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古厝沙茶面中山路轮渡(厦门岛外6万缸酱油)
厦门古厝沙茶面中山路轮渡(厦门岛外6万缸酱油)为何要从民间收购是因为来自民间的酱缸年代比较久,很多都是解放前的产品,想必当时的制缸技术比较好,而且也比较透气,是如今的新酱缸比不上的。整齐的酱缸方阵,场面蔚为壮观!下面是从高楼往下拍摄的酱缸图片只见一口口酱缸头戴斗笠,仿佛一个个身披铠甲的将士,整齐列队接受检阅。这里将近6万只大酱缸都是三三两两从民间征集来的,所以颜色并不统一。
乍一看下面这张图片,你可能会觉得是PS出来的,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原图。图片中密密麻麻排列的是一缸缸酱油,它是古龙酱文化园里6万口真实的酱缸组成的方阵。这个地方是古龙食品有限公司的酱油晒场,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传统酱油酿造晒场,以拥有最多的传统酱缸而荣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古龙酱文化园位于厦门岛外同安区的同集路上。虽然在岛外,但即使不开车的人去那里也是挺方便的。我从岛内出发,先乘坐BRT到嘉庚体育馆站,再转公交车在“潘涂站”下车,往前走200米就看到“古龙酱文化园”的大门了。
出于安全,酱油晾晒场是不能进入参观的,但晒场旁边有观景平台供游人观赏拍照。
要更好地拍摄酱缸方阵,还是得乘电梯到9楼或者10楼往下拍,效果会更好。我很幸运,正不知在哪里乘坐电梯时,刚好来了个旅行团,我直接混在队伍里面跟着一路走,一路听导游介绍。
下面是从高楼往下拍摄的酱缸图片
只见一口口酱缸头戴斗笠,仿佛一个个身披铠甲的将士,整齐列队接受检阅。
这里将近6万只大酱缸都是三三两两从民间征集来的,所以颜色并不统一。
整齐的酱缸方阵,场面蔚为壮观!
为何要从民间收购是因为来自民间的酱缸年代比较久,很多都是解放前的产品,想必当时的制缸技术比较好,而且也比较透气,是如今的新酱缸比不上的。
古龙是厦门的一个老品牌,一直坚持以传统古法来制作酱油,他们的酿造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个天然晾晒场面积达5万平方米,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古龙的酱油酿造工艺用的是古法,即“日晒夜露”、微生物发酵酿造,酿出的酱油用于罐头制作,难怪他们家的罐头特别美味。
古龙酱文化园吸引了海内外几十个国家的众多游客和电视台前来参观和拍摄,这其中就有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远方的家》、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寰行中国》等。
酱缸也不是随便摆放的,据介绍,摆缸的地面也很有讲究。
制豆豉的酱缸要摆在水泥地上,而酿造黄豆酱油的缸则要摆放在泥地上。
站在晒场旁边,一股浓浓的酱香扑鼻而来。
参观游览过古龙酱文化园,才知道小小的一瓶酱油竟然需要经过繁琐的工序才能出品。
从选豆、泡豆、 蒸豆、拌豆、 醅间、 翻醅、 入缸、 加盐、 日晒、 夜露、 抽油、 检测、 杀菌 、沉淀、醇化、检验、最后装瓶,竟然需要经过17道程序。
挺喜欢这个酱文化园的,它让大众有机会了解传统酿造技艺,了解中国的酱文化,重温小时候打酱油的美好回忆。
拍摄完酱缸阵列,可以顺便参观旁边的奇石馆。
这里展出的奇石还真是惟妙惟肖,好一桌大肉!
一串红葡萄
展厅里还有各式各样的奇石
接着返回一楼参观酱文化展区,这里展示了酱的起源与历史。
也展示了古龙公司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酱油师父使用过的小酱缸
这是一台普通的罐头封口机,本来是介绍古龙罐头是如何封口的,但却有个新创意称为“封存梦想处”,游人可以买一个5元的空罐头壳,将自己的梦想写在一张纸上放入里面,然后封存,若干年后再取出,特别有创意。
这些是展示厅里的酱缸,介绍黄豆和黑豆酱油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这只是世界上沿用至今的最大的酱油桶,被评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从酱文化厅出来后,紧接着进入葡萄酒窖走廊,里面介绍葡萄酒的文化和历史。
最后是古龙食品展示中心,里面出售各种古龙产品,游客可以顺便打几瓶酱油回家。古龙的酱油不便宜,但相信质量应该是很不错的。
相当佩服古龙公司,能将酿造酱油这件事情开拓成如此大规模的酱文化园,挺不简单的。目前酱文化园还是免费对外开放,感兴趣的人可以去参观游览,顺带打点酱油回来。[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