭。其分析囊括童年史、人类学、阅读与学习理论、心理学等,让我们看到儿童文学对于建构、形塑个人的情绪、情感与感觉所具有的强大力量。
编辑/申婵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