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碧华与生死桥(从生死桥到霸王别姬)

李碧华与生死桥(从生死桥到霸王别姬)两部小说开端都发生于民国时代的北京,作者描绘了当年市井的面貌,让我们看足了市井烟火。有各色讨生活的人,天桥的卖艺的,拉洋片做生意的,说书的,讲相声的。有各色小吃,比如豆汁、油条炒肝、豆腐脑、吊子汤等等。很有地区特色和年代感。这些热闹看上去风风火火,实际上暗含迫不得已,其中,对小孩捡烟屁股的描写最打动人,《生死桥》里的小志高、《霸王别姬》中的小叫化捡人剩下的烟屁股,小心的抽出烟丝,再卷成一整根去卖,混个早饭钱,这种“废物二次利用”,就是生活艰难的写照。2、生活处境《霸王别姬》剧照1、惨淡童年《生死桥》和《霸王别姬》故事开始的时间都是民国某一年的冬天——主角都还是孩子的时候。《生死桥》丹丹10岁,怀玉和志高12岁;《霸王别姬》程蝶衣(当时叫小豆子)9岁,段小楼(当时叫小石头)12岁。这个天花烂漫的年纪,生活却非常困苦。他们都是些苦命的孩子,《生死桥》中怀玉有父无母,父卖艺为生,后来怀玉跟师傅学

李碧华讲述了许多不同寻常的故事,有的很真实,有的很虚幻,有的很悬疑,不过细细回味这些作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浓浓的红尘味。她非常擅长写这样的作品。“最好的人生是过上等的生活,付中等的劳力,享下等的情欲”,但是李碧华偏偏将生活、劳力、情欲与上、中、下的对应关系颠倒过来,促成了笔下一个个悲剧的人物。

在写作上她有个特点,经常在几行简单的叙述后(①),加上短促的评价议论和描写(②),再继续简单叙述。如此循环式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叙述,来推进情节。描写(或议论)可以出自故事人物的角度,也可以出自作者的角度。前者比如《霸王别姬》程蝶衣“①泄愤地,竭尽所能抹去油彩,②好像要把一张脸生生揉烂才甘心”,后者比如《生死桥》结局,“①冷寂的后台只他一个嗓子热闹着。水泡眼气鼓鼓地也坐等着,不知所为何事,等的是谁。②一切都是空白。眼也翻白了。天桥大白天的喧嚣,像是为了堆砌夜来的冷寂”。这种写作方法可能出自于女作家对情爱的敏感——她迫不及待地评价前文的简短叙事——正是这种细腻、敏感又偶尔不失“任性”的评价和描写,加重了作品的红尘气息。她的作品情感细腻,有很强的画面感,因此也常常改拍为电影。

在选题方面,她可以在相同的题材、类似的身份中,写出不同的故事、表达不同的情感。就像《青蛇》和《诱僧》那样,都是通过“僧人”这个极具特殊性的人物形象来讲述故事,僧人和红尘是相悖的,这显而易见,她充分利用了两者的内在冲突,来讲述红尘往事,不得不说,有了这种冲突,小说才更加打动人心。

今天要比较的两部作品,篇幅都比较长,一者为《生死桥》,一者为《霸王别姬》。两篇小说都是唱戏者的故事,在时代的变化和个人的选择中,唱戏者的命运就牵动了读者的心。在写作中,主题有不同的侧重,《生死桥》中充满了对宿命的悲哀和对个人选择的冷酷观察,《霸王别姬》则写出一种无奈和同情。“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唱戏人的身份融合了男男女女的爱情,就成了这两部作品。

李碧华与生死桥(从生死桥到霸王别姬)(1)

《霸王别姬》剧照

一、相似的惨淡童年和生活处境

1、惨淡童年

《生死桥》和《霸王别姬》故事开始的时间都是民国某一年的冬天——主角都还是孩子的时候。《生死桥》丹丹10岁,怀玉和志高12岁;《霸王别姬》程蝶衣(当时叫小豆子)9岁,段小楼(当时叫小石头)12岁。这个天花烂漫的年纪,生活却非常困苦。他们都是些苦命的孩子,《生死桥》中怀玉有父无母,父卖艺为生,后来怀玉跟师傅学唱戏;志高有母无父,母亲卖身以求生计,志高什么都做,后来也走上戏曲行业;丹丹更惨,未见其父母,卖艺为生。《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和段小楼都是被父母舍弃的孩子,送给了唱戏先生,要不是为了生活,父母肯定不会如此,家长说了个善意的谎言,说几年后就会把孩子接走。实际上则是,母子一别,再无相见。程蝶衣母亲在离开他时,心酸溢于言表,我想这就是那个时候特有的无奈和悲哀。

2、生活处境

两部小说开端都发生于民国时代的北京,作者描绘了当年市井的面貌,让我们看足了市井烟火。有各色讨生活的人,天桥的卖艺的,拉洋片做生意的,说书的,讲相声的。有各色小吃,比如豆汁、油条炒肝、豆腐脑、吊子汤等等。很有地区特色和年代感。这些热闹看上去风风火火,实际上暗含迫不得已,其中,对小孩捡烟屁股的描写最打动人,《生死桥》里的小志高、《霸王别姬》中的小叫化捡人剩下的烟屁股,小心的抽出烟丝,再卷成一整根去卖,混个早饭钱,这种“废物二次利用”,就是生活艰难的写照。

李碧华与生死桥(从生死桥到霸王别姬)(2)

《生死桥》剧照

二、人物的感情困惑与丝缕纠缠

如《青蛇》中白素贞、小青、许仙三者的感情纠葛一样,李碧华依然用三人的感情纠葛作为故事的核心。《生死桥》的三人为怀玉、志高、丹丹,《霸王别姬》的三人是程蝶衣、段小楼、菊仙。这种三人互相的牵扯,也是李碧华非常擅长描写的内容。

1、《生死桥》

三个孩子逐渐成长,成熟,最后暗生情愫。丹丹虽然犹豫过,但是更喜欢怀玉,两位男主都喜欢丹丹。不过因为各种机缘,他们都没有和喜欢的人结为夫妻。

他们互相亏欠:志高以兄弟名义施压,让怀玉不要追求丹丹,先下手为强;丹丹最初对怀玉和志高都比较暧昧,但最终选择怀玉;怀玉虽然同样喜欢丹丹,但是因为承诺志高的誓言和满足自己私欲,和另一个女人段娉婷在一起;丹丹由于嫉妒段娉婷并恼恨怀玉,所以报复后者。

他们藕断丝连:怀玉始终重视和志高的兄弟情,也忘不了和丹丹的青梅竹马,写信挂怀;志高也对自己行为内疚过,也忘不了和怀玉的兄弟情;丹丹对童年时无暇友情也非常怀念。小说最后,曾身处各地的三人,同时出现在北京的一个剧场,仿佛童年那样,只是这次,丹丹和怀玉远远地看志高唱戏表演,三人虽然相隔不远,却再未能说上一句话。

李碧华与生死桥(从生死桥到霸王别姬)(3)

《霸王别姬》三主角

2、《霸王别姬》

《生死桥》用一种闭环的结构,写出来三人感情的无奈,始于戏曲、终于戏曲;始于北京,又终于北京。前后的跨度并不长,只有十年,是一个从少年到青年的故事。《霸王别姬》的时间跨度则非常大,从少年到老年,写出来主人公的一生,故事是一条直线的延伸。

《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对段小楼的同性之爱无疑是非同常规的,他的感情来自于飘零生活的心理依赖,也来自遇到危险时段小楼义无反顾的庇护,9岁的他只不过想要个依靠罢了。只谈情感,不谈其他,这种单向的依赖对于程蝶衣来说,无疑是一种悲剧。段小楼喜欢菊仙,菊仙最初并非良人,但她也深爱段小楼,菊仙为了有新生活,自己赎身,嫁给了他。

段小楼身边有程蝶衣这样一位师弟,又有以身相许的菊仙,种种矛盾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恩怨情仇最终爆发于一次批斗,三人中,两两相互揭发,又两两相互庇护,矛盾的冲突达到了高潮。程蝶衣和菊仙因为自己的占有欲,互相告对方的状;段小楼最初想一个人将事情扛起来,大包大揽;后来程蝶衣和段小楼也有一段互相揭发的过程,堪称无情。他们矛盾的爆发,不仅是心理好恶的选择,也来自社会的压力。

三、殊途之爱的悲剧

毫无疑问的是,李碧华从一开始就给了《生死桥》的三位主角一个谶语式的、不好的结局,三人对应“生不如死、死不如生、先死后生”。就仿佛《百年孤独》中屡屡说出人物的结局,再讲故事一样,表达了一种宿命感。

虽然是借助谶语,不过李碧华写的还是人性,正是人性的弱点,导致了三个主人公的悲剧。假如怀玉、志高、丹丹三人无有私心,坦诚的面对三人之间的感情,也不会在一次次的任性中,不可收场。面对误会,他们有太多的机会去化解,但是却错失了机会,走向陌路,纯洁的感情,最终走向了三个方向,昔日的伙伴虽然最终相聚于一个戏场,但是回不到从前。

李碧华与生死桥(从生死桥到霸王别姬)(4)

程蝶衣

以上谶语是通过一个前朝公公嘴里说出来的,公公形象丰富了那个年代的面貌,也和前代王朝取得联系——这必然是一个新旧更迭的动荡年代。在《霸王别姬》中也有一个公公,正是他对程蝶衣的侵犯,深化了也模糊了程蝶衣(小豆子)的性别概念,让练功的时候“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性别区分,更朦胧了。用李碧华的话说,最终“乾旦(男人扮演女性旦角)毫无顾忌,融入角色,人戏分不清了”,“他是个戏痴”,他只有在戏中才能和自己和解,所以也就更依赖扮演西楚霸王的段小楼。

段小楼有着通常的取向,所以程蝶衣的结局可想而知。二人经历了年代、经历了变迁、经历了岁月,最终老去。由于历史的原因,二人分开到各自的城市,晚年在巧合之下的重逢成了二人的最后一面。小说以二人的分别作为结束,电影则是以程蝶衣的自刎作为结束——程蝶衣自刎的情节在小说里也有提到,但只不过是她的一个梦罢了。电影的结局更浪漫、小说的情节更沉重,正是这样一种区别。

四、冷酷视角与同情视角的侧重

《生死桥》更为冷酷、更为无情,三人的悲剧重点在于欲望的碰撞和熄灭,是一种非常激烈的冲突,冲突的核心主要在于个人。怀玉特别有好胜心,他寡言少语,但是始终憋着一股劲,就是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楞劲,害了他,他终于被人所害,盲了眼睛。志高虽然嘻嘻哈哈,但是心中总充满着一种悲观,是个既乐观又悲观的人,显然,这与他的家庭构成关系巨大,他既不想依赖别人,又渴望被呵护,因为这种心理,所以不让怀玉和丹丹接触——这就是他们三人悲剧的开始之时。丹丹将心中一腔的爱,化为愤怒和报复,和地头蛇的接触成了情人,害了她自己也害了怀玉。所以说,这种私心过深的情感,不会让人有更多的同情,只能冷酷地去看待。

李碧华与生死桥(从生死桥到霸王别姬)(5)

《霸王别姬》程蝶衣

相反,《霸王别姬》让人有非常深的同情感,最让人同情的就是矛盾的焦点——程蝶衣。小的时候,他生有六指,为了能被先生收留,母亲狠心地剁下余指,在身体上留下了永远的伤疤,随后母亲就离他而去,再未相见,在心里留下一个伤疤。程蝶衣一生只爱一个人——段小楼,一生只做一件事——唱戏,他是既专一,又弱小,又让人佩服的人。再看《生死桥》中的三人,爱的不只一个人,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怀玉和当红女星交往,丹丹委身于地头蛇,怎么看,都不如程蝶衣的感情执著。而且怀玉又能唱戏又能演电影、志高也什么都做、丹丹从杂技卖艺者变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当然为了生活,无可厚非。相比之下的程蝶衣就显得生存技能不足,显得弱小而可怜, 让读者非常同情。程蝶衣的失身,有诸多无奈和不得已;怀玉和丹丹的失节则多了很多欲望在里面。哪个人物更让人喜欢,不言自明了。

小结

小说的切入点,往往能决定它的好坏。李碧华写的时代,是新旧变化的时代,人物职业是前途未卜的职业,人物处境也始于艰难,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读者(看了电影的话就是观众了)对作品有很高的评价。《生死桥》和《霸王别姬》中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场景、职业、年代,当然也有很多不同,比如时代跨度、人物性格、叙述侧重。同时阅读,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她的作品,也能更好地体会生活。

猜您喜欢: